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开宗明义是这样说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CBETA, T08, no. 235, p. 748, c24-29)
这是本经的重点,因为须菩提问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我们必须知道金刚经是世尊和须菩提之间的专业对话,所以要想像这是佛世尊和一位
大阿罗汉之间的对话,怎麽还会停留在"如何见缘起法"的阶段?
接著我们先直接跳到後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
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
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
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
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CBETA, T08,
no. 235, p. 750, a27-b9)
连大阿罗汉听了都会爆哭,可知这是一位解脱道的专业人员听到了更精深的理论。因
此大阿罗汉须菩提才说,这是阿罗汉可理解的理论,信解受持不足为难。然後世众生
如果能受持,则非常不简单(若当来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
,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
而理论在哪儿?其实两位专业人士的对话没多少,因位专业之间无须多说,但实做很
深,依序节录如下:
1.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
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
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2.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3.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
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6.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
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7.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依序说明如下:
1.须要"降伏其心 "的是一位有能力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菩萨摩诃萨,,所以才说这
和"如何见缘起法"无关。
2.这是和1有关系的,菩萨摩诃萨在度众时所行一切善行,无有功德(同达摩祖师答梁
武帝)。
3.这是"准"菩萨摩诃萨"如何见如来"的心要,也就是如何成为菩萨摩诃萨的法门。大
家可以想想,以阿罗汉道(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慧解脱(不是慧解脱)的实修过程中,
在何时能实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我说"何为**所有相**"。见如来是啥?
4.ㄧ位以经"见如来"的"准"解脱者,当他发愿度众时自然是须要生生世世留著五蕴而
非入涅盘(请同时参考楞严经所说的回心大阿罗汉的意义。ps.请跳过楞严经的诸多捧
大诃小的伪句 )。然菩萨摩诃萨有五蕴确无五取蕴。
5.再次说明经文4
6.再次说明经文4
7.同本段说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