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
常昱
蔡老师您好:

在精华区有收录您的文章 9法义讨论- 3戒律- 6「是否可以找妓女?」一文中,
有提到:
「
 .....如果以守戒来说,可以分成几个层面:

  [A.一般佛弟子]

 1.受五戒以上未婚的佛弟子--和任何女人有性关系,只要和同一人没有第二次
   以上的性行为,皆属可容忍。有固定性伴侣者则视同第二条。
 2.受五戒以上已婚者 --妻子以外不可行淫。
 3.受五戒以上已离婚者--视同第一条。

    所以有些人学佛多年,就是不敢受五戒。这些心向佛但又无法离欲者,只
有等待机缘成熟了。」

及精华区 9法义讨论- 3戒律- 13「邪□戒」 回答「无间牌火锅料」的问题:
「
>今日结婚年龄往後延,社会风气转变,男女多於婚前便有性行为
>在双方同意情形下,无强迫,而且社会风气不以为此为败坏名节之事
>如此,婚前性行为算是犯戒吗?(若人有受持五戒)

  婚前性行为和这条无关。」

    此说和忏云法师编《五戒表解》所述

「染情逸荡,污秽交遘,名不净行。与己妻之外一切男女,犯不净行,是名邪
淫。受五戒居士应严戒之。」

及圣严法师著《戒律学纲要》一书中的第一章第五节  邪□戒所述不符。

「 邪淫戒以具备四个条件,成重罪不可悔:

  一、非夫妇--不是自己已经结婚的妻子或丈夫。
  二、有淫心--乐於行淫,如□得食,如渴得饮。否则便应如热铁入体,或
                  腐□系颈。
  三、是道--须於口道、小便道(阴道)、大便道行淫。
  四、事遂--造成行淫的事实。男女二根相接相入如胡麻许,即成重罪不可
                悔。」

事关众生慧命,烦请蔡老师拨允解释。谢谢!
Fri May 2 23:34:4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2
吴文雄
    这戒在不同国有不同宽松
    在中国 泰国 西藏 英美
    事相细节有小差异
    西藏是最不严
    西藏喇嘛嫖了付钱就不犯
    好像宗喀巴大师有说
    中国祖师的辨定比较严
    因为中国文化水平高

    在国外要调和文化
    所以要看佛经的
    各国祖师的得因地调和

    圣严法师在纽约
    对欧美人说的
    也是调和过 --

西方的道德规□不同,许多男女都是没有结婚
的同居状态,但这并不算是邪淫。尽管如此,
我还是鼓励这些人结婚。如果没有结婚而生小
孩,会为小孩制造问题。即使没有小孩,最好
还是结婚,因为那表示对伴侣的承诺,结婚是
责任和成熟的表徵。

如果没有结婚,也没有与人同居,就该试著节
制性欲,不该时时更换伴侣。这个时代最严重
的犯戒行为是什麽?就是通奸。但人的情绪是
很强烈的,如果认为自己此时无法控制性欲,
也许最好是舍戒,等以後认为更能自制时再受
戒。然而这不是好的解决方式,只是最後的手
段,我并不劝人这麽做。

                       (单德兴翻译)

    如果您是修行人
    那当然目标断淫
    而对接引初机人
    就有比较灰色地带
    用中国祖师的要求要求全世界人
    很多 z 世代欧美人不好接受
    所以就看在大原则下
    怎麽调和
    让人次第逐渐离欲

    但是在纯□的地方讲宽的
    又怕反倒像鼓励不守戒
    那也不好
    不符合此地民俗

    so
    我认为这问题不一定适合在版上
    而要针对文化
    应机来讲
    才不会偏颇或是讲太宽或太严
Sat May 3 02:17:0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3
常昱
>     这戒在不同国有不同宽松
>     在中国 泰国 西藏 英美
>     事相细节有小差异
>     西藏是最不严
>     西藏喇嘛嫖了付钱就不犯
>     好像宗喀巴大师有说

    这个部份在《优婆塞五戒相经》也有,并非西藏的专利。

>     中国祖师的辨定比较严
>     因为中国文化水平高
>     在国外要调和文化
>     所以要看佛经的
>     各国祖师的得因地调和
>     圣严法师在纽约
>     对欧美人说的
>     也是调和过 --

      关於圣严法师这部份您可否告知有没有资料可参考?谢谢!

