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福智佛教基金会http://www.bwmc.org.tw/
已获得 福智佛教基金会同意转载
皈依已如何保护
-------------------------------------------------------------------------------
-
上日下常法师
民国八十三年七月精进共修
观功念恩的殊胜
这次佛七共修,容或仍有少数同学未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但只要有信心,依著正确
的方法继续努力,自有水到渠成之日。经论上告诉我们:「资粮未聚、罪障未除之前,任
作何事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既然一切都是业感的,觉受生起的早晚无关紧要,重要
的是信心的有无。「早」「晚」其实是比较出来的,他人之所以早,是他宿世的善根及今
生的努力,反之所以晚,是他因缘的欠缺,因此,不要因为「早」而骄傲,也不要因为「
晚」而失望。一切佛菩萨无一例外,皆从凡夫时把握正确方法,一步一步走上成佛之路,
丝毫不能勉强而行或越级而走。
大家对这个道理认识後,应该做些什麽呢?简单扼要的说:净罪集资。皈依是进入佛
法的第一步,想要持续下去,还须继续如法积聚资粮才能渐次产生正面的功效。以前,诸
位也努力净罪集资,但总是积集得不够,或者被其他恶业抵销,如今,依法了解体会个中
含义,再经过这次佛七的用功,慢慢地会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集聚的资粮会超过我们所
损耗的,而得以在菩提道上顺利前进。今天向各位说明这个特点,就是希望大家回去以後
继续努力净罪集资,使这次佛七的成果不断增上。
诸位经过这次的努力用功,再回过头看看以前读过的经论,对所学的教授会产生不同
的认识。以前偏重於文字上的理路,一旦经过自己认真修持,得到体验後,不再仅是一个
浮泛的理路,而是刻印在心中且可以拿来使用的方法。就如别人告诉我们某一个概念,似
乎听懂却是模糊的,时间久了,这个概念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但如果我们将此概念透过实
际的行持,久而久之,会深埋在潜意识里,遇见任何事情,那个概念自然会浮现反映出来
,所以目前我们要依佛的教诲去行持,使产生如此的功效。
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温习广论,先翻开第二十三页,这之前是在说明如何听闻、如
何说法。修学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三学--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靠闻、思、修;而
从听闻开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证,一步一步增长,因此听闻轨理的教授对我们特别重要
。依轨理听闻讲说後要做什麽事呢?就是二十三页告诉我们的「完结轨理」部分,在此提
出三点:
一、「於完结时共作轨理者。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
处。」
此句话是承续上文,告诉我们讲闻後应做的事。实际上,我们做完任何事,如果有功
德,都应回向,即使没有功德,也不妨回向。经过这次努力共修後,大家重新研读这一段
话,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这几天,在实际用功当中,应该有不少同学体会到什麽叫「猛利
欲心」。「欲」就是自己的好乐心,这次共修我们好乐的是皈依,不仅是大声念、用力拜
而已,而是发自内心深处,非常强盛至诚皈投的心。於是,发乎内,形於外;拜也好,念
也好,因为猛利欲心的推动,一心皈投依靠三宝,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啊!皈依原来是
这样!大家都知道造业「意乐」最重要,这种强盛皈投依靠的心就是最好的意乐,这是有
很大功德的,但是做完了要回向,使这个功德不会失去,而且更深远更增长。已造之业不
失,业增长广大,这是业的特徵,无一例外。相反的,如果不回向呢?举个例子说明吧!
譬如我们在用功时,第一支香感觉很相应,第二支香这种感觉不见了,或者,第一天很好
,第二天消失了,皈依的心有时也会如此,昨天很强劲,今天就是提不起来,这都没有关
系,因为感觉虽然过去了,但是回想起来,却馀味无穷,乃至永生难忘!也就是说,亲自
去体会的感受会在心里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善净之业,为此我们要回向,
如果我们不如法回向,这个影响会很快消失。
那麽如何回向呢?回向两处:现时、究竟。为利益一切有情要圆成无上菩提是我们究
竟的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眼前要如何希愿呢?可分为「个别的」和「共同的」,个别
的可依个人的状况回向,共同的就是我们团体的同心同愿,我们想把佛法如理地学,如理
地弘,想把殊胜的教法在汉地流传,就得靠教证具足够量的师长,乃至於法王能到这里摄
受我们,有了这个「欲心」就要把所做一切事回向所希愿处。
二、「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若讲闻法至扼要
故,依是因缘,则昔所集於法法师不恭敬等一切业障,悉能清净,诸新集积亦截其流。」
这句话给予我们精神上莫大的鼓励。我们以七天的时间精进用功,如果能如理如法,
所产生的力量,虽仅是一炷香的时间,亦定能生如经上所说所有胜利。这几天,诸位全神
贯注一心皈依,是否体会其中殊胜的利益?进一步,渐次深入其内涵,把握其精要,会产
生怎样的效果呢?由这个因缘,以前所集的种种业障一一净除,而且,近来新集积的业障
也可以截其流。以前的罪障净除与否,我们未具佛眼,无法看见也无法知道,但我们信得
过佛所说的话。那麽,诸新集积能截其流呢?业流主要的就在我们意识之流当中,可惜,
我们的意识之流通常都是和烦恼相应,陷於杂染当中,因此要一心专注於佛法是很困难的
。所以这次大家至心皈投依靠,当皈依的觉受生起的时候,自己是很容易截其流的,虽然
根本而微细的杂染谈不上截止,但是粗猛的杂染肯定暂告截止。不过,放松以後,这些烦
恼杂染又会慢慢的现起,届时该怎麽办呢?经过一番用功後,再回过头研读经论上的教授
,仔细体会其内涵,努力照著佛法去做,使正确的概念清晰的种在识田里,遇境时自然可
以引为依循,渐次净化烦恼,不再集积罪障。
三、「现见此即极大教授,谓见极多由於此事未获定解,心未转故,任说几许深广正
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烦恼助伴。」
这一段话指的是应该如何听法、如何说法。以诸位目前的状况是以听闻为主,那麽,
听闻之前要如何准备呢?应该先思惟闻法的胜利,由於认真思惟,因而对听闻产生很强盛
的好乐心,因为好乐心的驱使,所以能恭敬的承事法和法师,听闻时能断器三过,具六种
想,了解自己病了,需要找医生,依医服药,得到了药很认真的殷重修。以上所说都是「
极大教授」,我们要在听闻之前对这些道理产生正确的认识,做为修行的前行。
这些道理是用来对治烦恼的,但是,假设不能如理思惟获得确定不移的正确了解,不
但不能对治烦恼反而增长烦恼。各位这几天,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最近,天气很热,
流得浑身是汗,拜得腰□背痛,很多同学起初都觉得苦不堪言,慢慢地这种感觉或者减轻
,或者消失,因为自己坚定的信心,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皈投依靠,不可思议的,热不见了
,汗不见了,痛也不见了,这种现象不是讲道理可以得到的,而是如法用功所得的。如无
实际经验,虽欲强词夺理,但是,说了半天道理,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
因果,所以大家不用多开口,好好的用心去体会这个重要的概念,各位若能把这道理放在
心中思惟串习,随时都有机会受用。
我平日常强调一件事--观功念恩,千万不要观过念怨。通常我们对境时老觉得眼前
所见明明一无是处、错误百出、毫无价值,怎麽观功呢?比如这几天在此明明酷暑难耐、
汗流浃背、腰□背痛,怎麽忍受呢?但是,当我们全神投入,心里想的只有皈依,这些感
觉不是都消失了吗?亲身体会的人了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未亲自品尝的人永远体会不出
个中奥妙,这确是勉强不来呀!佛法原来就是如此!「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十足认真
行持,觉受自然出现,否则,心里嘀咕著:怎麽这样呢?怎麽能接受呢?甚至於往坏的方
面去轻毁,说不定有一天,会变成像提婆达多那一类的人。如果开始的时候未照著信心去
实践,就完全无法体会真正的境界,这种心理如果留存下来且继续累积,别人遇见境界会
增上,我们却每况愈下。
经论上明白告诉我们,修行完全在个人的意乐,完全是业所感的。因为往昔造了业,
所以今日感得这样的果,已到成熟阶段的业是没有办法转变的。但是往後的状况呢?却决
