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
婴愚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话说“般舟三昧”被译为“佛立”是智者大师确定的
名词,此事见於智者大师所“说”的《摩诃止观》(简称
止观)一书里面。为何不是智者大师所著?而是所“说”?

  查止观一书是在大师入灭前三年所说的,由弟子【章
安】所记,书上记载:

<<<<<<<<<<<<<<<<<<<<<<<<<<<<<<<<<<<<<<<<<<<<<<<<<<<<<
(智者大师)五十六岁至荆答地恩,造玉泉寺。章安奉蒙玄
义,五十七岁於玉泉寺讲摩诃止观。五十八岁自荆下金陵,
受晋王请制净名疏。五十九岁春再还天台。次年冬晋王遣
书虔召。六十岁赴召至新昌石像前。端坐入灭。当开皇十
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
>>>>>>>>>>>>>>>>>>>>>>>>>>>>>>>>>>>>>>>>>>>>>>>>>>>>>

    章安就是後来大名鼎鼎的【灌顶大师】,他是当时智
者大师中的当红弟子,他的“趣事”很多,相信我们日後
会有机会读到。

  止观最初叫《圆顿止观》智者大师在玉泉寺所讲的,
当时智者大师专心在《法华玄义》(玄义)的讲说上,由於
智者大师在当时讲《玄义》时同时谈到禅法(止观),因此
後来大师入灭後灌顶集编《玄义》时就用了许多参照《止
观》的地方。

  《止观》一书原本有三个版本,现在通行的只有经过
“再治”(见中华佛学百科)後的第二版。

  书中智者大师把【般舟三昧】说成是诸佛立现在面前
的三昧,给一个名词叫“常行三昧”。《止观》卷二说:
(T46n1911_p0012--保留原标点)

<<<<<<<<<<<<<<<<<<<<<<<<<<<<<<<<<<<<<<<<<<<<<<<<<<<<
○二常行三昧者。先方法。次劝修。方法者。身开遮。口
说默。意止观。此法出般舟三昧经翻为佛立。佛立三义。
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见十方
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
故名佛立三昧。
>>>>>>>>>>>>>>>>>>>>>>>>>>>>>>>>>>>>>>>>>>>>>>>>>>>>

  他说“此法出般舟三昧经翻为佛立”表示佛立一词是
佛经上翻译的,他只是确立了【佛立三昧】这个名词而已。

    这一种说法在其它版本的同名经也可见,例如在《般
舟三昧经》的经名後又另接了一个经名(一名十方现在佛
悉在前立定经)。

    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名词的适性,先来看看现在的般
舟三昧的内容为何,依《丁福保佛学词典、中华佛教百科
词典》的说法:

<<<<<<<<<<<<<<<<<<<<<<<<<<<<<<<<<<<<<<<<<<<<<<<<<<<<
(2)常行三昧∶又名般舟三昧。乃依《般舟三昧经》所修之
三昧,以九十日为期,身常旋行,不得休息。口常唱阿弥
陀佛,心常想阿弥陀佛。或先想後唱,或先唱後想,想唱
相继,无令休息。此种三昧,极能断除宿障,於诸功德为
最胜。又,「般舟」系为梵语,华言「佛立」。佛立有三
义,谓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功德力。依此三力能於定
中见十方佛显立行者之前。故此三昧又称佛立三昧。
>>>>>>>>>>>>>>>>>>>>>>>>>>>>>>>>>>>>>>>>>>>>>>>>>>>>

  上一段解说显然就是抄自智者大师的解释,我们由这
一段解说中会得到一个印象,那就是般舟三昧的行法【只
有】“口唱阿弥陀佛”而且“一连九十天不得休息”。

    或许有同学会问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止观》一书:
(T46n1911_p0011b01) 方括号内(【】)的方法。
<<<<<<<<<<<<<<<<<<<<<<<<<<<<<<<<<<<<<<<<<<<<<<<<<<<
□初明方法。次明劝修。方法者。身论开遮。口
□论说默。意论止观。身开常坐遮行住卧。或
□可处众独则弥善。居一静室或空闲地。离
□诸喧闹。安一绳床傍无馀座。【九十日为一
□期。结跏正坐项脊端直。不动不摇不萎不
□倚。以坐自誓。肋不拄床。况复□卧游戏住
□立。除经行食便利。随一佛方面端坐正向。
□时刻相续无须臾废。】所开者专坐。所遮者
□勿犯。不欺佛不负心不诳众生。口说默
□者。若坐疲极。或疾病所困。或睡盖所覆。内
□外障侵夺正念心不能遣却。当专称一佛
□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称十方佛名
□功德正等。所以者何。如人忧喜郁怫举声歌..(下略)
>>>>>>>>>>>>>>>>>>>>>>>>>>>>>>>>>>>>>>>>>>>>>>>>>>>

  这方法来了解一下:

  九十日为一期,结跏趺坐而且要不动不摇,“肋不拄
床,况复□卧游戏住立”意思是肋骨不能碰到床上,那就
是甭睡觉啦,“况复□卧游戏住立”更不用说要仰面而睡
(像□体)了,“游戏住立”就是游戏坐(像水月观音的坐法),
也不行的。

  “除经行食便利。随一佛方面端坐正向。时刻相续无
须臾废。所开者专坐。所遮者勿犯。”这一句“经行食便
利”就是吃喝拉撒和饭後百步走之外必须照上面的坐法选
一个佛(东西南北)的方向坐好,坐的时间要不断的接续不
得有片刻休息。“所开者坐”开就是准许,准许的是“坐”
所“遮”(禁止)者就是“行住卧”。

  我想要照这个行法去作,那九十天一到,行者大概死
的死、疯的疯,能存活的大概就是没照上面的规矩去作的
人了(有偷睡的)。~_~"

  为何?因为人类不睡觉的忍耐度大概只有七到十天左
右,要九十天不睡是不可能,何况上面的方法就算是生病
了也不能休息还要不断念佛?