> 西方的道德规□不同,许多男女都是没有结婚
> 的同居状态,但这并不算是邪淫。尽管如此,
> 我还是鼓励这些人结婚。如果没有结婚而生小
> 孩,会为小孩制造问题。即使没有小孩,最好
> 还是结婚,因为那表示对伴侣的承诺,结婚是
> 责任和成熟的表徵。
> 如果没有结婚,也没有与人同居,就该试著节
> 制性欲,不该时时更换伴侣。这个时代最严重
> 的犯戒行为是什麽?就是通奸。但人的情绪是
> 很强烈的,如果认为自己此时无法控制性欲,
> 也许最好是舍戒,等以後认为更能自制时再受
> 戒。然而这不是好的解决方式,只是最後的手
> 段,我并不劝人这麽做。
>                        (单德兴翻译)

大德您好:

    这段文章是译文,可否请问这段文章的作者及出处?

    另末学也希望蔡老师能标明蔡老师的说法出处。
    毕竟我们是在家人,佛明白说佛涅盘後「以戒为师」,不
是以迦叶尊者也不是以阿难尊者为师,即使迦叶尊者告诉末学
说邪淫戒可以放松,末学也不敢放松。且五戒中杀盗□妄为性
罪,若犯不可悔,不是件小事。若戒还能东改西改的那我们究
竟要以何为师?
Sat May 3 02:36:2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4
吴文雄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因为中国文化水平高
> >     在国外要调和文化
> >     所以要看佛经的
> >     各国祖师的得因地调和
> >     圣严法师在纽约
> >     对欧美人说的
> >     也是调和过 --
>       关於圣严法师这部份您可否告知有没有资料可参考?谢谢!

    法鼓山网站也有
    大德可找找

    好几次在纽约
    有欧美人问这问题
    圣严法师也答一样
    圣严法师声明
    这是因地制宜的解释
    才不会让欧美人都不敢碰佛法

    但是圣严法师在台湾
    就不会讲这样
    应机而说
    才是慈悲

>     毕竟我们是在家人,佛明白说佛涅盘後「以戒为师」,不
> 是以迦叶尊者也不是以阿难尊者为师,即使迦叶尊者告诉末学
> 说邪淫戒可以放松,末学也不敢放松。且五戒中杀盗□妄为性
> 罪,若犯不可悔,不是件小事。若戒还能东改西改的那我们究
> 竟要以何为师?

    戒有佛讲的
    还有祖师讲的
    祖师讲的特别要应机 (不了义)
    还是要回佛说 (了义)
Sat May 3 02:40:3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5
@Facebook
>     so
>     我认为这问题不一定适合在版上
>     而要针对文化
>     应机来讲
>     才不会偏颇或是讲太宽或太严

师兄您好:

    谢谢您的想法。末学从中得到了不少。
    如果不适合在版上讨论的话圣严法师就不会在公开发行,在书店买得到,在网
路上也都看得到的《戒律学纲要》这样说了,所以末学想在版上讨论应无太大的问
题。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6
吴文雄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so
> >     我认为这问题不一定适合在版上
> >     而要针对文化
> >     应机来讲
> >     才不会偏颇或是讲太宽或太严
> 师兄您好:
>     谢谢您的想法。末学从中得到了不少。
>     如果不适合在版上讨论的话圣严法师就不会在公开发行,在书店买得到,在网
> 路上也都看得到的《戒律学纲要》这样说了,所以我想在版上讨论应无太大的问题
> 。

    我的意思是
    如果有人看了我们的讨论
    不知前因後果
    断章取义
    跑去嫖妓
    然後说宗喀巴大师说给了钱不犯戒
    那我们会不会害了他

    或是说有欧美人要接触佛法
    我们就跟他说一定要断淫
    跟他的价值观冲突
    他就离开佛法了

    所以说
    要应机
    提供渐进指导
    让人能渐进离欲
    圣严法师在纽约有讲
Sat May 3 02:49:0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7
婴愚
※ 引述《wuwen (吴文雄)》之铭言: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谢谢您的想法。末学从中得到了不少。
> >     如果不适合在版上讨论的话圣严法师就不会在公开发行,在书店买得到,在网
> > 路上也都看得到的《戒律学纲要》这样说了,所以我想在版上讨论应无太大的问题
> > 。

    这是要正视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只是依据很重要。
    若依《律藏》而言,现在的情形就很混乱。所以,
    lanchang 同学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一般来说,男女朋友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受五戒规
    犯。若单身五戒的佛子每天换不同的性伴侣,是不犯
    戒,因为世尊说过,【世尊未制的戒不算】,不能扩
    大解释,可是就心相来说,这种人受不受戒有何差别?
    他能解脱入涅盘吗?