定於我们现在所造的业,而造业是依据自己的意乐,如果意乐随著以前的贪□痴,天气热
,环境不如意,心里就生起烦恼,然後,去找一把扇子□凉,去吐苦水怨天尤人,这都是
饮□止渴的办法,不但不是解决之道,甚至於会越演越烈,万劫不复。认识佛法後,了解
今天所受的苦都是以前自己造业所感的,所以我要忍受,所谓「观业忍受求加持」,现在
我不再因循旧习而且努力依法扭转。开始的时候,因为强烈的等流习气还在,会感到力不
从心,那时一定要靠信心支持,所谓「信心信信」,就是这个道理!想想看,为什麽有人
会成功,有人会失败,有人造善业,有人造恶业呢?这完全视个人心中对教授是否具足信
心。行持时,是否依方法认真遵循,如果能如理如法,一切都会改变的!我真希望这次共
修大家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境界!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业力所感的,佛经上指出譬
如一杯水,人看见的是一杯水,天人看见的是琉璃、水晶、七宝等,鱼看到的是他的住处
,饿鬼看见的是一片火海,地狱众生看见的是油锅,眼前哪有色法存在?一切都是性空缘
起,认识了这个特质,要把握住正知见,努力扭转!经论上说佛无所不在,佛真正的身是
法身,也就是空性,世间所有的东西,都以「空性」呈现,所以空性无所不在。同样的,
我们受皈依,佛无所不在,法也无所不在,如果我们如法实践,不但能得到皈依的觉受、
皈依的功德、佛的加持,而且能依此增上,最後证得佛真正的法身。
这次我们依循正知见努力後,就要继续净罪集资,随时要在脑海中以正知见引导我们
。为什麽我要不停的讲「观功念恩」呢?原因是,大家想想看,通常的情况,每个人都依
著自己的习性和观念去看待事物、去衡准他人,因而产生了恩恩怨怨,慢慢地累积,粗猛
的烦恼都由此生起,烦恼生起了,我们不就继续造业流转生死吗?相反的,如果我们感觉
这件事具有存在的价值,能满足我们的希望,是不是就能忍受,而且心平气和的对待人、
事、物?以世间的例子来说明,譬如经商,有个人想和你谈生意,因为有钱可赚,你不但
不嫌他占用时间,反而会很高兴的忍受他的烦杂。诸位!做一个有情生命无法避免的事实
是,一定要与其他有情共存共荣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同类的人和人,即使是不同类的狗
、鸡、鹅也无一例外,彼此之间不时地相遇,却又必须互相依存,到那时候,心里会生起
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凡夫的特徵--执著「我」,怎麽办?靠佛法来净化,来解决。这就
是佛法之所以珍贵的道理,不是谈高深玄妙的理论,而是针对最现实的问题一针见血地解
决。佛陀就最切身最实际的问题,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我们依著方法渐次增上,不但自
己能从痛苦中脱离,而且能帮助他人。
观功念恩对我们的价值是很重要的。遇到任何境,如前面谈到的流汗、□痛等等,若
用另一个角度去看,根本不存在,不但不存在,而且,如果善於转化,还能增长功德,获
得如此的功德,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呀!较之於平日为了世间虚名浮利所付出的代价真是
少之又少,而所得的是跳出轮回、圆满无上菩提的因,何乐而不为呢?各位回到家後,绝
对不可能像在佛寺里,以全副精神念皈依,因为要工作赚钱,要料理家务,当俗务缠身时
,皈依是很难做得很圆满的,怎麽办呢?这就是何以要从观功念恩去引发的道理。各位体
会後,於日常生活当中,不断思惟观察,进而善巧利用。刚开始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以我
自己为例,出家三十年,是学佛的专业人员,努力这麽久都做不到,何况你们是业馀的?
除非各位像祖师大德一样,是多生多劫修行转化而来的菩萨!尽管目前做不到,但是它却
这麽重要,所以要勉力而行呀!
那麽,如何下手呢?建议每位回家後,务必认真去做戒行持犯。多久做一次呢?斟酌
自己的状况而定,最好是每天做,至少一星期要做一次。内容呢?初期越简单越好,不要
列个密密麻麻的功课表,结果力不从心,一样都没完成,使信心渐失。
记得早晨起床後就是「皈依」,至诚恳切地念三遍,假如家里有佛堂,跪在佛前,否
则,坐著连念三声。而後,心中思惟发愿:暇满人身难得,我得到了,难道就这样为世间
的虚名假利而空忙而沉沦痛苦吗?今天有幸遇见佛法,认识世间的安乐都是无常,都是虚
幻,我千万别再为它欺诳,我要一心效学佛法。学习广论的同学还要加上一个愿:努力学
习殊胜圆满的宗大师教法,并且随分随力弘扬,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早晨如此皈依後,
那麽一整天都有一个行事的准则,不再茫茫然无所适从,甚至於造了恶业都不知道!
真心发愿,立下「戒行持犯」,如法去做,肯定可以造善业。譬如说,自己多年的坏
习惯,今天能够挡住使它不发作,就是一个善。譬如说看见一个半开半关的门,就想:「
苍蝇蚊子会飞进来干扰大家,结果人们又会伤害它们。」於是赶紧把门关好,这也是一个
善。太多太多俯拾可做的事。原本我们看了後无动於衷的人事物,会因为我们肯用心,认
真关心,而成为我们行善的对象,所以并不一定是放生或到凤山寺参加打扫法会才算行善
。凤山寺的打扫法会一个月才一次,粥少僧多,也许一年你才轮到一次,如果你立愿行一
百个善,岂不是要一百年?大家要发愿行善,然後就自己的状况好好的安立自己,策励自
己,在一天当中,我应该做哪些事,提醒自己是个佛弟子,检讨自己:修学佛法後我的行
为是不是和以前有所不同?我应该怎样努力?大家要随分随力,开始不要订下太多,三个
月後,如果很认真,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到时候冲劲会越来越强。
早晨和晚上是相互呼应的,晚上是总结,检查早上发的愿是否得到结果。根据经论所
说,造了业,反省後发现是不对的,好好忏悔,不会感果;对的好好增上,不但感果,而
且比原来的果还要殊胜。如果再懂得回向无上菩提的话,现前究竟皆圆满,如果未善巧的
回向,虽然眼前很好,往後却沦於三世怨。
诸位依法订下「戒行持犯」的轨则後,努力执行,从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功德,
等到产生效果,再把「观功念恩」「观过念怨」摆进去,两相比较後发现,对自己最有价
值的是观功念恩。看别人的功,别人不一定有好处,但自己一定有好处;看别人的过,别
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佛法本来就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世间没有一
样东西不是心画的,也就是自己的业所造的,业的特徵就是自己的意乐。这绝不只是一个
理论,各位要透过不停地努力行持,从实践中体会这个教授的内涵,使理论变成潜意识中
牢不可破的概念,届时你就不会觉得没有功可观了,因为一切唯心造呀!举个例子,学开
汽车,教练告诉我们开车的方法,我们记得很清楚,一旦坐在驾驶座上,看到马路那麽多
条,车子那麽多辆,手忙脚乱无法下手,等到不断练习後,时间久了,完全不用刻意去想
,自然而然,左转右转,煞车起步运用自如。
广论上告诉我们皈依後应学、应止--「教授中出分二:别学、共学。初中分二:遮
止应学、修行应学。」这是依教授中所指示的皈依後实践的正确方法。所谓的「别学」是
指皈依三宝个别要做的。先就应该遮止,不能学的是什麽来讨论:
一、「皈依佛,不应皈依诸馀天神。」我们心目中最理想、最究竟圆满的是佛,所以
不再皈依其他天神等。
二、「皈依正法者,应离损害心。」也就是对於诸有情,舍离损害。既然皈依三宝,
对三宝自然能够恭敬,但是对其他众生呢?「既然不是皈依的对象,何须恭敬!」如果你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皈依,必须对一切众生恭敬且远离损恼,为什麽呢?佛告诉
我们的无非是「法尔」的道理,世间的真相就是如此,佛之所以为佛,是依著正确方法努
力造善业,由修灭道二谛,断证而圆满佛果的,而凡夫在世间真正造的罪是什麽呢?上不
敬三宝,下不慈众生,所以才会轮回不止呀!所以,如果真正皈依佛法,对三宝要恭敬,
对众生要慈爱救护,怎可再损恼伤害?意乐、加行都不可以,实际上加行是由意乐而来,
所以要从根本的意乐上做起。
三、「皈依於僧伽,不共外道住。」我们好像都没有和外道共住,其实不是,外道是
指不信三宝为可归宿,甚至於毁谤三宝的人,有些恶知识虽然不是外道,但专门说些似是
而非的道理,混淆视听,使我们非理作意。例如:观功念恩是正确的,恶知识却自认为一
番好心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乍听之下,好动听好客观,结果帮助我们增长观过念怨的念头
,而使我们造恶业,多可怕呀!因此,恶知识是亲近不得的。
下面继续谈谈皈依後应修应学的三种:
一、敬佛,对於佛像,不管是雕塑或绘画,不管是好是丑,都应看做是可敬田,当成
真正的佛。
二、敬法,「虽於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千万不能做为货物,去买卖或抵押,
不能搁在露地或不净处,或和鞋袜并放,或跨越,这些都是不敬法宝,更会感得智慧日益
低下之果,万万要断除呀!
