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转载]藏密问答录-(2)双运与戒律
#1
昂首自己的路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四根本戒之首。
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淫欲最易使人□生染著。捿小鮈始以来以无明□父,贪爱□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著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也
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重对
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它的指
导思想是什榣?最後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榣?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
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就
可分□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指出
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於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的相续
中得以存在的方式,按照无垢光尊者等智者的论述,则它们可以一本体异反体的方式并
存,因不舍本体的缘故,三者实无任何相违之处。以十不善业而论,别解脱戒将其判入自
性罪,但凡受戒僧捿小酢酲莹揞暌尽鮂但对一个大乘修行人来说,只要本著无丝毫自私自
利、一心只□他人之心性,则戒律中对其在特殊场合、条件下,身、语所可能行之七种不
善业亦作了相应开许。

  说到淫戒,其实在密宗的所有宗派之中,从未开许过任何一个修行人在未了达贪欲本
质的前提下去搞所谓的双身修法。不过与上举十不善业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修行人已达
到了很高的修证境界,此时他便可以方便法摄受双身修法。不仅密乘中有如此开许,声闻
乘中同样对此作过相同的解释。如果一个修行者已断除了自相续中的烦恼,他也可依方便
法在显现上暂时"破戒"。《律藏》中就记载了这榣一个公案:

  有一阿罗汉名□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挕魽後通过修法而得阿罗汉果。在其显
现□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程中
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释迦牟尼佛後来说她尽管身□比丘尼,但因未生真
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判定□破戒。不仅对阿罗汉作了如是开许,《律藏》
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尼佛依然没
有将他的行□指斥□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故。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断除了欲界贪
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作了开许。

  大乘经典中再次对未被贪心所摄的所谓破戒之淫行作了相应开许,这方面的一个最典
型的例子来自佛祖释迦牟尼佛。

  据一些大乘经论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转生□婆罗门子星宿,他于四万两千年中
一直行持梵净行。其後在一王宫中偶遇一位商主之女,那女人一见相貌庄严之星宿,心性
立刻就动摇起来。她未有丝毫怀疑、犹豫,当下即在其脚下顶礼。星宿颇感震惊,就问她
何以如此,女人此时就大胆表白说要做星宿妻子。星宿当然要予以回绝,他诚恳说道:"
我乃持梵净行者,岂可随贪欲而转,故实无法与你共同生活。"但女人心意已绝,她当下
表示若星宿不能同她共结连理,她马上就会因悲伤过度而自杀身亡。

  当这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星宿面前时,他不觉陷入两难的处境之中:若与女人结□夫
妻,四万两千年行持梵净行之功德、努力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但若惱鑅女人自顾自修行,
她又可能因我而死。星宿原本已扔下女人径直走开,但在走过七步之後,对这个女人的悲
悯之心终於让他停住了自己的脚步。他下定决心,只要能令这个女人不再感受痛苦、不会
因情丧命,自己即便舍弃戒行,并因此而身堕地狱也在所不惜。

  打定主意,星宿便於随後之十二年中与那女人生活在一起。最後他则再次出家并修持
四梵住,且於死後转生梵天。以他当时凭大悲心摄持所行之故,星宿反因此而迅速圆满了
四万大劫资粮。

  由此可见,对某些捿小酢酢颉酢跗盳地狱之恶业,菩萨若能以悲心及善巧方便行持,
反倒可以之而积累起无数福德资粮。若小乘、大乘戒律都对非以贪心及愚痴所摄之所谓邪
淫作了方便开许,那榣以理推之,无上密乘在同样的指导思想下特殊开许个别修行人将贪
欲转□道用也就更不足□奇了。出於密法要求保密的基本原则,这□不可能广说具体的行
□细则。但我们内心应该明白一点,即对三乘戒律、对三乘一切表面上的互相违背之处,
都应该持有这种圆融不二的观点。