    所以解脱道不在戒相,有没戒只有自知,对外人无差,
    只要他能入涅盘他就是清净者。心不净者染著一或数
    相,则不可能入解脱道。

    例如有些人宣称他的功力盖世,“金刚不倒”,临荼
    毗时“金刚杵”仍高高举起,其弟子还振振有词是金
    刚如何有力。这是什麽?临死仍不放弃淫心而已。

    同学们看看《大般涅盘经》,世尊入灭时是示现马阴
    藏相、金棺自燃的,要学当学佛陀心要,心若自净,
    则无对外人表现戒相的需要。

    律藏里有很多公案可看,同学们有空可查一查,就以
    行淫而言,世尊会问“你淫或被淫时有乐著心吗”,
    若答无,则不犯。世尊只要学者回答有就是有,答无
    则是无,因为有无乐著是行者自己心中明白,解脱或
    者入无间,皆在他自己一心。

    在家行者和出家学者又有不同,世尊要在家者敦伦,
    夫夫妻妻、子子女女,不著淫心是解脱道之一,它是
    色声香味触之“触不乐著”,若一个在家人非百万音
    响不听,非素食不食,非上好檀香不用、非楞严大咒
    不持...色声香味种种苛求,若只守住行为上的不行
    淫,试问学佛何益?

    再此有一直问:说法者要在家弟子断淫,夫妻以师兄
    姐相称,此一说法者犯何罪?有人想过没?

    答案仍是在佛经里。CBETA 找查多找查。禅定修习多
    修习。

--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________婴愚__
//
Sat May 3 03:38:10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8
常昱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 引述《wuwen (吴文雄)》之铭言:
>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谢谢您的想法。末学从中得到了不少。
> > >     如果不适合在版上讨论的话圣严法师就不会在公开发行,在书店买得到,在网
> > > 路上也都看得到的《戒律学纲要》这样说了,所以我想在版上讨论应无太大的问题
> > > 。
>     这是要正视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只是依据很重要。
>     若依《律藏》而言,现在的情形就很混乱。所以,
>     lanchang 同学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     一般来说,男女朋友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受五戒规
                ^^^^^^^^^^^^^^^^^^^^^^^^^^

>     犯。若单身五戒的佛子每天换不同的性伴侣,是不犯
>     戒,因为世尊说过,【世尊未制的戒不算】,不能扩
                          ^^^^^^^^^^^^^^^^

>     大解释,可是就心相来说,这种人受不受戒有何差别?
>     他能解脱入涅盘吗?

        这一点即是末学所疑惑之处。请问蔡老师「男女朋友
    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此见解是由何而来。不论依法律及
    一般公认的道德来讲,婚前性行为和夫妻是有差距的,依
    前末学引述的两位师父的判也都以有否「结婚」来做判断
    的依据。
        且您说「世尊未制的戒不算」,请详细解释此句在这
    □您所想表达之意。(邪□戒是世尊所制戒)

>     所以解脱道不在戒相,有没戒只有自知,对外人无差,
>     只要他能入涅盘他就是清净者。心不净者染著一或数
>     相,则不可能入解脱道。
>     例如有些人宣称他的功力盖世,“金刚不倒”,临荼
>     毗时“金刚杵”仍高高举起,其弟子还振振有词是金
>     刚如何有力。这是什麽?临死仍不放弃淫心而已。
>     同学们看看《大般涅盘经》,世尊入灭时是示现马阴
>     藏相、金棺自燃的,要学当学佛陀心要,心若自净,
>     则无对外人表现戒相的需要。
>     律藏里有很多公案可看,同学们有空可查一查,就以
>     行淫而言,世尊会问“你淫或被淫时有乐著心吗”,
>     若答无,则不犯。世尊只要学者回答有就是有,答无
>     则是无,因为有无乐著是行者自己心中明白,解脱或
>     者入无间,皆在他自己一心。

        以末学修学程度之差,末学深知自己即使相戒有持
   ,心戒难守。因此若舍相戒,则几乎不可能守住心戒
      是以末学担心此点对未学佛及初学佛者造成很大的负
   面影响。
        末学还勉强算是有在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要淫而
      不起淫心,末学可坦言对末学是「99.9999999% 不可
      能」,光是一位美丽异性走过有时都会起淫心况淫而
      不起淫心。是故法师大德们要在家居士严守戒相,必
      有他们的用意。今蔡老师所述戒相与法师们明显不同
      ,又贴在佛法盛行的台湾中文网站而非贴在以欧美人
   为主的外文网站,这点容末学请蔡老师再详加解释。