三、敬僧,「若於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於其相不骂不毁,又一切种不应分党
,视如怨敌」「□是放逸本」,诸位!千万要小心啊!我们不是要净罪集资吗?一切功德
就从恭敬三宝增长啊!
大家参加共修前,一定有皈依的信心,但是,经过这几天的用功後,发现原来的信心
是很虚浮的,对境的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信心非经过实际验证不可,并将此体会变
成潜意识之中的一部分,如此信心才永远不会消失。举经论上的一个公案向各位说明:有
一个人拜访舍利弗尊者,请求出家,舍利弗尊者观察了很久,认为他没有善根而拒绝他,
他只得拜托别人,一个一个的请求,结果佛陀的五百大弟子没有一个接受他,一致认为他
没有善根。他伤心地在门口哭起来,正好佛陀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个老人哭得那麽伤心,
就问其原因,他抽搐的说:「我想出家,但佛陀的弟子都不准我出家。」佛陀说:「你要
出家?好!好!你进来吧!」他高兴的随著佛陀进去,世尊就对他说:「善来比丘」,他
就须发自落,袈裟著身。经世尊一说,老人证果了。大家惊讶极了,就请教佛陀因缘。佛
告诉大家:无量劫前,老人是樵夫,有一天,在山中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急得爬到树
上躲避,就在那一刻,有一尊佛出世,那尊佛从天空走过,他正巧看见,非常欢喜的一称
:南无佛。因此善根,今天证了果。《法华经》上有这麽一句话:「若人散乱心,入於塔
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我们现在何只念一称呢?不知念多少称了,但像今天
以打七的心意,一称南无佛,才有力量!为什麽呢?是不是业?业是不是我们的意乐?平
日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什麽样的意乐?嘴巴上轻浮的念著,不能说没有力量,但是真正的
效果是很小的。
经上为什麽称它为散乱心呢?是以较高的标准来看。修学佛法有三个状态--戒、定
、慧,进入定慧中,才成不动业,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定,都是「散乱位」,散乱位当中的
念法就是心中至诚恳切的意乐了。不过,这个念法不会持续到无量劫以後,如果好好努力
,不断增上,我们想要的果会很快现起。如果真正照广论的教法,如理去做,不必经过阿
罗汉那一环,绕大圈子,对我们这是很实际的问题。诸位有了这个体认後,信心增长了,
对广论所说的理论会更加清楚,理论清楚後就是实践的时候,那时的走法就和以前大异其
趣。
我们目前的走法就是「戒行持犯」,为什麽要从此下手呢?之前讲到已造之业不失坏
,但要增长业才一定受,决定受的业当中,又可依受果的时期分为:现法受、顺生受、顺
後受。现法受是现生就受,顺生受是来生受,顺後受是後世再受,从第三生以後乃至到无
量劫。现法受的原因何在?请大家看广论第一三九页,决定受当中,那些果现法就成熟?
〈本地分〉中所说都是由於增上意乐!一、增上顾恋意乐和贪相应造作不善业。二、增上
不顾意乐和无贪相应作诸善法。三、增上损害和□相应,於诸有情所损恼。四、增上慈悲
和无□相应。五和六是就功德田而言,对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损害或增上净信,七和八是就
恩田而言,即对三宝、父母等具恩之所,因增上背恩意乐所作不善和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
法。以上八种业都是现法受。现在我们修学佛法,有了觉受後,因增上的贪、增上的□而
造作现法受的罪业机会就会大大减低,即使偶然犯了,我们会忏悔,所以恶的事情肯定能
够扫除。各位要努力,真正修行就要从现在开始,以增上意乐造作诸善业,意乐一转,业
就开始随之转变,如果这力量很强盛,肯定能增上!诸位记住这个道理,然後努力实践,
慢慢如法薰习,自然所求皆得,乃至无上菩提也不例外。更何况世间的事呢!因此,各位
皈依後,要努力把得到的继续增上是很重要的。
如何做戒行持犯
今天主要的是谈怎麽做戒行持犯。为什麽要谈这个题目呢?我们既然要求无上菩提就
必须生生增上,这条菩提道路不论我们怎麽走,禅、净、律、密无一例外,要生生增上要
先得到暇满人身,要得到暇满人身,净戒是根本,有这个根本才谈得到施等助伴,然後才
有无垢净愿。如果净戒根本不具足的话,施就不是助伴,所有的努力包括财敬供养、身语
承事、依教奉行就谈不到了,这些是世间的福德,弄得不好沦为三世怨。净戒是根本,所
以谈戒行持犯。有一点要先说明一下,听闻佛法,听懂的程度和相应的程度成正比,从高
的标准去看,我跟你们一样不懂,从浅的标准去看,你和我一样全懂。所以,最重要的是
就自己了解的□围从基础上面去增上,千万不要在意别人。但不在意别人是很难的,因为
世间人都是追求名利的,事实上,名闻利养是自他比较出来的,我们尽心尽力从自己内心
怎样去观察,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所以再说明这点,是为了避免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
行而停滞不前,因为一有这种念头就被自己挡住了,反之,好的同学不要傲慢,因为我们
的目标一直要到成佛,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去走这条路。最重要的是如何净罪,而在净
罪集资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净戒,那是个根本。
根本的净戒说实在的是以出家为准的,在家居士是不容易做到的。功过格或戒行持犯
是具体而微的戒的标准,戒的特徵也就是戒行持犯。从皈依开始,皈依已就有皈依的学处
,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比丘乃至菩萨学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程度,努力把握
戒的根本,然後,依循戒,所做的行为才有准则,施等才都是助伴。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
,正确的动机就是净戒的根本,做这件事如果是帮人家忙,那是无畏施,供养钱,那是财
施,我以什麽样的愿心做,怎样做,做完了怎样回向,正确了解了,净戒为根本、施等助
伴、无垢净愿三者是同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如果真正做得圆满,自然具足这三个条件,现
在我们就从皈依开始,皈依是根本,所有的万行是助伴,以无垢的净愿去回向。
皈依後应遮止、应修学的我们已经讨论过,其中应该做到的部分是恭敬三宝,目前观
功念恩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方便,也是我们一步一步地学戒行持犯的方法。首先,数数思
惟三宝的功德,然後皈依,如果是出家同学数数思惟尸罗的胜利。两者不一样,前者是共
下士皈依已的学处,後者是共中士求解脱道的下脚处,虽然两者差距很大,但其中心都在
思惟殊胜的利益。为什麽要数数思惟呢?这一次,各位同学来打佛七,应有一种体验,皈
依没有很强大的心力是皈依不起来的,为什麽呢?无始以来的业流非常强大,而我们处在
其中不自觉地跟随著它转而不得自在,因此非得踏实努力产生好的觉受不可。如果没有好
的觉受产生,诸位虽然想要一心至诚恳切皈依,但这个念头就是提不起来,即使偶然提起
,却因杂念纷飞,随提随失,没有力量。如果这个诀窍没抓到的话,要谈其他的也莫可奈
何。如果你体会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觉受,它告诉我们无始以来习气的力量非常强大,
就像我们坐在火车上,根本不觉得火车在动,住在地球上,绝对看不见地球在转,虽然看
不见事情的真相,但我们坐在火车上却跟著火车动,住在地球上,却跟著地球转,我们随
著业流走而无可奈何,这就是当你想去努力皈依的时候,却提不起来的原因。所以不以强
大的力量去思惟的话,不可能策动我们去受皈持戒。
进一步来说明,大家都晓得修学佛法不走出家的路是没有希望的,但是我们却挡不住
世界上的种种事情,例如上广论研讨班,研讨完了以後内心想的是赶快回家,世间的特点
就在这地方。所以首先要思惟皈依、尸罗的殊胜利益,才能产生强大的心力,想想皈依的