  如果说前面所著重探讨的是判定破戒与否的一个标准--有无离贪之心与方便善巧,
那榣下面即将展开论述的则是另一个判断指南与旨归--是否远离了执著。脱离不了执著
的守持戒律,其戒行又焉得究竟清净。考察男女之间的所谓淫行时,也必须参照此条标
准。

  《宝积经》中非常明确地宣说了"行"清净戒与"见"清净戒的区别:"迦叶!若有比丘
住清净别解脱戒,善护根门,一切行□皆如律制,乃至微细毁犯亦无,清净一切应行学
处,然唯执有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一破戒,似善持戒。若比丘具足修行十二杜多功
德,然比丘见有所得,住我我所,迦叶!是比丘名第四破戒,似善持戒。" 《大集经》
中又说:"若有菩萨自作是言,我是持戒,彼是破戒,如是菩萨,名诳如来。"以此之故,
《大智度论》中也说:"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

  由此观之,如破除不了我与我所之执著,则决定不得见清净戒。而异生位之凡夫,尚
未离开三轮执著,这样看来,即便他们将根本与支分戒严持不犯,也只能算作行清净戒圆
满而已,故而见清净戒的能持与否才是衡量一个修行人戒律是否清净的最根本之标准。这
个标准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已得圣果之阿罗汉都不能被称□戒行究竟清净。这个观点对许
多小乘修行人来说,也许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但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它却是一条颠扑不
破的真理。那榣对密乘的有些戒律,我们的眼光同样也应该放长远一点,毕竟对所有未接
受过密乘灌顶的人而言,这都是一个让他们倍感陌生的领域。

  至於密宗道场中供奉著的男女双身像,只可在此略作说明:对这种双身塑像不应以世
间凡夫不清净的分别念去妄加揣度,它们根本就不是男欢女爱的象徵,也绝非是在鼓动挕跎奈廾饔胩鞍D猩泶淼囊话闶欠奖慊蛳韵郑碓虼砹酥腔刍蚩招浴U夥矫娴牡
理只能暂时讲到这□,因在未经密法灌顶者面前宣讲这些会引起诸多过失。密宗戒律□有
严格规定,以图片、文字、讲说等方式,在非□密宗根基者前公开展示、宣传密法,并令
彼等生起对密法的邪见,此等行□均属破戒之举。

  然而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双身像都在各种公共场合中被多方展览、暴露著;商店□
也公开出售各式各样的唐卡;打开电脑,网路□有著数不清的五花八门的双身寂忿像,这
些作□都严重违反了密宗戒律中有关要求保密的条文,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关於双身修法还有一点要予以说明,即这种修法毫无疑问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在
佛陀临近圆寂之前,他於印度南方哲蚌地方□挕鮄宣讲了《时轮金刚》法门,而《时轮金
刚》中则广讲了双身修法。再比如释迦牟尼佛以报身佛的形象在密严乭土宣说了《大幻化
网续》,那□面就提到了四十二尊寂静本尊以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这一百位本尊就全以
双身的方式出现。讲到双身的续部经典还有很多,这些全部是佛在不同环境中□不同根基
的捿熊舽示的无上大法。如果连这些都要怀疑的话,那所有的大小乘经论就都得面临同样
的可信度问题。

  其实佛陀在显宗经典中也绝非只字未提密法、未提密法中的双身修法,只不过他提到
的方式比较隐秘而已,这也是佛陀一贯的传法方式。他在大乘经典中明显、广泛宣示的教
义,在小乘佛法中往往是以不明显、略说的方式出现。比如讲到空性,佛陀就在小乘根基
捿小鮡著重抉择了人无我空性,至於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则并未作明显、公开的开示,
但也早已在其中留下了可供利根者未来向更究竟的空性境界迈进的阶梯。同样,佛陀也在
部分显宗经典中暗示了密法的某些方便法门,只是未作更多的引申与铺陈,否则也就不会
有显密之分了。比如《女身令佛欢喜经》中就说道:"菩萨者,□令诸佛生喜,将自身化
□女身,常行於善逝之前。"这就是所谓的以隐藏方式宣说,类似的经典教证还有许多。

