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生活中禅修 (十七)
#1
ToiletWasher
“Learn to rejoice in our own goodness can bring about lots of
  joy and lightness. ”

 - Godwin Samararatne

“学习对自己的美德欢欣可带来很多愉快与轻松。”

 - 葛荣居士




(十七)请培育内心的快乐

你知道如何使你自己快乐吗?你知道如何使别人快乐吗?


对禅修所付出的努力欢欣

葛荣居士曾说,喜心(sympathetic joy)即见到某人快乐时,自己亦快乐。喜心的相
反便是妒忌与羡慕。培育喜心亦须由自己开始,当我们越来越认识与欣赏自己更多
的正面行为时,我们自然会越来越认识与欣赏别人更多的正面行为。我们可以学习
欣赏与欢欣自己为禅修所付出的努力与承担,向任何顺境逆境学习。当我们的心常
开怀与欢欣,心自然会知道如可开怀地对待与关怀别人。这话听来浅易,但不知道
有多少人只会对自己说:「我很沮丧,我不值得被关怀,我怎能原谅自己,快乐不
是属於我的……。」佛陀却说,每一个人都有从苦解脱的潜能,自由的质素就在心
中。

葛荣居士建议我们可以为对修行所付出的承诺与付出的努力而欢欣(rejoice),欢欣
所过的修行生活是在不断地学习,学习如何无害自己,无害他人,过著无害众生的
生活。亦欢欣在禅修中,不是去求顺境或舒适的感觉,也不是去抗拒逆境或不舒适
的感觉,而是向顺境、逆境、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同样学习,学习如何不执著它
们,不反应它们,如何友善地、耐性地回应它们,亦学习知道哪些是心所虚构的故
事,哪些才是需要处理的实况。世上有多少人准备承担这个觉知与舍心的训练呢?
当你诚意地承担了这个训练不就是一件值得欢欣的事情吗?


以欣赏所付出的努力为快乐的根本

当我的心烦躁时很容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周边的人烦躁。当我的心快乐时亦很容
易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周边的人快乐。

未禅修前,只认识到物质层面的快乐。往往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如买车买楼,
或升职加薪,或要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认同。辛辛苦苦,不眠不休,左思右想,就是
为了达到目标,达到後便有短暂的雀跃与快乐。跟著便是设立新一个更高的目标,
继续追,一个又一个目标,一直追至筋疲力竭,期间还会为了得到这些短暂的物质
快乐,自觉或不自觉地不顾自己的情绪或健康,亦不顾别人的感受,伤害自己,伤
害别人,但求为了达到目标。不能达到目标时,便沮丧、失望与烦躁,继而将这些
负面情绪发□予周边的人。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最後无论
成败得失,都离不开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多年的禅修中,渐渐从实际的经验层面了解到物质层面的快乐的短暂、弊端与无实
质。亦即「三法印」所指的无常,无完美与无我所。亦渐渐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是在
心的层面,这并不是指宁静与愉悦这些适舒的感觉感受,而是指觉知、耐性、弹
性、慈悲与舍心的「内心质素」。当心内这几种质素强而清晰时,便自然会「明
白」到任何环境都是学习与付出努力的正面机会,心不受环境的起落变化所操控,
心便自然会变得自由与轻松。当心境变得自由与轻松时,自然就不会做伤害自己或
伤害别人的行为,「无害」自己或别人。真正的快乐便是源於这些内心质素(定),
明白(慧)与过著无害的生活(戒)。

现在工作於繁忙的商业社会中,不再著重目标的追逐,这并不是说不执著目标便放
弃一切,而是著重学习与付出的努力(因)。事实证明升职加薪(果)是会因应所付出
的努力自然而来。换句说话,现所著重的是把因种好,让成果自然而来。以往却倒
果为因,只著重达到目标,忘记先问自己究竟付出的努力有几多。在这不断付出的
过程中,既可认识到学习与付出努力的欢欣,也可明白到佛法(如三法印、戒定慧、
因果法则等等)在实际层面的运作,亦了解到修行与物质之间如何可以平衡。道场就
在工作与生活中。

祝愿各位明白,若要有真正的快乐,先需问自己有没有付出努力培育戒、定、慧
呢?


--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诗~~
2003年11月 9日 20:01:41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