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搞成这样.... 把不同人讲的名相搞在一块就会有大问题;
须得看其前後文, 得其义理, 才知道名相所指
1.六祖坛经中, 并没有即心即佛, 是心作佛这等辞句;
坛经用的是" 自性" " 性" " 净心"这字词, 此三皆是同义; 此经所说的心, 是指念动
而有心相生; 心相产生, 即是妄生. 如:"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
正无三障"
2.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这是从观无量寿经来; 在点明念佛的当下,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在这, 用这心字是没错的; 而且也不是用"性";
因为念佛人, 从心起念, 当念之时, 有相; 这怎来? 从性体起用来, 此相用又如何?
此相用无常, 当体即空, 亦无需除灭; 悟相用之幻, 即是离幻, 非除灭而离幻, 通透
其义, 故於此念念之中, 即相离相, 而无所念; 体继无相, 念念无滞, 此非性体为何?
经中此语, 在点明念佛人.
3.即心即佛, 义理同2; 亦是透脱真妄, 无真无妄, 得平等法.
4. 2.3的道理, 与坛经中:" 不二之性即是实性" "二法不是佛法" 相同; 亦与楞严
所说: " 全真成妄, 全妄即真"义理相同.
5. "全真成妄, 全妄即真"说的透彻;
a. 有相曰心, 无相曰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有时用"心"字来指出虚妄; 为让人
了悟而不被幻妄所转, 说种种词语, 明"心"之幻妄.
b.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圆觉经云:"知幻即离, 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
亦无渐次"---於诸相中, 悟本诸相本幻妄而无住, 用从体起, 用性本空, 体用不二;
真妄俱泯; 为令了悟如是意理, 亦用一心字; 统摄所以为之真, 所以为之妄; 把一
切真妄通通概括起来; 以种种辞语说"心", 为令悟入不二体性.
此其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