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请问各位大德
#1
心猿
要从金刚经的整本观点来谈「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一句。
才会比较正确而不会误解。
金刚经的重点在於须菩提的问题「如何维持菩提心?」
於是释迦牟尼回答「不住相、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说,「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才是
金刚经所要讲的重点。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这一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要破除庄严相这个目的而言的。

以下我把「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统一用「不著相」
这个名词来讲

「著相」跟「不著相」有什麽不同呢?
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有我在布施,有布施的东西,有被布施的人。
然後就会起贪著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会妨害到下次的布施。

不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我是无常,布施的东西也无常。
被布施者也是无常。知道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自然以这种心态来行布施,就不会贪著於布施,也不会妨害到
下次的布施,这样才能如须菩提所问的「降服其心,住菩提心」了。
这种布施,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三轮体空」。
也就是没有施者,没有受者,没有施物。
也就是不执著於施著,不执著於受者,不执著於施物。
明白的知道施著、受者、施物三者是无常、无我、空。

同样的「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是用来说明
庄严是无常无我的,庄严是不持久的,庄严是幻影,
不要贪求庄严,不要执著庄严。
前面有一句「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这句话中,「庄严」是动词,
我当庄严佛土,就表示这里面有「我」、「庄严的动作」、
「被庄严的佛土」,就不是三轮体空了。
所以这种就不能称之为菩萨,因为没有三轮体空。

所以、被庄严的佛士应该是无常的,无我的,空的。
所以後面才会说这一句「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
是名庄严。」
非庄严,指的是不著庄严相。
名庄严,指的是不著庄严相的庄严。

所以我个人以为,反而是rosa(莎玲)从无常的观点来谈。
比较接近金刚经的原意。
而yuan (缘) 所说的「否定关於" 庄严佛土的识见"」
若把它解释成不执著不认同关於「庄严佛土」的想法。
大致上也满合乎金刚经的说法,但不如rosa接近。
而images大德所说「文字语言有局限性」就比较远离金刚经的意思了。
当然,我也同这三位大德一样,不太确定自己说的正不正确。
所以这也是仅供参考了。

※ 引述《fike (fike)》之铭言:
> 金刚经里的: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这句该如何理解..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ccbs.ntu.edu.tw/cbeta
◆ 修改: 03/02/25  8:39:23 <61.228.27.142> 
◆ 修改: 03/02/25  8:42:51 <61.228.27.142> 
Tue Feb 25 08:31:0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2
莎玲 ...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要从金刚经的整本观点来谈「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一句。
> 才会比较正确而不会误解。
> 金刚经的重点在於须菩提的问题「如何维持菩提心?」
> 於是释迦牟尼回答「不住相、无所住而生其心」。
> 所以说,「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才是
> 金刚经所要讲的重点。
>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这一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要破除庄严相这个目的而言的。
> 以下我把「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统一用「不著相」
> 这个名词来讲
> 「著相」跟「不著相」有什麽不同呢?
> 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有我在布施,有布施的东西,有被布施的人。
> 然後就会起贪著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会妨害到下次的布施。
> 不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我是无常,布施的东西也无常。
> 被布施者也是无常。知道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 是不持久的。
> 自然以这种心态来行布施,就不会贪著於布施,也不会妨害到
> 下次的布施,这样才能如须菩提所问的「降服其心,住菩提心」了。


    这里说的内容 跟我在圣严法师所写的金刚经与心经(心经禅解)

    看到的 是类似的看法 :Q
.
.
.
.
Sun Mar 30 16:06:1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3
制心一处
※ 引述《rosa (莎玲 ...)》之铭言:
> > 要从金刚经的整本观点来谈「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一句。
> > 才会比较正确而不会误解。
> > 金刚经的重点在於须菩提的问题「如何维持菩提心?」
> > 於是释迦牟尼回答「不住相、无所住而生其心」。
> > 所以说,「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才是
> > 金刚经所要讲的重点。
> >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 这一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要破除庄严相这个目的而言的。
> > 以下我把「不住相」、「不执著於相」、「无所住」统一用「不著相」
> > 这个名词来讲
> > 「著相」跟「不著相」有什麽不同呢?
> > 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有我在布施,有布施的东西,有被布施的人。
> > 然後就会起贪著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会妨害到下次的布施。
> > 不著相布施的话,就会认为我是无常,布施的东西也无常。
> > 被布施者也是无常。知道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 > 是不持久的。


「无我」与「不著相」关系密切,远甚於「无常」
色受想行识找不「我」(不变的实体)的存在,不论采用纯然利他的菩萨行,
或运用甚深止观功夫来照见五蕴皆空,都能达成洞察无我目的
不著「我」相布施,没有施者的观念
不著「人「相布施,没有受者的观念
不著「众生」相布施,不见众生殊异
有著「寿者」相布施,不见灵魂不灭,只有因缘聚灭

仁者所言: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既然是梦幻泡影,何苦勤於布施?(布施还是菩萨六度之首咧!)
何以布施不能持久?无常???


