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 第一义空 |
#1 |
leochu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aHelp)
|
: 他说一般的说法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也就是说 "有因
: 才有果" 或者 "无因就无果", 而这个也就是比丘在入门时所思惟的十二因
: 缘法。也就是俗数法、一般法。
:
: 同学们思考一下四圣谛,「苦集灭道」正是俗数法的因缘观,但是在这
: 里世尊提出一个全然不同的空义,它是 "无因" 无作者的 "空" 义。这正是
: 後来的般若经的基本立论点,也是禅宗所以是佛法的立足点。我们由阿含经
: 可以印证像般若经的经典确是合於佛说,但也同样的可找到非佛说的伪经部
: 份,读阿含真的乐趣多多。
请问蔡老师,我对您说的[无因无作者的空义],这句话不太懂,
为什麽要用[无因]这两个字?下面这段经文,应该是用俗数法观念
说明[有业报而无作者],佛法应该不接受无因而有业报(苦),所以
对您的说法不太了解,能否解答我的疑惑,谢谢。
杂阿含经 (三○二)
<<<<<<<<<<<<<<<<<<<<<<<<<<<<<<<<<<<<<<<<<<<<<<<<<<<<<<<<<<<<<<<<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
而生苦者。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
。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
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
原文太长,仅撷取一部份,若有不当,敬请见谅。
Wed May 8 18:39:55 2002
|
|
|
Re: 第一义空 |
#2 |
婴愚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aHelp)
|
: 他说一般的说法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也就是说 "有因
: 才有果" 或者 "无因就无果", 而这个也就是比丘在入门时所思惟的十二因
: 缘法。也就是俗数法、一般法。
:
: 同学们思考一下四圣谛,「苦集灭道」正是俗数法的因缘观,但是在这
: 里世尊提出一个全然不同的空义,它是 "无因" 无作者的 "空" 义。这正是
: 後来的般若经的基本立论点,也是禅宗所以是佛法的立足点。我们由阿含经
: 可以印证像般若经的经典确是合於佛说,但也同样的可找到非佛说的伪经部
: 份,读阿含真的乐趣多多。
>请问蔡老师,我对您说的[无因无作者的空义],这句话不太懂,
>为什麽要用[无因]这两个字?下面这段经文,应该是用俗数法观念
>说明[有业报而无作者],佛法应该不接受无因而有业报(苦),所以
>对您的说法不太了解,能否解答我的疑惑,谢谢。
简单的说:无作者自然无因了。以入门而言,四谛必然有事出有因,
不会无因而有受,可是世尊在讲般若空义时,不是只著眼在人类自身
而已。因此,宇宙间充满著“无因而有受”的现象就必须指出来。
>杂阿含经 (三○二)
><<<<<<<<<<<<<<<<<<<<<<<<<<<<<<<<<<<<<<<<<<<<<<<<<<<<<<<<<<<<<<<<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
>而生苦者。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
>--------------------------------^^^^^^^^^^^^^^^^^^^^^^^^
>。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
>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
像上面这段“无因而生苦者”世尊是“不说”,并没是说“不存在”,
因为阿含的法门其著眼点在於行者自身,用来脱出轮回之用,和大般若
法门用来“成就佛道”的观点是大大不同。
所以佛法不是“【不接受】无因而有苦”而是阿含系里不谈这个。在阿
含里,苦的真正来源是【识】,一个没有任何识的人,或者把识关闭了
的人,自然没有苦的存在。
因此在阿含系里,“无因而有”的观念是属於二边见(两头),世尊不说,
但是经上也说明了,无因而有的情形【唯佛知之】,这在长阿含里开头
就明讲了,我们将来在读经时会读到的。
钜观来看,人类在地球上受苦的原因为何?第一因何在?这是般若智的
问题,不是四谛的问题。
出脱轮回,不必管无因而有,但若有心於佛道者,无因而有的观念要建
立。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Tue May 21 06:34:11 2002
|
|
|
Re: 第一义空 |
#3 |
真可莲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aHelp)
|
==> 於 婴愚 (abstsai@Lion) 文中述及:
: 像上面这段“无因而生苦者”世尊是“不说”,并没是说“不存在”,
: 因为阿含的法门其著眼点在於行者自身,用来脱出轮回之用,和大般若
: 法门用来“成就佛道”的观点是大大不同。
: 所以佛法不是“【不接受】无因而有苦”而是阿含系里不谈这个。在阿
: 含里,苦的真正来源是【识】,一个没有任何识的人,或者把识关闭了
: 的人,自然没有苦的存在。
: 因此在阿含系里,“无因而有”的观念是属於二边见(两头),世尊不说,
: 但是经上也说明了,无因而有的情形【唯佛知之】,这在长阿含里开头
: 就明讲了,我们将来在读经时会读到的。
: 钜观来看,人类在地球上受苦的原因为何?第一因何在?这是般若智的
: 问题,不是四谛的问题。
: 出脱轮回,不必管无因而有,但若有心於佛道者,无因而有的观念要建
: 立。
====
以阿含来说:
无明是十二因缘法的第一苦因,第一苦集
无明灭则苦灭,乃至生死轮回灭
以般若来说,心经为例: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
↑这好像在唱反调↑
如果说: 无主,无我我所,无作者,无受者,我可以认同
可是如果说: 无因
那这跟外道的拨无因果,持断灭见,有何不同?
