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赞叹出生富贵 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了实在充满疑惑,觉得不问忍不住@@" 在北传:增壹阿含51品10经中提到: ........略 佛告舍利弗: 「汝等自称言:『不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而说,得出家学道。』然,我今日亦不 说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夫生甚苦,不足愿乐,如彼粪除,少尚极臭,何 况积多!今受生分亦复如是,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由有有 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忧、苦、恼,何可贪乐?便成五盛阴身。吾今 观此义已,而作是说:『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 若当舍利弗意欲生者,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所以然者,舍利弗!众生长夜 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然,我,舍利弗!处豪贵家,是刹利种,出转轮圣王,设 我不出家学道者,应为转轮圣王,今舍转轮圣王位,出家学道,成无上道。夫生卑贱 家者,不得出家学道,反堕恶趣。 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降伏於心。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可以理解是:有钱没钱都是苦; 然而佛陀却说,若要投生,就投生有钱人家吧。 可是我在现代看的例子是,许多富二代反而过於放逸而造恶,而佛陀说卑贱家不 容易出家学道,是因为要赚钱养家就很辛苦、而且容易造业吗? 这里想提出讨论
好问题,我也想知道.
理论上生富贵家之人应是福报甚大。资粮丰厚。但佛陀僧团也有下贱人家呢。
身处善处,比较容易兴起善的循环,身处恶处,光要抵抗恶的循环就要用掉很多资源 了,真的很难的...
可能要从古代的生活水准来看。以前营养卫生医疗条件都很差,投生不够富有的家庭 连能否顺利长大都有问题,侥幸长大则需忙於营生活口,若社会地位较低更容易为威 权、动荡所害,相对现代稳定的社会环境来看,古代中下阶层除非有特殊境遇与格外 努力,否则极难有馀裕闻道与修行。
福慧双修是否比较妥当?
假设心是放逸的, 投身什麽都没用, 走不上出家学道的路. 如果是想出家学道的, 当 然是投身有钱人家容易些.
我想选择发愿生富豪家应是「当求方便」之故,虽然众生的烦恼由心想生、不是外在 的贫富条件决定,然而对於信家非家的人来说,富豪家的外缘应该是比较容易出家学 道的。若生在卑贱家,俗务劬劳,志多磨灭,一但错过暇满人身,很容易就堕於恶趣 。最後这点贫富皆同。
八难三途。就难以得闻佛法了!
印度有种姓制度,在传统婆罗门--生卑贱家者,不得出家学道
杂阿含1146经.....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云何,世尊!为婆罗门死还生自姓婆罗门家,刹利……□舍……首陀罗[死还生自 姓首陀罗]家耶?」 ......这一经就有婆罗门问佛陀说,婆罗门死後下一世还是为婆 罗门吗?佛陀回答就有四种状况
大王!当知有四种人,何等为四?有一种人从冥入冥、有一种人从冥入明、有一种人 从明入冥、有一种人从明入明。 (白话解释请洽谷歌大神 ^_^)(杂阿含经1146)
这篇经文也po在这边,还真的相信..若要投生,就投生有钱人家吧。
不好理解
答案在这:吾今观此义已,而作是说:『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 处?』 若当舍利弗意欲生者,(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所以然者,.......
只了解【当求方便,降伏於心】。
舍利弗认为:不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而说,得出家学道。.....出生於豪尊与卑 贱是不关出家学道,也就是说得出家学道是无因无缘,然,佛陀对此,佛陀的说法在这一 段"我今日亦不说上、中、下及受生分"......,夫生甚苦,(不足愿乐),如彼粪除, 少尚极臭,何况积多!今受生分亦复如是,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 甘处?由有有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忧、苦、恼,何可贪乐?便成五 盛阴身。(苦&集谛)
为什麽【当求方便,降伏於心】?.....佛陀认为舍利弗今生已生是豪尊,但是,佛陀也 警告:舍利弗!众生长夜"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他也跟著佛陀出家学道),然 ,我(佛陀),(佛陀告诉)舍利弗!处豪贵家,是刹利种,出转轮圣王,设我(佛陀)不 出家学道者,应为转轮圣王,今舍转轮圣王位,出家学道,(成无上道)。(虽然出生 很好,但也非脱离轮回,除非【当求方便,降伏於心】成无上道)
当求方便??有个睇法就是福慧双修咯…下下人之见解。??????
??怎麽啦~要开心学佛啊~
如果不幸了话就会出生在不怎麽有钱ㄉ家庭了
有钱没钱那是过去今生自己所造作的啊~我过去生没修福慧就今生开始修福啊~
净空法师就作了改变命运的榜样啦~
然而佛陀却说,若要投生,就投生有钱人家吧。.......这种结论是错的
各位同修?如何肯定下世必能转生为人?
