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生活中禅修 (二)
#1
ToiletWasher
“ Just responding without reacting.”
  
  - Godwin Samararatne

“ 无需反应、只需回应。 ”

   葛荣居士
  

(二)请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

有一位同修曾问葛荣居士,就算能够友善地看待面前的内境与外境,没有抗拒或抑
压它们,继而不因环境转变而受苦,我们也是不可以单是安详地坐著,处於被动的
状态,我们是需要主动改变环境,但每当积极地行动时又很容易会迷失於其中。

受情绪充斥的心只会反应

回答时,葛荣居士请各同修须明白反应(reaction)与回应(response)两者之间的分
别。当周边的人或事与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时,习性驱使我们生气、忧虑或厌倦,这
就是用情绪去反应事物。修行就是训练心不再跟这些习性走,而是友善地看待环境
的转变,使心有觉醒的空间,继而觉醒地运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向事情作出
回应。

受情绪所充斥的心是无法思考,或善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不但自己受苦,对
事情亦没有帮助,甚至将事情弄得更糟。若心内有觉醒的空间时,就可以灵活地思
考,善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不但自己不受苦,对事情亦有正面的帮助。

因此,修行并不是要得到没有情绪的舒适感觉,而是以觉醒的心境去运用经验与知
识来处理问题,开放地向一切事物学习,学习如何向事物作出回应。

运用觉醒的心来回应

就以上期的文章内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交通挤塞为例,当心只向交通挤塞不断地
作出烦厌和焦急的情绪反应时,只会不知所操。

当训练心以友善来看待这境况而不被它所困扰时,心就有空间,可以运用这些时间
来思考有没有其它的交通工具可以乘搭或走其它的路线呢?有没有可能与在等自己
的人联络呢?

若这都没有可能的话,便学习如何接受有时候事物就是在我们控制□围以外,就算
我们再去忧虑这境况亦只会令自己受苦,於事无补。或许当你完全接受这现实时,
你会发觉另一个学习机会的来临,那便是学习如何运用这段时间,思考到达目的地
後,如何以简洁的言语来道歉?所要商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哪个方法是较为
适当呢?

相反,若只会焦急,不但不可以善用这段时间,还可能将不耐烦的负面情绪散播给
周边的人,使自己与别人受苦。

祝愿各位尝试友善地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以取代过往用情绪反应事物的习
性。

--

  任凭天上云卷云纾
          我只给个倒影
             心中不起一丝涟漪
     永远是静水一潭…
2003年10月24日 10:04:07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