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问题]有关戒律
#1
伪装的外表下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Sun Nov 30 14:25:2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2
祝福大家都平安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想请问戒律是否维修行必须
  当然啊
  要持戒...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Sun Nov 30 17:00:2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3
伪装的外表下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JSBach.bbs@cbs.ntu.edu.tw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想请问戒律是否维修行必须
:   当然啊
:   要持戒...
: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我没有说完全:

如果心里没有执取时.持戒是否必须


因为我看了以下的网址所述.所以觉得有蛮大的疑问: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ftysm/ftysm1-7.htm

把它节录出来:

通过「拥有」和「一无所有」的考验

  身外之物也值得探讨。初到解脱自在园时,我所有的家当只有一个化缘用的钵、可供
饮水的铜制钵盖、提井水的小桶子、必需的衣物和摆在佛前的一盏椰子油灯,这油灯以茶
杯充当,提供每天的照明。我孑然一身,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去任何地方,不必关门、锁
门,也不必交代任何人;同时,我也可以随时想回来就回来,不必担心什麽,不需特别注
意或照顾任何事,也没必要为任何东西、任何人负责。我认为自己相当渺小,□像鸟儿般
地自由。我的思路通畅无碍,但也可以一无所思,内心只有难以形容的轻安,充满愉悦而
且从不厌倦,就像啜饮非常清洌的水一般。打从我出生那天起,从未感受到依循这种方式生
活时所得到的轻安——好像身体完全不存在了。

  到此为止的一切状况,我都觉得满意,以致足以克服对未来的忧虑。我有信心,不必
打扰别人或请求别人帮忙,就可以找到安乐与满足。我甚至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可以单独
活在世上,或者像喜马拉雅山上的瑜伽行者般,不与任何人来往。

  後来,我的家当增多了,因为想要出版《佛教》杂志,就必须有纸、铅笔和一些书,
那时内心偶尔会起冲突。例如外出时,我就必须把借来的书收藏在箱子里,并且把门关好
、锁上,直到回家看见书还在,才能松口气。有一次,外出过了一夜,回来及时发现白蚁
正要爬到书堆去,这些书是我从某道场借来的部分藏经,因为当时的法施社还没有自己的
藏经,如果白蚁果真吃掉这些书,而使整套藏经缺了这几本,那可就真的头大了。活该!
谁叫我像个「城市比丘」,虽然我的本意是要做「森林比丘」【译注四】。

  这两种心情常起冲突,有时令我生起放弃继续出版杂志的念头。最後它们达成协议,
而这种妥协也是来自我一无所有时的轻安经验,两袖清风固然能使内心产生前所未有的轻
安,却也能生起一种智慧,告诉我这种内心的轻安是由於割舍和不执著。

  不执著应该不仅是因为身无长物,没什麽东西可以执著,更是因为对自己所拥有的一
切不执著。那麽,拥有一些足以利益更多人的东西,却没有执著的负担,可能做到吗?这
是很值得尝试的。

  当我脑中生起这个富挑战性的想法时,很自然地就产生一份勇气和乐趣,想要承担某
种具有约束力的使命。这时,有个念头在心中浮现:不要放弃这项新发现的快乐,但另一
个念头却要我向它妥协,以免失去任何一方面。最後,我终於能够两者兼顾。我初次体验
到完全割舍的滋味,给了我重大的启示,那就是当需要增添物品时,我知道要如何取舍。
这与我从前只知道要执取而不知道如何放下,已大不相同了。【译注五】

  然而,事实上,当我们独处而不需施惠予人时,能得到更大的快乐。但人类可能有一
种与生俱来的债,举例来说,由於祖先无私的牺牲自我,才有今日的我们,所以,我们之
中,自然就会有人勇於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求利益他人。

  但是,对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而言,要怎样才不会损失过重呢?这个问题我们可得自行
解决。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并且保证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达到目的,那就是:两袖清风
地出去独处一段时间吧!最後,它一定会帮助你找到答案(解决的方法),而且所获得的
心力也能让你顺利克服困难。

  有意从事心灵训练的人,一定要以正念、正知及敏锐的观察来通过这项考验。因为从
内心体验所得的知识,和由阅读书籍推论所得的知识相当不同。因此我想提醒正进行这一
阶段修行的同修们,一定要尽全力以最严谨的训练,通过「拥有」和「一无所有」的考验
。

【译注四】「森林比丘」与「城市比丘」在泰国是有所专指的比丘类型。「森林比丘」指
停栖在荒郊野外森林中的比丘,他们必以托钵为生,随身带著衣、钵、伞、具,赤足行脚
云游天下,随缘开示;重视实修、少讲理论,也少主动与共住以外的人接触,更不从事人
间婚丧喜庆、生老病死的佛事。「城市比丘」则居於城市,多从事人间活动,如主持开光
、新居落成、丧事、□净等仪式,大众因此较有机会亲近他们;他们对教典的接触又有迥
然不同的情况,有重视知识的,也有根本无暇读经的,一般大城市中寺院的僧众,多属此
类。当然也有大量的比丘既不属於「森林比丘」也不属於「城市比丘」。
【译注五】一般观念以为不执著是由於身无长物可以执著,佛使比丘则生起一个富挑战性
的念头:「拥有物资(有可执著的东西)却不执著,可能吗?」经由实验,他发现为承担
使命而拥有一些物品,虽然要花心力照顾它们,仍然可以不执著,也就是执著与否的关键
不在物品及责任之有无。
Sun Nov 30 18:52:5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4
飞天翱翔的感觉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GlaringStar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引述《JSBach.bbs@cbs.ntu.edu.tw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当然啊
: :   要持戒...
: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 我没有说完全:
: 如果心里没有执取时.持戒是否必须
: 因为我看了以下的网址所述.所以觉得有蛮大的疑问: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ftysm/ftysm1-7.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恕删