>     在家行者和出家学者又有不同,世尊要在家者敦伦,
>     夫夫妻妻、子子女女,不著淫心是解脱道之一,它是
>     色声香味触之“触不乐著”,若一个在家人非百万音
>     响不听,非素食不食,非上好檀香不用、非楞严大咒
>     不持...色声香味种种苛求,若只守住行为上的不行
>     淫,试问学佛何益?
>     再此有一直问:说法者要在家弟子断淫,夫妻以师兄
>     姐相称,此一说法者犯何罪?有人想过没?

        这一点蔡老师在此提出,和前面讨论有何相关?另
   您说的「断淫」是连正淫都断除吗?请详加解释。

>     答案仍是在佛经里。CBETA 找查多找查。禅定修习多
>     修习。
Sat May 3 11:20:0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9
幸运草
 lanchang 似乎忘了 principal:修行者, 结缘者的差别。
 我看原文讲得很清楚。

 许多年以前,我亲自听到圣严法师开示,跟 abstsai 所讲
 相同。那个时候 I doubt。後来和精研律典的大德讨论,
 我也稍微看一点律典,才知道圣严法师亲口说的才对,不愧
 是曾精研律典的高僧大德,不像我半瓶水就自以为是。

 所以,不是方便变随便,而是佛制的不邪淫戒定义就如此。
 在中国,依民俗而更严,却不一定是 100% 原义。五戒本
 是最 basic,不能陈义过高。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     谢谢您的想法。末学从中得到了不少。
> > > >     如果不适合在版上讨论的话圣严法师就不会在公开发行,在书店买得到,在网
> > > > 路上也都看得到的《戒律学纲要》这样说了,所以我想在版上讨论应无太大的问题

 我是在圣严法师禅七时的问答听到,跟 abstsai 所讲相同。

> >     这是要正视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只是依据很重要。
> >     若依《律藏》而言,现在的情形就很混乱。所以,
> >     lanchang 同学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 >     一般来说,男女朋友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受五戒规
> >     犯。若单身五戒的佛子每天换不同的性伴侣,是不犯
> >     戒,因为世尊说过,【世尊未制的戒不算】,不能扩
> >     大解释,可是就心相来说,这种人受不受戒有何差别?
> >     他能解脱入涅盘吗?
>         这一点即是末学所疑惑之处。请问蔡老师「男女朋友
>     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此见解是由何而来。

 优婆塞戒经有关系经文。不是才有人提到这本经。

 像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婚姻与今天的婚姻制度就不太同。像
 郁单曰人就没有婚姻制度。优经说:
 唯三天下有邪□罪,郁单曰无。
 因郁单曰人不结婚,未婚换伴侣,就五戒相是不犯戒。

>        「世尊未制的戒不算」

 这是律典 principal:
 佛所不制不应妄制

>         以末学修学程度之差,末学深知自己即使相戒有持
>    ,心戒难守。因此若舍相戒,则几乎不可能守住心戒
>       是以末学担心此点对未学佛及初学佛者造成很大的负
>    面影响。

 我看原文的意思,跟您讲的不相干。原文意思是,纵没犯戒,
 心念没守,就没办法解脱。

 身,口,意三业。身戒只是一。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guard 心念.
Sat May 3 17:28:1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0
婴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一般来说,男女朋友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受五戒规
>                 ^^^^^^^^^^^^^^^^^^^^^^^^^^
> >     犯。若单身五戒的佛子每天换不同的性伴侣,是不犯
> >     戒,因为世尊说过,【世尊未制的戒不算】,不能扩
>                           ^^^^^^^^^^^^^^^^
> >     大解释,可是就心相来说,这种人受不受戒有何差别?
> >     他能解脱入涅盘吗?
>         这一点即是末学所疑惑之处。请问蔡老师「男女朋友
>     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此见解是由何而来。不论依法律及

    夫妻有守节的义务,不能乱搞。你看“男女朋友”(爱人之间)
    是否也该如此?

