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实施观心法门後,杂念妄想不多,比较常能保持空念或无念状态。唯古德
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时是烦恼魔。」有念
与无念,似乎相违,究竟如何才好?大概只要不执著即可。又何谓天魔、阴魔
、烦恼魔?
答∶居士的保持空念、无念,并非□有遣空的中道之空,是沈空滞寂的顽空,
甚至可能尚在无所事事的无事壳中,所以不能彻见空性的法身而悟入佛之知见
。
禅者用功,必须从念念一掴一掌血的切实感,而至念念不留痕迹的自在解脱,
方为真工夫、真见地。有念有著是凡夫,无念无执是死□,无念有著是定境,
有念无著是自在境。著有念固不对,住空念也不对。永嘉玄觉主张∶「惺惺寂
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惺惺是不空,寂寂是无妄想
。虽无妄想而仍清清楚楚,故非住於空念或无念。
居士所引古德句,我也不知出处。魔的分类有多种,如三魔、四魔、十魔。通
常多称四魔∶1.贪等烦恼,名烦恼魔,2.色、受、想、行、识的五阴,称为阴
魔,3.死亡称为死魔,4.欲界第六天的天子,称为天魔。居士所引句,大概是
说,天魔未入定,故起心动念;阴魔不修定,也不知起心动念为何事;烦恼魔
则是由於分别起念和不起念而产生的。总之,乃在说明,不论起心动念或不起
心动念,都不是禅修工夫,正如居士所言∶「只要不执著即可。」
我们必须明了,中国的禅修者,不主张修传统的次第禅观,也不主张入次第禅
定,而在於当下直指,虽不能直指,亦当不以「住空守无」为修行。
七
问∶经由观心,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是假非实;但虽知假,仍被念头所迷失
,受其左右而不自觉,以致无法摄心归空,并进而造业受苦,是何道理?
答∶观想法,只是工具,用佛说的观想法,理解佛说的因缘法,从理论上已能
接受。此是由教育的功能所得的认知,不是由自己内心深处发现的亲证实悟。
由教育所得的认知,当然也有用处,只是遇到心相活动的微细处、粗重烦恼的
相应处,往往无法自主,也无能自觉,故称为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要
想做到念念分明、时时操之在我、刹那刹那都能做自己的主人,必须付出禅修
工夫的时间和努力。纵然见性之後,仍得随时修持,始能称为保任。居士有公
务在身,有家庭的责任,只要经常保持细水长流,必定也能日有进境,水到渠
成的。
八
问:我已很能接受「无我」、「无常」及「一切唯心,万心唯识」的观点,但
总觉得在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我」在,不论日常生活
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时,都有这个「我」在做主,究竟何故?如何才能
真正「无我」?
答∶由理解佛法而认知「无我」,并不等於亲证「无我」。我有一篇短文,题
为〈从小我到无我〉(编案∶收在本书中),说明小我也是有用,若无小我,
即无能够主宰生活方向的人,亦无能够发心修行的人。由修行而从各个分别的
小我,可进而成为全体统一的大我,再从大我的彻底粉碎,即是到了大地落沈
,虚空也无的境地,才是无我。此一无我,是无小我,也无大我,即是《金刚
经》、《圆觉经》等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
刚经》又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若取法相,即为著我、人、众生、
寿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
法」。
执著有我,是我;执著无我,也是我。唯有用禅修的方法,如参话头,才能将
妄情逼尽,使真正「无我」显现,届时便与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呼吸,也与一切
众生同样地吃饭睡觉、屙屎撒尿。居士的情况,是因为尚在信解起行的阶段,
未能实证,感觉有我,乃是正常的。
九
问∶通常将起贪□之时,反观此心,便能不起,可知观心法门,亦颇殊胜。唯
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此时辅以念佛法门,将注
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除强烈的烦恼之时,则
应如何对治?
答∶居士所用的「观心法门」,不知何处学得?从信中所见,虽有点像默照禅
,大体上仍是静坐的层次,不同於次第禅观的修法,也不同於正宗禅修方法,
所以仅能在风浪微小之时有用,尚无反制烦恼的功能,更无消灭烦恼的功能。
的确,高声唱佛号,最能转移烦恼,即使默念佛号,也较静坐有效。但是驱除
强烈烦恼的方法,莫过五体投地的大礼拜,将心专注於礼拜时的每一个动作,
久久即能遣除强烈烦恼於不知不觉中了。至於久修禅法的人,自不应有太强的
烦恼生起,用一句话头来对治,便已足够了。
结论
读到居士来信,已五个月,由於事忙体弱,未能及时执笔作覆。居士认真禅修
又能虚心发问,且系亲身体验的疑难,可见用心殷切,殊觉可贵。唯其禅修心
境,因人而异,要求的标准,亦人言人殊,我只是从禅籍以及经教所见,加上
自己的浅薄体验所得,作了如上的答覆,以供参考。
(选自《学佛群疑》)
====================================================================
本系列电子文件由法鼓文化(http://www.ddc.com.tw/)授权於
台大狮子吼站上刊登,以兹佛子精进禅修。为尊重智慧财产,
并避免未授权之盗用,不论是书面、电子、或网路等任何型式
的转出版、部份引用、摘录行为,皆必须经法鼓文化之书面同
意授权方可,违法者将予以追究。
关於本著作权声明若有语意不明、或有其馀未竟事宜,请联络
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260号6楼 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