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四八五》
>>>>>>>>>>>>>>>>>>>>>>>>>>>>>>>>>>>>>>>>>>>>>>>>>>>>>>>>
五欲功德因缘生受。是名欲受。云何离欲受。
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
><<<<<<<<<<<<<<<<<<<<<<<<<<<<<<<<<<<<<<<<<<<<<<<<<<<<<<<<
> 查了CBETA,世尊对初禅的说法几乎只有一种。其中,
>『离欲』 是指离五欲,色声香味触吗?
> 为什麽只有五欲,没有第六欲"法"?
第六欲是由五欲综合起,若五欲皆息,则法无欲。
我们人体每天受无数的微中子贯穿而过,但五蕴一点
感觉都没有,您看有多少人会去想微中子有在无在?
>『恶不善法』是指五盖,贪、□、掉悔、疑、昏沉?
讨厌一切不好的法,自然包含你说的这些。
>『有觉有观』是指四念处,觉观自己的身受心法?
> 还是只是指安般中对呼吸的觉观?
对一切,对人而言是指五蕴。请回想心经。照见____皆
空,度____苦厄。(每格50分 ^_^ )
对一切有觉,同时能观,便是照见。
>『离生喜乐』应该就是指离欲、恶不善法後就生起了喜乐?
不,行者要连“生喜之乐”都要不执著。当行者离喜心
时,便是入三禅了。
> 不知初禅是否只能在打坐中才有可能,还是日常生活中
>也能住初禅?
日常生活里要能观照就能过得好一些。生活中无法思想
停住,理论上不可能。(也不可以)
> 要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已住初禅?
不要去判它。检视自己是否慈悲具足、智慧具足便可以。
>阿含经中有写『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这「言语止息」
>应该不是字面上的不说话,而是指不攀缘、不作意、不在
>心中想来想去,因为人在想时,也是用语言来思考,只是
>没出声而已,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是的,这是其中的现象。不过这是指禅坐时而言,这时
没有思想,只有专心的出入息观,还有一些喜觉。
以上是禅门的现象。
但是若是指四禅境而言,则初禅是在欲界天里,若是禅
坐时入了禅境的禅天,则语言无用,一切是用心通的。这时
自然和欲天沟通无碍。
以上是真言门的现象。
//
--
~~~~~~~~~~~~~~~~~~~~~~~~
他贤君即受,不贤君莫与。君贤他见容,不贤他亦拒。
嘉善矜不能,仁徒方得所。劝逐子张言,抛却卜商语。
~~~~~~~~~~~~~~~~~~寒山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