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根据所读经典的记忆所及,分享如下,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 引述《Polaris (.)》之铭言:
> 在佛祖传授的经典之中,有哪几部法可以作为司法人员(院、检、律)奉行的准则?
> 或者是立身处世的依据?
我没印象佛陀专为司法人员说的经典,但针对在家居士说的经典基本上都能作参考。
> 特别是有关下列的问题想了解:
> 1.失误的判断(比如粗心、不仔细)产生的因果?
因果的严重程度要看是否蓄意,例如故意杀人的业报严重程度远远重於过失杀人。
失误的判断如果完全非自己能控制,则果报很少,但如果是因为自己粗心或智慧不足,
则还是有果报(基於痴的果报),只是比起故意判错来得小很多。
> 2.过度轻纵(比如该判又不敢判)会否担到被告的业障?
个人造业个人担,因此不会担被告的业障。但「故意」作不公平的决策,本身则
明确是在造业。
古代的判官一人操纵市井小民的生死,因此古代的经论中通常偏向於不要随意
重判这种方向。
> 3.悖离事实的辩护(比如明知当事人说谎而仍为颠倒黑白之言论)会否担到被告的业障?
不会担被告的业障,但如果蓄意说谎则有说谎本身的业报。
另一方面,如果是法律付予律师的角色,律师如果依法可忽略部分不利委托人
的事实,这一类则只是照规矩玩,通常和业报无关。
> 4.死刑的存废。
一神教认为生死是造物主所掌管,人类是被造物,无权掌管生死,因此
绝对主张废死。
佛教认为生死是因缘造成,并且尊重各国法律,因此不会坚决主张废死。
但古代通常暴政下死刑特别多,因此佛教也不会「支持」死刑,而且刽子
手是有杀业的。经论中有提到少些严刑峻法,则是德政。
> 希望能多多阅读佛祖的经典,增进智慧。
阿含经中一些开示给居士的经文可多参考罗:
杂阿含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
增壹阿含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