  我认为所谓的戒律只是佛陀留给我们所走的道路
  或者说是,一个可皈依可遵行的教条
  那是为了让我们有所凭藉而不至於迷失
  但是这并不代表说除了依循戒律这条路之外,我们就无法到达彼岸
  真正到达彼岸的关键应该在於.....
  我们是否真能体悟佛心佛性,而能发自内心且没有迷疑的去实行实践
  我想.....这就是佛祖所说"实无法可说"的原因
  或者说...就是金刚经的四句(ㄐ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对於法与戒律该如过河弃舟般
  不应执著而要能舍
  毕竟他们只是指出彼岸的方向,作为渡河的用具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正觉所在


  对於持戒不应该是压抑三毒吧
  而是要能明佛性化三毒
  只要身为人,有尘世的诱惑,就会有三毒
  压抑只会造成反弹,对於修行的精进没有任何助益
  唯有明佛性而能四大皆空
  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化去三毒,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三毒

  正见不生,邪念不起.邪念不起,正见不生


  至於拥有与一无所有的关键
  我想答案应该很简单
  我觉得答案就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只是我的浅见

 其中或有偏颇
 还望诸为大德不吝指教
Sun Nov 30 21:03:2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5
adelailly
※ 引述《JSBach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想请问戒律是否维修行必须
>   当然啊
>   要持戒...
>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用抑制的无理想, 您再想想看还有什麽方法 ??

          慢慢想, 後学也忘光了, 想听听您的意见.


--


                                               .★*★.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 *.*     ★ 缘无明行 缘行识 缘识名色 缘名色六处....
Sun Nov 30 22:01:4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6
祝福大家都平安
※ 引述《Chosen (adelailly)》之铭言:
> ※ 引述《JSBach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 想请问戒律是否维修行必须
> >   当然啊
> >   要持戒...
> >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           用抑制的无理想, 您再想想看还有什麽方法 ??
            我只能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           慢慢想, 後学也忘光了, 想听听您的意见.
            不敢当,我也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毕竟我也只是个愚笨的凡夫俗子,不令恶生是目前最适用於我个人的
Sun Nov 30 22:07:49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7
邱大刚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引述《JSBach.bbs@cbs.ntu.edu.tw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 引述《GlaringStar.bbs@ptt.cc (伪装的外表下)》之铭言:
> : > 想请问戒律是否维修行必须
> :   当然啊
> :   要持戒...
> : > 是要压抑三毒还是认识三毒
>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 我没有说完全:
> 如果心里没有执取时.持戒是否必须

    佛陀曾说过,阿罗汉不必管戒,因为阿罗汉所有行止必然
没有三毒,因此也就没有犯戒的可能。毕竟戒「相」来说是有
不同时空的不同解释的,但是重点是以戒为基,由戒生定,
依定发慧,也是个「筏」。

    可是对我们凡夫来说,佛陀讲了「以戒为师」,才保险。

>   不执著应该不仅是因为身无长物,没什麽东西可以执著,更是因为对自己所拥有的一
> 切不执著。那麽,拥有一些足以利益更多人的东西,却没有执著的负担,可能做到吗?这
> 是很值得尝试的。

    佛使法师所说是符合佛说的。也可以参考《大般若经》,
菩萨行者能作大布施,等视众生、一无所染。只不过这必须
先练就不染的工夫才行,也要特别小心避免变成以弘法利生
为名而增长三毒。

    另外,《中阿含》二十七卷也有提到,什麽地方是好地
方? 拥有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是否是好事?
端看是否能助正念乃至正定。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而坏了正念,
则不好。有这些东西而坏了正念,也不好。只要能帮助正念
乃至正定,就好。

>   有意从事心灵训练的人,一定要以正念、正知及敏锐的观察来通过这项考验。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un Nov 30 22:42:5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问题]有关戒律
#8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Chosen.bbs@cbs.ntu.edu.tw (adelailly)》之铭言:
: ※ 引述《JSBach (祝福大家都平安)》之铭言:
: >   当然啊
: >   要持戒...
: >   先认识,然後抑制,不令恶生
:           用抑制的无理想, 您再想想看还有什麽方法 ??
:           慢慢想, 後学也忘光了, 想听听您的意见.

   抑制是方法不是根本~
   最重要还是认识...然後做到不为所惑不为所动才是圆融
   最後是不令生...才是究竟
   这中间要苦修....毕竟三毒那有那麽好断
   而这过程~~
   除了持戒修行外...最好也有个可以渲□的事物~
   目的是...转移你的目标..
   重点是...不要逼死自己= ="
   如果光大家在旁边对你说..放下..不要去想,不要执著
   你就能做到放下..不要去想..不去执..
   那...你定力与智慧之深..可真是令人赞叹~
   这世上又将有一大菩萨出世...
Sun Nov 30 23:27:0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