南传佛教及原始佛教,也是因此而批评大乘非法,非律,非佛说
般若甚深境界,或许非一般根器所能修习
这也是地藏十轮经所宣说的
先从五戒十善开始,修习多修习,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蔡老师所举: 无因而生苦,似乎是无记,所以佛不说?
这有点跳跃性思考的难度,因为猜测也不一定是事实
如果蔡老师能理解甚深般若境界,那真是恭喜恭喜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Wed May 22 12:16:46 2002
|
|
|
Re: 第一义空 |
#4 |
邱大刚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aHelp)
|
==> 於 真可莲 (oill@Lion) 文中述及:
: 以阿含来说:
: 无明是十二因缘法的第一苦因,第一苦集
: 无明灭则苦灭,乃至生死轮回灭
: 以般若来说,心经为例: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 ↑这好像在唱反调↑
嗯,就意旨来看,阿含与般若的确没有相违。可参考此篇的原讨论
(本板 2293 篇),是在讨论《杂阿含》经文,《杂阿含》当中就
有强调了「空义」深层的「无作者」之义,与俗数法(入门用)是
有层次上的不同。
因此在《杂阿含》中世尊就强调过般若义了。阿含中记载佛陀也强
调过「至於涅盘。不著涅盘。不起涅盘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坏□.
怒.痴之所致也。」(可与《金刚经》比对:阿罗汉能作是念,我
得阿罗汉道否?)
: 可是如果说: 无因
: 那这跟外道的拨无因果,持断灭见,有何不同?
这边牵涉到名词的定义啦。据我的了解,此处的「无因」的意思与「
拨无因果」的定义不一样。
例如外道常质疑佛教的:如果没有第一因(造物主),那麽宇宙是怎
麽来的? 而佛教的了解下,宇宙只是幻相,并没有「第一因」,但这
也不是「拨无因果」 :)
另一个例子:「涅盘」并不是任何一个东西的「果」,因为如果涅盘
是某「因」所造成,那麽当「因」消失了,「涅盘」就会退失。这是
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会退失就不叫做「涅盘」。因此可说涅盘在深义
的层次是「无因」。但是这并不代表断灭(如果没有修习多修习,是
不可能证涅盘的。)
所以说,此处的「无因」是有另外的定义,已经是另一个层次的般若
境的讨论了而且不是拨无因果,我们初学者则还离很远 :Q
: 这也是地藏十轮经所宣说的
: 先从五戒十善开始,修习多修习,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的确的确 :)
大家加油!
--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羯腊磨经~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大专学佛联谊版,天天过得青春有朝气 Eureka
Wed May 22 12:40:26 2002
|
|
|
Re: 第一义空 |
#5 |
婴愚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aHelp)
|
==> 於 真可莲 (oill@Lion) 文中述及:
: 如果说: 无主,无我我所,无作者,无受者,我可以认同
: 可是如果说: 无因
: 那这跟外道的拨无因果,持断灭见,有何不同?
: 南传佛教及原始佛教,也是因此而批评大乘非法,非律,非佛说
: 般若甚深境界,或许非一般根器所能修习
因此对夏□语冰的後果是不可预知的。
这也是世尊说法要有三说的道理。
: 这也是地藏十轮经所宣说的
: 先从五戒十善开始,修习多修习,二乘法成就,才能理解大乘甚深境界
: 蔡老师所举: 无因而生苦,似乎是无记,所以佛不说?
似乎?努力KK大般若经看看。你就不会用“似乎”二字了,
若k了仍是“似乎”二字在心,那只能怪你自己罗?