真实内涵,然後才能生起殊胜的信心。真正的尸罗是皈依以後进一步如法去行持,出家同
学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受戒固然有大胜利,受了以後不好好去护,却有非常严重的过患。
皈依也是一样,本来没有得到,但是如果得到了却失去,那是最大的损失。为什麽不能持
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都在烦恼当中,使我们的行为都不能跟戒相应。
现在我们先看广论上讲的皈依。先自第九十八页倒数第二行,至心恳切皈依希望三宝
从中救护,如果对皈依二因只是嘴巴上讲讲而已,那麽皈依的心意就流於虚言,假如对於
皈依的原因坚固猛利的话,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力量转变自己的心意。不仅仅是如此,我们
再看第一百零二页倒数第三行,前面告诉我们念佛的功德,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能至
诚恳切地去忆念,会产生什麽样的效果呢?就是下面这句话:「若能数数忆念思惟,则势
猛利常恒相续。」在座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思惟以前做错了自己无法忍受,
以忏悔的心皈投依靠,还有一种是至诚恳切的皈依,不管怎样都必须数数忆念思惟才能体
会到「势猛利常恒相续」的状态。我希望你们出现了这种感觉的话自己知道,这是真正得
力的原因,怎麽来的不管它,要不断地不断地如法努力才能产生这种感觉,这完全不是讲
讲道理,或不停跪拜或者是想某人是佛、某人是菩萨等等而来的,这些都了不相干。是不
是全心全力的思惟忆念、是不是想到前面的苦逼、是不是想真正的皈依,这才是真正的力
量!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到这几句话,如果还没体会到没关系,有的是机会,只要有信心,
继续努力,迟早会出现的。
这个状况,且看第一百零三页第二行:「此等若作常时修持,心随修转。故於初时修
心稍难,後时於彼能任运转。」这句话对很多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常时修持
」至少一口气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乃至整年、一生,绝对不是随便做一做就了事的,或
者认真的思惟,或者很诚恳的皈投依靠。刚开始觉得很困难,现在了解只是「稍难」不是
那麽难,的确,没跨过之前往往觉得非常难,那怎麽办呢?只有靠一样事情--信心。现
在最难的是之前要摸索,有了信心後,老师告诉你怎麽做,你不会怀疑的去做,如果照你
自己的方法就摸索不出来。有了信心後,做错了去问老师,针对错误改正,努力下去,坚
持下去,虽然「初开始修心稍难」,等到相应了,一旦生起,心里就很欢喜。
「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旦皈依的感受起来
,这句话就容易做到了,因为粗猛的烦恼制住了,才有机会真正看看外面的景色。我们的
动是相对的动,就像电影片不断的在转,明明是一张空白的萤幕,可是我们就看见萤幕上
各式各样的动作,然後为了这些动作而感受到悲欢离合。现在有一种电影叫做「立体电影
」,看了好像自己在里头一样,譬如立体电影上有条船,从老远开过来,就会感觉撞到我
身上,甚至觉得我已经上了船,船开始摆动,自己的头跟著晕起来,实际上自己并没动,
是外面的境界动。反过来,外面的境界没动,自己动时产生的效果也是一样。当粗猛烦恼
制住的时候,才能了解处在无始以来的业流当中,根本不可能谈戒!皈依是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从这里看就更清楚。
以前我们常常说「佛讲的」,但也只是嘴巴说说而已,说过就算了,原因就如刚才所
讲的那些,今天若皈依的觉受生起,「佛讲的」对我们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假如更进一步
去实行的话,越向上就越不一样。所以最後一行说「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於言。」
要怎麽观察,这是真正的难处,我们看外面的种种很简单,但皈依要往自己内心去看,那
就很困难了。皈依最起码的下限未生起来之前,我们根本没办法比较,这是为什麽学广论
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理由。这是个理路,这个理路对还没体会到的人根本观察不出来,体
会出来的人就可以去观察,只要继续的努力观察,不但广论,整个的佛法都是如此。如果
不去观察,就是「随心爱乐」也就是随著无始以来的习气,即使讲了一大堆理论,都是纸
上谈兵!但在实践之前,理论是必要的,因为可做为修行的指标。反过来说「内返其意,
详细观察,极为谛实。」这下我们真能看出来其间的差别了。所以这两点要比较清楚。
现在进一步告诉大家,这次有很多同学生起很好的觉受,但是回去以後会消失,而且
肯定会消失。不是故意让你们□气,相反的是为你们打气,否则的话,消失时心里会恐慌
。记不记得我们画曲线的情形?白板上增上的曲线看得清楚吗?它不是呈一条直线一直往
上去的,因为我们的心永远在生灭起伏中,遇到某种因缘起来了,起来时间的长短也因人
而异,但是到最後都会沉下去。如果诸位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慌了,然後不停地努力,它
又生起来了,这一次生起来时,比前一次要高一点,再下一次生起时又比这一次更高一点
。要到什麽情况下这条曲线才不会这麽的上下升沉?要到跟定慧相应时,这条曲线的频率
才会减缓,高低之差也不是很大,但它的进一步,如果要一直保持一样,要到证见空性以
後才有可能。所以尽管掉下来,因为有了这个经验,使你的信心跟以前大不相同。因此,
回去以後,消失了不要怕,应该保持内心的净信心,继续增上。
那为什麽会掉下来呢?佛法本来就是缘起之法,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我们要讨论中士
道的十二因缘。佛法的整个重心就是「因缘」,因缘有内外之分,任何一个结果的产生,
无一不是内外因缘和合的。因是什麽?缘是什麽?内是什麽?外是什麽?现在简单的向各
位说明。「内因」主要的就是指我们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外因
」指的是种子生芽、芽生叶、叶生茎、茎上开花、花上结果。「外缘」是指地、水、火、
风、空、时,也就是一颗种子到结果所需要的条件。地、水、火、风、空叫「五大」,任
何一样东西没有五大是不能存在的,例如一颗种子一定要靠一个东西支持它,那就是地。
在地上播种後,一定要靠水、肥料、阳光滋润。水、肥料在「地大」和「水大」中,阳光
在「火大」中。「风大」使它动摇,使它充满生气。「空大」不障碍性使它得以伸展。最
後一个叫「时大」,如果时间未到,它长不出来。这虽是简单的比喻,但都是经论上告诉
我们的道理。「内缘」是指我们的色身和心,是地、水、火、风、空、识最後一个,不是
「时大」,而是「识大」。《大乘稻芊经》上的说法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
《楞严经》上的说法是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六大的说法是把「根大」并
在地、水、火、风、空「五大」中。我们的心没有「根」是不行的,那个根就在「五大」
中。我们的色身是四大所组成,缺一都不可。这也是前几天,大家用功的时候,我告诉你
们:「这个身体是需要的哦!」请问没有这个「内缘」,可以修行吗?就像种子没有地啊
!「识」的特徵是一种业流,平常的状况,罪恶杂染的业流永远在滋长中,现在由於至诚
皈依,使它不滋长,而且暂时停下来。除了皈依这个原因外,也牵涉到定学这个条件,定
之前需要念力的生起,而念力又需要很多条件,它们都有其特别的「缘」才能成就。今天
,诸位打佛七,虽然有很多好的缘配合,但是同样的,这些缘会生起,也会消失,自然有
它的起伏,所以,如果还在凡夫位上,没有得「根本定」之前的,一定要睡眠,这是莫可
奈何的事情。佛法就是法尔如此,当你往上推的时候,推到某一个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往
