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1
魔道中人
第一个问题是

该如何专心一意呢
该如何无念无想呢??


通常教的都是
先放松身心...这点还好

然後用"数息"法
然而
数息法对在下而言
确实有用
然而

有时候....
这样一呼 一吸
久了
鼻子口腔都乾燥异常
很难过
感觉吸气的时候 那股气把身上的水分都蒸发了
若不即时停止 不去抗拒
这乾燥的感觉会一直延续很久
很不舒服
(我确定不是感冒...等因素)

而有时候
则会吸的头晕
说呼吸顺其自然
但何谓自然呢???

坐禅的目的又是什麽呢??

我最近刚开始频繁接触佛法....其实就是上网看一些佛教的资料啦
希望对佛教能有多一分的了解

"无念无想 放空一切" 应该是坐禅的目的之一
我的方法是
把任何的(妄)念头

配合身体的放松
通通不想

但久了
会头痛 头胀 头昏

该怎麽办??

另外
昨天看了楞严经
从阿难被魔女下咒开始 佛问阿难何以出家.....
看完了第一卷...国文造诣太差 读起来很吃力
还有中间一些菩萨叙述如何修行得道的
以及最後叙述五阴十魔的部分

其中有叙述到如来佛以光 神通等现身说法(当然这只是一小部份 不是重点)
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佛经上关於神通的叙述 是寓言故事 还是真有其事??

第九卷还是第十卷上提到关於五阴十魔的种种
以"色"阴魔的部分而言
那些境界比较令人难以想像 真的会有吗??

反而以"受"阴魔的部分较易理解

其他的
可能连句子的意思是什麽都看不懂....
Mon Oct 14 22:37:52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2
重生!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无念无想 放空一切" 应该是坐禅的目的之一
> 我的方法是
> 把任何的(妄)念头
> 配合身体的放松
> 通通不想
> 但久了
> 会头痛 头胀 头昏
> 该怎麽办??

    你说的这种方法与禅宗的默照禅、密宗大手印、道家的放空技术
有点类似,有兴趣的话最好找个精通这类方法的老师学习。

    头痛、头胀、头昏有很多原因,但与你所说的这个方法无关,而
是因为心静到某种程度时,你的气脉运作上的一些情形。遇到这种情
形时,最好还是把感觉给放掉,虽然实在是不好办到。

    如果真到某种程度时,後脑这关堪称是最凶险的一关,因为当气
通过脑部时,会刺激你的一些知觉尤其是视觉及听觉,这时观念如果
不正确的话,误以为自己得到了眼通及耳通的话就会出事了。而在生
理上在通过後脑这关时,脑部的痛楚是非常非常痛的,仿佛被人用斧
头劈了一般,若是真正通过这关时,会有沁心之凉的感觉从头部向身
体及四肢延伸,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数日以上,此时切记不可以认为
自己已证到什麽境界,这只是轻安的一种现象罢了!
Tue Oct 15 05:33:56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3
魔道中人
※ 引述《ilanese (重生!)》之铭言:
>     你说的这种方法与禅宗的默照禅、密宗大手印、道家的放空技术
> 有点类似,有兴趣的话最好找个精通这类方法的老师学习。
我这种方法
根本是自己乱搞恶整发明出来的

你应该听过.....我是从"佛陀的故事"中看来的
佛陀出家修行的时候
曾经达到一种境界 谓之"非想非非想"

以我所解
"非想"就是"不要想"
所以我就什麽都不想....

但不知道老师要去哪找...

我读北科大
学校是有佛教性的社团
近期会去拜访看看

>     头痛、头胀、头昏有很多原因,但与你所说的这个方法无关,而
> 是因为心静到某种程度时,你的气脉运作上的一些情形。遇到这种情
> 形时,最好还是把感觉给放掉,虽然实在是不好办到。
>     如果真到某种程度时,後脑这关堪称是最凶险的一关,因为当气
> 通过脑部时,会刺激你的一些知觉尤其是视觉及听觉,这时观念如果
> 不正确的话,误以为自己得到了眼通及耳通的话就会出事了。而在生
> 理上在通过後脑这关时,脑部的痛楚是非常非常痛的,仿佛被人用斧
> 头劈了一般,若是真正通过这关时,会有沁心之凉的感觉从头部向身
> 体及四肢延伸,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数日以上,此时切记不可以认为
的确
我曾经有过这种舒服的感觉
从数分钟到数天都有 但难以维持


不过读过楞严经

上面有提到 所谓"五阴十魔"....

