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1
五粒
    请问法无我是什麽意思?

    是说一切法皆没有自主性?

    这个法是什麽意思呢?

    还有,如果法无我,为什麽还会有 有为法?

    头昏脑胀中~请为我解答!感激不尽......
Fri Feb 14 09:05:2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2
火之舞
※ 引述《wuly (五粒)》之铭言:
>     请问法无我是什麽意思?
>     是说一切法皆没有自主性?
>     这个法是什麽意思呢?
>     还有,如果法无我,为什麽还会有 有为法?
>     头昏脑胀中~请为我解答!感激不尽......
关於无我,可以参考精华区:
『我是初学者!要如何入门呢?』/『不错的参考书籍』 目录下的
『佛陀的启示』、『无我』等书。『佛陀的启示』第六章说无我。

法可分为 有为法 和 无为法,佛陀的启示中也有很好的说明,大概
在讲灭谛那部分,不过四圣谛息息相关,所以从头开始看是不错的
选择  :)
Fri Feb 14 12:01:2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3
communication
※ 引述《wuly (五粒)》之铭言:
>     请问法无我是什麽意思?
>     是说一切法皆没有自主性?
>     这个法是什麽意思呢?
>     还有,如果法无我,为什麽还会有 有为法?
>     头昏脑胀中~请为我解答!感激不尽......

  有为法,就好比因病施药,

  生一种病,就施一种特定的药(有为法),

  病好了,不能再吃药了,反而会出问题。

  有为法,并不是长久固定存在的,故称法无我。

--

在下抱持诚恳、清净的心,来解答及讨论佛法。
但在下并非圣人,在下不一定是完全正确,十方大德请多指教。

诚恳希望:就我所知道的□围内:提供解答及讨论,并非争论是非,妄分高下。
Sat Feb 15 21:23:0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4
火之舞
※ 引述《cmnct (communication)》之铭言:
> ※ 引述《wuly (五粒)》之铭言:
> >     请问法无我是什麽意思?
> >     是说一切法皆没有自主性?
> >     这个法是什麽意思呢?
> >     还有,如果法无我,为什麽还会有 有为法?
> >     头昏脑胀中~请为我解答!感激不尽......
>   有为法,就好比因病施药,
>   生一种病,就施一种特定的药(有为法),
>   病好了,不能再吃药了,反而会出问题。
>   有为法,并不是长久固定存在的,故称法无我。
请参考丁福保佛学字典,节录如下:

有为
 (术语)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
   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
   有为法。

简单的说,有为法即一切因缘和合法。佛说因缘法有必然性、普遍性。也就是
可以在各种可观察到的现象中"看到"缘起法。举凡各种感觉:喜、怒、哀、乐,
或是各种物质,都需要有各种原因支持才会存在,所以也会败坏,这些现象一直
都在生灭生灭的循环中。

而无为法,并非相对於有为法,不是有为法没涵盖到的概念叫无为法。
节录佛陀的启示中的两段话来说明:

   「比丘们啊!有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无为法)。如果没有这不生、不长的非缘
生法,则一切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即无从得解脱。因为有这不生、不长、非缘生
法故,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才能得到解脱。」[注十二]

    「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律摧破无遗。
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注十三]

总之,无为法是无法说明清楚的。看看佛陀的启示,有些不错的内容,可以知道
哪些想法可能是错的。

而法无我是说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中都找不到"我",这个还是看看书上的说明好了 :)
Sun Feb 16 22:51:4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5
七月
※ 引述《prajna (火之舞)》之铭言:
> 请参考丁福保佛学字典,节录如下:
> 有为
>  (术语)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
>    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
>    有为法。
> 简单的说,有为法即一切因缘和合法。佛说因缘法有必然性、普遍性。也就是
> 可以在各种可观察到的现象中"看到"缘起法。举凡各种感觉:喜、怒、哀、乐,
> 或是各种物质,都需要有各种原因支持才会存在,所以也会败坏,这些现象一直
> 都在生灭生灭的循环中。
> 而无为法,并非相对於有为法,不是有为法没涵盖到的概念叫无为法。
    ^^^^^^^^^^^^^^^^^^^^^^^^^^^^^^^^^^^^^^^^^^^^^^^^^^^^^^^^^^

            此处只说明「有为法」与「无为法」是有差别相的,
            缘生法,是有为法;非缘生法,是无为法..

> 节录佛陀的启示中的两段话来说明:
>    「比丘们啊!有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无为法)。如果没有这不生、不长的非缘
> 生法,则一切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即无从得解脱。因为有这不生、不长、非缘生
> 法故,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才能得到解脱。」[注十二]
>     「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律摧破无遗。
> 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注十三]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其中"差别"究竟何在?