>     一般公认的道德来讲,婚前性行为和夫妻是有差距的,依
>     前末学引述的两位师父的判也都以有否「结婚」来做判断
>     的依据。

    如果有人认为和情人之间无守节的义务,他自然可以去乱
    搞。我没意见,也不会去管。

>         且您说「世尊未制的戒不算」,请详细解释此句在这
>     □您所想表达之意。(邪□戒是世尊所制戒)

    □本身就是邪的意思。并没有所谓正淫邪淫,夫妻间叫敦伦。
    染著於触乐,一直想要性交,那就是淫。

    世尊没有说“五戒男婚前不得和女交”这类的戒,所以不可
    妄然制戒。现在的人把戒(除了这一戒外还及於其它戒)扩大
    解释,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回到佛法里才是。

>         以末学修学程度之差,末学深知自己即使相戒有持
>    ,心戒难守。因此若舍相戒,则几乎不可能守住心戒
>       是以末学担心此点对未学佛及初学佛者造成很大的负
>    面影响。

    学佛後请检查二点,若失去“自在心”和“幽默感”,那
    就是学到了非佛法。自在是智门,幽默是悲门,失去智悲,
    学佛就如炊沙欲成饭。

>         末学还勉强算是有在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要淫而
>       不起淫心,末学可坦言对末学是「99.9999999% 不可
>       能」,光是一位美丽异性走过有时都会起淫心况淫而
>       不起淫心。是故法师大德们要在家居士严守戒相,必
>       有他们的用意。今蔡老师所述戒相与法师们明显不同
>       ,又贴在佛法盛行的台湾中文网站而非贴在以欧美人
>    为主的外文网站,这点容末学请蔡老师再详加解释。

    今天线上同学不是出家众,而且大都是未婚者,除非他是
    立志将来要出家,否则一定会想要结婚,也必需要结婚,
    世尊说和合众是四众所组成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若在家众没人结婚,那佛法也就没有传人了。

    结婚是两人因爱情而结合,有人路上看到美眉就想上她,
    试问这当中有爱情吗?当然没有,只有性交的原始欲念。

    我们要制止这种欲念,所以法师说的严守戒相也是如此,
    世尊说的也是意思。

    请勿以为我在鼓励“五戒男天天换性伴侣”,我只是指
    出这种人不必受任何戒,就律藏而言没有这一条,但是
    就佛法而言,这种人如何生出离欲的解脱心?

> >     再此有一直问:说法者要在家弟子断淫,夫妻以师兄
> >     姐相称,此一说法者犯何罪?有人想过没?
>         这一点蔡老师在此提出,和前面讨论有何相关?另

    这就是有些说法者扩大解释淫戒,把敦伦也当作是淫,要
    信众们连敦伦也不可以。这种的说法者才是犯了大戒罪。

    若以佛的心法而言,心念一动就是犯戒,不管有没去作,
    但是佛深知人性,他对比丘众制戒很多,但对居士众只有
    五戒,杀盗淫妄酒而已。这五戒都是会损害他人的行为。
    而这当中淫戒被扩大解释到了令在家佛子人人都成了六点
    半,实在很奇怪。

    出家法师说法,有他们的主场,老身的不是说法,老身的
    只是提出看法而已。有问题时应回到 Cbeta 找答案。

    我的看法是依据佛经而来,而依据的佛经还得要经过去黑
    轮的手续,那些黑轮就是古来“谁才是佛说”的焦点。

>    您说的「断淫」是连正淫都断除吗?请详加解释。

    断淫有的说法者说成是断绝一切性行为,并且要求信徒们
    照作,否则就修道无望。这不是佛说的,是说法师说的。

    断淫是断了淫念,“正淫”(真怪的名词)也是淫,也要断。
    如果一个五戒男天天要淫、时时要淫,老婆会乐吗?修道
    有望吗?请分辨敦伦和行淫的差别。

    凡是贪著於淫欲都是障道,淫欲是触欲,同理,贪著於色
    欲、声欲、香欲味欲..都是障道。

    注意经典上凡是对五欲的贪著都叫“淫”,而不是只有指
    性一方面。有的佛经的三毒是用淫表示贪的。

    古文里描写一个人很著迷於某样东西,就叫作“浸淫於..."
    我们要断淫,也就是断贪;要断怒、也就是断嗔,淫怒能断,
    自然断痴。

    请找查 cbeta 佛经部1-21册【断淫】二字。

    因此五戒在家众不是不能有性生活,而是要有情有爱作依
    据,夫妻间有情有爱心的性行为是敦伦,同学们只要执问
    自心,便能自在。

    所以淫心或淫念的性,就是为性而性,纯是解决生理需求。
    这不是佛子所为。

    现在社会婚前性行为多,全只是为了想要性乐,而不是为
    了敦伦,有谁婚前性行为是为了想要有个孩子的?

