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突然想到个问题
#1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
        如果一直打坐算不算精进太急??
Sat Jan 10 08:40:1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2
慈焰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如果一直打坐算不算精进太急??
戒定慧

应该加入慧观,成为定慧等持
2004年 1月10日 9:47:35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3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
※ 引述《aaaa (慈焰)》之铭言:
>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         如果一直打坐算不算精进太急??
> 戒定慧
> 应该加入慧观,成为定慧等持

        正观苦集灭道吗?我有呀,虽然观得不好
      但是有在学禅修会教的基本,嗯,那这样问
      好了,一直观会不会精进太急??
Sat Jan 10 10:29:1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4
远方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正观苦集灭道吗?我有呀,虽然观得不好
>       但是有在学禅修会教的基本,嗯,那这样问
>       好了,一直观会不会精进太急??
    依自己的经验,用功太过的话,就会有掉悔的感觉。
一直精进时会有很多的体验收获,也会有喜乐,这时就
会想一直禅坐,但并不是每次禅坐都会有所体悟,尤其
是越到精进的後期更是如此。

    禅坐得不到预期的收获,就会想东想西,开始後悔
投资下去这麽多时间,五盖一个接著一个发生…

    如果禅坐时,知道自己是无所求而坐,且这精进不
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贪、嗔、掉悔、昏沉、疑、我慢是
越来越淡,那麽这精进应该就不会算是太急。

    另外,"有觉有观"时,还是用到大脑,有时还是得
让大脑休息一下,改做其他事,或世尊说的十念之一
"念休息",也能让身心都很舒服的休息。
Sat Jan 10 11:35:47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5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
※ 引述《faraway (远方)》之铭言:
>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         正观苦集灭道吗?我有呀,虽然观得不好
>     禅坐得不到预期的收获,就会想东想西,开始後悔
> 投资下去这麽多时间,五盖一个接著一个发生…
>     如果禅坐时,知道自己是无所求而坐,且这精进不
> 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贪、嗔、掉悔、昏沉、疑、我慢是
> 越来越淡,那麽这精进应该就不会算是太急。
>     另外,"有觉有观"时,还是用到大脑,有时还是得
> 让大脑休息一下,改做其他事,或世尊说的十念之一
> "念休息",也能让身心都很舒服的休息。

            ..嗯,你说的好像对,可能每个人情况
          不太一样,我把我的情形说一说好了。

            因为我常常生病,圣严法师说禅修也能
          帮助身体健康(有的病症),所以除了去除
          妄念也希望健康。

            我没办法无所求,不然会想出家or意志
          消沉,这应该也没违背到金刚经中说的。

            因为我生病起来很痛,根本很难正常作
          息作事,所以会一直禅坐或念身及运动,
          有时加上吃药每次都能好起来,可是好了
          後不晓得还能不能继续一直打坐,入定我
          是还不可能,只是会不会身体先痊愈,或
          是精进太急反而得到反效果??
Sat Jan 10 12:07:2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6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arkii.bbs@cbs.ntu.edu.tw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如果一直打坐算不算精进太急??

  除非你坐到腰酸背痛。心浮气燥..身心不适..
  那就先缓一缓...
  修行如滴水穿石...更像减肥
  要的是持之以恒和那念想解脱的心...而非一时兴起,再荒废个数天...
Sat Jan 10 23:26:2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7
远方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我没办法无所求,不然会想出家or意志消沉…[恕删]
>             因为我生病起来很痛,根本很难正常作
>           息作事,所以会一直禅坐或念身及运动,
>           有时加上吃药每次都能好起来,可是好了
>           後不晓得还能不能继续一直打坐,入定我
>           是还不可能,只是会不会身体先痊愈,或
>           是精进太急反而得到反效果??
    五盖之一的『??疑』,会使人不能再更往前。
禅坐不犯王法,也不犯戒,如果一直怀疑挂碍的是禅坐
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大可先「坐」了再说。Just do it !
别让疑,阻止您继续在解脱之路上往前。

    ◎在禅坐时
世尊一般都会先教导我们:
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舍世贪忧。无有他想。】专精念法。
因此应该不会有「没办法无所求,不然会想出家…」的问题;
    ◎在禅坐後
依道圣谛--八正道,正见、正志、正业、正命、…
好好过生活,应该不会「没办法无所求,不然会意志消沉」。