  难道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是如此神勇?别说太远的日子,
看看近百年来有案可考九十天不睡觉的修行人有几个?行
者要不睡觉除非这人是入了定,但是《止观》明明说“除
经行食便利”之外不动不摇。

  学过禅法的同学们都知道,入了定的人哪有吃喝拉撒
的行为?别说吃喝拉撒,入了定就连念佛也没有,怎可能
还起来吃喝经行?

  这个把般舟三昧说成了不睡三昧,我很怀疑这真的是
智者大师所说的内容。

  而且在上面这一段是说当行者疲劳、生病、想睡或者
心念无法集中时,应当用念佛来打发,而且念佛可以选一
个佛名来念:“当专称一佛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
称十方佛名功德正等。”最後强调“念一佛名等於念十方
佛名。”

  可是书上说著说著,念一佛名却突然变成了“专念”
阿弥佛陀,而且本来念佛是对治疲劳、生病、想睡和杂念
的却成了行法的根本?

  这个“再治”後的《止观》内容强调念阿弥陀佛而且
九十天不睡觉的法门很有趣,我们把它拿来和《般舟三昧
经》比对时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所谓的般舟三昧法根本不是
般舟三昧法甚至於不是任何三昧法,它只是用来阻止行者
学习般舟三昧法的不准睡觉法而已。

  咦,塔也安捏?这好像老天爷的帐簿-代志大条罗?
没错,不但是老天爷的帐簿,而且还是老天爷他老爸的帐
簿-特大条-哩。

  或有同学会问,那现在有道场推广的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乃至若七日的念阿弥陀佛的般舟三昧又是什麽法?
坦白讲那是念佛法,并不是般舟三昧法。又或有同学会问:
“哇咧,不是名称一样吗?”名称是一样,不过老身的看
法和北京老乡的见解相同,那就是:“这个问题不大”。

    老小子常常出给小小子们猜的谜语:“远看像电扇,
近看像电扇,电扇是电扇,就是不转。”咦?为何不转?
小小子们一面玩电玩一面头也不回的统统都答对:“啊就
没电嘛,你笨喔..”。^(oo)^

  很简单的道理,人可以少睡觉,但是不可能不睡觉,
世尊再再叮咛要少睡眠,可没说不准睡觉。睡觉是人身的
电力,没电的电扇可一点用也没。

  那麽,般舟三昧倒底要不要睡?或者可不可睡?待老
身的去眯一下下再来分解。

//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
Fri Oct 11 07:09:5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
images
标题愈来愈让人冷汗直流啊~~~~@______@!!!!

除了「立正」外,还「不准睡觉」:P

下次会不会「先伏地挺身三千下」?
Fri Oct 11 12:58:4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
邱大刚
    原来原义的「立正」是指佛立在前,而不是行者要站著修。
末代还有人讲说练般舟三昧要九十天不准坐下 :Q 要休息时,
就拄著一条绳索,不准坐下躺下,一连九十天,有人说修到腿
烂掉,真是神勇。

    我以前奇怪的是这不也是变相的坐下及打瞌睡,何不光明
正大的坐 :Q 末世的搞法很神勇没错,不过离智者大师说的又
差很多,离般舟三昧经的原文又差更远了... 倒比较像印度外
道的戒禁取,例如终其一生手要举起来不能放下,以取悦天神,
不知是什麽道理?

Have a nice day!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Fri Oct 11 14:49:07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4
七月
※ 引述《images (images)》之铭言:
> 标题愈来愈让人冷汗直流啊~~~~@______@!!!!
> 除了「立正」外,还「不准睡觉」:P
        ^^^^^
        ?


  书中智者大师把【般舟三昧】说成是诸佛立现在面前
的三昧,给一个名词叫“常行三昧”。《止观》卷二说:
(T46n1911_p0012--保留原标点)

<<<<<<<<<<<<<<<<<<<<<<<<<<<<<<<<<<<<<<<<<<<<<<<<<<<<
○二常行三昧者。先方法。次劝修。方法者。身开遮。口
说默。意止观。此法出般舟三昧经翻为佛立。佛立三义。
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见十方
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
故名佛立三昧。

> 下次会不会「先伏地挺身三千下」?

      ???
Fri Oct 11 14:54:0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5
七月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原来原义的「立正」是指佛立在前,而不是行者要站著修。
> 末代还有人讲说练般舟三昧要九十天不准坐下 :Q 要休息时,
  ^^^^^^^^^^^^^^^^^^^^^^^^^^^^^^^^^^^^^^^^

      所以阅读古代文献时。「谁说的?」很重要;「出於何时?」
      也很重要。否则,把末代之流,认真看待,的确很

> 就拄著一条绳索,不准坐下躺下,一连九十天,有人说修到腿
> 烂掉,真是神勇。
            ^^^^

         神勇
        ^^^^^^
         这二个字,偶就看不懂 □ ??

