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与晋王
---------------------------------------------
贫道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无生法忍。
下求六根清净。三业殷勤。一生望获。
不谓宿罪殃深,致诸留难。内无实德,外召虚誉。
学徒强集,檀越自来。既不能绝域远避,而复依
违顺彼,自招恼乱,道退为亏,应得不得,忧悔
何补!上负三宝,下愧\本心,此一恨也。
然圣法既差,自审非分,欲以先师禅慧,授与学人。
故留滞陈都八年。弘法诸来学者,或易悟而早亡,
或随分而自益,无兼他之才。空延教化,略成断种。
自行前缺利物次虚,再负先师百金之寄,此二恨也。
而年既西夕□惜妙道,思值明时,愿逢外护。初蒙
四事既励朽年,师与学徒四十,馀僧三百许\,日於
江都行道,亦复开怀待来问者。傥逢易悟,用答王
恩,而不见一人求禅求慧,与物无缘顿至於此,谬
当信施化导无功\,此三恨也。
又作是念,此处无缘,馀方或有先因,荆潭之愿愿
报地恩,大王弘慈霈然垂许\,於湘潭功\德粗展微心。
虽结缘者,众孰堪委业,初谓缘者不来,今则往求
不得,推想既谬,此四恨也。
於荆州法集,听众一千馀僧,学禅三百,州司惶虑,
谓乖国式,岂可聚众用恼官人。故朝同云合,暮如
雨散。设有善朋,不获增长。此乃世调无堪,不能
谐和得所,五恨也。
既再游江都,圣心重法,令著净名疏。不揆□识,
辄述偏怀,玄义始竟,麾盖\入谒。复许\东归,而吴
会之僧,咸欣听学,山间虚乏不可聚众,束心待出,
访求法门。暮年衰弱,许\当开化。今出期既断,法缘
亦绝,此六恨也。
---------------------------------------------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有两道白白的长眉能盖住我的眼睛,这样我能随
时看来都像是在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