  法师又提到双身修法的适用□围、资格限定、所欲目标等问题,这□一并给以作答:

  密宗修行者并不一定各个都得修学双身大法,密法的万千法门中,有很多种都与双身
修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不谋而合。而且密宗中能真正实修双运法的人非常少,故而密宗历来
都不是最强调此种修法。假双身修法之修行路径在密法中被称之□方便道,除此之外的万
千法门则可大致归纳□解脱道。在条条大道中,最稳妥的便是解脱道,这才是从古至今的
大成就者们所共称的最胜解脱方便法门,已有无数密宗行者依此而获得成就。当一个人的
贪心强烈且又难以认清贪欲的本性时,最保险的修行法门便是依止解脱道,否则就很有可
能出偏差。对凡夫而言,连自私自利的心性都难以克服,再假双身修法之名而随顺自己的
贪欲,如此修行,离解脱的目的地又何其遥远!

  密宗大成就者布玛莫扎在其所著的《成智慧论》中说过,密宗中的双身修法绝对不是
让修行者去执著自身的生理感受,空乐无别才是它应该达到的目标。此论还严厉谴责了所
谓学密一定要炼双身法的谬论。就以我们大圆满的教法来说,就不曾过多强调过双身修
法。

  当然了,如果有个别根基对路的人,他们已能认清烦恼即是菩提的本质,并对诸法自
性有了清醒、坚定的定解,他们则可以此方式而成就,这一点在显宗经论中也有所反映,
如《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华严经》云:"吾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不
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挕魽彼成大能仁。";《维摩诘所说经》
又云:"□增上慢,说离淫怒痴名□解脱;无增上慢者,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一切尘
劳,即如来种。";《文殊幻化经》则云:"非除轮回而修涅盘,是缘轮回即是涅盘。";
六祖惠能大师也说"烦恼即菩提"。。。。。。这些教证都在明确告诉我们,大乘显宗同样
认□依靠烦恼即能获得无上正等觉,此种思想在《无垢称经》中表达得更明显。此经中
云:"莲花非从旷野干地□生,而从泥水中生也。如是无上正觉菩提亦非从声闻断惑、见
无□法而生,若生如山之萨迦耶见,则能生无上正圆菩提心。是故,诸烦恼□善逝之舍利
也。" 这种观点与声闻乘的看法并不尽相同,因声闻乘要求修行者必须断除烦恼方能证
果。同理,密宗中对贪欲的本质也自有其与显宗不大一致的观点,但在五毒即五智这一点
上,密法与禅宗无疑有著相同的指导思想。

  说到这一修法的目的,无非是想以方便道证悟佛果。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的传记中
说,有一些修行人就是以此法门而达到无学道之果的。

  从内心来说,我既不愿看到圣洁的密宗修法被人误解,也不愿看到有人利用它□自己
的贪心装点门面。原本所有问题都是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的,只要大家都本著实事求是的
认真负责态度。在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时,了解、思考、探讨实在是一种最好的获取知识
与智慧的途径。假如我们都本著对自己负责、对佛法负责、对捿小鮰责的态度,那榣很多
无谓的争论就有可能彻底烟消云散。在这方面济群法师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表率,他以极大
的恭敬心及求知欲替捿旭丁鮷发问,在当今这样一种纷争四起、妄念邪见遍满天下的大气
候下,他用自身的求法若渴之举□挕鮄做出了真诚求知的榜样。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包
括汉地一些非常著名的大法师,在面对他们并不了解的密法时,却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因
无知而来的无畏。他们在瞬间就极其不负责地吐出一大堆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有关密宗的
错误、可笑的词句,末了,还要以知识权威拥有者的面孔自居。要知道,我们探讨的并不
是一个简单的世间法问题,而是佛法!随意歪曲、谤法的过失难道这些自诩□佛教学者的
人竟连一点也不知道?除非有特殊密意,否则这些人一定会对而且必须□自己的全部言行
负起有可能□生的所有恶果。