    身体的苦是可以灭的,除了用"食饮汤药"来灭苦外,禅坐
时,观身苦的地方,若能观得空三昧、无相三昧(杂阿含八○经)
自然就不会有身苦;若没那麽高的功力,将这"纯大苦集"的地方,
分解成一个个细胞来观察苦的生灭空,对灭除苦满有效的。
这种『微细』观,个人觉得很能观得五蕴的无常、空。
版上之前的讨论、杂阿含八○七经:『当更修馀微细修住而住』、
楞严经:『析彼极微』…都有提及。

    禅坐後『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当然如果心未完全解脱,还有十结,诸受是苦,也就不必太挂碍;
诸行无常,身心的法喜轻安不见了,也不必太自责,依世尊所教,
Keep walking !
Sun Jan 11 03:15:4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8
邱大刚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     如果禅坐时,知道自己是无所求而坐,且这精进不
> > 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贪、嗔、掉悔、昏沉、疑、我慢是
> > 越来越淡,那麽这精进应该就不会算是太急。

    的确。

>             因为我常常生病,圣严法师说禅修也能
>           帮助身体健康(有的病症),所以除了去除
>           妄念也希望健康。

    一般说来,还有恼人的病时可以礼佛、拜忏为主。
严重者可多多诵经回向。

    对於已入门者,打坐整个身心能适当的休息,自然
对健康有益。但是对於初学者,则在有病时若躁进有时
反而不好。宜以礼忏为主,待身心安稳了再打坐,这是
有一个次第性的,也就是佛陀所说的有惭有愧为解脱先
行,例如:
[惭愧、不放逸、善知识、不求人短、乃至断老病死的次第] <杂阿含、十四、三四六>

>             因为我生病起来很痛,根本很难正常作
>           息作事,所以会一直禅坐或念身及运动,
>           有时加上吃药每次都能好起来,可是好了
>           後不晓得还能不能继续一直打坐,入定我
>           是还不可能,只是会不会身体先痊愈,或
>           是精进太急反而得到反效果??

    打坐的目的是净心,对於身体的好处是副产品,但
不是保证,若生病起来很痛,应以医生处方为主,佛法
修习上以礼佛拜忏、可辅以诵经,待状况好一些再打坐,
要不然最好要有老师指导,以避免病体打坐总是比较多
变数。