>     我以前奇怪的是这不也是变相的坐下及打瞌睡,何
不光明
> 正大的坐 :Q 末世的搞法很神勇没错,不过离智者大师说的又
> 差很多,离般舟三昧经的原文又差更远了... 倒比较像印度外
> 道的戒禁取,例如终其一生手要举起来不能放下,以取悦天神,
> 不知是什麽道理。

      大概是道场不同。圣严法师有一书「禅的体验」中好像有说的样子。

      立,很久,跟练功有关。是不是蹲马步就不知道了~~~

> Have a nice day!
Fri Oct 11 15:22:24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6

     这法门现在还是有人修, 前几天会很想睡, 之後就不会了.
Sat Oct 12 11:58:25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7
邱大刚
※ 引述《yuan (缘)》之铭言:
>      这法门现在还是有人修, 前几天会很想睡, 之後就不会了.

    我想,这串讨论的重点之一,在於佛说的般舟三昧法门,并没有要求行者
九十天不准睡觉。照《般舟三昧经》所载,此法是: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进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後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  勿念□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著  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经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憎  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  勿岁计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於一切  避乡里  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色  离众受
    勿贪财  多畜积  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  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惚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於一切  施贫穷  济不还
    是为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起众智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就算在历史上,能站著入定九十天的人恐怕也是少之又少,万一定到一
半倒下去恐怕会摔坏。要真入定才能真正九十天不睡觉而不是打混,但站著
又难以入定,那不就是死胡同? 三昧者,心一境性,不能入定,谈何三昧?
不知道九十天不能坐、不准光明正大地睡觉,对於除三毒的帮助有多大呢? :Q

Have a nice day!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Sat Oct 12 12:43:55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8
婴愚
※ 引述《yuan (缘)》之铭言:
>      这法门现在还是有人修, 前几天会很想睡, 之後就不会了.

  然後九十天都不用睡了?
Sat Oct 12 13:31:26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9
重生!
    还是有人在练啦!练到腿部积水肿的跟大象一样……

    实际上有没有成效,我不知道?

    当然这种消息会传出来的话,一定都是出现了什麽大成
就者之类的故事。
Sat Oct 12 21:43:12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0
魔法师
※ 引述《ilanese (重生!)》之铭言:
>     还是有人在练啦!练到腿部积水肿的跟大象一样……
>     实际上有没有成效,我不知道?
>     当然这种消息会传出来的话,一定都是出现了什麽大成
      ^^^^^^^^^^^^^^^^^^^^^^^^^^^^^^^^^^^^^^^^^^^^^^^^^^
> 就者之类的故事。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
请RedHat将国旗放回...连署网址http://www.linux.org.tw/rh8-kde/

        在新推出的REDHAT 8.0套件中, 台湾的使用者们发现到,
        我们的国旗被人从 KDE 3.0 控制中心里移除了

还好我用的不是小红帽...>_<
Sun Oct 13 00:54:07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1
婴愚
※ 引述《images (images)》之铭言:
> 标题愈来愈让人冷汗直流啊~~~~@______@!!!!
> 除了「立正」外,还「不准睡觉」:P
> 下次会不会「先伏地挺身三千下」?

  这事不一定不会发生,佛教徒都被教成不会笑的动物了,
  古来被整的镜头多矣,小小的三千下是小K司啦。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
Sun Oct 13 03:32:39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2
images
sici兄,不好意思,我说了一个冷笑话,请原谅我的耍冰~~~~

自然是知道「立正」的意思在於重新澄清「般舟」的意思为何。
只是那时等蔡老师自第一回的「立正般舟」後的第二回有点小久,
所以那时候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已经『立正』许久了」等云云,
然後蔡老师请我「稍息」…:Q

接著第二回看到的标题是「不准睡觉」,於是便联想到第一回的「立正」,
於是便打趣的说,第三回会不会来个「先伏地挺身三千下」…

唔…嗯…不好意思,让您误会了,看来我的幽默感要加强…@_@;;;;
Sun Oct 13 05:16:28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3
images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这事不一定不会发生,佛教徒都被教成不会笑的动物了,
>   古来被整的镜头多矣,小小的三千下是小K司啦。

这样子呀,听起来很像海军陆战队的训练…:P
咦…该不会最後一回的标题是「天堂路」吧?

注1:记得以前在中视红白胜利□看见特战部队结训的最一关是「天堂路」,
    「天堂路」上铺满了珊瑚礁石,队员必须在这路上翻滚、匍匐前进,
    通过之後才能成为正式的队员~~~

注2:sorry,耍冰again,呃,嗯,别忘了多添件衣服以免著凉~~~
Sun Oct 13 05:24:25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4
邱大刚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然後九十天都不用睡了?

