您有新信

 
有三个问题想提问
#1
@Facebook
有三个问题想提问,希望各位慷慨为我解惑。

1. 为什麽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呢?

2.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什麽意思呢?

3. 有受皆苦怎样理解?

谢谢各位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有三个问题想提问
#2
@Facebook
若见人过既是见自己对,既是人我,这样将永远无法安宁
Sun Dec 13 20:40:51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有三个问题想提问
#3
@Facebook
(1)是社会家庭稳定的基础。

(2)的确修行是向自己负责。所有凡夫都有烦恼,也很容易在无意中造成他人的困扰
。

会修行的人,即便遇到不是自己造成的困难,也能把握机会,从中得到修行的益处。

【广钦老和尚说厉害的修行人特别喜欢在逆境中修行。】

虽然我们还不能如佛陀、圣弟子完全清净,至少要练习解毒的功夫,被世间过毒到了
,能越快放下越好XD

杂阿含卷四十二,1154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42.html#一一五四

时,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作?恶不善语,□骂呵责。

名字取名叫健骂,果然很没礼貌,远远看见就恶口开骂。

然而世尊说什麽呢?清净的人不会受到□恨辱骂的影响。这些有毒的东西,就像逆风
把砂土原封不动地吹回去给原来的人。

「若人无□恨,骂辱以加者,

清净无结垢,彼恶还归己,

犹如土坌彼,逆风还自污。」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75经:

「不於不□人,而加之以□,清净之正士,离诸烦恼结。於彼起恶心,恶心还自中,
如逆风扬尘,还自坌其身。」

(CBETA, T02, no. 99, p. 350, c18-21)

《四十二章经》:「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人,尘
不污彼,还□于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也。」(CBETA, T17, no. 784, p. 722,
b22-24)

(3)佛教并不否定有乐受,只是必需明白乐受在无常之下终将败坏。

中阿含216经,说明了「诸爱皆苦」的道理,对於乐受生起贪爱,进而执取、想恒久
拥有,正是一大苦因。

____________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是,梵志!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
懊恼。」

梵志语曰:「瞿昙!何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瞿昙!
当知若爱生时,生喜心乐。」

____________

这位居士不认同佛陀的说法,他说:

「爱会生种种苦恼?爱应该是生欢喜快乐才对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离开之後,远远看见城中有群在游戏赌博的人,想说世间聪
明的人就是这些擅长博戏的人,不如我来问他们,佛陀和我的说法哪个才对?

「世中若有聪明智慧者,无过博戏人,我今宁可往彼,若与瞿昙所共论者,尽向彼说
。」

博戏人怎麽回答他?一开始又是发生了什麽事,才和佛陀有那样的对话?

详情请看→http://goo.gl/0bvrls
Mon Dec 14 15:58:14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有三个问题想提问
#4
@Facebook
回三个问题的提问

1. 为什麽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呢?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中国两句经典俗语。也为儒家所重,所推重,因儒家首重
伦理,所谓五伦(夫妻 父子 兄弟 君臣 朋友)。

其中:

   a.父子有亲:为人子者,禀受父母的骨肉灵气,血统相传,关系最为密切。大学
说:「为人父,止於慈;为人子,止於孝。」父慈子孝,为天经地义,人伦之极则。
因此中国人认为百善孝为先。

在佛教虽不如此用语〈百善孝为先〉

     但依<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欲生彼国(指西方极乐世界)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
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即所谓『净业三福』
是也,其中尤以『孝养父母』为最。何以故?盖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或有化生,或有湿生,或有卵生,或有胎生,此四生中,各各复有四生。如经广说,
但是相因而生,即有父母,既有父母,即有大恩,此为『世间福田』之极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也说:「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
因。」(CBETA, T12, no. 365, p. 341, c13-14)

   除大乘经典如此说,在阿含部也有如此说:

