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集满十个拉环的想法
#1
破病中的搞笑宝宝
集满十个拉环……

记得之前在医院里当看护,有一位热心的师兄和我谈起十念的问题,
他教我的是一口气称名十次,我感到很奇怪。

搞不好有些人念没几次就断气了。当时就想起有位法师说过一击掌
可诵一遍大悲咒的事情。

原本经文放在经书中好好的,因何无端升起这些争执哩?

在我看来,要解决问题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把经书的梵文本找出来,
看看原意是指什麽,以解除汉文描述可能产生的疑意。(我只找过中译
英的本子)

俱足十念,感觉上就像是集满十个拉环一样,而「念十回」或是
「阿含十念」这两种说法,一个是集满十种一样的拉环,一个是
集满十种不一样的拉环罢了。

如果说十念是十个念,念十回,有什麽不妥呢?
如果说十念是阿含中的十念,是否会更合理呢?

於是我们开始陷入那一种拉环的集法才是正确的争议了。

对於我个人来说,真正的问题点不在於究竟是那一者(因为可能都不是),
而是在於讨论过程中的一些态度。

是不是我们支持过去祖德们念十回的说法,就是没有深思了?就算对这样
的想法有所不满,也不必在言辞之中流露鄙夷的态度。更不论说逻辑上有
问题的说法了。

当证据不足以下定论前,对於俱足十念指的是什麽,还是多抱著一些怀疑吧!

前几天才学到一句话:当老师的第一要素,就是学会谦卑。

仔细想想,阿含中的十念,是十个修行法门,任何一念均可「自至涅盘」,
至於阿弥陀佛发的愿,并非是释迦文佛发的愿,因此就算是所指不同,也不会
有什麽问题。(至少我的脑袋中不会有问题)

那麽,用阿含十念来解释,真的会比念十回,甚至是念十声更有道理吗?

我觉得不见得,或许正如某些人指出的,是我深思的不够,或是是空想罢了。
但至少我会很小心,不至於有贡高我慢,认为自己超越过去许多的人,
可以百分之百的还经文本来面目。

当证据还没有显示真相时,我们仍不过是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
无论信与不信,都没有什麽值得非议的。

说实话,用阿念的十念来解释阿弥陀佛发的愿,对我来说,是蛮新奇且有创意的。
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在狮子吼听到此类见解,不过听了就信或是听了就不信,感觉
起来都一样不足。

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才发生的。过去也有人对禅宗的顿派粉不服气,
最後被折服,然後呢?

在观察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您究竟得到了什麽呢?

也许什麽都没有!

日子一样的过,苦一样的存在,解脱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注:跳进来讨论这个问题,基本上并不符合我个人的喜好。只不过对於这样
的讨论过程,感到十分无力。有逻辑问题的文章被收录,想法不同就是没有
深思,好像只有和自己站在同一边的人才是对的,反之则否。
要推翻前人的说法,其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是勇气并不足够,证据才
是最重要的。就算有证据,别人也不一定得信(这种例子在科学界也不少)。
上次听到了一个例子,某处经文比对其他经典,大家都觉得错了,不过在考据
梵文本之後,才发现译经者是正确的。想起来再说吧!
Sun Oct 27 10:19:41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集满十个拉环的想法
#2
婴愚
※ 引述《Xag5 (破病中的搞笑宝宝)》之铭言:
> 「阿含十念」这两种说法,一个是集满十种一样的拉环,一个是
> 集满十种不一样的拉环罢了。

  也可能是拉开十个手榴弹。或者吃十粒爆米花....。这些
  同样也是“罢了”。

> 至於阿弥陀佛发的愿,并非是释迦文佛发的愿,因此就算是所指不同,也不会

  你确定他们的愿是不同的?

> 上次听到了一个例子,某处经文比对其他经典,大家都觉得错了,不过在考据
> 梵文本之後,才发现译经者是正确的。想起来再说吧!

  下次等你确定了再说,否则就是放空气【罢了】^^"
  不要每次都打一下高空,然後就没下文,那不叫搞笑,叫搞怪,
  而且一点都不好笑。

  这里有题外话和兄台一谈:

  另外:你确定现代人来译梵文本会比当年的译经者精确?何以见得?
  别忘了耶教系统也是追溯到梵文本啊,现代的印度学者译梵文经译了
  半天得出的结论可是令耶回诸教人士跌破眼镜。

  看看今天梵文佛经英译的结果,拿来和汉藏一比就知道根本不是那回
  事。

  你可以再说一次“没什麽”,是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一切都没什
  麽”但是那不是求知的态度。佛也说一切都幻,都没什麽,但是佛悟
  的都没什麽和我们的都没什麽可不是没什麽。

  我们这里是讨论、探求佛法,佛经的解释可依国语字义去解,但是境
  界无法用那样解,必须要探讨其合“法”性。

  佛法是“可证”的境界,而不是打高空,佛经里写的方法,如
  安般守意的过程及其境界也是一一可证的,它也有原理可以探讨,
  未证的人了解它的原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速证佛境”。

  所以在国文老师眼里,十念“可以”解读成十声的念。但是原
  题的要点是在“对众人那样解是否佛的本意”也就是合不合佛
  法的问题,而不是国文老师打分数的问题。

  我想版主已经提出不要再在十念的问题上打转,我们也就适可
  而止。管他是要念十声或不念十声,那是各人的“信”的问题,
  也都不是我们的事。

  我想你在台上对著台下观众说明CBETA的使用方法时,不会告诉
  他们“免读啦,念十声阿弥陀佛卡赢读这些啦,把今天发的光
  碟拿去当杯垫好了”吧?

  汉藏数千卷等学者去整理,希望能再把佛法的修行次第找出来,
  今天站上十念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思考到一个问题:

  【佛要救的只是那些会念他的名字的一小撮人吗?】十念只是
  念不念或念不念的支节而已。

  这问题之後还有别的问题:佛如何度那些□飞蠕动?然後更多
  问题会出来,这时才显得 CBETA的重要。

  你身为 CBETA 的发行组代表人,理该更深入经藏,将这许多人
  千年一直到如今辛苦写作、输入制版的经藏找出最能引起人们
  学佛动机、且是最合理的解释来介绍给你的听众,他们是学生
  你在台上就是讲师,何况又是替发行组介绍学佛者千年来最重
  要的工具 CBETA。

  今天在讨论这些问题没看你好好举证、叫大家努力找查 CBETA
  也就罢了,反而是在那里尸位素餐,只打一句“就会更合理吗?”
  或者“没什麽不好”之类的打混句。实在令人失望。

  CBETA给你发行会不会也成了“不用读经只要念十声就好”?

  站上我是唯一的黑脸,这里也是一言堂----只要佛言不要佛言。
  更不要胡言。由於我对 CBETA的发行太寄望,而我一向说话不
  一定是很小声,你若觉得□刺耳也请你包涵。

  希望下次看到你会趁机推介并使用 CBETA而不是只会打高空喊
  烧。

  咒愿你的病早好,身体轻安。

南无世尊文佛
南无地藏菩萨

  婴愚合十
//
Sun Oct 27 11:48:34 200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