    刚好看到经文有言:

[不求欲乐、不求苦行,行於中道] <中阿含、四十三、二、一六九>

<<<<<<<<<<<<<<<<<<<<<<<<<<<<<<<<<<<<<<<<<<<<<<<<<<<<<<<<<<<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

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於涅盘。

>>>>>>>>>>>>>>>>>>>>>>>>>>>>>>>>>>>>>>>>>>>>>>>>>>>>>>>>>>>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Sun Oct 13 15:09:47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5
婴愚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刚好看到经文有言:
> [不求欲乐、不求苦行,行於中道] <中阿含、四十三、二、一六九>
> <<<<<<<<<<<<<<<<<<<<<<<<<<<<<<<<<<<<<<<<<<<<<<<<<<<<<<<<<<<
>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
> 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
>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於涅盘。

  的确是的,当年世尊取中道不修苦行时,随修同伴还因此
  弃世尊而去。二千多年了,人性每下愈况,至今通天教仍
  在比小腹八块,且津津乐道“我比佛还多一撇步”不已呢。

  佛字多一撇,佛也。远看像佛,近看像佛,仿佛是佛,彷
  佛是佛?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
Sun Oct 13 17:47:39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6
凤兮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这事不一定不会发生,佛教徒都被教成不会笑的动物了,
>   古来被整的镜头多矣,小小的三千下是小K司啦。

昨天轩站在我身旁。忽然要求我念『【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的标题。我一念到「不准睡觉」时,他就开始笑起来。
接著就要求我再念一次。一念到「不准睡觉」这一次笑得更大声。
就这样子念了好几遍後,我看他已经快笑倒在地上。
他後来还说等一下要去叫妈妈人等来看。因为太好笑了。

天晓得他在笑啥?!当然他的企图还没实现就已经被他老妈吼去睡觉了。

有时,人真的很奇怪。一方面又不喜欢人家念他哪里该改进。
私底下,他又怀疑自己一定哪里业障深重。然後,老是想一些点子来调整自己的色身。
这时那颗不知躲在哪的小心心就像在夏日炎阳下吃超级大麻辣锅同时直呼过瘾。
Sun Oct 13 18:42:32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7
婴愚
※ 引述《tyuan (凤兮)》之铭言:
> 昨天轩站在我身旁。忽然要求我念『【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 的标题。我一念到「不准睡觉」时,他就开始笑起来。
> 接著就要求我再念一次。一念到「不准睡觉」这一次笑得更大声。
> 就这样子念了好几遍後,我看他已经快笑倒在地上。
> 他後来还说等一下要去叫妈妈人等来看。因为太好笑了。

  哇~~真难得还有个会笑的动物哩,祈愿令公子长大後不要忘
  了笑的好处。

  祝□府笑声连连,常乐净中。
Sun Oct 13 20:23:39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8
邱大刚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就算在历史上,能站著入定九十天的人恐怕也是少之又少,万一定到一
> 半倒下去恐怕会摔坏。要真入定才能真正九十天不睡觉而不是打混,但站著
> 又难以入定,那不就是死胡同? 三昧者,心一境性,不能入定,谈何三昧?
> 不知道九十天不能坐、不准光明正大地睡觉,对於除三毒的帮助有多大呢? :Q

这次读的《中阿含》中,世尊还真的刚好提到没有叫人「不坐」:

[佛陀没教人不坐] <中阿含、四十八、四、一八三>

<<<<<<<<<<<<<<<<<<<<<<<<<<<<<<<<<<<<<<<<<<<<<<<<<<<<<<<<<<<

如是无衣、编发、不坐、一食、常扬水、持水、持水者、我说非是沙门。

>>>>>>>>>>>>>>>>>>>>>>>>>>>>>>>>>>>>>>>>>>>>>>>>>>>>>>>>>>>

注:是否息贪嗔痴,才是重点。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Mon Oct 21 00:04:03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19
常昱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Mon Dec 23 01:34:18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0
邱大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例如《摩诃止观》□面有「结跏正坐」等语。

    智者大师多数的论作是弟子於其临灭或灭後出书的,这类
著作一般不认为是其本人所写,因此说为「弟子记的论」。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Mon Dec 23 01:46:2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1
邱大刚
> >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     例如《摩诃止观》□面有「结跏正坐」等语。
>     智者大师多数的论作是弟子於其临灭或灭後出书的,这类
> 著作一般不认为是其本人所写,因此说为「弟子记的论」。

以下录自『中华佛学百科全书』供作参考:

  智□弘法三十馀年,其著作小部分是
亲自撰写的,大部分由弟子灌顶随听随录整理
成书。现存有《法华经玄义》二十卷、《
法华经文句》二十卷、《观音玄义》二卷、
《观音义疏》二卷、《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维摩经玄疏》
六卷、《维摩经疏》(前二十五卷亲撰,後
三卷灌顶续补)二十八卷、《维摩经略疏》
(唐.湛然略)十卷、《四教义》十二卷、
《三观义》(由《净名玄义》分出)二卷
(智□前出《净名玄义》十卷;後为晋王
杨广著疏,并别制《玄疏》。因将前出《玄
义》分为三部,即《四教义》六卷、《四悉
檀义》二卷、《三观义》二卷)、《请观音
经疏》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仁王护国般若经
疏》五卷、《金刚般若经疏》一卷、《菩萨
戒义疏》二卷、《摩诃止观》(初名《圆顿
止观》)二十卷、《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十卷、《六妙法门》(一名《不定止观》)
一卷、《小止观》(一名《修习止观坐禅法
要》)一卷、《四念处》四卷、《五方便念
佛门》一卷、《禅门口诀》一卷、《禅门章
》一卷、《禅门要略》一卷、《观心论》一
卷、《观心诵经法》一卷、《观心食法》一
卷、《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一
卷、《方等三昧行法》一卷、《法华三昧忏
仪》一卷、《请观音忏法》(载《国清百
录》卷一)一卷、《金光明忏法》(载《国
清百录》卷一)一卷、《天台智者大师发愿
文》一卷、《普贤菩萨发愿文》一卷。此外
,他的著述还有《大智度论疏》二十卷、
《弥勒成佛经疏》五卷等,现已散佚,又
《净土十疑论》一卷,有说是後人托名伪撰。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Mon Dec 23 02:36:21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2
常昱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     例如《摩诃止观》□面有「结跏正坐」等语。
>     智者大师多数的论作是弟子於其临灭或灭後出书的,这类
> 著作一般不认为是其本人所写,因此说为「弟子记的论」。
> Have a nice day!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如果有误,请指正。
Wed Dec 25 14:26:19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3
七月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 >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 >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 >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 >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 >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 >     例如《摩诃止观》□面有「结跏正坐」等语。
> >     智者大师多数的论作是弟子於其临灭或灭後出书的,这类
> > 著作一般不认为是其本人所写,因此说为「弟子记的论」。
> > Have a nice day!
>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     如果有误,请指正。


