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lfnature (buddhanature)》之铭言:
> 动物有佛性
> 植物矿物有法性
> 在菩萨眼中 一切人事物皆平等 故见一切人事物皆是菩萨
> 佛眼中 则见一切人事物平等 故见一切人事物皆是佛
> 佛性与法性本不是两种法 是不二法门
> 只是指涉的状态不同
> 但其体性却是一样 仍是缘起性空的
> 故需知 鬰鬰黄花无非般若本性
> 禅宗有几则公案 在此提供分享
> 有僧问智门禅师: 莲花未出生时如何?
> 智门曰 莲花
> 又问 莲花出水後如何?
> 智门说 荷叶
> 这种是超越意识的
> 又如
> 一个和尚问洞山良价: 甚麽是佛
> 洞山答: 麻三斤
> 所有人都想参透
> 但当无法参破时 瘫倒在地 不禁蓦然回首
> 他却发现了蓝天 白云和山花烂漫的大地
> 一切本不生灭 一切本圆满无缺
> 一切都洋溢著饱满精神 犹如鱼跃渊底 鸢飞於天
> 这便是真性之所在 无所不在 也无所著立
> 的自然无为精神
> 唐代陆亘大夫去参见南泉
> 他问 : {僧肇法师说:[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也太奇怪}
> 南泉用手指指了庭院的花: 时人见这一株花 如梦似幻
> 有人见花有人无见花 都如梦一般
> 只有物我两忘的突破人我界限的人 才能体会出 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
> 的臻境
> 北宋苏轼: <<题沉君琴>>
>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於君指上听?
> 楞严经说 : 譬如琴瑟琵琶 虽有妙音 若无妙指 终不能发
> 此指佛性不应指涉内外或定於人中 以无为入声则闻众生佛性
> 即楞严经所云: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之妙理
> 又如王维的 <<鸟鸣涧>>:
> 人□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辛夷坞>>
>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 空 寂 静 而显发一切物
> 正是禅宗金刚经所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最佳写照
> 龙光X禅师: 千江同一月 万物尽逢春
> 永嘉证道歌: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 大珠慧海禅师说: 能生万法 唤作法性 亦名法身
> 故马鸣祖师云: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若心生 故一切法生
> 若心无生 法无从生 亦无名字 迷人不知 法身无象
> 应物现形 遂唤青青翠竹 总是法身
> 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
> 黄华若是般若 般若即同无情
> 翠竹若是法身 法身即同草木
> 如人吃笋 总吃法身也
> 故知真如佛性无所不在 日常生活随捻即是 尽虚空 遍法界 无非真如处
> 故知真如如佛捻花 迦叶尊者微笑 常不离生活
> 文殊菩萨在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品 说明生与死 垢与净 罪与福
> 明与无明 都是相对面
> 消灭此生灭心 垢净心 即可入不二法门
> 最後文殊菩萨说: 照我想法 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 离诸问答 是不二法门
> 说完问维摩诘说: 是不是这样阿
> 维摩诘默然不语
> 文殊菩萨赞: 好好 连文字语言都没了 这是真的不二法门
> 云门文偃也为如此上乘禅 写了四句偈
> 大智修行始是禅 禅门宜默不宜喧
> 万般巧说争如实 输却云门总不言]
> 禅是离自己感官的 离自己情绪的而入 万物万事的
> 如善慧大士说: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 意识分别即是生灭处 若人知一 万事毕阿万事毕
> 植物与人 於相上是千差万别 然体性上却常是一家
> 六根所对的六境所产生的六识 本无法切割 乃相对而生
> 因缘生起 当有因缘可灭时 若切割则无法辨其体相
> 究竟法应常於方便世法中而得此无得之法身
> 否则 一切则非佛法
> 阿弥陀佛
贤者:以上的叙述无异议也认同,但有一点本质你可能未充分的了解,无情的众生如
风花水月或山河大地是以有情众生[人]的佛性观看,进而譬喻说,并非是此无情的众
生俱有佛性,更进一步的说,你以上诸多的说明均是前贤以俱有的佛性譬喻无情的器
世界,并非是被譬喻的无情众生俱有佛性,这一点你可能未加以思考,那法性和佛性
之间的议题并非此次的主题,在此不便多说...o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常悟
> > 想太多了,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但就是没有佛性的,包括石头.菜.花.电波.风.
云.
> 雨.
> > 自然界的东西,自然界有自然界有自然界的生态,想想出家人吃菜可以吗?还有
佛
> 陀
> > 在灵山会上粘花示众怎麽办?请不要说一些无用的事情来讨论,可以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