  曾经看过圣严法师著的《佛学群疑》,其中有几句话这榣写到:"在西藏最早传承密
宗的是在家人,比如莲花生大士,是红教的创始祖,传说中他是有妻子的,以後红教的喇
嘛、上师也都是在家人,所以上师由在家人担任,是□西藏的特色。"

  我跟圣严法师从未接触过,但我知道他在□广大佛教徒推介佛法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在此我随喜他一切具有真实功德的弘法利生之举。但在上引文字中,他对密法了解的片面
已达到了让任何一个对密宗稍有常识的人都深感震惊的地步。尽管他获得过世间的博士头
衔,但这种轻率的断言连一个世间知识份子的基本修学态度都未曾具备。我想法师在准备
他的论文时至少应该翻查一些资料吧,尤其是在面对他并不熟悉的一些领域时。全知全能
的圣者在这个世界不说没有,有也恐怕是凤毛麟角。但让人感到大惑不解的却是:法师却
敢在对密法大义不怎榣明了的情况下提笔行文,而且"行"得如此离谱!他到藏地进行过实
地考察吗?他都看了哪些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他确证过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吗?如果都没
有的话,那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不会存在所谓的研究与著述了,一切文字与结论都将成□
彻头彻尾的不可靠。

  先谈他对莲花生大师的论述:据罗珠让波翻译的莲师传记记载,作□藏传佛教的始
祖,莲花生大师的确摄受过空行母--益西措嘉。但他在不同根基的所化捿小蹉眅,还示
现过出家□僧等八相。因此,简单的"在家人"三个字怎能全部涵盖莲师的真实身份与行
持!欲了知莲师的生平事曡鈠当详细查阅梵藏文原典,特别是有关他的传记,否则何来观
点的正确与可信?

  另外,在藏传佛教千百年来的发展史上,成千上万座寺庙中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绝
大多数都是严持戒律的出家挕魽以在家人身份应世的并不多见。据《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
绘大观》介绍,藏地的一些寺院当其在处於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诵戒时,最多可有十万出家
人同时参加;而历史上以菩提萨□□代表的无数个行持比丘清净戒律的出家挕鮙可谓比比
皆是。另据《藏族通史·吉祥宝瓶》记载,至西元十八世纪,仅格鲁派一个教派的寺庙,
数量就已达到三千四百七十七座,出家僧人三十一万六千二百多名,这三十余万名僧挕鮈
论如何都不可能忽然之间就被某些人一笔勾销了出家人的身份。另以我所在的五明佛学院
□例,九五年学院第一次召开持明法会时,就有三万八千名出家僧挕蹀跴了这一盛会。如
果要论考据的话,不知法师都是依据哪些资料"考据"出"所以上师由在家人担任,是□西
藏的特色。"这一结论的。这些事实在《布顿佛教史》、《青史》、《安多佛教史》、《
西藏古代佛教史》、《革扎佛教史》、《森巴佛教史》、《明镜史》等等有关西藏佛教历
史的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且它们当中的不少篇章都已被译成了汉语。不仅历史著作中
对此进行过论述,当代的很多佛学杂志,诸如《法音》、《菩提心》、《西藏文化》等也
都经常刊登一些描述藏传佛法特徵的文章。当然了,有些人可以一句轻松的"反正我没见
过,我就要说它并不存在,你又能奈我何?"而将白纸黑字上的历史抹杀掉,一如他们可
以凭空杜撰自以□是的所谓藏地佛法传承的特徵一样。但在真实与虚假之间,在道听途
说、以讹传讹与虚怀若谷的求知、求实之间,时间当会作出最公正的抉择--真的假不
了,所作不空亡,所有人都难逃因果的定则。我们身、口、意的一切举止、动心,如果不
□自己也不□捿小鮷真负责的话,那就等因果来对我们的所言所行进行裁决吧。

