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该继续坚持还是放弃??
#1
吉祥金刚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tt9000.bbs@cbs.ntu.edu.tw (魔道中人)》之铭言:
: 如题
: 当修某个法门的时候
: 如在下参照网路资料以及助印的经书等
: 自修的念佛法门
: 有的时候 身心不适 念佛念著念著就转好了 真的很神奇
: 但继续念 继续念 念久了 又开始头昏脑胀 心意散乱昏沉
: 此时该去休息了对吧
: 运气好的时候 可以睡著
: 大部分的时候 都是身体左也不是 右也不是 心跳莫名其妙的加速
: 种种精神病的症状接踵而来 我也不知该怎麽形容 反正种种不适感就是了
: 这个时候 我不念佛了
: 去观察这些身体的变化(南传的内观法门?)
: 如:是否因为颈部肌肉绷紧 或是小腹紧张 脑神经没放松...等
: 然後设法消除
: 甚至对於之前"念佛"所产生的种种益处
: 我开始怀疑 是因为带动脸部肌肉而使得神经肌肉慢慢的放松
: (照无量寿经的说法 似乎是因为被佛光罩到 因此身意柔软)
: 但久而久之 这个方法似乎也失效了 身体的不适感又来了
: 这个时候 我又开始念佛 念著念著 有时候会好
: 不得已 我只能这样交互著修
: 但这样真的可以吗?


末学建议你赶快去找善知识帮忙
如果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不好
下面是末学的看法,提供给阁下参考:

1.念佛法门首重一心不乱,而不是次数与佛号;以阁下所说的情形来看,末学认为阁下
  念到後来是处於昏沈境(此粗昏沈境乃是种畜生道之因,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不甚良好)

2.止观法门是从呼吸开始(数息),从阁下的叙述来看,仅处於"松身"的地步,还未进入数
  息的步骤。

3.精神不济的情况交相出现,这可能是昏沉境的交替现象。


依末学的经验来看,在念佛到很专心的情形时,身体会自然的放松,心念会愈来愈专。
念愈专,念头愈清,此时神精应该会很敏锐,但时精神却很轻松。

念佛法门(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无上密法,一开始念佛建议应求质为上。

最後建议阁下可以参加短期禅修班,也许对你有帮助。 ^^
Thu Oct 9 22:09:01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该继续坚持还是放弃??
#2
真言行者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solarjeff (吉祥金刚)》之铭言:
: ※ 引述《tt9000.bbs@cbs.ntu.edu.tw (魔道中人)》之铭言:
: : 如题
: : 当修某个法门的时候
: : 如在下参照网路资料以及助印的经书等
: : 自修的念佛法门
: : 有的时候 身心不适 念佛念著念著就转好了 真的很神奇
: : 但继续念 继续念 念久了 又开始头昏脑胀 心意散乱昏沉
: : 此时该去休息了对吧
: : 运气好的时候 可以睡著
: : 大部分的时候 都是身体左也不是 右也不是 心跳莫名其妙的加速
: : 种种精神病的症状接踵而来 我也不知该怎麽形容 反正种种不适感就是了
: : 这个时候 我不念佛了
: : 去观察这些身体的变化(南传的内观法门?)
: : 如:是否因为颈部肌肉绷紧 或是小腹紧张 脑神经没放松...等
: : 然後设法消除
: : 甚至对於之前"念佛"所产生的种种益处
: : 我开始怀疑 是因为带动脸部肌肉而使得神经肌肉慢慢的放松
: : (照无量寿经的说法 似乎是因为被佛光罩到 因此身意柔软)
: : 但久而久之 这个方法似乎也失效了 身体的不适感又来了
: : 这个时候 我又开始念佛 念著念著 有时候会好
: : 不得已 我只能这样交互著修
: : 但这样真的可以吗?
: 末学建议你赶快去找善知识帮忙
: 如果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不好
: 下面是末学的看法,提供给阁下参考:
: 1.念佛法门首重一心不乱,而不是次数与佛号;以阁下所说的情形来看,末学认为阁下
:   念到後来是处於昏沈境(此粗昏沈境乃是种畜生道之因,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不甚良好)
: 2.止观法门是从呼吸开始(数息),从阁下的叙述来看,仅处於"松身"的地步,还未进入数
:   息的步骤。
: 3.精神不济的情况交相出现,这可能是昏沉境的交替现象。
: 依末学的经验来看,在念佛到很专心的情形时,身体会自然的放松,心念会愈来愈专。
: 念愈专,念头愈清,此时神精应该会很敏锐,但时精神却很轻松。
: 念佛法门(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无上密法,一开始念佛建议应求质为上。
: 最後建议阁下可以参加短期禅修班,也许对你有帮助。 ^^

