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印老的般若经讲记:[二道即五种菩提:本经初由须菩提问佛:『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应云 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经佛解说後,须菩提又照样的再问一遍
,佛答也大致相 同。所以,本经明显的分为两段。大般若经有两番嘱累,智论说:
『先嘱累者, 为说般若波罗蜜体竟;今以说令众生得是般若方便竟,嘱累』。智者
即曾依此义 ,判本经的初问初答为般若道,後问後答为方便道。此二道的分判,极
好! ]
[二道,为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的过程中,所分的两个阶段。从初发心,修空 无我慧
,到入见道,证圣位,这一阶段重在通达性空离相,所以名般若道。彻悟 法性无相
後,进入修道,一直到佛果,这一阶段主要为菩萨的方便度生,所以名 方便道。依
智论说:发心到七地是般若道——馀宗作八地,八地以上是方便道。 般若为道体,
方便即般若所起的巧用。]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0/yinshun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