  莲花生大师以自己的行持□所有密宗修行者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外以别解脱戒律□一
切修行之基础;内依无上密咒道之生圆次第□修行法要;密行则以大圆满即身成就虹身。
此等境界恐非凡夫所可能妄加评议!作□虔信因果的一名佛教徒,我在这□诚心祈请大
家,不真正精通佛法基本道理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开口对佛教指东道西,否则,谤法的罪
过很有可能在瞬间就被自己造下,而所有罪过当中,此种恶因是必将引领造孽者直堕金刚
地狱的。

  由於交通、语言等障碍所限,汉藏佛教界之间的往来一直很难在深层次展开,故而误
解、错解乃至偏见、成见才可谓层出不穷。而藏传佛教的教义中因历来特别强调谤法罪、
舍法罪的过失,故任何一个藏族出家人都不大可能去诽谤小乘或大乘显宗,因之绝大多数
藏地佛教徒都不会对汉传佛法有任何怀疑之处。反观汉地,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榣些年
来,我接触了数不清的汉地四挕酢鮨,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张口就是"双身"、"吃肉"、"诛
法"等话语,似乎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密宗。对此问题我已翻来覆去说过很多遍了,最後
再在这□强调如下:

  密法对戒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日常起居中,僧人们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
戒律。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未曾开许过一个凡夫,一个尚未认识到烦恼、贪欲本性的
人,去修什榣双身、降伏等大法。在这方面,《时轮金刚》□有著严厉而明确的规定:"
凡夫人不能作瑜伽士的行□,瑜伽士不能作大成就者的行□,大成就者不能作佛陀的行
□。"藏地著名的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
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通过这些教证,我想大家已能从中看出密法对所谓双身等
修法的限定与说明。但我最想表达的是,希望各地的佛教徒们从今往後都能多多关注密法
的本质特徵,不要再在这些即就是藏族佛教徒也极少实修的双身等修法上浪费注意力以及
好奇心了。

  如果本身就属慧浅重之流,但却假借双身修法的名义□自己的贪欲大开绿灯,这样的
密宗行者实在是玷污了密法的圣洁。但我们绝对不能因□有少数密法修习者的行□不如
法,就一股脑地把密法本身一闷棍打死,人之过失岂能连带法本身也跟著遭殃!《弥勒请
问经》中也宣说了同一道理:"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过失故而於法生过,不
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我们所应著眼的依然是密法的精髓--甚深的空性与光明见,
严谨的持戒行□。这些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千多年前的藏王赤松德赞在位期间,曾下达过这一所有藏民都要遵照执行的命
令:"藏地僧俗,今後见解需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见,行□需像静命大堪布一样严谨奉行别
解脱戒。"这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藏地的戒律基础问题。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亦
云:"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佔薄鮌只有一颗,除大瑜伽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
须以别解脱戒律□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僧团共住。"由此观之,藏地毫无疑问是
三戒并重的,双身修其实并不具备代表及典型意义。它具体的方便之处以及指导思想,我
们已略作宣说,此处不再赘叙。

  在看待这一现象时,一方面要清楚此种修法确□释迦牟尼佛所传,已有一些行者依此
而证得佛果,故万不可随意贬斥,除非他已通达八万四千法门之所有密意;另一方面也要
清楚,密宗并不以双身□唯一、最胜方便,它有无量无边之方便窍诀,就看你自己的根基
到底适合哪一种修法;还有就是不可因噎废食,因□见闻或道听途说了一些不如法之双身
修炼事例,从此以後就连法也舍弃,这是最要不得的。等因缘成熟之後,总有一天你也会
领略到密法的无限风光及不共特徵与加持。

  总而言之,藏传、汉传佛教在要求佛教徒严守戒律这一点上并无任何差别,绝大多数
密法修行人也以解脱道□自己的成佛门径。对这些人来说,戒律,而且是严格的戒律,才
真正是他们的行持表徵。
Tue Nov 25 23:57:3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