> > 自然以这种心态来行布施,就不会贪著於布施,也不会妨害到
> > 下次的布施,这样才能如须菩提所问的「降服其心,住菩提心」了。

只因一切都是「不能持久」的、「无常」的?
用这种心态恐怕尚不足以降服「其心」
因为菩萨誓愿宏深,广度一切众生,生起救拔如斯无量众生的菩提心,
必须有坚固的心理建设,否则极易遇挫而灰心退志
佛陀便开给这些发大心的菩萨一帖对治良方---学习无我观

a. 放下自己,(才有馀力)提起众生~~~
b. 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a和b好像还有点关系哩~

。。仅供参考。。 ^__^

>     这里说的内容 跟我在圣严法师所写的金刚经与心经(心经禅解)
>     看到的 是类似的看法 :Q
> .
> .
> .
> .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 1日 16:59:54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4
制心一处
Sorry 容我补充一下,兼改个错字…

※ 引述《egofree (制心一处)》之铭言:
> 「无我」与「不著相」关系密切,远甚於「无常」
> 色受想行识找不到「我」(不变的实体)的存在,不论采用纯然利他的菩萨行,
> 或运用甚深止观功夫来照见五蕴皆空,都能达成洞察无我的目的
> 不著「我」相布施,没有施者的观念
> 不著「人「相布施,没有受者的观念
> 不著「众生」相布施,不见众生殊异
> 不著「寿者」相布施,不见灵魂不灭,只有因缘聚灭
> 仁者所言:
>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 既然是梦幻泡影,何苦勤於布施?(布施还是菩萨六度之首咧!)
> 何以布施不能持久?无常???
> 只因一切都是「不能持久」的、「无常」的?

欲降服「其心」光靠无常观是不够的,
因为无常(迁流不息)只是名色的现象,
> 菩萨誓愿宏深,广度一切众生,「生起救拔如斯无量众生的菩提心」,
> 必须有坚固无比的心理建设,否则极易遇挫,而灰心怯志
> 佛陀便开给这些发大心的菩萨一帖对治良方---学习无我观
> a. 放下自己,(才有馀力)提起众生~~~(others first)
> b. 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nothing inside the self, do 
everthing to save suffering beings)
> a和b好像还有点关系哩~
> 。。仅供参考。。 ^__^
> >     这里说的内容 跟我在圣严法师所写的金刚经与心经(心经禅解)
> >     看到的 是类似的看法 :Q
> > .
> > .
> > .
> > .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 1日 17:33:0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5
莎玲 ...
※ 引述《egofree (制心一处)》之铭言:
> ※ 引述《rosa (莎玲 ...)》之铭言:
> 不著「人「相布施,没有受者的观念
> 不著「众生」相布施,不见众生殊异
> 有著「寿者」相布施,不见灵魂不灭,只有因缘聚灭
> 仁者所言:
>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 既然是梦幻泡影,何苦勤於布施?(布施还是菩萨六度之首咧!)
> 何以布施不能持久?无常???

  如果以梦幻泡影来说 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

  例如作了坏事 果报会过去 但不能说没有

  作的人还是要接受这果报 等到这些梦幻泡影过去了

  还是不持久的 不坚固的 如果是以这个观念

  并不能说有人作了坏事 为什麽不受报 因为不是不报

  时机未到

  相反的来说 作很多好事 在好的果报中 人比较不会

  因困苦而作出恶业  布施当然不能常久 例如你今天

  布施一位困苦的人一顿餐 明天他还是会饿 你布

  施产生的结果已经过去

  如果以这样的想法来谈无我 无作 选择好的行为

  (如持戒律)来学无我 就很符合大小乘经文所说的

  不会因为什麽都谈无我 而以这为藉口或乱学来作

  恶

  我只会这样想  不一定对啦

  福慧双修 !!

> > > 自然以这种心态来行布施,就不会贪著於布施,也不会妨害到
> > > 下次的布施,这样才能如须菩提所问的「降服其心,住菩提心」了。
> 只因一切都是「不能持久」的、「无常」的?
> 用这种心态恐怕尚不足以降服「其心」
> 因为菩萨誓愿宏深,广度一切众生,生起救拔如斯无量众生的菩提心,
> 必须有坚固的心理建设,否则极易遇挫而灰心退志

  确实是要有坚固的心理建设 才能自利利他
Wed Apr 2 11:10:40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6
心猿
※ 引述《egofree (制心一处)》之铭言:
> 仁者所言:
>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 既然是梦幻泡影,何苦勤於布施?(布施还是菩萨六度之首咧!)
> 何以布施不能持久?无常???