学道的确要从戒开始入门。地藏三经,《本愿经》是戒经,
《十轮经》讲定,《占察经》讲慧,三经皆是大秘密经典,
习《本愿》有感应者才能了解何以思忆母亲能得如来指引、
能在地狱来去的道理。
习定也是如此,若无“感应”二字,则早课仪轨: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义..
的境界也“似乎”会成了外道的断灭空了。
: 这有点跳跃性思考的难度,因为猜测也不一定是事实
: 如果蔡老师能理解甚深般若境界,那真是恭喜恭喜 ^-^
揣测我的成就是不必要的,我只是小老头儿一个,
而问题是:我入不入甚深般若,和你的随不随喜何干?
若我入了无间你就不随喜,那表示了什麽?
看看世尊如何对待那些未来会入甚深般若的人和会入
无间的人吧。那是“自命佛弟子”的我们首先要学的
榜样。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努力参吧,别只会耍嘴皮子。下次要抄名句,
抄这一句来看看:一切有为法,如“甘”亦如“露”。
若不能有所感应,则佛子只敢抄“如露亦如电”而已。
想读一句经文、用热狗法解一解就入般若空?没那麽
便宜事。
//
================================
一句弥陀一朵莲,一句经句一可怜,
三宝不礼无感应,西方到死不现前。
经句朗朗能上口,鱼铎不听三世果,
闻而能思才真意,真修能见真身佛。
十轮一经地藏门,无佛年代苦修行,
秘密大义在其中,勤转法轮不能停。
老实念佛盼西方,净心求救地藏王,
诸佛菩萨不思议,守住真如不必慌。
婴愚不必多说话,老头口□人人怕,
谁要真信有秘法,无妨弥陀门来下。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Wed May 22 15:52:26 2002
|
|
|
Re: 第一义空 |
#6 |
邱大刚
|
在「第一义空」的讨论中,有提到「“无因” 无作者的 “空” 义」。
当年看到这个形容时,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佛法是讲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
彼无」的中道,那麽说「第一义空」是「无因」,合理吗?
过了很多年,才体会到这并没有不合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佛学上不论南北传
等各宗派都主张的:「涅盘不是任何事物的『果』」这个概念。因为如果涅盘
是任何事物的「果」,当涅盘的「因」去除後,涅盘不就会退失了吗?
而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涅盘是不会退失的,因此涅盘的确不是任何事物的「果」
,不是在因缘和合的有为法之内。如此也可以说涅盘是「无因、无作者」的,
就如这边说第一义空是「无因、无作者」的。
然而这毕竟是自证境界,是出世间的层次了,不是用来形容世间现象的。这样
的抽象说法容易被没有基础的人误解,甚至被外道故意曲解,因此对於未自证
的人讲述佛法,还是得由俗数法入手,由因缘来观察,由四圣谛为基准,由戒
生定、依定发慧,才不会空有口头禅 :-)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un May 4 21:02:15 2014
|
|
|
Re: 第一义空 |
#7 |
dc0303
|
第一谛空是属那一圣谛?
是不是灭圣谛?
虽然20多年前就略知苦圣谛的圣定义!
但出家快20年才略通苦圣谛的通俗说法!
苦圣谛的圣定义:三苦!
通俗说法:生命无法圆满,各形各色烦恼都无法清光!
什麽时候才能圆满? 证得圣谛才有圆满的机会!
你说是不是?
2014年 9月19日 12:24:05 星期五
|
|
|
Re: 第一义空 |
#8 |
dc0303
|
第一义谛 试解
看见了当做没有看见!
马云语录第三条
西方人的智慧是看见别人没看见的;
东方人的智慧是看见的当没看见!
看只是看!
有看等於没看!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 山只是山
有句启示“Cakkhu Mapi Yahta Ando”
意思是:虽然我们有眼睛,但在修行时如同盲人。
有无文献证明?
有
(八九八)
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
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於眼欲贪断。
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於未来世成不生法。
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
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
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
2014年 9月20日 10:51:51 星期六
|
|
|
Re: 第一义空 |
#9 |
dc0303
|
见法即见佛
见法即见第一义谛
见第一义谛到到达第一义谛虽然还有一段距离
但它是正向的, 对不对?
-----
如何见法见佛?
有无文献记载?
有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
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
在家人也能见第一义谛
听说净饭王是二果
那应该你也可以ㄚ
------
第一义空与第一义谛一不 一样?
-----
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痴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2014年 9月25日 10:59:11 星期四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