下掉,因为无始以来强猛的习气一定会超越它的,这就是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我们再回到「皈依」的部分,第一百零四页第一行:「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
至心定解,此若生者,则於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则皈依至於扼
要,此若无者,即能转变心意皈依,且无生处,况诸馀道。」前面我们谈到皈依要「内返
其意,详细观察。」现在这一段就是教我们怎麽观察,要不停思惟佛为什麽有此功德、佛
为什麽为佛,使生起念恩心、净信心。实际上不仅是「思佛功德」,「法、僧亦尔」,这
才是正确的皈依。如果不能这样做,能转变心意的皈依都生不起,其他的更不用说了。现
在世间很多地方,很流行学定,原因是学定对身体有绝大的好处、对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他们就努力的去学,相似的定就会出现。同样的学「皈依」也是一样,数数思惟它的
殊胜,然後就会生起皈依的心。
反过来「皈依」生不起,「戒」就做不好。为什麽呢?这有个特别的原因,请大家翻
开中士道第一百九十五页「学戒之理」,就是修什麽道才能灭除烦恼,特别提出「四犯因
」:无知、放逸、不敬、烦恼炽盛。现在我们重新温习:
一、无知:无知有两种意义--有一种无知是根本不懂佛法,没有听说过佛法。另一
种是指持戒的无知,对治这种无知,一定要把法透过内心的体验,当境界现起的时候,能
把烦恼看得清楚,也就是广论所说的:当我们对境界,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便能认识「此
即是彼」,知道自己的贪□等,这个才是真正持戒所要的「知」,这是比较难察觉的。所
以广论告诉我们,真要持戒的话,最起码亦须听「对法」,了解什麽是佛法、什麽是烦恼
的行相。譬如我们会念:「烦恼才生,先能令心杂染,倒取所缘,坚固随眠,同类烦恼令
不间断。」但是,到底什麽是杂染呢?怎麽个杂染法呢?若未曾正式且认真的如法行持,
是很难体会的。
以上是从「四谛」去讨论,如果从「十二因缘」讨论,无明的真正意趣是「大黑暗」
,看不清楚事实的真相。那麽,事实的真相是什麽呢?空、缘起!空、缘起不是嘴巴说说
而已,而是对境的时候看见它,由於无明,所以对境的时候贪、□、痴就生起,而贪□痴
生起来自己根本就看不见。为什麽我们不要观过念怨而要观功念恩?如果不这样努力的话
,由於观过念怨,心里就随顺著烦恼而走,完全控制不了,观功念恩就容易控制得住。观
功念恩也要有诀窍,不要学了观功念恩就想最有功德的是太太,那就完了,因这是和「贪
」相应,最多眼前家里面会是恩恩爱爱,但是,你内心越来越杂染,更不愿意跳出来,所
以,观功念恩一定要依照著佛法。
由於无明所以出现了贪、□、痴相,如果你平常不真正的努力的话,很难看清楚,总
有自己的道理,这是无明,无始以来顺生烦恼的随眠以及顺生烦恼的境界现起。像这些道
理都是我们眼前要「知」的,所以说「无知对治者,谓当听闻了知学处。」要从哪里听闻
呢?从师、从友。善知识--师、友不是没有,只是自己要具足两样条件:第一,自己有
否宿生的善净业;第二、自己有否净信心。最好的师长僧团就在眼前,如果没有具足净信
心的话,也没有用,提婆达多、善星比丘、俱伽黎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放逸:这一点完全在於自己的内心,不要说在家居士做不到,就是僧团也一样,
希望大家努力去做。「於取舍所缘行相,不忘忆念以及正知,率尔率尔观察三门了知转趣
。」这个是自他两方面,都在如法的师友团体当中。譬如说这次大家深深的体会到什麽是
放逸、什麽叫不放逸,凡是得力的同学没有一个例外的,都要从这方面努力,一点都松懈
不得,每一念都要拚命。我自己多多少少有一点体验禅宗祖师所说的话,我们常说:「为
学如逆水行舟」,禅宗的祖师怎麽说明这句话呢?祖师说,逆水是指流过坡度很陡的流水
,我们用力一撑,向前一尺,但当逆流冲下时,却下滑三丈,努力半天,向前一尺,结果
一冲,冲了三丈远,等於退下二丈九尺。以平常人去看,这还有什麽希望?但学了佛,真
的用力过的人,会体会这句话的真正意义,而且信心不退,继续往前,难关会克服的。
三、不敬:诸位拜的时候是不是很至诚很恭敬?如果真正相应的时候,恭敬心不用提
自会生起。没有生起怎麽办?儒家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一句话:「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安而行之」是宿生修过的,我们的状况是「利而行
之」或「勉强而行之」。这样做有很大的好处,勉强自己然後用大气力做,自然就生起来
了。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生不起来。如果不努力的话,真正的恭敬心就生不起来,但是
如果不恭敬的话,这个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
四、烦恼炽盛:它有一个专门对治的方法,今天不详细说明,总之,要先观察认识自
己哪项烦恼盛,想办法对治它。现在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是什麽呢?就是犯了以後要努力
悔除。请看第一九六页第三行「假设已染,莫不思虑而便弃舍,当如佛说,还出罪犯,励
力悔除。」所以忏悔是很重要的。跳出生死轮回,「戒」是很重要的根本,诸位有了这个
认识後,就可以感受到,要想爬上去的确不容易,不过先不要思惟很难,否则,没有人想
修行。我们先了解理论,了解理论後,没有一个人不想修行的,因为无路可逃,怕苦而逃
的,结果越逃越苦。所以有的人理论了解後,观察思惟能够深切的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
会有问题,有的人虽然了解,但还是要逃,结果,吃尽了苦头,无量阿僧□劫後又回来了
,这完全视个人的资粮够不够,烦恼深不深,所以鼓励大家先研讨广论的原因在此。尤其
是在家居士,就算认识了理论,怎麽可能把全部精神放进去拚几天、七天、或四十九天、
三年乃至一生?应先思惟生死轮回当中只有这麽一条路,然後思惟「走的胜利」、「不走
的过患」,好好的集聚资粮才能够打赢这场硬战。现在请翻到第一九八页,祖师康垄巴说
:「若年□荒,一切事情皆至粮麦,如是一切皆绕於戒,当勤学此。」我们要记得《法华
经》两句话:「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我们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怎麽办呢?一切皆
绕於戒,或者从皈依开始,或者从戒开始。下面又说:「戒清净,不思业果必不得成。」
这一点对我们极端重要。
我真正在忙的就是这个,自己老觉得做不好,我天天念「观业忍受求加持」,但是境
界现起的时候就很难了。有的时候我也看讲十二缘起的《大乘稻芊经》,经上面说:无明
缘行,行缘识,或者种子生芽,芽生叶,叶生茎。种子不会说我要生芽,这个芽也不会说
我是从种子生出来的,但是种子就生了芽。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我们生烦恼的时候有没
有先准备我要生烦恼?没有呀!烦恼就生起来了,烦恼也并不晓得我是哪里生的,这就是
它的麻烦,那怎麽办?好像我们没有希望了。有,就是皈依!为什麽皈依三宝?我们累积
的资粮是不是根据三宝而来?在你的周围一定有师、有法。师跟法相应,讲「师」的时候
,「法」已经离不开了,友也是跟法相应的,讲「友」的时候也已经跟「法」相应了,反
过来说,讲法的时候离不开师跟友,这就是三宝的特点。
这是为什麽恶知识不能亲近,一定要远离的道理。我们现在皈依的三宝是和法相应的
,今天大家在一起感情很好,但我们是跟法相应还是跟感情相应?如果把握得住这个特点
,对我们就极端有价值。平常的时候要培植信心,功德就会渐渐增上。说到这里,也许有
的同学会觉得自己不行,我要特别鼓励你们,和你们一样,你们今天花了七天,我不只七
天,三十年了!到现在皈依还没有学好,我还在学皈依。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例
如如净法师,像你们这麽拜,就拜了两年哦!只要肯下功夫,咬紧牙关,即使不能像如净
法师那样,可是很多和经论上相应的会渐次生起,我自己是过来人,鼓励大家不要怕!这
些都是我们最佳的指导,但愿你是最後一个,然後能以自身的经验鼓励别人:不要害怕!