叙述修行中的种种"易著魔"的感觉

> 自己已证到什麽境界,这只是轻安的一种现象罢了!
经上说: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所以在下对於种种安舒之感

均以平常心面对

多谢指点....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WWW:                             http://cbs.ntu.edu.tw
◆ 修改: 02/10/15 10:26:53 <61.216.42.224> 
◆ 修改: 02/10/15 10:40:44 <61.216.42.224> 
◆ 修改: 02/10/15 10:46:40 <61.216.42.224> 
Tue Oct 15 10:26:39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4
魔法师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佛陀出家修行的时候
> 曾经达到一种境界 谓之\"非想非非想\"
> 以我所解
> \"非想\"就是\"不要想\"
> 所以我就什麽都不想....

ㄝ...对照佛说的定义, 好像有点小出入
\"非想非非想(天)\"也是个世界, 就如同严扶提一样
为无色界的最高境界, 三界之顶极
此天之所以称为\"非想非非想\"
因为此天众生除了以经没有下界之可见的粗糙色身外
其意识的状态也非常的微细(或是精细, 几乎没有), 因而称为\"非想\"
但也不是没有意识, 所以又称\"非非想\"

白话解释就是\"无一般的众生的意识型态, 但也不是无意识\"

所以也不是\"不要想\", 不要想的\"想\"也是一个念头

非想非非想天为四禅天的境界, 如何入初禅乃至四禅
这阿含经有, 和\"不要想\"基本上比教没有关系

> 但不知道老师要去哪找...
> 我读北科大
> 学校是有佛教性的社团
> 近期会去拜访看看

一时之间没有老师的同学, 可以先试著自誓皈三依及拜忏喔
等待因缘成熟


--
请RedHat将国旗放回...连署网址http://www.linux.org.tw/rh8-kde/

        在新推出的REDHAT 8.0套件中, 台湾的使用者们发现到,
        我们的国旗被人从 KDE 3.0 控制中心里移除了

还好我用的不是小红帽...>_<
2002年10月15日 13:05:05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5
重生!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我这种方法
> 根本是自己乱搞恶整发明出来的
> 你应该听过.....我是从"佛陀的故事"中看来的
> 佛陀出家修行的时候
> 曾经达到一种境界 谓之"非想非非想"
> 以我所解
> "非想"就是"不要想"
> 所以我就什麽都不想....

    虽说类似,但并非是同一种的东西,有兴趣的话去静坐版看看:

    06/06 ilanese.     ◆ 曹洞宗的默照禅与密宗大手印法门很类似

> 但不知道老师要去哪找...
> 我读北科大
> 学校是有佛教性的社团
> 近期会去拜访看看

    圣严师父的默照禅可能算是比较容易亲近的,其他的老师不是没有,
只是较难找。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 修改: 02/10/15 23:52:46 <61.217.90.243> 
Tue Oct 15 13:33:18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6
火之舞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第一个问题是
> 该如何专心一意呢
> 该如何无念无想呢??

> "无念无想 放空一切" 应该是坐禅的目的之一

我个人觉得,依照类似这种"八字口诀"之类的指导来修习,有点
危险。每个人对其意义的领悟各有不同,实行起来天差地池。可
能的情况是有些人在发呆,有些人像树木石头,有些人恰巧走对
方向□
而『非想非非想』,查丁福保字典的解释如下:
『(界名)旧曰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有四天,此为其中之第四天,
三界之最顶也,因而亦曰有顶天。非想非非想者就此天之禅定而名
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想,故曰非想,尚非无
细想,故曰非非想。』  所以这是某种禅定的状态,而非修习某种
禅定的方法。

经上常提到的是要正念正智,而非无念无想。就我的认识,坐禅有
许多修习法,有些方法可以培养专注力,有些方法可以培养稳定力
、清晰的观照力以及智慧...等等。外表看来可能同样都是坐著,
其中各有巧妙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仅供参考  :)
Thu Oct 17 00:34:00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7
火之舞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数息法对在下而言
> 确实有用

> 这样一呼 一吸
> 久了
> 鼻子口腔都乾燥异常
> 很难过
> 感觉吸气的时候 那股气把身上的水分都蒸发了
> 若不即时停止 不去抗拒
> 这乾燥的感觉会一直延续很久
> 很不舒服
> (我确定不是感冒...等因素)
嗯,是不是真的口渴? 如果不是,有没试过舌尖轻抵上颚,不要
刻意加重或加长呼吸?
还有你说一呼一吸,应该都是用鼻子吧?