> 而法无我是说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中都找不到"我",这个还是看看书上的说明好了 :)

              的确..   :)
Tue Feb 18 10:11:1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名词,法无我
#6
不识我
※ 引述《wuly (五粒)》之铭言:
>     请问法无我是什麽意思?
>     是说一切法皆没有自主性?
>     这个法是什麽意思呢?
>     还有,如果法无我,为什麽还会有 有为法?

有为法,顾名思义(却不是第一义),是有作为的现象,但是这样讲
还是不完整。『有为』,是说以人的五蕴来说,发生了作为的现象
,其过程如下:

*五根对五尘
  色 -- 眼
  声 -- 耳
  香 -- 鼻
  味 -- 舌
  触 -- 身

*意根参与五根对五尘,所生为「法尘」
  意 -- 法

*法尘与自心相应,完成「色法」,於自心发起而言,称为「心法」。

*色心相应(色法、心法相应),完成「色蕴」。

*「色」蕴引发感「受」,依於感受,发起「想」,想的变化有所肯定,则趋
  於「行」为(或内或外,内者意念、外者身口作业),行为的结果即是「识」。

举例来说,眼见杯子,眼是根,杯子是尘(此时不应称作杯子,只是物质体)。

意念参与,肯定於杯子(这时候才知道是杯子),而杯子本身的作用很多,
於法的本身,具足了本身的条件,但是尚未肯定於作用是什麽,称为「法尘」
,如水杯、茶杯、汤杯等。

如果此时此刻是拿杯子来装水,肯定来说,他的「色法」就是「水杯」,
拿来装茶,就是「茶杯」。

但是这个色法究竟跟自己有什麽关系?也就是牵涉到色心相应的问题。
如是谁要喝水?是因为口渴?还是要拿去浇花?於自心的作用,就肯定了
这个「色法」所蕴含的内容,这时就是「色蕴」。

受想行识略过,可自行思考。

这样的过程完成的就是「有为法」,而无为法不是没有作为,而是谈有为
的突破,完成的现象就是无为。

譬如原有的烦恼,探讨因何烦恼?直到找到原因,并且化解(也就是显现了
一次的「菩提」),对原有的烦恼假使以有为法来说,化解了烦恼的现象,
就是无为法。

可是究竟显现了什麽?金刚经所谓「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便提出了
这种差别性,如声闻面对苦,厌苦行苦、空、无常、无我而解脱苦,菩萨面对
苦,而不以为苦,这两个行法和结果的差别,以法来说都是无为法,可是以他
行法的结果来说,就有其差异性。(这是一种说法,尚有更深入的说法。)

至於谈「法无我」的现象,必须先从「人无我」开始谈。
楞伽经中说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人无我,在阿含部中是以我无我来说,他的断点应该是「我、无我」,
首先要了解无不是没有,不能当作否定,如果否定了我,谁在讲我?

无,是一种突破,而且有不一定的意思在里面。

以人来说,执著於外在的环境,或是自己以外的什麽,就有了「我」的现象,
楞伽经中「人我」,讲的就是「人」的那个「我」。

要能突破这种执著,需要有道理方法,这种道理方法,就是所谓的「法」,
以其过程来说,可称为「道」,或说通道之意。

依照这种法去行为,就有了「法我」的现象,表现出「法我」,於原有的
「人我」,就有了突破的现象,也就是「人无我」。

但是这种「法我」也会造成一种执著,放舍这种法我,必须在「人我」尽除
後才能完全清净,也就是谈「法无我」。

这是一种谈法,另外一种三法印的「诸法无我」,谈的就完全不同,里面讲的
是说以法(事与理的现象)来说,与自己的那个我究竟有什麽关系?如烦恼是事
,因为什麽而烦恼,怎麽发生烦恼谈的是理,这里面的「烦恼法」,就有了我
参与其中,也就是「有我」的现象,可是烦恼化解後,再回头看原有的烦恼,
其实可以发现,原来毕竟跟自己有什麽关系?这里面就可以发现,诸法无我的
谛义所在。

在佛学辞典可以找到相关的文字,不过要看懂,而且能否在生活中使用就很难说了。
(参考上面的说法,比较看看,有什麽差别?)

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为法,法之名。
通於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

--
千佛山全球资讯网站址  http://www.chien-fo-shan.com.tw  欢迎参观
◎◎◎◎◎◎◎◎◎◎◎◎◎◎◎◎◎◎◎◎◎◎◎◎◎◎◎◎◎◎◎◎◎◎◎◎
◎  学佛方程式 :  当分别心生起时 , 不要一味地计较或执著 ,             ◎
◎                应该深入的认识或□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发现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节录自 老禅师的话~     ◎
◎◎◎◎◎◎◎◎◎◎◎◎◎◎◎◎◎◎◎◎◎◎◎◎◎◎◎◎◎◎◎◎◎◎◎◎
Tue Feb 18 11:14:1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