 查了一下《摩诃止观》卷二,里头说到:
>>>>>>>>>>>>>>>>>>>>>>>>>>>>>>>>>>>>>>>>>>>>>>>>>>>>>>>>>>>>>>>>>>>>>>
二.常行三昧者。
先方法。次劝修。方法者。身开遮。口说默。意止观。此法出般舟三昧经
翻为佛立。佛立三义。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
见十方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故名佛立三昧。
>>>>>>>>>>>>>>>>>>>>>>>>>>>>>>>>>>>>>>>>>>>>>>>>>>>>>>>>>>>>>>>>>>>>>>>

说明「佛立」是指行者「能於定中见十方现在佛在其前立」之意。
而後人却误解为,此行法要九十天站著,确实离谱。下文...

>>>>>>>>>>>>>>>>>>>>>>>>>>>>>>>>>>>>>>>>>>>>>>>>>>>>>>>>>>>>>>>>>>>>>>>
身开常行。行此法时避恶知识及痴人亲属乡里。常独处止不得希望他人有所
求索。常乞食不受别请。严饰道场备诸供具香肴甘果。盥沐其身。左右出入
改换衣服。唯专行旋。九十日为一期。
>>>>>>>>>>>>>>>>>>>>>>>>>>>>>>>>>>>>>>>>>>>>>>>>>>>>>>>>>>>>>>>>>>>>>>>

此处有二个疑点:「常独处止不得希望他人有所求索。」「常乞食不受别请。」
此处的「常」所指为何?  大概不是 all 的意思,因为,既为「常独处止」
为何又能「盥沐其身。左右出入改换衣服」?

>>>>>>>>>>>>>>>>>>>>>>>>>>>>>>>>>>>>>>>>>>>>>>>>>>>>>>>>>>>>>>>>>>>>>>>
须要期誓愿使我筋骨枯朽。学是三昧不得终不休息。起大信无能坏者。起大
精进无能及者。所入智无能逮者。常与善师从事。终竟三月不得念世间想欲
如弹指顷。三月终竟不得卧出如弹指顷。终竟三月行不得休息。除坐食左右。
为人说经不得希望衣食。
>>>>>>>>>>>>>>>>>>>>>>>>>>>>>>>>>>>>>>>>>>>>>>>>>>>>>>>>>>>>>>>>>>>>>>>

此处已说明白「...终竟三月行不得休息。除坐食左右。为人说经不得希望衣食。」
这里说的「坐食左右」「为人说经」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
「休息」一语,古人与今人大概是有别的,「坐食」一语,也不知如何解~~
至於详细如何,就有待他人作圆满的解释了~~
Thu Dec 26 14:20:5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4
邱大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     如果有误,请指正。

    嗯,lanchang 说的有道理,是我没看清楚,真抱歉 :Q

    该段有些文句与坐相关,例如「於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悉闻所说。
悉能受持者。」不过是比较间接的。

    如果直接看《般舟三昧经》,会发现全经是强调行住坐卧皆精进,在
与强调经行的单一文句对比,会发现是与三月不得世间思想如弹指顷等话
语并列,而且是有助,而非必定(我现在没时间去重读原文,所以这段只
是凭记忆。笔记中则有记「不於此间终生彼间。便於此坐见之」、「坐说
经时安谛受学」等提到行般舟三昧期间与坐相关之语,然而重点是在三昧。)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Fri Dec 27 01:43:07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5
常昱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原来原义的「立正」是指佛立在前,而不是行者要站著修。
> 末代还有人讲说练般舟三昧要九十天不准坐下 :Q 要休息时,
> 就拄著一条绳索,不准坐下躺下,一连九十天,有人说修到腿
> 烂掉,真是神勇。
>     我以前奇怪的是这不也是变相的坐下及打瞌睡,何不光明
> 正大的坐 :Q 末世的搞法很神勇没错,不过离智者大师说的又
> 差很多,离般舟三昧经的原文又差更远了... 倒比较像印度外
> 道的戒禁取,例如终其一生手要举起来不能放下,以取悦天神,
> 不知是什麽道理?
> Have a nice day!
「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得有世间思想
。如指相弹顷三月。二者不得卧出三月。如指相弹顷。三者经行
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饭食左右。四者为人说经。不得望
人衣服饮食。」

    以上引自《般舟三昧经》原文。引用自CBETA电子佛典系列。

    依原文意解,确实不能卧,而且只有吃饭时才能坐下。





以下为CBETA电子佛典系列之版权声明: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订资讯。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Fri Dec 27 01:43:55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6
常昱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原来原义的「立正」是指佛立在前,而不是行者要站著修。
> 末代还有人讲说练般舟三昧要九十天不准坐下 :Q 要休息时,
> 就拄著一条绳索,不准坐下躺下,一连九十天,有人说修到腿
> 烂掉,真是神勇。
>     我以前奇怪的是这不也是变相的坐下及打瞌睡,何不光明
> 正大的坐 :Q 末世的搞法很神勇没错,不过离智者大师说的又
> 差很多,离般舟三昧经的原文又差更远了... 倒比较像印度外
> 道的戒禁取,例如终其一生手要举起来不能放下,以取悦天神,
> 不知是什麽道理?
> Have a nice day!