中阿含王相应品天使经第七

「若有众生生於人间,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门、梵志,不行如实,不作福业,不畏
後世罪,彼因缘此,身坏命终,生阎王境界。阎王人收送诣王所,白曰:『天王!此
众生本为人时,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门、梵志,不行如实,不作福业,不畏後世罪
,唯愿天王处当其罪。』

杂阿含(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是,为多福不
?」

佛告?多罗:「实有多福。所以者何?若有如法乞求,供养父母,令其安乐,除苦恼
者,实有大福。」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如法於父母,恭敬修供养,

现世名称流,命终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年少?多罗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可见孝养父母,佛法也非常的重视。

  b.夫妇有别:夫妇乃是人伦的开始。欲正家,必须夫尽夫道;妇尽妇道,则内外有
别,上下有序,而家无不齐。淫为损人名节之事,乃罪之魁,恶之首。

也就是说心中常抱著孝心、不淫别人妻女之心,那麽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会不
忍心去做。

   在佛教虽不如此用语〈万恶淫为首〉,但在佛法中谈戒律。如五戒即不杀生、不
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为一切佛戒之基石,不论出家或在家皆应遵守
。若欲来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须净守五戒。如犯不邪淫戒,来生要保人身就有点困难
。

《中阿含经卷五十》记载,邪淫者必受现世及後世之恶报。

《分别善恶报应经》云:「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
三、善不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人多疑虑,八、
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途(三途即地狱、饿鬼、畜生)」。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是名邪淫果报。另如《
中阿含经晡利多经》云∶「邪淫者必受恶报,现世及後世。」邪淫的恶报如是,凡正
人君子与学佛者,皆宜慎之!

   当然某些法师常引用〈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或是儒家人伦道理劝人为善,
教人做人的道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人成才能佛成。

2.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什麽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坛经.般若品》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
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一般来说,中国汉传佛教禅宗喜欢精简提纲挈领下手,所以常用空、无、不著
、能所双亡,描述见性的状态。因此经文的意思是说:真正修道而与无我相应之人,
既达能、所双亡,当然再也没有能见的『我』与所见的『世间』之是非过愆可言;应
知他人之过非,过在他人而不在我,若自生执染是非之见,便有失湛然寂照之自心。
若见他非,自不动念而批评之,若评议之,则憎恶怨结滋生而成过失;但自除却无议
他人之心念,则烦恼妄心顿销、不除自破,当下体证无生而自在无碍!但这是自我反
省与自证的工夫,而不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否则就变成无是非、善恶的痴人!所谓『
反省』,是指向内心觉照、检点自我过愆,而使净心相继、与道相应。『自证』,乃
指行者观察缘起无我,超越能所、言诠的体证,进而展现於日用的自在生活。此乃是
证其根本智的德相。

   而在待人处世方面,首先就要『分别善恶』、『抉择善恶』,否则『是非不分』
、『善恶不明』,如何『止恶行善』、『诸恶莫作』而『众善奉行』?又如何『见贤
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无论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只要善於运用,都是很好的
鞭策。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勇猛精进,将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无一不是好事
。这是所谓後得智的相用。



3. 有受皆苦怎样理解?

为甚麽一切有受皆是苦?我们能感觉到的苦恼,这个我们容易了解。唯独乐受,明明
这是乐,为什麽说是苦呢?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杂阿含473经》

一般人有「三苦」为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人生在世是苦,而处於违逆境界中,身心产生种种逼恼之苦,实在是「苦上加
苦」,故称之为苦苦。这是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的,不用再说。

坏苦:於种种顺意境界坏灭时,身心所感受的苦,称为坏苦。这就是无常的关系,各
种好顺意境界或东西,因为无常也会渐渐坏灭与失去,或边际欲望的递减而失去乐趣
。

 行苦:「行」是迁流变动之意,即於非违逆、非顺意之境,心中无有苦、乐、忧、
喜之感受;一般人常会感到无聊、无所事事,心中好像没有苦受或乐受,但事实上仍
然有微细的念头在活动,念念生灭、迁流不止,此即为「行苦」。

       所以有受皆苦。
Mon Dec 14 19:22:46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