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问一个持戒的小故事
#1

我记得看过一则小故事∶
两个比丘经过一条河,渴了想喝水,
可是都没带过滤工具,没法把水中的小□滤掉,
这样喝水就会杀生,一个比丘喝了,一个比丘不肯喝,渴死了
活著的比丘回去见师父,他师父告诉他,
渴死的比丘已经成了阿罗汉了

这个故事是从佛经上摘录的吗?请指教。
2003年 7月 2日 11:39:53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一个持戒的小故事
#2
慕寂
※ 引述《firesnake (非)》之铭言:
> 我记得看过一则小故事∶
> 两个比丘经过一条河,渴了想喝水,
> 可是都没带过滤工具,没法把水中的小□滤掉,
> 这样喝水就会杀生,一个比丘喝了,一个比丘不肯喝,渴死了
> 活著的比丘回去见师父,他师父告诉他,
> 渴死的比丘已经成了阿罗汉了
> 这个故事是从佛经上摘录的吗?请指教。

sorry~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到一个类似的故事:

<增一、九、十八、三>

T02n0125_p0588a02(01)□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T02n0125_p0588a03(01)□昔有一人请吾供养。
T02n0125_p0588a04(09)□然吾尔时有遗馀法而可除弃。有二比丘从远方来。形体困笃。
T02n0125_p0588a05(01)□颜色变易。尔时。我便语彼比丘。作是语。
T02n0125_p0588a06(02)□有遗馀法而可除弃。随时须者。
T02n0125_p0588a07(06)□便可取之而自营己。时。一比丘便作是念。
T02n0125_p0588a08(06)□世尊今日有遗馀法而可除弃。随时须者。便可取之。
T02n0125_p0588a09(02)□设复我等不取食者。便当以此食舍于净地。
T02n0125_p0588a10(00)□若著水中。然今我等宜取此食。
T02n0125_p0588a11(03)□以充虚乏。加得气力。尔时。彼比丘复作是学。
T02n0125_p0588a12(02)□佛亦作是说。当行法施。莫行思欲之施。
T02n0125_p0588a13(02)□所以然者。施中之上无过财施。
T02n0125_p0588a14(06)□然复法施於中最尊。我今堪任竟日不食。犹得自济。
T02n0125_p0588a15(02)□不须受彼信施之福。尔时。
T02n0125_p0588a16(08)□彼比丘便自息意不取彼施。形体困笃。不自顾命。彼时。
T02n0125_p0588a17(04)□第二比丘复作是念。世尊亦有遗馀之法而可除者。
T02n0125_p0588a18(00)□设我等不取食者。便当困笃。
T02n0125_p0588a19(05)□今以此食用充虚乏。加得气力。昼夜安宁。尔时。
T02n0125_p0588a20(04)□彼比丘便取食之。昼夜安隐。气力充足。佛告诸比丘。
T02n0125_p0588a21(01)□彼比丘虽复取彼供养。除去虚乏。气力充足。
T02n0125_p0588a22(00)□不如先前比丘可敬。可贵。甚可尊重。
T02n0125_p0588a23(01)□彼比丘长夜名称远闻。於律知足。易充易满。
T02n0125_p0588a24(00)□诸比丘当学法施。勿学思欲之施。
T02n0125_p0588a25(03)□我前所说者。由此因缘。
Wed Jul 2 21:24:5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一个持戒的小故事
#3

macho 说的很对.

另外更接近 firesnake 说的,
是十诵律的记载:

CBETA
No. 1435 十诵律 (卷38) T23, p0273a

佛在舍卫国。□萨罗国有阿练儿处。有二比丘在彼住。一人犯戒一人净持戒。
此二比丘未曾见佛。欲共往见佛。道中值有虫水。破戒者语持戒者言。可共饮
是水。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云何可饮。犯戒者言。我若不饮便死不得见佛闻
法及僧。持戒者言。至死不饮。时犯戒者便饮。持戒者不饮便死。即生三十三
天上。得天身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在一面立已。佛为种种说法
。得法眼净。即时礼佛足言。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尽形寿为优婆塞。佛更
为说法已默然。时天礼佛已忽然不现。时饮水者後到佛所。佛为无量众围□说
法。佛见此比丘来到佛所。佛时披忧多罗僧示金色身。汝痴人。欲见我肉身为
。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佛说偈言

  心不善观察   见则不审谛
  愚如蛾投火   而贪观我身
  色身但不净   汝欲见何为
  肉有脂血肉   外为薄皮覆
  彼为渴所烧   犹行恭敬戒
  至死护我教   彼见我非汝

佛说是偈已告诸比丘。从今不持漉水囊不听行。
Wed Jul 2 21:50:52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