我个人是以为「无常观」可以来断绝对「布施」的贪著。
因为在行布施的时候,会有顺境如别人对你的称赞与感谢。
也会有逆境,不识好人心认为你多管□事。
这时都需要以「无常观」来对治。
任何的称赞感谢,是无常无我的,不要对它贪著。
任何的逆境、毁谤伤害,也是无常无我的,不要对它起□心。
如此一来,以无贪无□的布施为目标,才可以持续的布施。
这是个人的想法,只供参考,若有意见欢迎指正。

而布施是梦幻泡影,众生苦亦是梦幻泡影。
虚幻的病就要虚幻的药来对治,这是满合理的。


> 只因一切都是「不能持久」的、「无常」的?
> 用这种心态恐怕尚不足以降服「其心」
> 因为菩萨誓愿宏深,广度一切众生,生起救拔如斯无量众生的菩提心,
> 必须有坚固的心理建设,否则极易遇挫而灰心退志
> 佛陀便开给这些发大心的菩萨一帖对治良方---学习无我观
> a. 放下自己,(才有馀力)提起众生~~~
> b. 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 a和b好像还有点关系哩~
> 。。仅供参考。。 ^__^

可否进一步说明何为「放下自己」?放下自己跟不放下自己有何差别?
何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与不照见五蕴皆空有何不同?
Wed Apr 2 12:14:40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7
制心一处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仁者所言:
> >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布施也一样是梦幻泡影, 是不持久的。」
> > 既然是梦幻泡影,何苦勤於布施?(布施还是菩萨六度之首咧!)
> > 何以布施不能持久?无常???
> 我个人是以为「无常观」可以来断绝对「布施」的贪著。
> 因为在行布施的时候,会有顺境如别人对你的称赞与感谢。
> 也会有逆境,不识好人心认为你多管□事。
> 这时都需要以「无常观」来对治。
> 任何的称赞感谢,是无常无我的,不要对它贪著。
> 任何的逆境、毁谤伤害,也是无常无我的,不要对它起□心。
> 如此一来,以无贪无□的布施为目标,才可以持续的布施。
> 这是个人的想法,只供参考,若有意见欢迎指正。
> 而布施是梦幻泡影,众生苦亦是梦幻泡影。
> 虚幻的病就要虚幻的药来对治,这是满合理的。
> > 只因一切都是「不能持久」的、「无常」的?
> > 用这种心态恐怕尚不足以降服「其心」
> > 因为菩萨誓愿宏深,广度一切众生,生起救拔如斯无量众生的菩提心,
> > 必须有坚固的心理建设,否则极易遇挫而灰心退志
> > 佛陀便开给这些发大心的菩萨一帖对治良方---学习无我观
> > a. 放下自己,(才有馀力)提起众生~~~
> > b. 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 > a和b好像还有点关系哩~
> > 。。仅供参考。。 ^__^
> 可否进一步说明何为「放下自己」?放下自己跟不放下自己有何差别?
> 何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与不照见五蕴皆空有何不同?

放下自己的贪□痴,可以更轻松自在;
照见「身心是由色聚组成」,而这些色聚并没有「不生不灭的常住实体」,
断除身见(萨迦耶见,或称我见)的人,才有稳定而不退转的力量,
进行苦海救人的不可能任务--众生无边誓愿渡!

好比父母亲老念惦著自己的神经质,如何给孩子足够(不求回报)的爱?
---摘自当代精神分析大师荷妮的著作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 2日 18:07:49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8
心猿
※ 引述《egofree (制心一处)》之铭言:
> > 可否进一步说明何为「放下自己」?放下自己跟不放下自己有何差别?
> > 何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与不照见五蕴皆空有何不同?
> 放下自己的贪□痴,可以更轻松自在;
这个我不明白,何谓「放下自己的贪□痴」?
一个人自从出生以来,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就会哭会生气,有□心。
一出生以来就不明事理半夜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睡觉,这是有痴心。
吸乳汁还唯恐吃得不够,让母亲乳房痛得要命,这是有贪心。
我不明白,「放下」两个字怎能说得这麽轻松。

> 照见「身心是由色聚组成」,而这些色聚并没有「不生不灭的常住实体」,
> 断除身见(萨迦耶见,或称我见)的人,才有稳定而不退转的力量,
为什麽断除身见,会有稳定不退转的力量呢?

