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
#1
佛藏
  感情问题,从佛法观点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感情,就是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
就是一种互相间的感情,而这正是实际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佛教把它分析成三个
元素,就是惑、业、果报。但在这里我们把业跟果报合成同一主体讲,所以惑和业就是今
天所要探讨的两个重点。


  谈到惑,首先我们要了解「感情」的内涵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我们整个心性综合
的表现。佛法把我们一般所讲的心绪、情绪、个性、感情通通列入「心所」这一个观念,
对於不同的心理现象、情绪变化,归纳分析为五十一个心所,这就是人性的内涵。人性有
两种特质,一是善(善心所)、一是恶(烦恼心所),在善恶的特质中,各有很多的成分
(心所),而这些情绪彼此错综复杂的交合,就形成了种种不同型态的感情表象。所以,
感情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从感情的表象去了解,就会受困於感情的多样化,而掌握不到问
题的核心。比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的像父女,有的像朋友,有的像情人,甚至有的
像仇人;同样的,爸爸对女儿,妈妈对儿子,也都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所以,唯有理解到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後关键点,是人性深处的综合表现、是人性的本质,我们才能对感情
问题作一个最忠实的评□。


  什麽是人性善、恶的特质呢?基本上,恶心所,是对我们心性造成烦恼的成分,包括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根本烦恼及一些随烦恼;而善心所,则能对我们生命有所
提升,如信、精进、禅定、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惭愧等等。一般说
来,感情如果是纯净的,多半是从信、惭愧、无贪的立场出发,比方说对元首效忠,对爸
爸孝顺,这是从信出发,也就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正确的,接受这个观念,所以就产
生了孝心、忠心的心理。可是就男女的感情来说,最核心的元素是贪(当然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君臣之间也有部分是靠贪来达成的。)因为有了贪,我们心性无法达到最深
刻的纯净,而产生执情。感情的产生,是彼此得到协调、得到沟通。而如果两方面变成排
斥,就是嗔。为什麽会贪?会嗔?就是因为痴,这是人性最深刻的烦恼。


  从上,我们已经了解到人性中贪的元素,是男女感情的□结,接著,我们再从贪的角
度来分析男女的感情。贪的对象有很多,其中色贪第一、眷属贪第二,其他还有财、名、
食、睡等,譬如有人贪太太的美貌,有人贪太太的钱财,有人贪太太烧的好菜,有人贪甜
言蜜语,这都是贪著。但是男女之间贪著最深的是情欲,这是维系男女之间最根本的东
西。男女的情欲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本质是一样,但是程度有差别。第一个层次是
色,也就是贪著外在的美貌;第二个是情。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是哪
一方面的沟通点,都会产生情。不但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所以有时专家建
议夫妇之间要找共同的爱好,其实就是找沟通点,也就是感情的培养。第三是爱,爱已经
是一种执著,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我爱你!这跟情不一样,它是不需要沟通的。第
四个层次是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应,比较污浊,不管有没有色、情或爱,它只是一种需
要解决的生理反应。这四个层次,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贪著的情执。所以如果没有办法超越
这四个层次,就一定会堕入男女情欲的漩涡而苦恼。


  以上所讲的,是说男女的感情,不可以从某一个点上来看。今天为什麽会离婚?一定
是彼此的贪著已经没有了,或是对於外面的贪著比对太太的贪著更强烈。然而有的夫妻之
间根本没有了吸引力,为什麽又不离婚?这可能是为了面子,为了小孩。所以感情的问
题,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心性清净与否的问题。今天他为什麽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
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重、太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这个人他心灵纯净,
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对方再怎麽无理,面对再大的困
难,他都不会使感情破灭。所以如何激发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烦恼,才是彻底解决人与人
之间感情问题的关键。今天我们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必须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
定是有烦恼障蔽他的心性,让他人性陷入无知的状态而造成错误的决定。这就是今天的第
一个主题——惑。


  第二部分谈到业、果报的问题。我们常讲一见锺情就是如此,今天你不是碰到他,就
结不了婚,这就是业力,就是你的果报(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的)。所以中国人讲夫
妇结合的两个因素,一是报恩,一是报仇。恩爱夫妻是报恩来的,恩尽义绝,下辈子就不
会结成夫妻,要是恩情还未了,或越结越深,下辈子还是要结为夫妻,跑不掉的。今天我
们了解业力的力量就知道,夫妻之间反目,一半属於业力,一半属於烦恼,就因你跟他有
仇,所以他故意让你来跟他结婚,让你爱他爱得很深,让你痛苦。如果夫妻间有这种关
系,不要怨别人,从业力的立场来看,今天被报仇了,要知道是你以前对不起人家,你要
甘之如饴地接受,而且反过来要感谢他,珍惜他,不要再结新仇,今天你跟他做对,他也
就跟你做对,仇就越结越深了。他恼害你,你承受下来,我好好对他,将恩情来赎我过去
生的不好,只有这样,才能将怨仇化解掉,否则怨仇没有解掉,下辈子还要再结仇、再见
面,何苦呢!所以今天要了解到,生命的现实如此,以前种下恶因,今天就要承受恶果,
你没有业力的正确观念,就会埋怨,就没有把恶果解掉。


  所以结论就是,从佛法观点来看感情问题,必须要在心性的惑染上净化我们的心灵,
解除烦恼的束缚而超越对众生的感情;在业果的立场上,要用报恩的心情跟行动来对待我
们的怨仇而消除业果。这样才是面对感情问题,最有智慧的处理方法。
2010年11月22日 9:52:54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