以下由《般舟三昧经》原文中引出:(摘录自CBETA电子佛典系列)
「 其有受是三昧   尔乃为是佛子
  学奉行如是者   得三昧终不久
  常□力不懈怠   除睡眠心开解
  当远离恶知识   然後从是法行
  去放逸不休息   常舍离众聚会
  比丘求斯三昧   随佛教当如是  」

「是三昧学守者。当谦敬。不当嫉妒。不得□恚。去自贡高。去自贵大
  。却於懈怠。当精进弃於睡眠不得卧出。悉却财利。悉当净洁护。不
  得惜躯命。」

「 比丘尼行恭敬   不妒嫉离□恚
  除□慢去自大   行是者得三昧
  当精进却睡卧   捐所欲不贪寿 」

似乎般舟三昧仍然是鼓励除睡眠的

就我所知目前行持般舟三昧的道场,九十日中每日得睡一小时,分四次各十五分钟。



以下为CBETA电子佛典系列之版权声明: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订资讯。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Fri Dec 27 02:27:45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7
七月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 >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 >     如果有误,请指正。
>     嗯,lanchang 说的有道理,是我没看清楚,真抱歉 :Q
      ^^^^^^^^^^^^^^^^^^^^^^^^

          天台在中国唐末消失,及弟子之间的混乱及分岐,为什麽
          会这样? 大概跟文字表意不明有关吧!

>     该段有些文句与坐相关,例如「於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悉闻所说。
> 悉能受持者。」不过是比较间接的。
>     如果直接看《般舟三昧经》,会发现全经是强调行住坐卧皆精进,在
> 与强调经行的单一文句对比,会发现是与三月不得世间思想如弹指顷等话
> 语并列,而且是有助,而非必定(我现在没时间去重读原文,所以这段只
> 是凭记忆。笔记中则有记「不於此间终生彼间。便於此坐见之」、「坐说
> 经时安谛受学」等提到行般舟三昧期间与坐相关之语,然而重点是在三昧。)
> Have a nice day!
Fri Dec 27 16:58:36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8
常昱
>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   话说“般舟三昧”被译为“佛立”是智者大师确定的
> 名词,此事见於智者大师所“说”的《摩诃止观》(简称
> 止观)一书里面。为何不是智者大师所著?而是所“说”?
>   查止观一书是在大师入灭前三年所说的,由弟子【章
> 安】所记,书上记载:
> <<<<<<<<<<<<<<<<<<<<<<<<<<<<<<<<<<<<<<<<<<<<<<<<<<<<<
> (智者大师)五十六岁至荆答地恩,造玉泉寺。章安奉蒙玄
> 义,五十七岁於玉泉寺讲摩诃止观。五十八岁自荆下金陵,
> 受晋王请制净名疏。五十九岁春再还天台。次年冬晋王遣
> 书虔召。六十岁赴召至新昌石像前。端坐入灭。当开皇十
> 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
>   止观最初叫《圆顿止观》智者大师在玉泉寺所讲的,
> 当时智者大师专心在《法华玄义》(玄义)的讲说上,由於
> 智者大师在当时讲《玄义》时同时谈到禅法(止观),因此
> 後来大师入灭後灌顶集编《玄义》时就用了许多参照《止
> 观》的地方。
>   《止观》一书原本有三个版本,现在通行的只有经过
> “再治”(见中华佛学百科)後的第二版。
>   书中智者大师把【般舟三昧】说成是诸佛立现在面前
> 的三昧,给一个名词叫“常行三昧”。《止观》卷二说:
> (T46n1911_p0012--保留原标点)
> <<<<<<<<<<<<<<<<<<<<<<<<<<<<<<<<<<<<<<<<<<<<<<<<<<<<
>     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名词的适性,先来看看现在的般
> 舟三昧的内容为何,依《丁福保佛学词典、中华佛教百科
> 词典》的说法:
> <<<<<<<<<<<<<<<<<<<<<<<<<<<<<<<<<<<<<<<<<<<<<<<<<<<<
> (2)常行三昧∶又名般舟三昧。乃依《般舟三昧经》所修之
> 三昧,以九十日为期,身常旋行,不得休息。口常唱阿弥
> 陀佛,心常想阿弥陀佛。或先想後唱,或先唱後想,想唱
> 相继,无令休息。此种三昧,极能断除宿障,於诸功德为
> 最胜。又,「般舟」系为梵语,华言「佛立」。佛立有三
> 义,谓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功德力。依此三力能於定
> 中见十方佛显立行者之前。故此三昧又称佛立三昧。
>   上一段解说显然就是抄自智者大师的解释,我们由这
> 一段解说中会得到一个印象,那就是般舟三昧的行法【只
> 有】“口唱阿弥陀佛”而且“一连九十天不得休息”。
>     或许有同学会问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止观》一书:
> (T46n1911_p0011b01) 方括号内(【】)的方法。
> <<<<<<<<<<<<<<<<<<<<<<<<<<<<<<<<<<<<<<<<<<<<<<<<<<<
> □初明方法。次明劝修。方法者。身论开遮。口
> □论说默。意论止观。身开常坐遮行住卧。或
> □可处众独则弥善。居一静室或空闲地。离
> □诸喧闹。安一绳床傍无馀座。【九十日为一
> □期。结跏正坐项脊端直。不动不摇不萎不
> □倚。以坐自誓。肋不拄床。况复□卧游戏住
> □立。除经行食便利。随一佛方面端坐正向。
> □时刻相续无须臾废。】所开者专坐。所遮者
> □勿犯。不欺佛不负心不诳众生。口说默
> □者。若坐疲极。或疾病所困。或睡盖所覆。内
> □外障侵夺正念心不能遣却。当专称一佛
> □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称十方佛名
> □功德正等。所以者何。如人忧喜郁怫举声歌..(下略)


