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看不懂下面在讲什麽~ (难道消失的前後文全部加起来真的不让我这个"凡夫俗子"念咒吗?) 《中阿含经》卷47〈心品 3〉:「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 、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 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CBETA, T01, no. 26, p. 724, a20-24)
「见谛人」指见到真理的人,也就是初果以上的圣者,俗称开悟的人。 圣者已经没有了身见、戒禁取见、疑结,有对佛、法、僧的净信,彻底了解苦的根源 在於因缘,要断除苦的根源要从修行下手,而不是可由外力解决的,也不会要人帮他 持咒以求离苦。 这不是讲「凡夫俗子」 :)
念咒做甚麽 跟领悟佛法有何干系
有。法界另一次元中之密。
见谛者会被蛇咬吗?中毒是苦吗?杂阿含经佛教持防毒蛇咒
《杂阿含经》第25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比丘名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间蛇头□下迦陵伽行处。时,尊者优 波先那独一於内坐禅。 时,有恶毒蛇长尺许,於上石间堕优波先那身上,优波先那唤舍利弗:「语诸比丘, 毒蛇堕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驶来,扶持我身,出置於外,莫令於内身坏碎,如糠 ??聚□。」 时,尊者舍利弗於近处,住一树下,闻优波先那语,即诣优波先那所,语优波先那言 :「我今观汝色貌,诸根不异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坏,如糠?*聚, 竟为云何?」 优波先那语舍利弗言:「若当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 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 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 界是我、我所。色阴,色阴是我、我所。受、想、行、识阴,受、想、行、识阴是我 、我所』者,面色诸根应有变异。我今不尔,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 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 舍利弗言:「如是,优波先那!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著使,断其根本,如截 多罗树头,於未来世永不复起,云何面色诸根当有变异。」 时,舍利弗即周匝扶持优波先那身出於窟外,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如聚糠?*。 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犹如弃毒?。 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如人重病愈。 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 如出火烧宅,临死无忧悔, 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 以慧观世间,犹如秽草木, 不复更求馀,馀亦不相续。」 时,尊者舍利弗供养优波先那尸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 尊!尊者优波先那有小恶毒蛇,如治眼筹□,堕其身上,其身即坏,如聚糠?*。」 慈悲化诸恶,三宝解众毒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 ,如聚糠?*。」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诵何等偈?何等辞句?」 佛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 「常慈念於彼,坚固赖吒罗□, 慈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 钦婆罗上马,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昙,难徒?跋难陀。 慈悲於无足,及以二足者, 四足与多足,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诸龙,依於水陆者, 慈一切众生,有畏?及无畏*, 安乐於一切,亦离烦恼生, 欲令一切贤,一切莫生恶。 常住蛇头□,众恶不来集, 凶害恶毒蛇,能害众生命, 如此真谛□言,无上大师说, 我今诵习此,大师真实语, 一切诸恶毒,不?能害我身。 贪欲□恚痴,世间之三毒, 如此三恶毒?,永除名佛宝, 法宝灭众毒,僧宝亦无馀, 破坏凶恶毒,摄受护善人, 佛破一切毒,汝蛇毒今破。」 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 「坞?婆隶?婆隶??陆婆?婆?陆?□肃?□枳?跋□文那移三摩移檀谛尼罗枳施?婆罗拘 ?坞隶坞娱隶悉波诃?」 「舍利弗!优波先那善男子尔时说此偈,说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坏, 如糠?*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优波?先那未曾闻此偈,未曾闻此咒术章句,世尊今日说此 ,正为当来世耳。」 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谛语 (真诚不虚妄的誓言,是佛法僧三宝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 在早期佛教中就 已存在。谛语与三宝威力相结合,论性质与咒语类似。所以《十诵律》称说谛语为「 咒愿」。 此外,《四分律》等称谛语为「护咒」,亦即是语言音声的神秘力,逐渐被部派佛教 发展为咒语,甚至成为佛法的一部分。陈真谛在『三论玄义检幽集』卷六指出:《四 分律》所属的法藏部在三藏之外,就另立了「咒藏」;此说明在部派佛教时期,持咒 就已经被认可,而且不见得只是限於「凡夫俗子」而已。
有身见就有我得之苦我灭之苦,若无身见则不生不灭,这个经是说不要拿著身见修行
根金刚经的(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一个意思
这段没说可以不可以念咒,念咒不念与身见无关,大势至菩萨还说了念佛圆通章
好的,我去看
佛陀虽不禁止但也不鼓励念咒,但说一定要有慈悲心。他说离苦.解脱,一定要靠自 我修行,别无他法!