祝 福慧双修!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Jan 12 02:28:55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9
徐风依旧
  4.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後发妙和雅音不?精进太急,增其掉、
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杂.二五六)
  5.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若能在中者,此则上行。(增
.一九七)
  ※佛陀有一位很用功,但总是得不到突破的学生,名叫二十亿耳。眼看著周遭
的同伴们,一个个成功地成了解脱的圣者了,想著自己似乎是白费了的努力,终于
由满怀抱负,转为患得患失的急躁不安(掉),最後心灰意冷地,打算放弃继续追
随佛陀修行,还俗回家(悔),心想∶以家中的大财富,还有能力广作布施,起码
比留在僧团中,一事无成要强。
  佛陀知道了,就以琴师必需调整妥琴弦的松紧度,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作为
譬喻,来教导二十亿耳。尊者二十亿耳,把握了适度的努力,不久,便顺利获得了
突破,也成为解脱的阿罗汉圣者了。
  修行,就如同调琴弦,是要依著自己身心不同的情况,来作调整的。该稍喘口
气时,就让自己喘口气,但该自我鞭策时,就不要为自己找藉口。善知识的指正,
修行团体中,同修间的相互砥励,以及自己对自己诚实负责的态度,应该都有助于
对精进的适当把握,才不致于太急、太缓。过犹不及!
  6.如巧金师,以生金著于炉中增火,随时扇 ,随时水□,随时俱舍。若一向
鼓 者,即于是处,生金焦尽。一向水□,则于是处,生金坚强。若一向俱舍,则
于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如是,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
尽。(杂.九九一)
  ※三相,即止相、举相、舍相。心思如果一直停留在止相,经中说「其心下
劣」,也就成了懈怠,就像火候不够,易碎的钢;太松的琴弦。
  一直留在举相,「掉乱心起」,也就是过份精进,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得、失的
焦虑中,就像过热的钢;太紧的琴弦。一向俱舍,就等于忘失了修行。
  修行,也和照顾炉火一样,得依著需要,随时鼓风(扇 )增温、□水降温,
或者暂时保持现况,也不鼓风,也不□水(俱舍),来维持所需的温度。
  7.如田夫,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下种已,不作是念∶欲令今日生长,今
日果实,今日成熟,若明日、後日也。而彼种子已入地中,则自随时生长,果实成
熟。
  譬如伏鸡生卵,随时消息,冷暖爱护,彼伏鸡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後
日,当以口啄爪刮,令其儿安隐得生。然其伏鸡,善伏其子,爱护随时,其子自然
安隐得生。如是,善学三学,随其时节,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杂.八三
九)
  ※修行,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的绵密功夫,急不来的。不是今天播了种,明
後天就想著要收成的。习性的改变,不会是一、二天,一、二年,甚至于一、二辈
子的事。不要一心想著收成,而忽略了该做的努力,也不必因为自己努力一阵子
了,却发觉离解脱还很远,而觉得心灰意冷。只要不断的努力,点点滴滴的累积,
到了因缘具足时(随其时节),自然就会有所转变的。揠苗助长,必然会适得其
反。不放逸,就是∶「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消息(关怀;用心),冷暖
爱护」。
2004年 1月31日 11:02:1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突然想到个问题
#10
buddhanature
无所求想出家并无不好
也不会意志消沉
之所以认为想出家不好 乃出家发心方向为己 则不好
之所以先预设立场说会意志消沉 乃不习惯无所求
而非无所求会导致意志消沉
心□有在想要得定 故永远无法得定
刚好跟无所求相反 因为无所求才会得定 (此定是用方便法暂设)
可以更进一步来说明 一般接触佛法的人 还是不相信佛法
还是相信个人累生所染的惯性思考模式
不能信入 心经的无智亦无得
也不能正确解悟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总认为有个啥可得
但其实你修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勉强说得此物乃是暂设
本性中连此物亦无可交涉 勉强说个得 就是得个 "无所得"
才是真得
那麽看了末学以上的浅见 大概就可了解为何佛劝说众生
在尚未证得阿罗汉之前 千万不可相信自己的认知
因为多半是错的 要用佛陀的法去善思维 要依止善知识
否则都算盲修瞎练 最好有常住法师或依止师可指导
才比较不容易自己想自己对 害到自己也害到众生
为何说也害到众生呢 因为一个人不成就 众生就少了这个缘可学习
信为道源功德母 要信佛经语深阿 千万别相信自己的思考行为的惯性模式
另一方面
如果无法去不思维 那就要用常念一法  归万种杂念於一处
念佛和打坐或参禅或念咒都是用此法 以万归一 当然为了不沉此念
你应该以众生为念念所归处 而非自己 否则还是不得力
所谓打得念头死 许你法身活 正是此意
若知万念归一 更需知一归何处
==> 一归於万 此万乃无量无边众生之念 与你法身无异
所谓心佛众生 三者不可切割 概因佛法是不二法
若知此 则知不一不异 不来不去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以上心得分享 愿能有助益於您 感恩您 愿您不吝见教
阿弥陀佛!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     禅坐得不到预期的收获,就会想东想西,开始後悔
> > 投资下去这麽多时间,五盖一个接著一个发生…
> >     如果禅坐时,知道自己是无所求而坐,且这精进不
> > 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贪、嗔、掉悔、昏沉、疑、我慢是
> > 越来越淡,那麽这精进应该就不会算是太急。
> >     另外,"有觉有观"时,还是用到大脑,有时还是得
> > 让大脑休息一下,改做其他事,或世尊说的十念之一
> > "念休息",也能让身心都很舒服的休息。
>             ..嗯,你说的好像对,可能每个人情况
>           不太一样,我把我的情形说一说好了。
>             因为我常常生病,圣严法师说禅修也能
>           帮助身体健康(有的病症),所以除了去除
>           妄念也希望健康。
>             我没办法无所求,不然会想出家or意志
>           消沉,这应该也没违背到金刚经中说的。
>             因为我生病起来很痛,根本很难正常作
>           息作事,所以会一直禅坐或念身及运动,
>           有时加上吃药每次都能好起来,可是好了
>           後不晓得还能不能继续一直打坐,入定我
>           是还不可能,只是会不会身体先痊愈,或
>           是精进太急反而得到反效果??

--
不以有行 亦不以无行 即得受记
维摩经云 诸行性相 悉皆无常
涅盘经云 佛告迦叶 诸行是常 无有是处
汝但一切处无心 即无诸行 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
阿弥陀佛常以佛光摄受一切众生 请常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2005年 2月10日 6:12:23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