> 进行苦海救人的不可能任务--众生无边誓愿渡!
> 好比父母亲老念惦著自己的神经质,如何给孩子足够(不求回报)的爱?
> ---摘自当代精神分析大师荷妮的著作
Thu Apr 3 09:07:4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9
制心一处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放下自己的贪□痴,可以更轻松自在;
> 这个我不明白,何谓「放下自己的贪□痴」?
> 一个人自从出生以来,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就会哭会生气,有□心。
> 一出生以来就不明事理半夜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睡觉,这是有痴心。
> 吸乳汁还唯恐吃得不够,让母亲乳房痛得要命,这是有贪心。
> 我不明白,「放下」两个字怎能说得这麽轻松。

提得太累太苦,就放下吧!
先放下自己的不完美,去观照众生的苦难,
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麻烦」都是微不足道的…
至於当初为什麽要提起?这就要好好伤脑筋了…
大德如果想到,不妨惠予告知… ^__^

> > 照见「身心是由色聚组成」,而这些色聚并没有「不生不灭的常住实体」,
> > 断除身见(萨迦耶见,或称我见)的人,才有稳定而不退转的力量,
> 为什麽断除身见,会有稳定不退转的力量呢?

汉译《杂阿含》所云:[107]所有集法,一切灭已,离诸尘垢,得法眼生,
与无间等(现观)俱,三结断,所谓身见、戒取、疑。此三结尽,名须陀洹,
不堕恶趣法,必定〔至〕正觉,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边。
因为断除三结之首-身见的人,确实理解佛教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四谛、
缘起之道理,确立信仰,即住不退转之位,就不会改信他教或造恶业,
因此也就不会堕於恶趣。由於必定朝向理想而前进,所以必定当来能得到
最高的证悟—正觉。此即名为「正性决定」
(sammatta-niyata, samyaktva-niyata),或「入正定聚」。

断除身见的方法,有两个方法:
一:行深利他菩萨行--趣向佛果
二:深入禅定,精修观慧--趣向四双八辈

末学
祝您修行成功
--
世界上无处不有「苦」,然而苦多半出於对自我的执著,
对无常缺乏体解,对苦的原因一无所知…

世间充满苦难,人生也不尽完美,
但徵结的所在乃:人性之不完美。
是故佛陀教我们要「自净其意」就是这个道理。
2003年 4月 3日 10:52:01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10
婴愚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这个我不明白,何谓「放下自己的贪□痴」?
> 一个人自从出生以来,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就会哭会生气,有□心。

  生理反应无关生不生气。火灾警告器有烟也会叫,那警告器是嗔心?

> 一出生以来就不明事理半夜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睡觉,这是有痴心。

  那麽只要父母不在旁,他就不哭?若无,则无关痴心。半夜啼哭皆
  有其因,不是专门来吵父母的。

> 吸乳汁还唯恐吃得不够,让母亲乳房痛得要命,这是有贪心。

  婴儿吸乳,母亲会痛?你有自己□过奶吗?小孩吃奶只有吃不饱
  没听过有吃到胀破肚子的。小孩吃饱了或肚子不饿,你拿著饭追
  著要他吃,他都不吃咧,这和贪心无关。

  古大德有时引喻失义,我们要深思一下,不要人云亦云。为人天
  生有三毒,但是和小孩或大人无关。

--
~~~~~~~~~~~~
数息树边身,难薄痴贪嗔
~~~~~~~~婴愚~~
Tue Apr 8 13:12:0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11
心猿
※ 引述《abstsai (婴愚)》之铭言:
>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 这个我不明白,何谓「放下自己的贪□痴」?
> > 一个人自从出生以来,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就会哭会生气,有□心。
>   生理反应无关生不生气。火灾警告器有烟也会叫,那警告器是嗔心?
> > 一出生以来就不明事理半夜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睡觉,这是有痴心。
>   那麽只要父母不在旁,他就不哭?若无,则无关痴心。半夜啼哭皆
>   有其因,不是专门来吵父母的。
> > 吸乳汁还唯恐吃得不够,让母亲乳房痛得要命,这是有贪心。
>   婴儿吸乳,母亲会痛?你有自己□过奶吗?小孩吃奶只有吃不饱
>   没听过有吃到胀破肚子的。小孩吃饱了或肚子不饿,你拿著饭追
>   著要他吃,他都不吃咧,这和贪心无关。
>   古大德有时引喻失义,我们要深思一下,不要人云亦云。为人天
>   生有三毒,但是和小孩或大人无关。

唔……请问蔡老师。以上的那些回应。
你是有充份的观察婴儿的行为之後说的吗?
Wed Apr 9 11:51:10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各位大德
#12
婴愚
※ 引述《mmonkey (心猿)》之铭言:
> 唔……请问蔡老师。以上的那些回应。
> 你是有充份的观察婴儿的行为之後说的吗?

  这很简单,只要多问问医院里照顾小孩的护理人员
  或者小儿科医师们就知了。
Wed Apr 9 14:21:11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