原文为(摘自CBETA电子佛典系列)

「一常坐者。
出文殊说文殊问两般若。名为一行三昧。
今初明方法。次明劝修。....」

   这部份讲的是四种三昧的第一种,名为一行三昧。般舟三昧是
第二种,名为常行三昧。所以这□引用的部份应不是般舟三昧,如
果有误,请指正。(之前已於回给DavidChiou的信中提过)


以下为CBETA电子佛典系列之版权声明: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订资讯。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Mon Dec 30 19:34:0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29
邱大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比丘尼行恭敬   不妒嫉离□恚
>   除□慢去自大   行是者得三昧
>   当精进却睡卧   捐所欲不贪寿 」
> 似乎般舟三昧仍然是鼓励除睡眠的

    的确,佛说的禅定本来就是要离五盖,五盖之一就是睡眠盖。
因此我也觉得为修般舟三昧不贪睡是正确的。

    不过在除睡眠的极端程度来说,经由不同的解释,怕会造成
不同的效果。例如世尊再三说初夜後夜捐除睡眠,但是当阿那律
连几天不睡时,世尊也劝诫他应该要睡觉(後来阿那律太久没睡
使得肉眼瞎了)。因此在经中佛陀强调的是不落於极端的修行,
所谓弹琴之喻。

    可在经中搜寻「除睡眠」,会见到许多相关文句,但是另外
也有搭配著的调身、作息正常等开示(可见 BudaDigest 读经摘
要)。如果在某一经中只提到「除睡眠」却又缺乏要正常作息的
开示,那麽到底是不准睡觉,还是依照佛陀在其馀各经的共通的
开示: 除睡眠而亦善用睡眠来调身心?

    这种时候就复杂啦。再加上末代经典传抄中会有加入较感性
的用语,因此一些作法的中道到底为何,就会有争议。比较保险
的一种办法,是交叉验证佛陀在不同经典当中再三强调的重点,
以避免某一经只提到某一个面向,而使得另外的面向被断章的可
能性。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Mon Dec 30 21:32:31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0
邱大刚
> 不同的效果。例如世尊再三说初夜後夜捐除睡眠,但是当阿那律
> 连几天不睡时,世尊也劝诫他应该要睡觉(後来阿那律太久没睡
> 使得肉眼瞎了)。因此在经中佛陀强调的是不落於极端的修行,
> 所谓弹琴之喻。

    另一方面,整部《般舟三昧经》是很好的禅修覆习,不论是
阿含、般若,都可见到相关修法,实在是和佛典一气呵成。

    然而就跟禅修这麽多相关的助缘中,有时後世宣传中特别重
视的变成其中本为助缘的二项表相很神勇的(捐除睡眠、常经行),
还有更多重要的心法及内容似乎常被忽略掉,蛮可惜的。捐除睡
眠是得般舟三昧的助缘之一(先不论是指其馀经中所言的不贪睡,
还是照字面解的不睡),在世俗的了解中似乎有时却变成了几乎
是唯一的条件,对於了解整部经来说,是否会有些不平衡的感觉? :Q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Tue Dec 31 00:19:03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1
adelailly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不同的效果。例如世尊再三说初夜後夜捐除睡眠,但是当阿那律
> > 连几天不睡时,世尊也劝诫他应该要睡觉(後来阿那律太久没睡
> > 使得肉眼瞎了)。因此在经中佛陀强调的是不落於极端的修行,
> > 所谓弹琴之喻。
>     另一方面,整部《般舟三昧经》是很好的禅修覆习,不论是
                      ^^^^^^^^^^^
         大正藏有两部般舟三昧经, 都是後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 不过品数不一样, 请问如果看时应该看那一部较好, 遇到
       这样的情形, 怎样取舍会比较符合正知见 ? :Q


> 阿含、般若,都可见到相关修法,实在是和佛典一气呵成。
>     然而就跟禅修这麽多相关的助缘中,有时後世宣传中特别重
> 视的变成其中本为助缘的二项表相很神勇的(捐除睡眠、常经行),
> 还有更多重要的心法及内容似乎常被忽略掉,蛮可惜的。捐除睡
> 眠是得般舟三昧的助缘之一(先不论是指其馀经中所言的不贪睡,
> 还是照字面解的不睡),在世俗的了解中似乎有时却变成了几乎
> 是唯一的条件,对於了解整部经来说,是否会有些不平衡的感觉? :Q
> Have a nice day!