我就是这麽过来的!
请各位看第一百九十八页第二段「如是戒净,又如内邬苏巴云:『现在於内与烦恼斗
,唯此为要,不斗烦恼,戒不能净。』」这是根本,戒净了以後,才能生出定慧,才能脱
出生死流,要斗就必须先「认识烦恼,思彼过患,离彼胜利。」如何斗呢?就必须「烦恼
才生,视如怨敌,若不尔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资养成无可敌,唯随彼行。」这段
文字,现在就以「十二因缘」的角度去解释。下面要解释的,是各位要注意的,自己要心
平气和的想一想。
我之所以一下用那个方法,一下用这个方法,主要是让各位就自己的状况选择其中一
个去使用。当然,了解了一个方法以後,旁徵博引是最好的。能够旁徵博引,遇缘的话,
就能任意的运用。现在请看第一八四页第二段:「四相当知能引所引」什麽是所引、什麽
是能引?「果位识乃至其受是为所引」「依无明之行叫能引」。那麽,如何引呢?怎麽会
引呢?「如何而引,谓於因位识中薰业习气之理。」「所引之义,谓若遇爱等能生,堪能
转成如是诸果。」这是十二因缘当中最难懂的,却是我们真正用功的地方,也是实际行持
当中最佳的一个方便。无明的特徵是因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使对境的时候生起贪□痴,
那麽,我们究竟要看清楚什麽真相?空缘起,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业所感的缘起之相。上
次我们谈到浑身是汗,热得要命,心里烦躁不已,如果全神贯注,汗不见了,热不见了,
烦躁也不见了,说明了什麽?没有一件事情一定如此的,看你以什麽业,感得了什麽样的
果,但是业是人造的,以前我们造的业是这样的,所以今天感到热、烦躁、拜得腰□背痛
、汗流浃背。
当境界现起的时候,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顺生烦恼的随眠,一条路用正知见对治它
。顺生烦恼很容易,用不著努力,就可跟随著它;正知见就难了,所以要数数忆念正知,
要密护根门,不断的努力。这告诉我们什麽道理呢?因为无明,所以随顺著以前的习气,
因为无明故生起贪□痴,也就是顺生烦恼的随眠。当我们了解这个特点以後,眼前我们的
心情就大不相同。所以说「无明缘行」,都是无明的关系。所以对境的时候,好的生起贪
,不好的生起□,痴是对事情的真相迷□无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昨天和太太闹意见,
心情很不愉快,後来检点一下,觉得自己错了,於是买个礼物,陪个笑脸。结果昨天你发
脾气的时候,太太还保持平和,但过後越想越气,想得一肚子怨气,所以今天一看到你,
整个脾气发作把礼物摔掉,弄得你下不了台。你们想想是不是经常发生诸如此类的事?唉
!我们始终看不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无始以来,我们怎麽可能看得见?「痴」是个根本,
迷□使我们对境的时候,老悬在这个地方转。
现在我要以「观功念恩」和「观过念怨」的情况来说明,例如说:遇见一个人,这个
人也许无关紧要,但以你的眼光,你的角度去看,很难看得顺眼。世间本来就是如此,如
果你看得顺眼,你就是菩萨了,在没有成就之前,不会看顺眼的,只有在很强盛的贪爱情
绪烦恼当中,才会看顺眼,但那是增长烦恼的。虽然和你无关,你心里就对他打个小小的
问号,这就是「能引」,能引出来的原因,「在因位识中薰业习气之理」,就是这种状况
,看不顺眼这一念还没感果,但在因位识中,心里就生起了小小的烦恼。再举个例子,父
母嘀咕:「儿子啊!你要好好念书哇!」第一次,你听了没什麽感觉,第二次,父母又嘀
咕:「我们一天到晚辛苦还不是为了你呀!」这次,你就想:「为了我,最好给我一点钱
,让我去看电影。」但未发作,这个都是「因位识」。夫妇之间、亲子之间、周围的所有
人之间,常常会这样,这个叫做什麽?业,薰业习气就是这种状态。那麽如何引生呢?这
个看不顺眼的念头存在心里了,并没有冒出来,「若遇爱等能生,堪能转成如是诸果。」
就这样引出来了。说明心里存了这个结了以後,造了业,这个业,有时候不现起,有的时
候现起,这一生是如此,前生也是如此,现在再看,你和这个人有了「看他不顺眼」的念
头後,再遇见时,又对境了,这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受」支,是业感果的时候,这个境
界现起的时候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我们一生都在「受」支当中,因为业而受,自己有个知
觉,觉得欢喜、不欢喜,这个「受」支的特徵就是依据自己的习性而来,绝对不用去想说
:唉!我要不要爱啊!这个十二因缘的前支,绝对不会说我要生下面一支,下面一支也绝
对不会说我是前面一支生的,这是「法尔」道理。为什麽我们要这样去认识它?有了这样
的认识,我们才有机会一心一意的找对治的方法。
「取」的形相呢?就是四种资粮当中「不取行相,不取随好」,现在就是取随好,尽
管这个境界不现起,但是,脑筋还是不断的想,不断执取这个境界,平常「观过念怨」是
不是就是这样来的?不断的爱取滋润,薰习业的习气,种下去的识种子不停滋润,愈来愈
强,「堪能令有大力之理」,使它力量越来越大,大到压不住了,爆发了,就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不要等到爆发,正在爱取滋润的时候,就注定将来一定会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为什麽我们要「观功念恩」,不能「观过念怨」的原因,观过观了半天,真正伤害的
是自己,因为你脑中完全随著烦恼转。了解十二因缘并去用它,其好处就在这里。了解了
十二因缘後,就能了解:别人没有是非好坏,自己是随顺著烦恼习气还是正知见转,才是
最重要的。
这里有几个特点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生烦恼的前後,自己完全不知道,无明这一支
永远在,无明的因缘所以有行,行的因缘所以有识,前後相关,非要靠正知见不可。我们
努力的思惟观功念恩对我们的好处、观过念怨对我们的伤害。我们不观业果的话,戒不能
净,我们必须观业忍受。有的业只是短时的忍受,有的业却须长时忍受。《地藏十轮经》
上有一段公案指出,有一些人忏悔,忏不乾净,世尊告诉他,你一直要忏到贤劫千佛才会
乾净。《观佛三昧经》上面还有一段公案,有人所造的业,连贤劫千佛都忏不乾净,庄严
劫佛出世也忏不乾净,一千个佛,一万个佛,都不能忏乾净!我们了解这一点,知道观过
念怨太可怕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反观自己,赶快忏悔啊!这是我建议大家晚上做戒
