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放生与生态保护
#1
Naxos
许多的大师们都劝说要放生,
可是放生不是有可能会造成生态问题吗?
例如,放生生物因没有天敌,造成其它的物种消灭或减少等等。

不知道过去有没有这方面的讨论?
感谢。
Wed Jul 9 01:08:2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2
邱大刚
※ 引述《Naxos (Naxos)》之铭言:
> 许多的大师们都劝说要放生,
> 可是放生不是有可能会造成生态问题吗?
> 例如,放生生物因没有天敌,造成其它的物种消灭或减少等等。
> 不知道过去有没有这方面的讨论?

Buddhism 6/24 日有一篇:
现代佛教徒如何放生修福(海晴居士)

或许可以参考。

佛陀则表示,不论布施或放生首先应在减轻三毒的基础,不应
「不净施」。若为了「自己」得福却无有慈心,会不升反堕。
而「知时而施」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有智慧。

[布施的四事功德] <增壹、十九、二十七、九>

<<<<<<<<<<<<<<<<<<<<<<<<<<<<<<<<<<<<<<<<<<<<<<<<<<<<<

若善知识惠施之时。有四事功德。云何为四。

知时而施非不知时。

自手惠施不使他人。

布施常净洁非不净洁。
施极微妙不有秽浊。

善知识惠施之时。有此四功德

>>>>>>>>>>>>>>>>>>>>>>>>>>>>>>>>>>>>>>>>>>>>>>>>>>>>>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Wed Jul 9 23:18:3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3
心猿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Thu Jul 10 12:45:4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4
邱大刚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嘿嘿,这是好问题,也反映出佛陀的教导与世俗教人做善事的
不同出发点。

    要思考这个问题,可从思考佛陀本生割肉□鹰的故事开始,为
何佛只割肉给那一鹰而不是给所有鹰、甚至是跑去主动□鹰? 当然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除非那个世界的人割肉很简单),不过还是有
他背後的原理。

    有参加阿含读经的朋友,许多人或许已知道答案 :)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hu Jul 10 22:29:1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5
心猿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 >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 >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     嘿嘿,这是好问题,也反映出佛陀的教导与世俗教人做善事的
> 不同出发点。
>     要思考这个问题,可从思考佛陀本生割肉□鹰的故事开始,为
> 何佛只割肉给那一鹰而不是给所有鹰、甚至是跑去主动□鹰? 当然
>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除非那个世界的人割肉很简单),不过还是有
> 他背後的原理。
>     有参加阿含读经的朋友,许多人或许已知道答案 :)
> Have a nice day!

唔……我不知道答案呀!
邱大刚先生可不可以告诉我呀?
拜托你讲答案好吗?
Sun Jul 13 23:14:52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6
莎玲...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 > >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 > >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阿你想太多了 世尊也有说..

      不要想太多 这也是修习的方法ㄛ

      就是不必想太多就不要想 只要对的是就去作

      不犯戒的□围内 心存善念 其他的想法都可以让它过去

      这也可以是禅修最基本最初学的基础

> >     嘿嘿,这是好问题,也反映出佛陀的教导与世俗教人做善事的
> > 不同出发点。
> >     要思考这个问题,可从思考佛陀本生割肉□鹰的故事开始,为
> > 何佛只割肉给那一鹰而不是给所有鹰、甚至是跑去主动□鹰? 当然
> >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除非那个世界的人割肉很简单),不过还是有
> > 他背後的原理。
> >     有参加阿含读经的朋友,许多人或许已知道答案 :)
> > Have a nice day!
> 唔……我不知道答案呀!
> 邱大刚先生可不可以告诉我呀?
> 拜托你讲答案好吗?
Mon Jul 14 00:00:1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7
小毛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从动机上来讲
  当一个有情  面临到生命的危机
  或者是被束缚住  没有自由
  自己将心比心  发起慈悲心
  与乐拔苦
  这是放生的动机
  这样的放生绝对是没有错误的

