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 愿为有情生 (anum@Lion) 文中述及:
: 小弟常听闻佛教过往大德的事迹故事..
: 他们大多能对肉身苦痛无畏无惧~
: 而能不起丝毫烦恼...
: 但想请问的是:
: (1)他们超越了这种烦恼~
: 是因为证到了"无我"呢?(心灵已超越个别肉身局限?)
: 还是深厚定功之效?
佛法中说「无我」,并不等同於「心灵已超越个别肉身局限」,
只少在楞伽经中便提出了「人无我」及「法无我」的差别。
人我者,依於业习而表现自我意识。
法我者,依於道而表现出依止於法的「我意识」。
佛法不教人逃避,而谈承担,或说自作自受,能够勇於承担者只少
已经有了无所畏的样子了。
若谈禅定深厚,其实有个问题,出定之时又将如何?
学佛行人又称净业行人,也就是要清净自己的业。
业要想清净,必须依靠道理方法,依於道理方法去行为,
就有了「法我」或是「道我」的样子,待业净之时,法也成为
多馀,这时候也要清净「法我」,或说是对法的执著。
: (2)
: 若凡夫欲超欲肉身苦痛,可以哪些作为胜之(肉苦)?
不知您的意思似乎偏於「避免苦痛」,而不是「超越」或「突破」苦痛?!
欲解脱於苦痛,需先识得苦痛,也就是从何而来?
此外,不要只是耽於这些苦痛形成的缘境,不妨探讨身处其中的「我」,
谁苦谁分别?从能所、性相、自共、一异、俱不俱上去探究,只少这一生
不会空过。
共勉之。
--
千佛山全球资讯网站址 http://www.chien-fo-shan.com.tw 欢迎参观
◎◎◎◎◎◎◎◎◎◎◎◎◎◎◎◎◎◎◎◎◎◎◎◎◎◎◎◎◎◎◎◎◎◎◎◎
◎ 学佛方程式 : 当分别心生起时 , 不要一味地计较或执著 , ◎
◎ 应该深入的认识或□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发现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节录自 老禅师的话~ ◎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健康饮食版 - 进入21世纪的饮食革命! Buda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