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学佛次第
#1
blueryan
诸位仁者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学深广
请问仁者贤者们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感恩
Fri Mar 28 11:22:5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2
让心更柔软~
※ 引述《blueryan (blueryan)》之铭言:
> 诸位仁者
>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佛学深广
> 请问仁者贤者们
>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 感恩



1.先读佛法概论.了解术语
2.进一步读佛经
3.再选有兴趣的阅读

以系统而言...
要先读经再读律和论
先说小乘再说大乘

以上...
是研读三藏的方法...
但佛法还是要运用在生活中才真正有用~~
Fri Mar 28 11:55:02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3
hank
※ 引述《blueryan (blueryan)》之铭言:
> 诸位仁者
>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佛学深广
> 请问仁者贤者们
>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 感恩
  你想学佛法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
  那是不是该听听佛陀在世到底说了什麽

  本站的《BudaDigest》就是因此而设立的
  藉由研读阿含经,了解佛陀到底说了些什麽
  阿含经的经文不会比国中的国文课本难
  若对特有名词有不懂,BudaHelp版精华区应该都找得到相关讨论
  还是找不著的话,post在版上发问,大家会很乐意为您解答的。

 祝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忧苦!
Fri Mar 28 17:31:2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4
火之舞
※ 引述《blueryan (blueryan)》之铭言:
> 诸位仁者
>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佛学深广
> 请问仁者贤者们
>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 感恩
佛陀不仅是自己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是最善巧的教导者。
如中阿含经所说:
<<<<<<<<<<<<<<<<<<<<<<<<<<<<<<<<<<<<<<<<<<<<<<<<<<<<<<<<<<<<<<<<<<
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
世尊。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
诸贤等当善受持
>>>>>>>>>>>>>>>>>>>>>>>>>>>>>>>>>>>>>>>>>>>>>>>>>>>>>>>>>>>>>>>>>>

而关於学佛次第的问题,佛世时一定也有许多弟子问过。所以,与其让某些
人告诉你,学佛的次第为何,不如听听佛陀自己怎麽说。毕竟,佛陀的教导
,有数不清的成功案例。而市面上的一些道听途说,可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其中有一些还和佛陀说的不同。想学佛的人,不是向佛陀请教,而是找了一
个违反佛陀教导的老师;这种事听起来很荒谬吧,但却常常发生。

至於该选择哪一部经做为开始,以及对於经上的文字或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
,这就是大家可以互相讨论或切磋之处了。这部分可参考精华区[我是初学者
该如何入门]/[初学佛该怎麽入门呢?]目录下的文章。

关於初学者的学佛次第,经中有许多记载,有精简的也有详述的。在此挑出
一个长度适中的参考经文(而进一步的解释,例如:什麽是四念处、七觉支
...等等,经中都有答案,也可由佛学字典得到概略的解答):

No. 26 中阿含经 (卷10) T01, p0487c
<<<<<<<<<<<<<<<<<<<<<<<<<<<<<<<<<<<<<<<<<<<<<<<<<<<<<<<<<<<<<<<<<<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
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
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
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
.解脱展转具成
>>>>>>>>>>>>>>>>>>>>>>>>>>>>>>>>>>>>>>>>>>>>>>>>>>>>>>>>>>>>>>>>>>


No. 99 杂阿含经 (卷11) T02, p0077b
<<<<<<<<<<<<<<<<<<<<<<<<<<<<<<<<<<<<<<<<<<<<<<<<<<<<<<<<<<<<<<<<<<
萦发目□连白佛言。瞿昙。诸弟子有法。修习多修习。令明.解脱.福利
满足者不

