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认知
#1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是个人的认知,还是与个人的修性有
关?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2
风之小龙□N□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cce.bbs@cbs.ntu.edu.tw (无)》之铭言:
: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是个人的认知,还是与个人的修性有
: 关?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
  这是从 有相 到 无相 到 实相
  见山是山:代表著所看的事情的表面
  见山不是山:代表著你发现你看到的这个并不是向他表面所看到的
  见山又是山:代表著你了解了这是情的真如实相
Thu Oct 30 12:24:1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3

※ 引述《windful.bbs@ptt.cc (风之小龙□N□□)》之铭言:
> :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是个人的认知,还是与个人的修性有
> : 关?
>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
>   这是从 有相 到 无相 到 实相
>   见山是山:代表著所看的事情的表面
>   见山不是山:代表著你发现你看到的这个并不是向他表面所看到的
>   见山又是山:代表著你了解了这是情的真如实相



所以这表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喽;
至於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吗!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4
charlie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
> >   这是从 有相 到 无相 到 实相
> >   见山是山:代表著所看的事情的表面
> >   见山不是山:代表著你发现你看到的这个并不是向他表面所看到的
> >   见山又是山:代表著你了解了这是情的真如实相
> 所以这表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喽;
                                  ^^^^^^^^^^^^^^^^^^^^^^^^^^^^^^^^^^
> 至於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吗!

****会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表示你还在[有相]见山是山中打
转!如何见山不是山?.....
    又实相是  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可
以「彼此」、「大小」等去想像他,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
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智论说:『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古德说:
「 说似一物即不中」,都指示这超越戏论而唯证相应的实相。.....
   所以实相无法由认知,必须由证悟而得到!!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5
ToiletWasher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
> >   这是从 有相 到 无相 到 实相
> >   见山是山:代表著所看的事情的表面
> >   见山不是山:代表著你发现你看到的这个并不是向他表面所看到的
> >   见山又是山:代表著你了解了这是情的真如实相
> 所以这表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喽;
> 至於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吗!

山?非山?
与山何干?

是我门硬把自己扯进来的…

没有「我」的色彩
山会是什麽样子?

--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诗~~
2003年10月30日 14:51:30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6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我想cce说的"外在"
应该是指"外缘"...
而"外缘"应是泛指自己的感觉与外在环境....
不过~~我不太懂他所问的那一句..
什麽是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
我看不懂作者是想问什麽....

※ 引述《CJ7669.bbs@cbs.ntu.edu.tw (charlie)》之铭言:
: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 所以这表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喽;
:                                   ^^^^^^^^^^^^^^^^^^^^^^^^^^^^^^^^^^
: > 至於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吗!
: ****会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表示你还在[有相]见山是山中打
: 转!如何见山不是山?.....
:     又实相是  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可
: 以「彼此」、「大小」等去想像他,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
: 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智论说:『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古德说:
: 「 说似一物即不中」,都指示这超越戏论而唯证相应的实相。.....
:    所以实相无法由认知,必须由证悟而得到!!
Thu Oct 30 19:36:0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7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这回答的方式有点像~~
是风动还是树在动?
其实是自己的心在动...
很有名的公案^^"
....山还是山..假名为山
说到心去,那很多都不用说了...




※ 引述《egofree.bbs@cbs.ntu.edu.tw (ToiletWasher)》之铭言:
: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 所以这表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喽;
: > 至於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吗!
: 山?非山?
: 与山何干?
: 是我门硬把自己扯进来的…
: 没有「我」的色彩
: 山会是什麽样子?
Thu Oct 30 19:53:1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8

※ 引述《WEINUO.bbs@ptt.cc (秋寒)》之铭言:
> 我想cce说的"外在"
> 应该是指"外缘"...
> 而"外缘"应是泛指自己的感觉与外在环境....
> 不过~~我不太懂他所问的那一句..
> 什麽是实相的是非与否,并没有一定的准则??
> 我看不懂作者是想问什麽....
> :                                   ^^^^^^^^^^^^^^^^^^^^^^^^^^^^^^^^^^
> : ****会受外在的影响,而参悟出不同的见解,表示你还在[有相]见山是山中打
> : 转!如何见山不是山?.....
> :     又实相是  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 : 以「彼此」、「大小」等去想像他,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
> : 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智论说:『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古德说:
> : 「 说似一物即不中」,都指示这超越戏论而唯证相应的实相。.....
> :    所以实相无法由认知,必须由证悟而得到!!

实相的是非与否,是否有一定的准则?
是问说我们怎麽知道那就是真正的所谓实相?难道它是有一定的....?
何时知?何人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9
charlie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实相的是非与否,是否有一定的准则?
> 是问说我们怎麽知道那就是真正的所谓实相?难道它是有一定的....?
> 何时知?何人知?

***实相是证悟解脱生死的圣者才知道,已脱离语言文字相的描述!
   [语言文字相的描述是为了说法,而不得不方便说之!]
 所以  何时知? 何人知?.......sorry! 我不知道!

 但以前的觉者,佛陀他知道,故佛为度众生离苦,而说离执著虚妄到
 解脱实相的修行法门[三法印,四圣谛]!...对我们而言,如实修行[三法印,
 四圣谛]才是重点!       祝修学顺利!*****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10

※ 引述《cce (无)》之铭言:
> 实相的是非与否,是否有一定的准则?
> 是问说我们怎麽知道那就是真正的所谓实相?难道它是有一定的....?
> 何时知?何人知?

      去修吧, 不知道怎回事时去看  注心赋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11
KO
※ 引述《CJ7669 (charlie)》之铭言:

> ***实相是证悟解脱生死的圣者才知道,已脱离语言文字相的描述!
>    [语言文字相的描述是为了说法,而不得不方便说之!]
>  所以  何时知? 何人知?.......sorry! 我不知道!
>  但以前的觉者,佛陀他知道,故佛为度众生离苦,而说离执著虚妄到
>  解脱实相的修行法门[三法印,四圣谛]!...对我们而言,如实修行[三法印,
>  四圣谛]才是重点!       祝修学顺利!*****

 I am not buda, but I know go all the way to the highest level
 ensures a better life.
Fri Oct 31 01:09:2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认知
#12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cce.bbs@cbs.ntu.edu.tw (无)》之铭言:
: 可
: 实相的是非与否,是否有一定的准则?
: 是问说我们怎麽知道那就是真正的所谓实相?难道它是有一定的....?
: 何时知?何人知?

  实相是假名..那是一种以超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超脱的意思....心中无分别..
  分别的意思....判定那样是好那样是不好...
  简单的说实相就是平常心去看待万物..
  .......
  你好像把实相的意思给....实□化了
  其实平常时...你就有机会在实相中...
  只是很短暂..因为你马上会分别..那个是好那个是不好
  然後想要好的...不要不好的..
  得到好的很开心..得到不好的..很生气

  修行人则是...最後二段不一样
  如果能选择..他会选择对自己有助益的..
  如果是心量大的修行人他会选择对别人有帮助...
  如果不能选择..他也无所谓
  因为最後不管拿到好的还是不好的...
  都还是抱著..有也好没有也好的心态...不会去挂碍自己
Thu Oct 30 23:02:12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