可能连我会变猪
叙利亚难民贫苦无依,我们住台湾尚有一口饭吃,超商有零钱捐,每天零钱捐1元, 就有365个善心种子了
乔瑟夫 请问学友:[而佛陀却说,若要投生,就投生有钱人家吧。.......这种结论 是错的] ,您认为我对经文提出的疑问 哪里是错的? 想理解学友您的依据。 我个人认为 佛陀是以 假设的句子作为结论,结束本经。
我也承认这篇很难理解(前面前面我也这样说)
佛告舍利弗: 「汝等自称言:『不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而说,得出家学道。』然,我今日亦不 说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夫生甚苦,不足愿乐,如彼粪除,少尚极臭,何 况积多!今受生分亦复如是,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由有有 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忧、苦、恼,何可贪乐?便成五盛阴身。 .......吾今观此义已,而作是说:『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 ?』 .......Chen Jian然而佛陀却说,若要投生,就投生有钱人家吧。.....所以 .....
再简单回答.....有轮回流转的现象(然而)这样的轮回流转现象抓得住吗?
乔瑟夫 OK,我理解你的意思,希望学友您可以看完全经,再来理解我的提问,我分 佛的回答脉络如下: 1.舍利弗你说:不称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说法 2.我,佛也说:不分上中下 3.不管怎样的上、中、下生,都是苦,不断的流转、生就是苦 4.然而,若你舍利弗想要投生的话,那就生富贵家吧 (假设语句出现) 5.众生被心所束缚,不是被富贵家所束缚。 6.我,佛,出生富贵,是王族,今天离开王位,出家学道,成就无上道。 7.如果我,佛,若今天生在卑贱家,就不能出家学道,反而堕恶趣。(假设句再度出 现,假设句的肯定句-结论) 8.所以,舍利弗,要找到方法,降伏你的心,这都是要学的。 从上述1~7,就我理解,学友您可能只看到1~3, 却未完整看到佛从1~3推到7.的假设肯定句-结论。 建议可多面理解,若您能完整看完,我想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今日亦不说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不说的原因),夫生甚苦,不足愿乐, 如彼粪除,少尚极臭,何况积多!(一点点就很臭了,更何况上、中、下及受生分)
随喜…我的理解跟你不一样
Chen Jian 真有耐心! (y)
Chen Jian我也要大大赞叹!!
感谢 Heawen Chou 与 Alice Chou 学友的称赞,我也是从heawen学友的逻辑思考得 到启发的。 说真的,很有缘,从我以前在讨论板贴文,有些想法不同的沟通,heawen学友也分享 自己以前的[讨论实况],我也渐渐的在学吧^^",以前我不太懂得怎麽回应的@@"
以下这段经文也有点相关: 《中阿含经》卷34〈大品 1〉:「莫畏於福,爱乐意所念。所以者何?福者是说乐。 畏於福,不爱乐意所念。所以者何?非福者,是说苦。」(CBETA, T01, no. 26, p. 645, c17-19) 其实佛经本来就是说宁愿生人天而不要生三恶道,因为三恶道又苦又没办法修行。而 修行最少也要有人天善法,若能修得解脱自然是更好了!
是否阿罗汉因断五蕴。连世间乐都不敢接受呢?
如果就宗教史的立场,佛世时另一个新兴的宗教叫做「耆那教」,以为苦行可以消业 ,所以主张极端苦行。 但佛陀并不认为极端苦行可以消业,反而自残的苦行也是在「造业」,造自苦的业。 佛教和耆那教在一些义理还有基本戒律上有相似处,因此许多人会分不清。佛陀则常 表示佛教并不主张极端苦行,苦行要在精进修行戒定慧的前提下才是佛陀所称道的, 而世间的乐是无常的、有後患的,但不是邪恶的,并不须要自讨苦吃。 阿建所引用到的经文中,佛陀也说了关键:「众生长夜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
阿含经所说法。是否接近小乘呢?
阿含经不是小乘
其实在场的各位都是有钱人家,才能上FB,没钱的话也就没办法买电脑付电费了 :P 我上周在印度孟买,这是印度现在最大的财经城市,地位类似中国的上海。虽然是印 度最有钱的城市,但是大多人的生活都超苦的,主要干道旁就可以看到男人全身光溜 溜的靠著一桶水洗澡,主要财经区的路旁还有老鼠到处跑。连老鼠都很惨,身上的毛 像得了癞痢般,一片一片斑白的。 相对於现今印度95%的人,在场的各位都是豪族,比如今印度绝大多数的婆罗门种人 家还有钱。所以别叹气,还是趁著此世人身,又在好的环境下,好好修行吧 (y)
我生於香港,对比全世界。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夏月木 不要哭啦??~只要不是修行走错路-著魔(净界法师说这个时代若著魔是很难 找到善知识来相救的),其他都是小事
无常随时出现。我并不知道明天起床是下一天还是下一世。
夏月木 ^_^ 来画佛教漫画,你真是画的超级可爱的 ^_^ 哈~来帮忙画孔雀明王经或 杂阿含经????????
从大藏经中的经藏、律藏来看,佛陀并没有说《阿含经》是小乘。相反地,《杂阿含 经》、《增壹阿含经》等经都有说佛陀的说法是大乘。其实佛陀从来没有说他曾说过 小乘法。 将《阿含经》判入小乘,是少数中国论师的「判教」,并不见於经、律之中,只能说 各宗派自然认为自己的宗派最好,别的宗派都不那麽完美吧 :)
杂阿含经应该用基本功来解读。这样合理吗?
四阿含经很不好懂喔,包括中观与唯识学派未必容易了解;但有时放在一起反而容易解 释,比如本经"(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再看药师经的药师12愿,反而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