    总之请勿以为我在鼓励婚前的放荡,我只是指出“那不犯
    戒,但也修法无益,终无解脱之日”。引用时请全文引用,
    千万别掐头去尾。

    佛虽然制戒,但那不是法律条文,真正学佛者当在心性上
    自我省思。
--
//
____________

心中无甲子,身外有岁月,
安般一意守,醒来千年睡。
________婴愚__
Sat May 3 18:30:3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1
@Facebook
> > >     一般来说,男女朋友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受五戒规
> >                 ^^^^^^^^^^^^^^^^^^^^^^^^^^
> > >     犯。若单身五戒的佛子每天换不同的性伴侣,是不犯
> > >     戒,因为世尊说过,【世尊未制的戒不算】,不能扩
> >                           ^^^^^^^^^^^^^^^^
> > >     大解释,可是就心相来说,这种人受不受戒有何差别?
> > >     他能解脱入涅盘吗?
> >         这一点即是末学所疑惑之处。请问蔡老师「男女朋友
> >     婚前性行为视同夫妻」此见解是由何而来。不论依法律及
>     夫妻有守节的义务,不能乱搞。你看“男女朋友”(爱人之间)
>     是否也该如此?

        蔡老师这点似乎在逻辑上有一些疑点:男女朋友确实有
   某种程度的「守节的义务」,但是它还是和夫妻有所不同。
      夫妻有法律上的、道德上的守节的义务。

> >     一般公认的道德来讲,婚前性行为和夫妻是有差距的,依
> >     前末学引述的两位师父的判也都以有否「结婚」来做判断
> >     的依据。
>     如果有人认为和情人之间无守节的义务,他自然可以去乱
>     搞。我没意见,也不会去管。

        依照程度上来讲,约略可分为:夫妻、男女朋友、固定性
  伴侣(没有爱情的)和性滥交...  男女朋友较後两者有爱情及
  互相承诺的成分存在但并不代表他们和夫妻是相同的....也许还
  有一种是搞三角以上关系的,就是都有一些爱情但涉入的人多於
  二个.....
        末学试著了解您的意思。所以您是认为忏云法师及圣严法师的
    见解是他们的见解,和您的不同,但并不代表您的是错的?是不是
    这样子?(圣严法师虽在美国有不同的见解,但对台湾信众仍取与
    忏云法师趋近相同的见解,而蔡老师您是在以台湾信众为主的网站
    上使用较宽松的见解)

> >         以末学修学程度之差,末学深知自己即使相戒有持
> >    ,心戒难守。因此若舍相戒,则几乎不可能守住心戒
> >       是以末学担心此点对未学佛及初学佛者造成很大的负
> >    面影响。
>     学佛後请检查二点,若失去“自在心”和“幽默感”,那
>     就是学到了非佛法。自在是智门,幽默是悲门,失去智悲,
>     学佛就如炊沙欲成饭。

      谢谢蔡老师。

> >         末学还勉强算是有在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要淫而
> >       不起淫心,末学可坦言对末学是「99.9999999% 不可
> >       能」,光是一位美丽异性走过有时都会起淫心况淫而
> >       不起淫心。是故法师大德们要在家居士严守戒相,必
> >       有他们的用意。今蔡老师所述戒相与法师们明显不同
> >       ,又贴在佛法盛行的台湾中文网站而非贴在以欧美人
> >    为主的外文网站,这点容末学请蔡老师再详加解释。
>     今天线上同学不是出家众,而且大都是未婚者,除非他是
>     立志将来要出家,否则一定会想要结婚,也必需要结婚,

        以下这一点虽然有点离题,不过应该不是「必需要结
    婚」,也有在家人不结婚的。

>     世尊说和合众是四众所组成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     优婆夷,若在家众没人结婚,那佛法也就没有传人了。
>     结婚是两人因爱情而结合,有人路上看到美眉就想上她,
>     试问这当中有爱情吗?当然没有,只有性交的原始欲念。
>     我们要制止这种欲念,所以法师说的严守戒相也是如此,
>     世尊说的也是意思。

        我了解蔡老师的意思,在此蔡老师指的是「法师所说的
   严守戒相是为了制止淫欲。」但为怕误会所以还是必需澄清
  (忏云)法师所说的戒相和蔡老师所说的是不同的。

        另外想请问一下,在大藏经上是否有关於「邪□」这个
  名词的明确定义?因为在《优婆塞五戒相经》□说得并不是
  很明确。

◆ 修改: 03/05/04  1:22:30 <61.222.31.8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2
幸运草
 路人我认为:
 a. 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所讲
 b. 忏云法师在五戒表解所讲
 c. abstsai 所回
 就律典看,没有冲突。要看文字上怎麽解释,lanchang
 可能解释为不一样,但就律典看,也可解释为不冲突。

