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tmine (真的是这样吗?)》之铭言:
> 大家好,有些事想请教大家的看法,
> 如果说,"和尚与尼姑"如有破戒行为,
~~~~ ~~~~
适当的称呼是比丘与比丘尼. :)
> 甚至结婚,是否不能原谅?
要成为 比丘 与 比丘尼 有一些条件, 就像要当老师要符合某些资格.
当然啦, 像 出身是否珍贵, 家里是否有钱, 学历是否够高...等等,
并不在这些条件之中.
但是如果行为不检点, 违犯比丘或比丘尼的大戒, 这就像社会新闻中
的某些老师犯了大错会被免职一样, 会失去比丘或比丘尼的资格.
> 『守戒应是守心,而非表象!』能这麽说吗?
这句话常常成为藉口. 守戒的意义确实不是装装样子用来骗人, 但是
戒律所规□的□围是包含 身 口 意 三层次的. 粗略来说是要求在行
为举止, 言语, 思想上舍弃恶行.
身口意这三个层次, 的确是以'意'为首要, 而心(意)清净的人, 不会
做出伤害自己及伤害别人的行为. 心清净是比较难做到的, 能够做到
心清净的人, 行为也会是清净的.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