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一下.....
#1
如常
什麽是四念住?该如何下手?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
#2
吃喝拉撒 Zzzz...
※ 引述《jtf (如常)》之铭言:
> 什麽是四念住?该如何下手?

什麽是四念住?该如何下手?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 是通往解脱的道路
是观慧-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培育

佛陀在巴利藏〈念处经〉开示:
:「比丘们!如修行人欲洁净众生,超越悲苦烦恼,行正道而证涅盘,
这是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四念处。」

四念住就是: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身不净:偶门每天都要洗脸、洗澡-所以 身体是污浊的、是不美好的
(2)受是苦:偶门无时不在接受感官上的刺激 有可意的(无常故苦) 有不可意的
(苦),有不苦不乐的,感受容易变易,心放不下就会有苦
(3)心无常:偶门的心 流转不息 如猿猴、野马一般 不能安止一处
(4)法无我:就是 只有法 没有我

修习参考:
汉藏及南传巴利藏两大藏经里头提到四念处的地方,可以说不胜枚举,共有十八经
之多,分别载於汉藏的中阿含、增一阿含的四意止经及巴利藏的中部、长部阿含等
处。


祝您 修行成功

--
想要的 远比 需要 来得多
欲望 是 一座 外表华丽诱人 里头却空无一物 的城堡
人们向外追求欲望 永远不能满足
所以 他们一直把希望 寄托在 下一座 空城-----------
2003年12月30日 14:23:0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
#3
BBCALL
※ 引述《egofree (吃喝拉撒 Zzzz...)》之铭言:
> (1)身不净:偶门每天都要洗脸、洗澡-所以 身体是污浊的、是不美好的
> (2)受是苦:偶门无时不在接受感官上的刺激 有可意的(无常故苦) 有不可意的
> (苦),有不苦不乐的,感受容易变易,心放不下就会有苦
> (3)心无常:偶门的心 流转不息 如猿猴、野马一般 不能安止一处
> (4)法无我:就是 只有法 没有我

四念处并不止如此这般浅薄的解释,四念处是八正道中,正念的修行方法,说的清
楚一点,就是对身、受、心、法加以观察,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烦恼止息的境界。
正念是属於戒、定、慧三学中的定(samadhi)学,因此,四念处即是正法的定学
〈禅定〉。

要步入正念之前,应先要能持戒,要能持戒,则先要有正业(行)、正语和正命,
但是,又在此之前,没有正见,则戒、定、慧三学就无法入门的。

略说四念处:

(一)身念住,又作身念处。即观身之自相为不净、非常、苦、空、非我等。
(二)受念住,又作受念处。即观於欣求乐受中反生苦之原由。
(三)心念住,又作心念处。即观心之生灭无常。
(四)法念住,又作法念处。即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

《大念处经》中世尊说:

「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盘,唯一趣向
道,即四念处。」

可知,修习四念处是唯一趣向道,可得四果。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3年12月30日 20:27:25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
#4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
    如果我记得没错,你可以参考圣严法师禅
  修精华集中,对默照禅的解释,好像还有四
  念处相关的开示。

    我都看得懂,表示刚开始学可以参考 #_#



※ 引述《bv4pr (BBCALL)》之铭言:
> ※ 引述《egofree (吃喝拉撒 Zzzz...)》之铭言:
> > (1)身不净:偶门每天都要洗脸、洗澡-所以 身体是污浊的、是不美好的
> > (2)受是苦:偶门无时不在接受感官上的刺激 有可意的(无常故苦) 有不可意的
> > (苦),有不苦不乐的,感受容易变易,心放不下就会有苦
> > (3)心无常:偶门的心 流转不息 如猿猴、野马一般 不能安止一处
> > (4)法无我:就是 只有法 没有我
> 四念处并不止如此这般浅薄的解释,四念处是八正道中,正念的修行方法,说的清
> 楚一点,就是对身、受、心、法加以观察,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烦恼止息的境界。
> 正念是属於戒、定、慧三学中的定(samadhi)学,因此,四念处即是正法的定学
> 〈禅定〉。
> 要步入正念之前,应先要能持戒,要能持戒,则先要有正业(行)、正语和正命,
> 但是,又在此之前,没有正见,则戒、定、慧三学就无法入门的。
> 略说四念处:
> (一)身念住,又作身念处。即观身之自相为不净、非常、苦、空、非我等。
> (二)受念住,又作受念处。即观於欣求乐受中反生苦之原由。
> (三)心念住,又作心念处。即观心之生灭无常。
> (四)法念住,又作法念处。即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
> 《大念处经》中世尊说:
> 「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盘,唯一趣向
> 道,即四念处。」
> 可知,修习四念处是唯一趣向道,可得四果。

--


      戒律为佛法的基础若言学佛须常自律
Wed Dec 31 09:48:13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一下.....
#5
重生!
    圣严法师於《禅修菁华集》套书中回答其他人问题中曾指出,默照禅与大手印
及南传佛教部分修法有相类之处(以下摘录其段落)。

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皆论及观心法门,不知有何不同?
得以截长补短、相辅相成否?

  答∶四念处是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一科,虽云小乘观法,然於《大智度论》卷十
    九也有介绍,是观身、受、心、法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而破凡夫的
    我执我见,乃是通用於大小乘的基础佛法。所以近世日本禅宗的龙泽寺派
    ,教授初学禅众时也用数息法,我本人亦常以数息法教人,偶而教人不净
    观,此乃四念处观的流类或基础,观行摄心,散心已摄,则继之以大乘禅
    法。

    禅法可分作两类∶桝是六祖惠能及早期禅宗祖师们所揭示的「直指」,不
    用任何观法,顿断烦恼,顿悟自性,那便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无可依
    附,不假修行,自然天成的。类似的利根机人,究竟不太普昛,故有第桞
    类的参话头、参公案。话头与公案,是用来堵塞偷心和妄情的,有人终身
    抱定一句话头,参问下去,犹如念佛法门之抱定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
    此即适合於一切根机的观行法。

    再说大手印,是某派密教的观法,它跟「顿悟」、「直指」的禅法不同,
    大约类似前举,由空灵状态,而进入虚空沈寂的境地,禅门曹洞宗的默照
    禅,可能与此相近。

    居士所说∶「截长补短、相辅相成」,粗见则不然。修行贵在一门深入,
    所举诸法门,固有其共通处,然皆有其特胜处。修行过程中,最好顺从师
    教,抱持一门,勿作调人,否则可能会成为顾此失彼而两头落空。《楞严
    经》列举二十五位大菩萨,各各专精一门,最後始臻门门圆通,不是初学
    之时,即能尝试相辅相成的。
Sun Jan 4 18:29:3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