佛告萦发目犍连。有七觉分。修习多修习。明.解脱.福利满足

萦发目□连白佛言。有法修习。能令七觉分满足不

佛告萦发目□连。有四念处。修习多修习。能令七觉分满足

萦发目□连白佛。复有法修习多修习。令四念处满足不

佛告萦发目□连。有三妙行。修习多修习。能令四念处满足

萦发目□连白佛言。复有法修习多修习。令三妙行满足不

佛告目□连。有六触入处律仪。修习多修习。令三妙行满足

萦发目□连白佛言。云何六触入处律仪。修习多修习。令三妙行满足

佛告目□连。若眼见适意.可爱念.能长养欲乐.令人缘著之色。彼比丘
见已。不喜.不赞叹.不缘.不著.不住。若眼见不适意.不可爱念.顺
於苦觉之色。诸比丘见已。不畏.不恶.不嫌.不恚。於彼好色。起眼见
已。永不缘著。不好色。起眼见已。永不缘著。内心安住不动。善修解脱
。心不懈倦。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如是於六触入修习多修
习。满足三妙行

云何修三妙行。满足四念处。多闻圣弟子於空闲处.林中.树下。作如是
学.如是思惟。此身恶行。现世.後世必得恶报。我若行身恶行者。必当
自生厌悔。他亦嫌薄。大师亦责。诸梵行者亦复以法而嫌我。恶名流布。
遍於诸方。身坏命终。当堕地狱。於身恶行。见现世.後世如是果报。是
故除身恶行。修身妙行。口.意恶行亦复如是。是名修习三妙行已。得四
念处清净满足

云何修四念处。得七觉分满足。目□连比丘。如是顺身身观住。彼顺身身
观住时。摄念安住不忘。尔时。方便修习念觉分。方便修习念觉分已。得
念觉分满足。於彼心念选择於法。觉想思量。尔时。方便修习择法觉分。
方便修习择法觉分已。逮得择法觉分满足。选择彼法。觉想思量。方便修
习精进觉分。方便修习精进觉分已。逮得精进觉分满足。勤精进已。生欢
喜心。尔时。修习方便欢喜觉分。修习欢喜觉分已。逮得欢喜觉分满足。
心欢喜已。身心止息。尔时。修习猗息觉分。修习猗息觉分已。逮得猗息
觉分满足。身心息已。得三摩提。尔时。修习定觉分。修习定觉分已。定
觉分满足。谓一其心。贪忧灭息。内身行舍。方便修习舍觉分。方便修习
舍觉分已。逮得舍觉分清净满足。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说。如是修习
四念处.七觉分满足

云何修习七觉分。明.解脱.满足。目□连。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
依离欲.依灭舍。於进趣修念觉分。逮得明.解脱.清净满足。乃至修习
舍觉分。亦如是说。是名修习七觉分已。明.解脱.清净满足。如是。目
□连。法法相律。从此岸而到彼岸
>>>>>>>>>>>>>>>>>>>>>>>>>>>>>>>>>>>>>>>>>>>>>>>>>>>>>>>>>>>>>>>>>
Tue Apr 1 13:24:5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5
火之舞
另外,对於一般常见到的建议,例如:忏悔、布施...等等,
经文也有提到。例如杀害其父亲而登上王位的阿□世王,因为
忏悔,使恶报减损:

No. 01 长阿含经 (卷17) T01, p0109a
<<<<<<<<<<<<<<<<<<<<<<<<<<<<<<<<<<<<<<<<<<<<<<<<<<<<<<<<<<<<<<
尔时。阿□世王即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白佛言。唯愿世尊受我悔过。
我为狂愚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惑
五欲。实害父王。唯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但自悔过。汝迷於五欲乃害父王。今於贤圣
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愍汝故。受汝悔过

尔时。阿□世王礼世尊足已。还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
佛教已。即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於正法中为
优婆塞。自今已後。尽形寿不杀.不盗.不□.不欺.不饮酒。唯愿
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时。王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三匝而
还

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言。此阿□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
世王不杀父者。即当於此坐上得法眼净。而阿□世王今自悔过。罪咎
损减。已拔重咎
>>>>>>>>>>>>>>>>>>>>>>>>>>>>>>>>>>>>>>>>>>>>>>>>>>>>>>>>>>>>>


