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参话头的法门依据及运心方法----惠空法师
#1
佛藏
                  法门依据

一、主要典籍:

(1)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续藏122册)
(2) 《天目明本禅师杂录》(续藏122册)
(3)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正藏47卷)

二、参考典籍

(1) 《圜悟心要》(续藏122册)
(2) 其它:如《博山参禅警语》(续藏122册)、《禅宗直指 》(续藏122册)等

参话头的运心方法

  「参话头」这一方法,不了解的人,总以为很玄奥,其实说破了,却极为平常。它的
     巧妙,就在「话头——疑情——参」一句话上。

   所谓「话头」,是在自己心头上提一句问话,如「念佛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
本来面目是什麽?」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个疑问句!所以当我们提话头时,绝对
不要动第二念去想,而是当下、直接去体会它本身所带起的那份疑问的感觉。那种没有办
法解答、不知道答案的「疑问」,就是「疑情」。疑问的感觉保持住以後,我们会迫切的
想要知道答案,这时在疑情之上,要提摄一种要去看透、追究的觉知照了的力量(近似於
永嘉禅法「看」的感觉、「惺惺」的作用),是一种没有妄念下的觉知力。这股觉照力,
因为疑情的推动,一直冲向心源深处去追究答案,这就是「参」。所以参话头的巧妙,完
全表现在疑情使觉照力向心源推动的作用上。

  而如何从话头起疑情而参究,以下举两个实际的话头为例来说明:


一、拖死□的是谁?

  活著的人可以跑、跳、说话,但是一旦死了,就是一具□体,一动也不动。想想看,
活著时候的这个色身,跟死了以後的死□,不是同一具色身吗?我现在这个身体,也是一
具死□,只不过它会走、会动。那麽,问题是——现在是谁在让这个身体动呢?是谁在拖
著这个死□呢?「拖死□的是….谁~~?」

  当「谁」字被提出来的时候,心就定在「谁?」字上不动,保持住「谁?」,当下会
有一种疑问的感觉。在疑情当下,绝对不要动念去思维答案;妄想来了,就再把「谁?」
的感觉提起,昏沉来了,也只是专注在「谁?」的疑问上。然後在「谁?」的疑问上,心
不动的惺惺地著意去看照、追究,这就是「参」。其它像「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
的本来面目是什麽?」都有类似的作用,都是在追究「谁?」。

  刚开始用功时妄想多,疑问的感觉很容易就跟著妄想打掉了;慢慢的,话头提稳了、
绵密了,妄想不容易打进来,疑问的感觉也就能持续,参的力量就会慢慢增长。

  参话头就只是这麽参,这麽简单!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曲折的过程,参到疑情打
破,就开悟了脱生死。高明的禅法就是如此,简单而有力量,愈简单就愈好用,最好是每
个人都可以用,这就是它可贵的地方。

二、赵州为什麽说狗子无佛性?

  禅门中有名的赵州和尚,当人问他:「狗子有没有佛性?」他说:「无。」我们都知
道,佛说:「众生皆有佛性」,狗也是众生,当然也有佛性!蚂蚁、蚯蚓都有佛性,连鬼
神也有佛性,狗当然也有佛性!可是为什麽赵州说狗没有佛性呢?这不是违背佛陀的教法
了吗?

  所以当我们问:赵州为什麽说「无?」的时候,念头就停在这「无~~?」上产生疑问
——「为什麽无?」可是心不准动念,连个「为什麽」都不要,只是「无?」;甚至连
「无」字也不要,就只有疑。能够一直疑下去,那就是「参」。

  功夫上路以後,只要「无?」的念头一提起来,一切念头就被扫荡尽净,只有
「无?」的疑情停在那里,再进一步,就只有疑,一提就是疑惑的感觉,整个身心就在疑
情当中。
2010年10月11日 9:36:10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