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 Dee 提到能生在佛世又证得果位自然是极大的福报,我也有同感。
不过,在定义上,「六神通阿罗汉」是说这位优波?尊者已证阿罗汉果,又有六神通
。
证阿罗汉果的定义是什麽呢?贪、□、痴、慢、疑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因此阿罗汉
是没有「我慢」的,有「我慢」的就不是阿罗汉了 :)
所以大智度论提到的这个传说,不在於批评阿罗汉不如六群比丘,而是感性地以古非
今,推崇一心敬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中,佛陀也再三表示证阿罗汉者远远优於六群比丘。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26〈精进波罗蜜多品9〉:「时□婆尸如来、应、正等
觉有一声闻□刍,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阿罗汉果。既知是已,入彼五百聚落为诸男
子女人、童男童女而说是言:『彼所说法是?恶语、不真实语、无义利语。』时阿罗
汉於彼众中说伽陀曰:
「『若於正法不了知,彼人即昧真圣道,
汝於邪法坚执著,决定当堕诸恶趣。』
「说是偈已,时彼六群□刍众等生大恚怒不乐信受。时阿罗汉生大?念,赞叹佛已,
复说伽陀曰」(CBETA, T11, no. 316, p. 847, c25-p. 848, a6)
>>>>>>>>>>>>>>>>>>>>>>>>>>>>>>>>>>>>>>>>>>>
该经後来佛陀即解说追随六群比丘的人是「弃舍持戒清净众,是故堕此极苦中」,下
地狱了,而「彼六群□刍众以虚妄不实故,亦复当堕阿鼻大地狱中。」(CBETA, T11,
no. 316, p. 848, b5-6)
本经中佛陀以过去毗婆尸如来时代的例子告诉大家,阿罗汉才是值得众生效法的对象
,六群比丘则败坏佛法,不应效法,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如此。
不过,不管对方是阿罗汉还是六群比丘,我们都应该一心敬慎,相信这才是大智度论
提到这则传说的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