行持犯的重要理由。正面的我们不一定产生很大功效,负面的无论如何努力挡住它,最好
的方法是观业忍受,如果懂得观业忍受,会加强耐力,不是抱怨,而是如何去忍受,唯一
的办法是从皈依开始祈求,集聚资粮,净除罪障。这些慢慢的、慢慢的出现的时候,後面
的好境界自然会出现。
各位回去以後,要随时观察自己粗猛的等流习气。但在家里,很难看见,万一在家忍
受不了,我欢迎各位随时回到佛寺住一晚。僧团存在,法一定存在。要建立一个僧团真不
容易啊!这不仅仅靠师父、法师,还包括法人团体、研讨班,乃至於所有在家居士的力量
才能促成的。带头的人只是代表这个僧团,举个譬喻,一个国家,一面国旗,一位元首,
大家千万不要只看见国旗,看不见国家啊!只看见元首,看不见全国国民啊!了解团体存
在的绝端重要,从这个概念上了解观功念恩,境无所谓好坏,在你如何去看它,尽量从好
的方面去看,这样做会改善我们。鼓励大家多参加如法的活动,诸如到法人办公室、凤山
寺当义工等等,虽不能挡住我们粗猛的现行,却可以帮助我们集聚资粮,我们要同时做净
罪、集资两件事。自己学会了以後,由家庭成员当中开始,推到研讨班,再向上推,由俗
而僧,一直到最高的善知识,这个金字塔的形状,摆在心里面缘念它,纵横之间,产生了
一个最佳的平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诸位要善巧实际的应用。
总之,皈依净戒是根本,这是行为的准则,然後发愿回向,这是主要的原则。对境的
时候,可以用几种方法:第一种,检查自己,境界生起,是用正知见、正念、正思惟对它
,还是顺自己的习性,顺生烦恼的随眠去做?第二种,用十二因缘的方法去看境界。第三
种,观功念恩,即使观不起来,至少不是观过,至少背著广论在脑海中。如果都不行,逃
开这个环境,到佛堂里多念几声皈依。这些基本把握住,早晚做戒行持犯就有内容了。至
於「立」的内涵,可依个人的标法去订,以时量、数量、质量三者去衡量,比如说,我定
下每天起床要三皈依,至少要念几声,一天念几次,是匆匆忙忙的念,还是口到心到认真
的念,从质量方面去提升。每星期或每个月结算一次,好好检查是进、是退,还是拉锯战
?想办法从这地方增上。
修信以为根本
请看三十一页第九行的偈颂。修信,可以守护增长一切功德,就像瀑布一样勇猛有力
,可以除掉我们内心的疑虑,这时候就真正生起净信心。这个净信心不是平常我们所说「
我相信」而已,必须自己经过一关关去克服内心的障碍,才算是真正的净信。「除疑度脱
诸暴流」,因为我们以前都在烦恼相应的暴流当中,现在真正努力照著去做时,这个皈依
的力量就产生了,所以「信能表喻妙乐城」。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功德的根本。信心
一消失,马上就退。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烦恼的暴流太强盛了,在我们真正一步一步走上去
的时候,绝对不能停,慢一点都危险,何况是停呢?所以要靠真正的净信心。阿底峡尊者
说:「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於尊重所,仅凡庸想,由
何能生?」故没有净信心,大乘功德生不起来。
我们目前处在末法时代,的确是几乎没有法了,大多数人学「净土法门」,如果宿生
有善根,有净信心,走净土法门也很好,实际上净土法门就是学「皈依」。但与各位学的
皈依不一样,必须要有好条件,又能真正走上去,因为愈走上去,功德是愈大,相对的也
愈难走。重点不在於你走得好或走不好,而在於你真正走过去时,你会生起真正与法相应
的喜乐,那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接著看三十二页第二行「信心信信」。藏文本中,信心、信信是同一字,重复是强调
它的重要性。尊者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净信心,而且特别强调净信心的重要。当第一步
皈依心生起来的时候,实际上还是由於你自己的信心,你真正的愿意照师长的方法全心全
意去做时,自己最清楚。实际上「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能画的是我自己,可是想
要把诸世间的功德画成功,还必须靠信心信信。今天重新再看这一段内涵,是不是有不一
样的觉受?这里面是有很多的特点。
接下来,除了修信外,还要观功念恩等等。从皈依开始一步一步走下去,了解到一切
都是业所感得的,我现在尤其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假使各位信不过这一点,不照这个去内
观,就会突不破,就像里面有东西塞住了。这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非常的强盛。以世
间法来说,有几种可能:有一种,可能是自己看错了,另一种可能是师长的错误。我们刚
开始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很难看得见,以我自己为例,就很明白这一点,尤其是到
现在年纪大了,有了些经验,回过头去看看,自己一生简直是不晓得在做些什麽!但是当
时看不见,小的时候尤其看不见。现在大家回想看看,会不会有同样的情况?等你慢慢年
纪大了,渐渐会看见一点点,如果你能修学佛法,或许还看得见,如果你不修学佛法,就
看不见了。
我讲一个我自己实际的例子,我念中小学的时候,刚好是第二次大战,那时生活都很
苦,在乡下都是种田人家,当时我只管念书,种田的事都是由家长在做。有一回,正好是
农忙的时候,当我放学回家後,饭还没有弄好,就发了顿脾气。当时还觉得很有理,好像
理直气壮,就没想到大家都这麽忙,还要弄饭给我吃,晚一点还发脾气。我讲这个提醒大
家,平常我们都很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就是这样,自己的过错总是
看不见。世间轮回本来就是这样,在真正修学佛法过程当中,这是我们的致命伤,自己的
错看不见,还要看别人的错,自己根本就错了。现在真正要走这条路,不要说师长的错不
能看,就是别人有错也不能看。因为我们现在全部精力要去修行,如果去看别人的错,那
所缘的全都错了。当皈依的觉受生起来以後,你能体验到一分,就能离开一分生死轮回的
因,你还愿意做这个事情吗?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过,自
非却是左。」真正修道人他只看自己对不对,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旦你对师长起了观
过心,你的信心就会生不起来,他要告诉我们的话,不管你怎麽听,就会走了样,一走了
样就来不及了,自己也没希望了。所以广论上面告诉我们的是教授,一点都不能弄错啊!
