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不素老苏喔..
※ 引述《Polaris (独行侠)》之铭言:
> 老师,
> 这两篇五戒公案是从迎福寺的五戒公案中节选出来的,因为和大悲咒楞
严咒
> 有关,我实在不太能理解在看似玩笑之下,法师所潜藏的深意。虽然以
诚敬
> 的心灵读文章,但这篇文章实在有看没有懂,可否请老师和大德解释,
究竟
> 是寓有深意抑是纯粹诋毁?
> 希望不会太为难老师,谢谢大家。
您的困扰是有道理的, 这时代有太多爱耍潇□的人. 下面的所谓"公案"就
是一例. 如果您对公案有兴趣, 建议您直接去看禅宗的公案.
如果能直接读佛典也是很棒的.
以下的"公案"看来像是模彷"丹霞烧佛像"之类的, 但丹霞敢烧佛像有他的
道理.
公案和胡言通常都只在一线之间, 以後如果您碰到有人说话您听不懂, 那不
一定是您的问题, 很可能对方也不晓得自己在说啥..
以下有提到很多作者自己都搞错的东西, 例如"绮语"的定义为何??
这佛典里面都有, 可不是他自己掰掰就算了. 还有, 佛子敬重诸天这本来
就是正常的, 只不过有些奇怪的说法会教导他的信徒看不起诸天就是. 别
忘了, 末法行者除了自己得用功之外, 还得靠诸天来共同帮忙喔.
> 4017大悲咒
> 甲:「请问法师,我们需不需要念大悲咒?」
> 师:「大悲咒是大悲哀的人所念的咒语。」
> 甲:「您怎麽这麽说,太不恭敬了!」
> 师:「我据实而说。」
> 甲:「怎麽说?」
> 师:「咒语里面有一段『淅沥。淅沥。苏噜。苏噜。』这就是在描写老来牙齿掉
光了,
> 就连吃东西都要喝流质的东西,因而发出『淅沥、淅沥,苏噜、苏噜』的
噪音,
> 心里感到很悲哀。」
> 丙:「师父!那我不是大悲哀的人,可以不念大悲咒吗?」
> 师:「当然可以!」
> 丙:(拍手)「那太好了!我可以不用再念大悲咒了。」
> 甲:「闭嘴!白痴!」
> 乙:「你怎麽恶口骂人?」
> 甲:「他脑筋有点秀逗,骂他白痴有什麽不对?」
> 乙:「你骂人的恶意、言辞都充分被理解了,你破了恶口戒。」
> 甲:「出家人都敢打诳语了,我骂人又算什麽!」
> 乙:「你可能又犯了妄语戒。」
> 甲:「法师这麽恶意诋毁大悲咒,难道不是诳语?」
> 乙:「法师来自尼泊尔,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又通晓中文,来台已经十多年,深
知
> 大乘文化,应该不是信口开河。」
> 甲:「谁知道?」
> 乙:「那你可以去请教其他的专家或查字典看看啊!」
> 甲:「我又不知道『淅沥。淅沥。苏噜。苏噜。』的梵文怎麽写?」
> 乙:「你可以去请法师写给你啊!」
> 甲:「我才不干呢!」
> 4018楞严咒
> 甲:「台湾寺庙清晨早课一开始,就要诵念一篇好长好长的楞严咒,这算不算
『绮语』?」
> 乙:「怎麽说?」
> 甲:「说一大堆自己和别人都听不懂的话,有意义吗?」
> 乙:「从不懂语意的观点看来,似乎是没什麽意义。」
> 甲:「那麽说一堆无意义的话不就是『绮语』吗?」
> 乙:「法师们并不是彼此在『谈话』而是在『背诵』 。」
> 甲:「但是他们正对著佛陀发言,不是对佛『绮语』吗?」
> 乙:「那是『佛像』并不是『佛陀』本人,『佛像』能够听懂闽南语或北京话
吗?
> 何况法师们并不是在『发言』而是『发声』背诵,既非交谈叙事所以谈不
上
> 『绮语』。」
> 甲:「那到底『楞严咒』本身有没有意义可言?」
> 乙:「我听一位来自尼泊尔且精通梵汉语言的法师说,『楞严咒』很有内涵。」
> 甲:「能否转述来听听?」
> 乙:「他说『楞严咒』是在唱诵许许多多印度教诸神的名字。」
> 甲:「印度教不是外道吗?如果是佛陀的信徒,为什麽每天要花那麽多时间来崇
奉
> 印度教诸神呢?
> 乙:「别提了!老话一句,历史的悲剧!自己用心去研读公正客观的佛教史
吧!」
> 甲:「台湾乃至千百年来中国的祖师大德们难道都不知道?」
> 乙:「现在台湾有许多人都陆续知道了。」
> 甲:「既然知道了,怎麽还继续念下去?这下子『明知故犯』该算『妄语』了
吧!」
> 乙:「已经跟你说过了,『背诵』不是在『交谈』,好吗?」
> 甲:「那知道却又舍不掉,要怎麽说?难道就像毒瘾,明知不好却戒不掉吗?」
> 乙:「『知道』和『做到』之间本来就还有一段距离,何足为奇?」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有两道白白的长眉能盖住我的眼睛,这样我能随
时看来都像是在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