--


                                               .★*★.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 *.*     ★ 缘无明行 缘行识 缘识名色 缘名色六处....
Tue Dec 31 08:01:46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2
常昱
>     另一方面,整部《般舟三昧经》是很好的禅修覆习,不论是
> 阿含、般若,都可见到相关修法,实在是和佛典一气呵成。
>     然而就跟禅修这麽多相关的助缘中,有时後世宣传中特别重
> 视的变成其中本为助缘的二项表相很神勇的(捐除睡眠、常经行),
> 还有更多重要的心法及内容似乎常被忽略掉,蛮可惜的。捐除睡
> 眠是得般舟三昧的助缘之一(先不论是指其馀经中所言的不贪睡,
> 还是照字面解的不睡),在世俗的了解中似乎有时却变成了几乎
> 是唯一的条件,对於了解整部经来说,是否会有些不平衡的感觉? :Q
> Have a nice day!

    末学想这是因为世俗对法的了解还是执著於法的现象,而不是
对於法的内涵有深入的。
    不过要了解法的内涵的确相当不容易,须行门及解门并重,
末学也是最近才开始稍微有一点点体会,才了解到自身之前也是执
著於法相多,对内涵了解少。
Tue Dec 31 14:37:22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3
常昱
>     末学想这是因为世俗对法的了解还是执著於法的现象,而不是
> 对於法的内涵有深入的。
                      了解(漏字补正)

>     不过要了解法的内涵的确相当不容易,须行门及解门并重,
> 末学也是最近才开始稍微有一点点体会,才了解到自身之前也是执
> 著於法相多,对内涵了解少。
Tue Dec 31 14:39:1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4
常昱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     以上在助道法的部份,皆为修定共通的方法。後来被论师解释说修般舟
> > > > 三昧要九十天不睡觉,是太奇怪了点。
> > > >     另外,末代还有人说般舟三昧要九十天站著,就更奇怪了,似乎是把「
> > > > 佛立」的意思搞混了。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 > > > 若连坐都不准,还要入三昧,似乎是强人所难。
> > >     请问一下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是哪一本,原文为何?
> >     例如《摩诃止观》□面有「结跏正坐」等语。
> >     智者大师多数的论作是弟子於其临灭或灭後出书的,这类
> > 著作一般不认为是其本人所写,因此说为「弟子记的论」。
> > Have a nice day!
>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     如果有误,请指正。
版主大人:

在精华区 5 [new arrival] 的第19篇,并未加上这段更正,烦请版主加上或将有争议
的部份删除。谢谢!
Sun Apr 27 20:43:5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5
@Facebook
各位大德:
    关於蔡老师被收录在精华区 5 [new arrival]的第19篇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其中有一部份节录自《摩诃止观》的「一行三昧」
段,但般舟三昧应为「常行三昧」段,故此实应为误植,并且於前面一些版上的来
往也确认了这件事情:
     提供一些前面的事做为参考。
     末学的修改已经过DavidChiou回应确认。
     详见第684 篇,DavidChiou於12/27发表之文章。
以下为第684篇部份内容: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末学看了《摩诃止观》原文,「结跏正坐」一语出现在四种三昧的「一行三昧」中,
> > 而般舟三昧应是第二种「常行三昧」,两者似乎不是同一件事情....
> >     如果有误,请指正。
>     嗯,lanchang 说的有道理,是我没看清楚,真抱歉 :Q
>     该段有些文句与坐相关,例如「於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悉闻所说。
> 悉能受持者。」不过是比较间接的。
    末学於697篇,於12/30发表之文章回应317篇,abstsai於10/11 发表之文
章,蔡老师并未回应。

以下是由给prajna大德的信中所节录出来的,并稍做修饰:
    末学所言是指蔡老师的:
「    或许有同学会问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止观》一书:
(T46n1911_p0011b01) 方括号内(【】)的方法。」
之下那一整段,所引的文句和般舟三昧是无关的
也就是和David同意的那一文所指是一致的。
所以那一大段文章不应该出现在该文,以避免误导。

    且「纵使是智者大师弟子记的论,也讲修般舟三昧要坐禅。」 这句话
应该是由所引该段「一行三昧」中的「结跏正坐」或其他相关语句所得出来的
,也不应该出现在此文......
(以上为给prajna的信修饰版)

    至於「於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悉闻所说。悉能受持者。」出现於常行
三昧段,此「坐」之意义不明,也要在此请教一下蔡老师及诸大德。
    所以末学建议应将和般舟三昧无关的部份删除以避免误解。

      阿弥陀佛!

相关经文资料取自於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出版的「CBETA电子佛典系列-大正新
□大藏经第一册至第五十五册暨第八十五册」(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Series, Taisho Tripitaka Vol. 1-55 & 85)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相关资讯可於http://www.cbeta.org/ 取得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订资讯。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修改: 03/05/04 16:19:27 <61.222.31.85> 
◆ 修改: 03/05/04 16:19:44 <61.222.31.85> 
◆ 修改: 03/05/04 17:27:40 <61.222.31.85> 
◆ 修改: 03/05/04 17:30:02 <61.222.31.8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般舟迷思】《2-不准睡觉》
#36
婴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末学於697篇,於12/30发表之文章回应317篇,abstsai於10/11 发表之文
> 章,蔡老师并未回应。

  这等到【不准吃饭】时再搿回来,稍安勿燥。
//
____________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________婴愚__
Sun May 4 20:29:4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