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叫老师太沉重
#1
婴愚
【答 SS同学】

> 很了解 Shishimaru 的想法 , 他的想法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 因此我特地
> 去多看 Budahelp 的精华区  . 到底蔡老师要传达的是甚麽 ?
>  ( 不过我觉得蔡老师是希望我们把你当学友一样吧 ) .

  是的,大家是“同学”如此而已,“老师”是本站给我的权责用
  来守护这个站不被某一道场把持,就像交通指挥,提醒大家要回
  到佛经这条路。

  所以我不是在弘法,只是随时提醒同学们:本站是佛学讨论,尤
  其是在佛经的讨论。

  因此基本上我是顾人怨的角色,还好我只是小丑样的人,努力的
  打诨之馀看倌发笑或发哮都不是我会去管的。

  叫老师太沉重,你叫我一声师兄我还会掉到桌“上”去呢。

>  皈依佛法僧 ( 而非一僧) 及希望同学深入经藏是蔡老师所要强调吧 . 其实我
>  觉得这样是粉好的 , 而且是对的 , 但是做法上 , 内心还是有些疑问 .
>          我初学佛是看了西藏生死书 . 而目前所学的佛法是从印顺导师的著作中

  你看他的书,所以你觉得皈依他了,那何不看世尊的?

>      慢慢累积的 , 我对印顺导师非常的信任 :) . 所以就某种程度上 , 就是蔡老师
>      的皈依一僧吧 :) .

  错了,僧不是一僧。我的文里说得非常清楚,我强调皈佛、皈法、
  皈僧。而僧不是一僧。

  僧是啥?也请有空好好再看。重申:【僧】不是指出家人。请再
  看清楚一点。唐代佛法最盛时,出家比丘是自称【贫道】不是自
  称【贫僧】的,这点当时佛家道家皆同。

  皈依僧是什麽意思?留给您自己查考。请用佛学词典查一下。当
  然现在的僧通指出家人,但那是後代用法,佛经初译时是有其当
  时的定义的。

  我们要尊重一切出家人(外教出家众也要尊重),尤其是披佛法衣
  的出家人,我可没说要你不尊重喔。

  你由印顺导师的书去看很好啊,但是万一他的说法不合佛说咧?
  是要听他的还是佛经所共的?他是老前辈,但可不能把他神格化,
  请千万小心、莫陷他老人家於不义,他常常说他是“学佛”的人
  咧。

>      But , 我觉得就目前的阶段 , 这样没甚麽不好 , 因为印顺导师让我对佛法
>  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知道阿含经的地位及整个佛法流变的历史观点 . 但是我知道
>  自己读经也是必要的 :) 打算进行中罗 .

 这才是回到正法,学者由阿含下手,才是入了佛门,因为世尊说
 禅法、说四念..使人人都能悟道。禅门是佛不二法。

>    有一个疑问 , 虽然 cbeta 的电子佛典是一个很有历史价值的贡献 ,
>  在佛法上有疑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 search 来知道这些关键字出现的经典 .
>  但是这样的理解是否流於片段呢 ? 所以请教 , 信任一位老师的教导 , 所谓
>  亲近善知识也是必要的 :) .

 如果这位导师能指出“你的问题在佛说的a经b 页上”,那才是真
 正的善知识,你想想,你的上师的了解又是从何而来?上师的一句
 话比得过将佛经比对後所得出的交集吗?

 我们无法要求上师也能如此,但是只要他能要我们读经,经上有疑问
 处他能详为解说,初善、中善、後善,那他才是真善知识。我的导师
 们也是如此,我曾问某事某义为何,师指出“你要精读地藏三经後再
 来问” 我精读後,疑问自消。此後我和他不是我发问了,而是他不
 断问我、考我,我去佛经里找解答。

 一位善知识不在“来头”,世尊会以各种人各种身份来示现,就看我
 们有没有微细心去体会。

 最近有位同学来信,他说学四念、观照自心後,现在走在台北路上,
 也能感到空气流通耳际的声音,而那是他以前要到山上才会有感觉的。

 但愿我们也能因学佛而体解大道,体解大道由微细心起,否则树声鸟
 语怎会变成慈悲喜舍音呢?