我觉得学佛修行
八正道的观念很重要
学道才不至於走偏

可以随力发愿或誓发宏愿
有一个正确的修行目标
不要为了求神通 或是单求一私成就

须知众生与我本来无二分别
自我之修持即是为众生而修
升起大悲心 成就一切人

所谓念佛即是请佛住世
蒙佛大悲力究竟圆满娑婆净土世界


至於愿力
可以从佛经当中了解诸佛之宏愿
或者心向往之 升起大悲愿力
药师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普门品 普贤行愿品等等
都是诸佛菩萨宏愿境界
誓发地藏菩萨愿 此身即同地藏王
至心发起等同如来的大悲愿 依之行道 自然证知无上果海

修行的成就在於愿力的大小
愿大力大是定则
jeff兄所言念佛法门是无上密法确切不假
因为持诵诸佛真言
同时具备信愿行等一切殊胜威德力
成就显密圆通的无上果海

应该避免偏执显密一端而生起是非谤心
须知诸佛真言之中有不可思量的禅境奥义
若起分别即非圆通
Fri Oct 10 02:21:11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该继续坚持还是放弃??
#3
BBCALL
单就「念佛」来论的话,就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说明:

1.学习世尊之意。譬如,《增壹阿含经》(卷1) :「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
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盘。」,又,《别译杂阿含经》 (卷
8) :「无怨憎想。心常平等。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佛心。趣向涅盘。是名
念佛。」

2.口中称念佛之名号。譬如,《别译杂阿含经》 (卷9) :「尔今次应修於六念。
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
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

3.观想具体存在之佛相。如此之解释,在阿含经中并未有例可举出,但是,密教经
典却处处可见,如,《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 (卷25) :
「自身当住於佛前,应作念佛三昧观,遍结一切印契成,刹那得彼成就法」。

很明显的,关於「念佛」,最早的本意,应该是以佛为榜样来作为学习的对象,譬
如,部派佛教对此的解说是《舍利弗阿□昙论》(卷16) :「何谓念佛。以佛为境
界。念善顺不逆。是名念佛。」,又,《阿□达磨集异门足论》(卷16) :「云何
佛随念。答如世尊说。□刍当知。有圣弟子於世尊所。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
尊是如来阿罗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见为根本证智
相应。诸念随念别念忆念。念性随念性别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心明记性。是名佛
随念。」之後,由此为基础,便发展出来口中称念佛之名号的修行法,而到了密教
之後,念佛则演化成止观的修行方法了。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3年10月10日 11:41:04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该继续坚持还是放弃??
#4
阿福
※ 引述《solarjeff.bbs@ptt.cc (吉祥金刚)》之铭言:
> : 如题
> : 当修某个法门的时候
> : 如在下参照网路资料以及助印的经书等
> : 自修的念佛法门
> : 有的时候 身心不适 念佛念著念著就转好了 真的很神奇
> : 但继续念 继续念 念久了 又开始头昏脑胀 心意散乱昏沉
> : 此时该去休息了对吧
> : 运气好的时候 可以睡著
> : 大部分的时候 都是身体左也不是 右也不是 心跳莫名其妙的加速
> : 种种精神病的症状接踵而来 我也不知该怎麽形容 反正种种不适感就是了
> : 这个时候 我不念佛了
> : 去观察这些身体的变化(南传的内观法门?)
> : 如:是否因为颈部肌肉绷紧 或是小腹紧张 脑神经没放松...等
> : 然後设法消除
> : 甚至对於之前"念佛"所产生的种种益处
> : 我开始怀疑 是因为带动脸部肌肉而使得神经肌肉慢慢的放松
> : (照无量寿经的说法 似乎是因为被佛光罩到 因此身意柔软)
> : 但久而久之 这个方法似乎也失效了 身体的不适感又来了
> : 这个时候 我又开始念佛 念著念著 有时候会好
> : 不得已 我只能这样交互著修
> : 但这样真的可以吗?
> 末学建议你赶快去找善知识帮忙
> 如果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不好
> 下面是末学的看法,提供给阁下参考:
> 1.念佛法门首重一心不乱,而不是次数与佛号;以阁下所说的情形来看,末学认
为阁下
>   念到後来是处於昏沈境(此粗昏沈境乃是种畜生道之因,继续下去可能对阁下
不甚良好)
> 2.止观法门是从呼吸开始(数息),从阁下的叙述来看,仅处於"松身"的地步,还
未进入数
>   息的步骤。
> 3.精神不济的情况交相出现,这可能是昏沉境的交替现象。
> 依末学的经验来看,在念佛到很专心的情形时,身体会自然的放松,心念会愈来
愈专。
> 念愈专,念头愈清,此时神精应该会很敏锐,但时精神却很轻松。
> 念佛法门(南无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无上密法,一开始念佛建议应求质为
上。
> 最後建议阁下可以参加短期禅修班,也许对你有帮助。 ^^


>末学建议大德暂时不要念佛,到外头走走散散心.动一动让身心放松,等身体状况
改善後再继续努力。
>记得喔念佛时身心要放轻松喔
2003年12月12日 14:02:46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