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t9000 (魔道中人)》之铭言:
> <中阿含、四十三、二、一六九>
>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
> 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
>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於涅盘。
> 经上说了"莫求欲乐"
> 但很多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 这种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态
> 如何与佛说的莫求欲乐一以贯之呢??
> "极乐"二字的涵义应做何解呢???
也可说解脱方为极乐。
求生净土,也是为了继续修行,而不是去了净土就一了百了像到天堂了 :Q
因此一者是心内自证,一者是外在助缘,是可以不相抵触的。
以下节录自『正信的佛教』及『学佛群疑』,供作参考:
可是,弥陀经说,不可能以微少的善根之因及微少的□德之缘,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弥陀的愿力虽大,仍要依靠各自在平日的修善积□。否则,到了临命终时,
恐怕连念佛的能力都没有了,那时候,阿弥陀佛虽愿伸手救济,也是爱莫能助了。
如何知道是魔境的干扰或是佛菩萨的接引?不在於临命终时的观察和认知,而
在於平时的愿心和修行。平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以修善
、积□、持戒、修定和闻法等的薰习,成长善根力量,到临命终时,自然感得阿弥
陀佛和观音、势至等的化身来临。相反的,如果,错将极乐世界认为是藏污纳垢之
所,把阿弥陀佛当作是包庇护短之鬼神,以贪心求生西方,以□心厌离娑婆,以愚
痴心迷恋现身的妻子、儿女、父母等眷属及财产、事业、名位等的身外之物,如此
之人,临命终时虽然愿求往生弥陀佛国,但他们的本意和弥陀的本愿相违,就很可
能是魔鬼来临而现佛菩萨的形相。此时唯一能够补救的办法,是请有缘的大善知识
予以临命终时的开导,以期彻底放下万缘,一心向往清净的佛国,便可转魔境为净
相了。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