佛不持咒吗?行使咒吗?
本经中对蛇的护咒: 本经在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的对应经文没有偈诵和对蛇的护咒,因此有些人断言偈 诵和对蛇的护咒是北传《杂阿含经》所增添的。殊不知此经护咒的部分,在南传是归 类於律藏:南传律藏《小品》〈小事犍度5〉第6条对蛇之护咒。也就是说护咒并非北 传所增添,而是在南传被归入律藏中。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同部派的经律分类不同, 基於生活上遇到的状况而制订的律仪,许多是收录於律藏。此外,不同部派所传的《 四分律》、《五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随勇尊者经》、南传《蕴护 卫经》等经律也有记载本经中的事件,这些经律都有说护咒,且与本经的偈诵部分相 似,但有半数不包含拼音的「坞?婆隶」该句。 然而并不是念咒语就不会被蛇咬,重点是「慈一切众生」、「亦离烦恼生」的慈三昧 ,并祈请三宝加护,如同本经偈中所说。另外像《增壹阿含经》卷十四〈高幢品24〉 第5经中也有记载佛陀以慈三昧渐除毒龙的□心,降伏了毒龙,不受毒龙所害,要防 小蛇侵害自然是小事一桩。在本经中,佛陀毫不藏私的分享以慈三昧对治毒龙毒蛇的 行法,这是实际可行的慈三昧的应用,而不是迷信或外道法。以优波先那比丘的修行 ,若当初知此行法,自然「则不中毒,身亦不坏」了。若有人只会诵咒却无慈心,妄 想靠咒语就不被蛇咬,那无非是画虎类犬,学了皮毛却忘了根本,恐怕就没什麽效果 了。 咒术章句: 佛陀在刚开始弘法时只教核心法义,大多弟子则很快地证果。但当弟子人数大增、素 质不一後,为了让不同根器的弟子都能修行解脱,而施设不同的法门,对於弟子的律 制也随须求而调整。例如《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09经、南传《相应部尼柯耶》 54相应9经载道,佛陀早期教导比丘打坐以不净观为主,但後来有比丘福慧不足,修 不净观後过度厌世而自杀,因此佛陀改教比丘较温和的安那般那(观呼吸)法门。另 外像《中阿含经》卷五十第193经、南传《中部尼柯耶》第21经记载,佛陀曾制戒要 求比丘日中一食,每天只吃正午一餐,以节省耗费在吃饭的时间,精进修行。但後来 可能因为不是每位弟子都适合日中一食,而放宽为过午不食,也就是今日的比丘戒的 内容。 咒语的议题也是如此,早期佛弟子很快就能证果,没有了身见也就不会想要趋吉避凶 ,《中阿含经》卷四十七〈心品3〉第181经多界经中佛陀即表示圣者不会持咒外求离 苦。当时婆罗门教常以咒术办事或变神通,但佛陀则要弟子专心修习戒定慧,纵有神 通也不在俗人前展示。但当弟子人数众多後,《四分律》卷二十七、卷三十、南传律 藏《大分别》〈波逸提49〉皆记载,有比丘尼习诵各种外道咒术,或以咒术赚钱,因 此佛陀制戒禁止比丘尼持诵外道咒术、或以咒术维持生计,同时佛陀也许可以咒语排 除於世间的修行的阻碍,例如《四分律》卷二十七:「若诵治毒咒,以护身故,无犯 。」、卷三十:「为自护,不以为活命,无犯。」南传律藏《大分别》〈波逸提49〉 :「学忆持、为守护而学咒文……不犯也」。 南传《长部尼柯耶》第32经阿吒曩胝经中□沙门天王众发愿守护四众排除恶鬼神造成 的障碍,表示若四众需要四天王天守护以避免非人的侵扰时,可以持诵此经,此经的 北传译本《长阿含经》卷十二第19经大会经则音译四天王天部众的名字,称为结咒。 《佛说灌顶经》卷六也以这些名号作为咒语,并解说这咒语是「为诸凡夫(而不是圣 者)而演说」,召请四天王天及其降伏的八部众,以排除恶鬼神所扰。实务上,很多 护咒的内容即是皈依三宝并召请护法龙天守护。 这些咒语原本的巴利语或梵语都是有实际意涵的,由三宝的真实语或诸天的护持而有 其功效,很多译师会义译一遍、音译一遍,而後人常以为音译才是咒语。依《五分律 》卷十八等等律制,比丘在接受饮食供养後,要咒愿为施主祈福,说法後也要咒愿回 向。