PS:我的问题好像有点白痴  :Q

> 说呼吸顺其自然
> 但何谓自然呢???
我的感想是,一注意到呼吸,好像就会不知不觉的操控它(情况有
一点像是:注意到它就会抓住它,放掉它又会忘了它)。我大概会
试著再放松些,保持注意力。不过,我太混了,不知道是否这样就
可以呼吸的很自然很明白。
Thu Oct 17 01:00:27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8
羽殇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昨天看了楞严经
> 从阿难被魔女下咒开始 佛问阿难何以出家.....
> 看完了第一卷...国文造诣太差 读起来很吃力
  我没看过楞严经,但是,清楚记得自己刚开始看杂阿含时的感受,也是如此
  不过,我的国文程度本来就不好,所以,笑笑就过 :)
  (杂阿含只读了一点点,便跟著站上读中阿含)

  精华区中「我是初学者!要如何入门呢?」→「初学佛该怎麽入门呢?」
  有相关文章可供参考

> 其他的
> 可能连句子的意思是什麽都看不懂....
  可以po版问问题 :)
  把经文po出来,注明何处看不懂或者有何疑惑等等

  也欢迎跟著站上一起读中阿含 :)

  Have a nice weekend :)
Fri Oct 18 21:39:01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9
魔道中人
※ 引述《prajna (火之舞)》之铭言:
> 嗯,是不是真的口渴? 如果不是,有没试过舌尖轻抵上颚,不要
> 刻意加重或加长呼吸?
> 还有你说一呼一吸,应该都是用鼻子吧?
没错
但我的心脏有一点小问题
鼻腔好经常不通

这几天一直注意用鼻子呼吸 禅定
久了
重後脑起 延伸到颈部 喉部 胸部
都有一股哽到的感觉 好像气不顺
吃饭喝水呼吸得时候更强烈

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而且是24小时持续 半夜还会惊醒

结果
昨天看到一个网站 在讨论腹式呼吸或称丹田呼吸
就跟著做了
马上....这几天的症状大为减轻

所以我的结论是
我用腹式呼吸

> PS:我的问题好像有点白痴  :Q
不会吧
我觉得你问的很好阿...

我是觉得不管练气功或是禅定...
很多身理上细节的地方 或是反应 应该要去注意
除非你已经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
能够不拘这些小节

而不是像很多人在那边很笼统的说
不要想太多 正见最重要.....

每个人身体
状况不同
能够轻易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不为肉体所阻
我只能说
那是他的福报好.....

像我这种从小头痛痛到大的人..我有二尖瓣脱垂
一种症状可大可小的心脏结构病变  一般高挑的女模特儿常患
但我却是个身材矮小的男生....

> 我的感想是,一注意到呼吸,好像就会不知不觉的操控它(情况有
> 一点像是:注意到它就会抓住它,放掉它又会忘了它)。我大概会
> 试著再放松些,保持注意力。不过,我太混了,不知道是否这样就
> 可以呼吸的很自然很明白。
嗯...
多少有助益...
Sun Oct 20 17:27:52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坐禅"的一二事???
#10
重生!
※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没错
> 但我的心脏有一点小问题
> 鼻腔好经常不通
> 这几天一直注意用鼻子呼吸 禅定
> 久了
> 重後脑起 延伸到颈部 喉部 胸部
> 都有一股哽到的感觉 好像气不顺
> 吃饭喝水呼吸得时候更强烈
> 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 而且是24小时持续 半夜还会惊醒
> 结果
> 昨天看到一个网站 在讨论腹式呼吸或称丹田呼吸
> 就跟著做了
> 马上....这几天的症状大为减轻
> 所以我的结论是
> 我用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都有人在提倡,其实也不见得一定那种较好。

    我是认为顺其自然最好。

> 不会吧
> 我觉得你问的很好阿...
> 我是觉得不管练气功或是禅定...
> 很多身理上细节的地方 或是反应 应该要去注意
> 除非你已经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
> 能够不拘这些小节
> 而不是像很多人在那边很笼统的说
> 不要想太多 正见最重要.....
> 每个人身体
> 状况不同
> 能够轻易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不为肉体所阻
> 我只能说
> 那是他的福报好.....
> 像我这种从小头痛痛到大的人..我有二尖瓣脱垂
> 一种症状可大可小的心脏结构病变  一般高挑的女模特儿常患
> 但我却是个身材矮小的男生....
> 嗯...
> 多少有助益...

    了解与沈迷是两回事,最好了解但不要沈迷。气脉现象是过程,
了解就好了,有时候懂太多也不是好事,了解太多有时会贪快贪境界
反而变成障碍了。

    我一直认为最好不要看书学静坐,想要综合各家菁华去找出一个
好方法是不智的(说归说!但我也干过这种傻事的),一个方法的形
成往往要经过数百年以上多人经验累积而成的,尤其有些方法彼此间
是相克的,要练定就不要再用练气的方法,当然如果搞不清楚什麽方
法是练定的,什麽方法是练气的,这就难免了。

    愈被喻为高级方法愈是简单,但简单未必容易的。

    有老师指导是比较好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只教方法而已,只教方
法的话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教完了,他们会花多出几十倍的时间教导他
们的一些理念的。当然,老师大都会传授一些其他的东西起码像防御
性的一些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是书上学不到的。
Mon Oct 21 01:37:28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