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rajna (火之舞)》之铭言:
> ※ 引述《masako (yalin)》之铭言:
> > 在杂阿含经第19卷536至二十卷540中--
> > 尊者阿那律将四念处观又划分成下列十二:
> > 内身身观念处.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
> > 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
> > 有没有师兄可以帮忙举些例子来解释一下什麽是内、外、内外,
> > 及其十二种观法的不同和运用? 谢谢!
> 『瑜伽师地论』是这样说的:
> 云何於内身等住循身等观?云何於外身等住循身等观?云何於内外身等住
> 循身等观?谓若缘内自有情数身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於内身住循身观
> 。若缘外非有情数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於外身住循身观。若缘外他有
> 情数身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於内外身住循身观。若缘依内自有情数身
> 色所生受、心、法为境,住循三观,是名於内受、心、法,住循受、心、
> 法观。若缘依外非有情数色所生受、心、法为境,住循三观,是名於外受
> 、心、法,住循受、心、法观。若缘依外他有情数身色所生受、心、法为
> 境,住循三观,是名於内外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观。
> 所以内身是指自己的色身,外身是指外在的器世间,内外身指其他有情。
^^^^^^^^^^^^
非有情:如草木之类?
> 观内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内受、心、法。
> 观外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外受、心、法。
> 观内外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内外受、心、法。
观内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内受、心、法观念处。
观外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外受、心、法观念处。
观内外身而生起的 受、心、法 称为内外受、心、法观念处。
尾巴加个"观"会不会清楚点?
师兄当为我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虽然我不是智者,可是多少也能受惠..._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