 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所讲,跟他在美国讲的,也没有矛盾。

 圣严法师和忏云法师列出简单 words:不跟妻子外的乱来。
 那没妻子如何? 没讲明。戒有开遮持犯,法师们 brief
 summary (纲要、表解),断章看不一定完整。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根据律典逐步善导,才不会成文字游戏或
 像 wuwen 所讲因偏颇而变成无益世道人心。

 感恩各位善知识的分享。
Sun May 4 01:29:5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3
婴愚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蔡老师这点似乎在逻辑上有一些疑点:男女朋友确实有
>    某种程度的「守节的义务」,但是它还是和夫妻有所不同。
>       夫妻有法律上的、道德上的守节的义务。

    当然是有不同,差一字就差粉多柳。^_^

>         依照程度上来讲,约略可分为:夫妻、男女朋友、固定性
>   伴侣(没有爱情的)和性滥交...  男女朋友较後两者有爱情及
>   互相承诺的成分存在但并不代表他们和夫妻是相同的....也许还
>   有一种是搞三角以上关系的,就是都有一些爱情但涉入的人多於
>   二个.....

    哇咧,多重性关系和学佛的关联?这和戒无关吧?我看咱们另开
    一个版来谈好了。:Q
    (佛学站里开个性版--明天同学们大概可在新闻头条看到狮吼站出
    名了)

>         末学试著了解您的意思。所以您是认为忏云法师及圣严法师的
>     见解是他们的见解,和您的不同,但并不代表您的是错的?是不是
>     这样子?(圣严法师虽在美国有不同的见解,但对台湾信众仍取与
>     忏云法师趋近相同的见解,而蔡老师您是在以台湾信众为主的网站
>     上使用较宽松的见解)

    我是很松的,我想世尊的戒一开始也是很松。只是後来学者越来
    越不像话,才有层层条文。这看看律藏就知道。

>         以下这一点虽然有点离题,不过应该不是「必需要结
>     婚」,也有在家人不结婚的。

   是啊,好用来保留“性自由”吗?ok,我没意见,只要他们
   别自称修行人就好。

>         我了解蔡老师的意思,在此蔡老师指的是「法师所说的
>    严守戒相是为了制止淫欲。」但为怕误会所以还是必需澄清
>   (忏云)法师所说的戒相和蔡老师所说的是不同的。

   是啊,别忘了,忏云师父是戒相很严的,山门下午三点後不留
   女众的,男众要挂单还要好好的相谈一下,投机才能准许挂单。
   相较有些地方男女混杂出入不禁,漏臂还有接待好像大饭店,
   那岂不大乱?

   不管严或松,回归佛说的原点是我们这个站的宗旨,要不然就
   是沦为各宗派的宣传站了。

>         另外想请问一下,在大藏经上是否有关於「邪□」这个
>   名词的明确定义?因为在《优婆塞五戒相经》□说得并不是
>   很明确。

    并没有专题,除了由律藏去综看、归纳外,没有其它的方法可
    了解。
    请看大正藏22-24册。(CBETA)
//
____________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________婴愚__
Sun May 4 03:07:0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4
婴愚
【答 W 同学】

> 看完最近有关淫戒的讨论,真是让我对佛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 这都得归功於老师与站友,之前我也有类似的疑问,只是没有提出.:p

  任何问题若不好公开发问,可以私下来信,我们一起找答案。

>     除此之外,我也第一次看到 "学佛应检视 自在心 与 幽默感 的说词",真是点醒我,
> 因为通常谈到佛法,都会不知不觉的严肃起来,甚至让自己心情低落,因为了解到人世间
> 的苦与烦恼。

  当我们具有悲智二力时,只要悲智多出一点点,学佛才有意义。
  请看佛经里,世尊告诉我们世间是苦集,但是并没有要我们悲观
  的活著,反而一再要我们超越它。

  世尊讲世间苦、空、无我、浊,但是在最後他也提出常、乐、我、
  净来勉励大家。别忘了世尊也是会笑的人,为何我们学了佛法反
  而忘记如何笑了呢?