 学佛者的共同导师是释迦牟尼佛,什麽大师、活佛、上人、导师...
 不管他什麽自命的抬头有多大,【一样是学佛者】。四众在学佛法道
 上是平等的,差别在於和合四众是长幼有序,如水於乳,纯一佛味。

 我的导师是释迦牟尼佛,你的也是,他的也是,学佛者人人皆是。

 是故我们应常念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共勉

  婴愚 合十
--
~~~~~~~~~~~~~~~~~~~~~~~~
他贤君即受,不贤君莫与。君贤他见容,不贤他亦拒。
嘉善矜不能,仁徒方得所。劝逐子张言,抛却卜商语。
~~~~~~~~~~~~~~~~~~寒山和尚~~
Fri May 16 19:59:2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叫老师太沉重
#2
偶为尼祝福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答 SS同学】
> > 很了解 Shishimaru 的想法 , 他的想法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 因此我特地
> > 去多看 Budahelp 的精华区  . 到底蔡老师要传达的是甚麽 ?
> >  ( 不过我觉得蔡老师是希望我们把你当学友一样吧 ) .
>   是的,大家是“同学”如此而已,“老师”是本站给我的权责用
>   来守护这个站不被某一道场把持,就像交通指挥,提醒大家要回
>   到佛经这条路。
>   所以我不是在弘法,只是随时提醒同学们:本站是佛学讨论,尤
>   其是在佛经的讨论。
>   因此基本上我是顾人怨的角色,还好我只是小丑样的人,努力的
>   打诨之馀看倌发笑或发哮都不是我会去管的。
>   叫老师太沉重,你叫我一声师兄我还会掉到桌“上”去呢。

麦拉,老师指挥的算素不错滴,叫小丑就太沈重了。

僧是啥?也请有空好好再看。重申:【僧】不是指出家人。请再
>   看清楚一点。唐代佛法最盛时,出家比丘是自称【贫道】不是自
>   称【贫僧】的,这点当时佛家道家皆同。


僧不是指出家人,末学也赞同这个看法…

>  最近有位同学来信,他说学四念、观照自心後,现在走在台北路上,
>  也能感到空气流通耳际的声音,而那是他以前要到山上才会有感觉的。
>  但愿我们也能因学佛而体解大道,体解大道由微细心起,否则树声鸟
>  语怎会变成慈悲喜舍音呢?

这位同学太捧了,这种感觉令人□叹!心愈是细微 离道愈近…可喜可贺!!


>  学佛者的共同导师是释迦牟尼佛,什麽大师、活佛、上人、导师...
>  不管他什麽自命的抬头有多大,【一样是学佛者】。四众在学佛法道
>  上是平等的,差别在於和合四众是长幼有序,如水於乳,纯一佛味。
>  我的导师是释迦牟尼佛,你的也是,他的也是,学佛者人人皆是。
>  是故我们应常念
>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  共勉
>   婴愚 合十

感谢蔡老为同学义务解惑,老师也加油!! 辛苦了!!
Fri May 16 22:08:20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叫老师太沉重
#3
常昱
>   僧是啥?也请有空好好再看。重申:【僧】不是指出家人。请再
>   看清楚一点。唐代佛法最盛时,出家比丘是自称【贫道】不是自
>   称【贫僧】的,这点当时佛家道家皆同。
>   皈依僧是什麽意思?留给您自己查考。请用佛学词典查一下。当
>   然现在的僧通指出家人,但那是後代用法,佛经初译时是有其当
>   时的定义的。

      这部份蔡老师可否多说一些些呢?
Sun May 18 20:44:0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