《四分律》卷二十一等经律即记载佛陀本人在最初成道,接受商贾供养後,即咒 愿回向之:「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义;若为乐故施,後必得安乐。」《增壹阿含经 》卷二十九〈六重品37〉第4经等经中佛说咒愿有六德,《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 1241经则显示这些回向确实能为施主带来利益。《中阿含经》卷四〈业相应品2〉第 20经波罗牢经、《中阿含经》卷二十九〈大品1〉第124经八难经等经则表示「有咒说 」是世间正见之一。 实务上,除了北传有持咒的行法,南传《大护卫经》 也包含许多经,记载各种护咒 。南传比丘在出家、接受布施、诵戒日、结夏安居日等场合有念诵护卫经的传统,许 多寺院则将护卫经列入每日的课诵。在家众们则有在各婚丧喜庆场合邀请僧众念诵护 卫经祈福回向的习俗,也常见以咒语诵念而修定的方法。南传《弥兰陀王问经》则记 载并认可防护咒的使用,显示了上座部佛教自初期即有咒语的使用。《香光庄严》杂 志第37期所翻译的〈消灾佛教〉一文,则以学术角度描述当今缅甸寺院持诵咒语的普 遍情形。 近年一些学者为了避免迷信的观感,而在重新翻译南传相关经律时将「护卫咒」一词 翻译为「护卫经」,虽然古代通常翻译为「咒」。南传寺院通常以巴利语持诵护卫咒 ,而不是以翻译後的本土语言为主,这和北传的相关行法也有类似处。至於南传有人 认为其护咒行法较纯,北传也有人认为其持咒行法较强,这些宗派观点就不在本文讨 论之列。 咒语是祝福而不是保证,《阿含经》没有否定咒语在世间能有效果,但更强调修习四 圣谛而解脱的核心法义,毕竟若因为咒语而增强了贪□痴,那离解脱就愈来愈远。像 《长阿含经》卷十四第21经梵动经及各律中都禁止比丘以咒术求取名闻利养,现世也 有很多沉迷咒术而走上歧路的例子。把握住佛教的核心、勤修戒定慧以求解脱才是最 重要的。 诸天愿意帮忙四众排除障碍以利修行,但解脱则必须由行者自己达成。如同本经偈中 所说,慈悲能化解诸恶,三宝能化解三毒,善修八正道,才能得到出世间的解脱。
以免在辗转流传中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应该要注意上面的文字源自邱大刚先生在《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发表的贴文 http://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aHelp&nums=16368:16370:1637 2:17078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252.html
简单说,因有比丘尼藉咒术敛财,所以佛陀不鼓励咒术。但有益修行的护身和祈福, 并不禁止,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慈悲心,你看毒龙咒里就是有。太重要了,没慈悲心修 行何用?是修行的根本,可叹世人不明居多。佛陀的教诲很多人不明其中深意,可叹 !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比不懂义理而徒念咒语来得重要多了!法华经说:「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 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 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既是以上述的「一大 事因缘」出现於世,?生怎可不配合此一大事因缘,成就佛道?
如佛平等合 所修一切善 秘密作能诠 是为密咒处 密咒种子与佛身语意、功德、事业是无别的,咒字色为佛身示现、咒音为佛语示现、 密咒空色等持为佛意、咒能息诸苦增进一切成就为佛之功德、咒能成就世间四事业与 自在法、依空性禅观而修能成就佛位所以为佛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