还有,佛陀说法是有顺序的。先说『端正法』,听者要具足某些条件,
佛陀才会进一步说『正法要』。这些忏悔法或端正法的修习是了解佛法
核心四圣谛的基础。经中有个譬喻:就像白色的布,容易染色。这大概
也是有些人说学佛先从当个善人的理由吧!
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这篇经文:
<<<<<<<<<<<<<<<<<<<<<<<<<<<<<<<<<<<<<<<<<<<<<<<<<<<<<<<<<<<<<<
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
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
法。毁□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彼说
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
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世尊
即为彼说苦.习.灭.道。彼时郁伽长者即於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
.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郁伽长者亦复如是。即於坐中见四圣谛苦
.习.灭.道
>>>>>>>>>>>>>>>>>>>>>>>>>>>>>>>>>>>>>>>>>>>>>>>>>>>>>>>>>>>>>>>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Tue Apr 1 14:35:2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6
心猿
※ 引述《prajna (火之舞)》之铭言:
> 还有,佛陀说法是有顺序的。先说『端正法』,听者要具足某些条件,
> 佛陀才会进一步说『正法要』。这些忏悔法或端正法的修习是了解佛法
> 核心四圣谛的基础。经中有个譬喻:就像白色的布,容易染色。这大概
> 也是有些人说学佛先从当个善人的理由吧!
> 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这篇经文:
> <<<<<<<<<<<<<<<<<<<<<<<<<<<<<<<<<<<<<<<<<<<<<<<<<<<<<<<<<<<<<<
> 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
> 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
> 法。毁□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彼说
> 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
> 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世尊
> 即为彼说苦.习.灭.道。彼时郁伽长者即於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
> .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郁伽长者亦复如是。即於坐中见四圣谛苦
> .习.灭.道

你贴的这篇经文。中所说的「布施」、「持戒」、「生天法」是「端正法」。
而「苦习灭道」是正法。

先说端正法,再说正法。这个次第很好。谢谢你的说明。
Wed Apr 2 11:54:1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7
不知不知真不知
※ 引述《blueryan (blueryan)》之铭言:
> 诸位仁者
>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佛学深广
> 请问仁者贤者们
>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 感恩

我是一个很皮的人
我主张,观苦谛修行

经历苦,不光是看
因为这样子容易心生逃避,会离佛法远去
等於凡夫 。 难破 。

现代人学佛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也因为如此
反而难易入深。

推荐大家到受苦的环境去体察一下植物人
及各种生病的人,观想人生的悲苦

修行等於上路了  ,对不对呢  ?
欢迎指教
2003年 5月27日 8:55:0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学佛次第
#8
莎玲...
※ 引述《zunchihon (不知不知真不知)》之铭言:
> ※ 引述《blueryan (blueryan)》之铭言:
> > 诸位仁者
> > 身为末法弟子,在下希望能广学佛法,弘扬佛法
>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 佛学深广
> > 请问仁者贤者们
> > 对於一个初学佛学的人
> > 应该以什麽次第来修学佛法
> > 盼大德们能不吝指导
> > 感恩
> 我是一个很皮的人
> 我主张,观苦谛修行

            就不才小的所知 很皮的人好像不太会主张观苦谛修行

            不过可能有人皮的方向不太一样就不太了解

            也可能有人这样吧 :Q


> 经历苦,不光是看
> 因为这样子容易心生逃避,会离佛法远去
> 等於凡夫 。 难破 。
> 现代人学佛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也因为如此
> 反而难易入深。

            其实在生活环境中有时便会遇著苦境

            观苦在这时候是很好的修习 不同条件的环境

            佛法都有不同的或相同可用的方法学习

            净土的环境比这儿好很多 却是学佛的好环境

            有人却选择在秽土修持 因人而异
Sun Jun 8 22:33:3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