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入胎藏与堕胎
#1
制心一处
迩来读尊者阿迦曼传,文中记载一妇人於定中,入胎藏的故事。
请问中止尚末入胎藏的生命(堕胎),算不算杀生?

书中的描述如下:

  当尊者阿迦曼住在诺格菲村时,有一个白衣老居士女,受他感化良深。她来看
他,请教他有关於她昨夜禅思的经历。她说当她正在静坐禅思的时候,她的心意达
到了专一,在她的视域里没有什麽东西,一片空白。正观察思惟著这个状态时,她
很诧异地看到一条微细的线从她自己的身体和心里跑出去。她决定跟著它,因为她
想要知道它往那里去和为了什麽,她很快地发现这条线从她自己的心里跑到她侄女
的子宫里,她所挚爱而且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的侄女。尽管事实上这个老妇人还没
死,她非常害怕并从禅思里潜出。她也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怀孕一个月。由於这段
经历,感到非常不安,她急著去向尊者阿迦曼陈述这个事件,并请求他的忠告,聚
集的弟子们都屏息等待他的回答。

  尊者阿迦曼闭上眼睛禅思好几分钟,然後告诉她,下次她静坐禅思又见到那条
线跑出去时,必须下定决心运用智慧力去剪断它。这个决心,无论如何,必须坚定
而不可动摇,不能三心两意或马马虎虎的,否则,在她死後将再生於她侄女的子宫
内,她的心一直被她的侄女所吸引著。她回家过了两天之後,带著微笑来见尊者阿
迦曼,显示她已经成功地奉行了尊者阿迦曼的忠告。当它再度跑到她侄女那儿去
时,她已经以绝对的决心剪断了她自己心里的线索。第二天晚上,她如常地再度静
坐禅思,并试著去看看线索是否仍在那儿,但她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尊者阿迦曼说:「□现在能够看到心意本身的作用是多麽的微细和秘密,只有
在禅思的时候才能被检查出来,□差一点牺牲在自己滑溜溜,如鳗鱼般的心意之
下,它会把□送入□侄女的子宫里,□的禅思救了□。」

  同时,因为线索剪断了,那个怀孕的女孩就流产了。

  其它弟子们很快地听到关於这个奇异的事件,非常迷惑,想要知道为什麽一个
人仍然活著,却能够再生於另一个人的子宫里。尊者阿迦曼告诉他们这是可能的,
因为在怀孕的早期,仍然没有真正的出生。如果这个老妇人没有检查出这个微细的
技俩—她自己的(潜意识)所表演著的,那麽她肯定会(死而)再生於她侄女的子
宫内。

  至於剪断连结於老妇人和她侄女的子宫之间的线索,是否会被认为是杀生的问
题,自然会被提起。尊者阿迦曼解释,切断只是透过心理的行为完成,没有使用任
何物质的器械,老妇人的身体和心意还是保持这个样子(同时,子宫里的生命也还
没有发展到可以称之为「人类」的程度)。

  尊者阿迦曼相信了这个老妇人所说的事实,因为他并未驳斥她的故事。这个事
迹可以被认为是真实的。进一步的佐证是事实上,这个老妇人很爱她的侄女,永远
以关爱之心照顾著她,没想到她自己的(潜意识)心意会「溜出去」,并为她的来
生准备了地方,即使在她还没真正死掉之前。如果她没有遵从尊者阿迦曼的忠告而
剪断线索,她会(很快死掉并)成为她侄女的女儿…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11日 14:38:53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入胎藏与堕胎
#2
制心一处
※ 引述《egofree (制心一处)》之铭言:
> 迩来读尊者阿迦曼传,文中记载一妇人於定中,入胎藏的故事。
> 请问中止尚末入胎藏的生命(堕胎),算不算杀生?

此一问题,中华佛学研究所授惠敏法师表示,佛教徒也受国家法律的约束,
所以第一个层次要考虑世间法律,在人工流合法化的国家内,「堕胎」基本上
不犯法的。进一步要考量第二个层次?是否犯佛法的戒律。五戒中有一条不杀生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关於堕胎罪提到「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
可悔,是根本罪。「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关於生命的解释,各国的法律有不同的认定。经文中也有相关的论述
「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自根命根,迦罗逻时」。所谓迦罗逻是胎内五位之
一,即成胎以後初七日间的状态。《瑜伽师地论》卷一中进一步提到,此乃吾人
「识」之最初依处。也就是说,成胎七日以後堕胎都会犯戒。基本上七天以内是很
难察觉受孕,所以就得尽量避免发展到这个局面。不论婚内、婚外、或者未婚,不
适合生育者就要把节育做好。

佛陀於《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经中把怀胎十月的过程细分为三十八个七天,
并分别加以阐述…

『复次阿难!如是之身处在母胎凡经三十八七日已,方乃出生。
『第一七日处母胎时名哥罗逻,身相初现犹如生酥。七日之中内热煎煮,四大渐
成…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12日 10:36:25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