  还有另外一点是
  世间法永远不会圆满
  并且充满很多变数
  所以在放生的方法适不适当去思维是非常好的

  譬如说我们看到一只待宰的老虎
  当然不会买来叫把他拿到街上去放生(伤害到别人  老虎最後也完蛋)
  而是得想怎麽样作对老虎最好  甚至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养著也行
 (动机是不让其他众生受到伤害 都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

  而若又要从放生对□来说的话  若你在放生时有想说
  我放生的动机是为了让他去吃□  那这样就不符合放生的定义了


  而这样说若还□不清楚
  或者得从个人的业力开始来看
  譬如说  一个嗔心很重的人打你
  你修忍辱  希望能降低他的嗔心
  不跟他计较  让他自己想想
  然後他又跑去打别人
  这样若有人要说你放纵他
  造成他打下面一个人的结果
  这样是不成立的


  因为当初你的发心是修忍辱  而不是发心要放纵他
  让他在去打别人
  他仍要打别人是他自己的抉择  是他本身自己业力的相续
  他打别人的恶业并不会和你行成共业
  所以从动机上来看一件事情应该可以□清很多东西


  还是得回到原点
  放生以慈悲发心
  若又有种种的善巧使的情况圆满当然是最好的
  但若没有办法圆满(世间法总是如此)
  并不代表就不该去做了
  对被放生的众生来说  你跟他结了一个善缘
  他暂时免於生死的危机(也是暂时  故还是要有出世间法)
  你也培育了慈悲心的资粮
  於苦的所缘也更增长了一些(不只是缘己之苦  而是缘众生的苦在修行)
  能成就的菩提当然就更大了
  光这几个理由
  就该去做了


  突然又想到一个例子
  有比丘修不净观修到自杀
  这样难道也得怪佛陀吗?

  希望这样能给你点答案
Tue Jul 15 12:06:2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8
BBCALL
※ 引述《tekengsun (小毛)》之铭言:

小毛大德:

只有一句,头头是道,了不起。

补充:

为了放生而去抓来放生的行为,应加以唾弃。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3年 7月15日 17:17:41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放生与生态保护
#9
邱大刚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 可否就实例来讨论。
> > > 例如:放生一只鸟,造成很多□被吃。
> > > 那麽,这个放生对□来说,是否适当?
> >     嘿嘿,这是好问题,也反映出佛陀的教导与世俗教人做善事的
> > 不同出发点。
> >     要思考这个问题,可从思考佛陀本生割肉□鹰的故事开始,为
> > 何佛只割肉给那一鹰而不是给所有鹰、甚至是跑去主动□鹰? 当然
> >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除非那个世界的人割肉很简单),不过还是有
> > 他背後的原理。
> >     有参加阿含读经的朋友,许多人或许已知道答案 :)
> 唔……我不知道答案呀!

    心猿太客气啦。小毛讲的就是答案 :)

    佛教与世俗宗教的很大一点不同,就是首重「心」。像是布施,
佛陀常举例施一点点远胜於施金山银山的例子。跟世俗宗教依据捐
的钱多少来定施主等级是彻底的不同。

    什麽是佛教所谓的「善」? 佛陀的定义是「身、口、意的善护」,
而不是民间认为捐大钱就是大善人。(BudaDigest 读经有读到相关
经文。)

    就割肉□鹰来说,是因为该鹰来求助所以起「慈」心应之,而
不是自己自作主张「欲」强迫该鹰如何如何而去硬□它。因此随
缘而救了该鹰。是以慈心,而鹰再去吃□毕竟是自然现象,正常人
管不到的,不过已结了善缘待其来世解脱。

    然而佛陀也强调布施要有智慧。例如非时而施、施了让人做坏
事,也是不好的。因此如果是为了「贪」求自己的福德,而误以为
抓生然後去放生会有什麽福,那就是在「痴」下之行,於佛法来看
反而是堕落了。贪求福德,无有功德,如果反而对其他众生造成损
害,所造的恶业可能比善业还多。

    因此放生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是否善护身、口、意,离於贪
、嗔、痴,不去念有什麽福德,而是发自内心的善意。那麽纵使无
法面面俱到,也是善事一件。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Jul 19 12:22:2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