//
--
____________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________婴愚__
Sun May 4 03:39:4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5
幸运草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答 W 同学】
> >     除此之外,我也第一次看到 "学佛应检视 自在心 与 幽默感 的说词",
> > 真是点醒我

 这在佛典有 proof:

 增壹阿含经邪聚品

 世尊告曰:在邪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
 则知此人为住邪聚。云何为五?

 应笑而不笑,应欢喜时而不欢喜,应起慈心而不起
 慈心,作恶而不耻,闻其善语而不著意。

 当知此人必住邪聚。若有众生住邪聚者,当以此五
 事知之。

 ……

 世尊告曰:在正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
 则知此人为住正聚。云何为五?

 应笑则笑,应欢喜则欢喜,应起慈心则起慈心,可
 耻则耻,闻善著意。当知此人已住正聚。

 是故,诸比丘,当除邪聚,住於正聚。


 我也有见到 budadigest board 有大德摘录。
Sun May 4 14:30:4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6
常昱
> >         另外想请问一下,在大藏经上是否有关於「邪□」这个
> >   名词的明确定义?因为在《优婆塞五戒相经》□说得并不是
> >   很明确。
>     并没有专题,除了由律藏去综看、归纳外,没有其它的方法可
>     了解。
>     请看大正藏22-24册。(CBETA)
> //

   这□又到了在家众是否可阅律藏的问题:

    想请教一下:

    依照经典,在家人应是不能阅出家戒律吧(依以下所引经文)?
如果是的话,请问律藏□有哪些是在家众可以看的?(因末学除了优
婆塞五戒相经和梵网经外,其他除少数瞄到的部份外,应当都没看过
。)

白衣不得闻律
「□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说捡恶[佥*□]非。或二百五十。或五百事。引法防奸。犹
王者□藏非外官所司。故曰内藏也。此戒律藏者亦如是。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故曰
律藏也。」《分别功德论》

「此□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大智度论》(T25, no. 1509, p. 66)


相关经文资料取自於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出版的「CBETA电子佛典系列-大正新
□大藏经第一册至第五十五册暨第八十五册」(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Series, Taisho Tripitaka Vol. 1-55 & 85)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相关资讯可於http://www.cbeta.org/ 取得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订资讯。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 修改: 03/05/20  2:29:22 <61.222.31.85> 
Sun May 11 22:40:1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蔡老师关於邪□戒之解释
#17
幸运草
 路人插话:
 那是论,不是经文 sutra。

 在家不读律是中国某些论师说,不是经说、律说、佛说,
 其他各国 buddhism 也没此说。

 圣严法师也 analyze 过。

 不是经说、律说、佛说,就不必担心 ^^;


※ 引述《lanchang (常昱)》之铭言:
> > >         另外想请问一下,在大藏经上是否有关於「邪□」这个
> > >   名词的明确定义?因为在《优婆塞五戒相经》□说得并不是
> > >   很明确。
> >     并没有专题,除了由律藏去综看、归纳外,没有其它的方法可
> >     了解。
> >     请看大正藏22-24册。(CBETA)
> > //
>    这□又到了在家众是否可阅律藏的问题:
>     想请教一下:
>     依照经典,在家人应是不能阅出家戒律吧(依以下所引经文)?
> 如果是的话,请问律藏□有哪些是在家众可以看的?
> 因末学除了优婆塞五戒相经和梵网经外,其他除少数瞄到的部份外,应当都
> 「□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说捡恶[佥*□]非。或二百五十。或五百事。引法防奸。犹
> 王者□藏非外官所司。故曰内藏也。此戒律藏者亦如是。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故曰
> 律藏也。」《分别功德论》
> 「此□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大智度论》(T25, no. 1509, p. 66)
> 相关经文资料取自於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出版的「CBETA电子佛典系列-大正新
> □大藏经第一册至第五十五册暨第八十五册」(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 Tripitaka Series, Taisho Tripitaka Vol. 1-55 & 85)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相关资讯可於http://www.cbeta.org/ 取得
> 本资料库之使用说明:
> 1.本资料库之使用限定於个人或团体非营利性用途。若运用於营利性目的时,必须
> 事先取得本协会与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之同意。
> 2.将本资料库以网路、光碟或其它媒体再传播、节录引用及再加工发行时,以不改
>   变实质内容为原则,并需於成品附上本说明及版本资讯,以利使用者查询相关修
>   订资讯。
> 3.若发现本资料库中任何错误之处,请与本协会联络。
> 4.若因使用本资料库所产生之任何损害,本协会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 5.本资料库受相关著作权法保护。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修改: 03/05/24 16:06:56 <140.115.25.6> 
Sun May 11 23:52:4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