像你们今天不会看我的过失,也不会看这个团体的过失,但是你们容易看广论研讨班同学
的过失,对你们仍是个致命伤,我很诚恳地也衷心地提出来,希望诸位注意要多观功念恩
,不要观过念怨,这是我实际上的经验。不要观过了半天,回过头来,才看见他没错。真
正念恩是对出世的特点来说的,而且这个恩是要用我们的智慧去看才看得出来的,不是拿
我们的感情去看的。譬如:大家来这里,真正能生起这样的觉受,就算我本事再大,总有
人学会,有人不一定学会。实际上是靠著在这个团体当中认真照著去做,受到团体的保护
,比较没有机会让你越出轨道,所以这个团体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这趟我带回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授,是一位大仁波切告诉我的。因为我们一路修行上
去,总会遇见一些障碍,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障碍除了广论上所说的,还有很多是你不修
行不会现起,在修行时才会现起的。譬如说,假定我们今天不修行在家里多痛快啊!热可
以吹电扇、喝可乐等等,不用像现在浑身是汗,汗流浃背多痛苦啊!这是事实,你是来修
行的,其实这里库房里边也有很多电扇,我都不拿出来,这是有原因的,在这里先不细讲
。所以像这种情况,你只有修行才会有。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种就是外来的魔障,他来
的时候非常厉害,为什麽呢?其实他们以前都是修行人,假定不修行,他也不会变成一个
大力鬼,变成一个天魔。六道当中,阿修罗道与天道是并立的,有时候阿修罗道就是并入
天道,称为五道,福报比我们人道大,他凭什麽?修行!又为什麽修了半天还跑到阿修罗
道?今天我们有了这个觉受,检查一下,平常我们讲很多道理,也很努力去做很多功德,
但是内心的意乐如何安立呢?我们学了皈依,有好几位同学透过用功後,跑到我这里很深
切的求忏悔,令我非常的感动。不要说你们有这种感觉,经过了这样的实践,我自己实在
也感受到,我们在寺院里,美其名要弘法,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真正要完全随顺著佛法去
做,的确不太容易,只要稍微偏一点点,下一世来的时候就会出错!可是这偏的枢纽在哪
里呢?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正努力的时候只管反观自己内心,不见他过,这是正确的。一看
别人的时候,就已经错了,你只看别人错,老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如果他修行有了
觉受生起来,你也会看不顺眼他修行的功德。
有一个公案:虚云老和尚在世的时候,他在福州鼓山传戒,因为他老人家的功德很大
,又是学禅的,有一次跟大家一起坐禅,在禅堂里难免有的人会打瞌睡,就有一位非人把
那位打瞌睡的和尚抓出来,丢到外面吃苦头,并说:「老和尚出世这麽难得教你们修行,
你们在这里不好好修行,还在打瞌睡,应该受到惩罚。」当时虚云老和尚马上就制止他们
,请他们不要管。
实际上,世间人难免有很多的欲望,通常两个人的意见相对时,就互相起□恨心。以
前我遇见过一个例子,夫妻二人同样修学佛法,一位学得比较深入,认为凡事以学佛为主
,家庭为副;另一位比较浅,认为佛法是要学的,但是要以家庭为重。所以当意见相对立
时,学得较浅的那一位就发起□心来了,就说:「我将来生生世世找你麻烦。」当时我听
後觉得很不安,所以这一次听了仁波切的话後,就慢慢地体会到恶愿不能发,当然我们也
不会发这麽大的□心,平常真正对境时,至少要随喜,特别要注意这个特点。当大家回去
的时候,要把这些重要的观念记住,最好的方法是做戒行持犯,每天晚上做,或者每一个
礼拜做,要仔细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想办法把它拿掉、铲乾净。这样才可以真正走
增上生的路。
另外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如果接触佛法久的人,可能听说过,例如:大小乘之争、
显密教之争、性相之争等。出家的同学对这个比较了解一点。印度当年对这些争论得非常
厉害,在《律相感通录》上记载一件事情,如果大乘行者落单,跑到小乘盛行之地,乃至
会被小乘僧团的人弄死,因为他们对立得非常厉害。所以我们一开始时千万不要走错,这
都是仁波切告诉我们的。现在我们可以做好的是不去障碍别人,可是别人来障碍我时,怎
麽办呢?现在念一段话给你们听:如果一个人修学佛法学得非常好,或依靠自己的善知识
,或依靠本尊,那麽魔就没办法来伤害他,就好像诸位今天学皈依。这里面包括依靠善知
识,依靠本尊。如果自己真正有了很坚强的信心,有一点力量,能够一心一意专注,魔是
没办法伤害你的。当我们在学皈依的时候,遇见任何困难,如果能够至心皈依、供养、祈
求,那非人就不会来干扰你。所祈求的愿望都能够获得,就是大力鬼神也没办法伤害你。
这二点都是皈依真正实际上的内容。
接下来讲两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听,轻松一下。第一个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昨天法人办
公室陈耀辉居士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位女士,怀孕前几个月时,曾经照过超音波,知道怀
的是女孩。怀孕後有一次她回娘家,刚好她父亲到山上打猎,捕获到一头野猪,约有四百
多斤重,她也帮著家人把那头猪杀了,大家分著吃很高兴。因为那头野猪的後脚被陷阱夹
坏了,有留下很深的印痕,才被捕获的,所以她记得很清楚。过了几个月後,她生产了,
结果是个男孩,小孩的双脚就像那头野猪的脚一样,有很深的印痕。由於她的婆婆是个佛
教徒,直觉就想到这个小孩是那头猪来投胎的,全家人就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就请问陈
居士。透过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警惕,让我们了解到生死轮回当中,所有的人都
是互为冤亲债主。
另一个故事就是登在《科学时代轮回录》里,煮云法师所写的一篇文章。地点在基隆
,时间大概在民国三、四十年,女主角叫陈美月,福建永春人,二十三岁跟著她丈夫到台
湾来,还带著一对子女,那个时候还是日据时代。後来她丈夫罹患肺病死掉了,经过十年
,生活苦不堪言,就改嫁给本省籍的黄石良,夫妻感情很好,因为当时户籍规定,不是本
省人不能报户口,所以在户籍上他们是姘居关系。原本相安无事,就有好事者取笑黄石良
,这麽傻,还代别人养子女!养了半天这算什麽名堂啊!陈美月心里也很难过,就说不然
你离开,再找一位太太。但是黄石良心一横,他不甘心把她让给别人,就拿了杀猪刀杀她
,连两个小孩也不放过,结果那女儿当场被他杀死,儿子跑出去求救。陈美月昏倒被送到
医院时,全身的血已流乾了,根据医生的判断,因为她的肠子已经整个被切断了,绝对熬
不到当天晚上十二点。结果奇迹似地她居然没死,当时医生认为她不可能救得活,也没把
她的肠子处理好,就随便塞进肚子里缝合,等她死了也就算了。所以由於肠子没处理好,
後来肚子就常常痛,中间也开了几次刀,还是没弄好。後来她一直祈求观世音菩萨,常常
祈求後,梦见观世音菩萨给她打针,隔天就发现肚子里有东西从伤口露出来,拉出来竟是
一条布,那是以前没处理好乱塞进去的。病好了以後,她就常常在菩萨前痛哭流涕说:「
我到底造了什麽业?为什麽感得这种果报!」有一天,似梦非梦当中,看到一幕,她觉得
自己是个公子,带著一个仆人在郊外打猎,看见前面有一只猩猩,就拿出弓箭对准猩猩射
了一箭,随後他的仆人就追过去把猩猩杀死了。接下来又看见一幕,有一只猩猩在追他,
一直追到河边,他跌落到河里,那只猩猩同样跳到河里想办法要把他弄死,正在危急的时
候,观世音菩萨出现了,对著猩猩说:「畜生!你生为畜生还要伤人。」就命随从的人把
它关半年,如果它改好了就让它出来。然後她就醒过来了,就想到原来黄石良是她前世所
射伤的那只猩猩;她的女儿就是前世那位仆人,所以才会被黄石良杀死,自己只受了伤而
已。同样地,当时黄石良也受了点小伤,住在同一家医院中,常常问别人她死了没?知道
她还活著,就想尽办法要把她弄死,结果被人家发现,因此让警察给抓走了,判了十五年
的刑。她想观世音菩萨只说关半年,为什麽被判十五年呢?但是过了半年以後,由於他在
牢里表现很好,就被释放了出来。
由上面两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杀业的可怕,还有家庭的真相,我们就是放不下,才
会造成今天这种结果。这次生起的皈依之量,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保护它。其实这个内涵都
在广论上面,现在我们把它总结成很简单的「戒行持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过格。所
射伤的那只猩猩;她的女儿就是前世那位仆人,所以才会被黄石良杀死,自己只受了伤而
已。同样地,当时黄石良也受了点小伤,住在同一家医院中,常常问别人她死了没?知道
她还活著,就想尽办法要把她弄死,结果被人家发现,因此让警察给抓走了,判了十五年
的刑。她想观世音菩萨只说关半年,为什麽被判十五年呢?但是过了半年以後,由於他在
牢里表现很好,就被释放了出来。
由上面两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杀业的可怕,还有家庭的真相,我们就是放不下,才
会造成今天这种结果。这次生起的皈依之量,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保护它。其实这个内涵都
在广论上面,现在我们把它总结成很简单的「戒行持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过格。所
以,各位回去以後,至少要很认真的做下面两件事:
一、早晨起来,好好的认真发愿、皈依。
二、晚上临睡之前,好好的皈依、忏悔、回向。忏悔以前做了那些不对的事,下一次
一定要把它改善,做对的事,就要发愿回向无上菩提。
--
行善作恶会改变命运之常轨,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之心;一切祸福,不离步步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