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essage is in MIME format. The first part should be readable text,
while the remaining parts are likely unreadable without MIME-aware tools.
Send mail to mime@docserver.cac.washington.edu for more info.
--------------412F7EDD4AD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Content-ID: <Pine.SUN.3.91.960602141857.6554C@ccsun3>
_----------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Fri, 31 May 1996 11:29:51 +0800
From: Maha Wu <maha@tpts1.seed.net.tw>
To: david@cctwin.ee.ntu.edu.tw
Cc: b83050@cctwin.ee.ntu.edu.tw
Subject: 创造没有争议的经典系列
各位大德:
看了一系列有关 「MAIL FROM JAPAN」的讨论,好像比较侧重文件标头及内容更
动方面的问题,而稍稍忽略了对方来信中所言:
>We indicate in the headers of our electronic texts what version they
>are,what original text we used, what the level of error correction is,
>etc. To distribute the electronic texts through one central site (best
>where they are created) has the advantage of letting the users always
>get the latest updates.
他这里有个意思是希望使用者直接到他的站台随时获取最新版本的资料,而不是
把他们某一版次的资料大量置放於我们自己的站台里却无力即时的做进一步的资
料更新。就这一点而言,我颇能赞同他们的理念。
集结三藏的电子资料,这不只是我们的心愿,各国各地的有识之士也都在从事。
我希望大家能彼此尊重各自的辛勤努力,不要异想天开的把自己想成是一集大成
者。所以,最好不要想把什麽东西都搜罗到自己的站台里放,而应该以□结的方
式指向原创作站台。虽然这样做,尤其是跨国站台,在目前仍有传输速度上的问
题,但以网路资源分配以及尊重原作的立场来看,还是比较妥当的。
在这事件发生之前,我於 5月23日针对「佛教网路资源整合问题」发过一封信件
(原信见附件),当中有段话是说:
>我们是处於「资讯越多、意义越少」的时代,Homepage不能以资料的丰富
>为能事,而是要能拿出有用、有意义的东西为重点。以目前在网路上的大
>量佛教经典来说,它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始材料,还需要更多层次的加工,
>才能更显出其实用性及意义度。比如说经文内容的勘定、格式的统一、校
>对、标点、分段、注解以及线上检索,真的把整部大藏经活像百科全书般
>的放在网路上供任何人在任何时地都可以来查询。希望热心此事的人,不
>要只把注意力放在「又有了什麽经文的电子档」,而能够多用点心把现成
>的经文做一番有系统的整理。」
单单把佛典输入成电子档,这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不是什麽难事(有个朋
友他现在一个月至少可以生产一册大正藏),重要的是如何做更精细的校对以及
诸多後续的加工,这所需要的就不只是花个银两请一批人来输入,而是要有更多
创造性的东西来投注。
像蔡老师花那麽多时间整理他们的《五灯会元》,最後的结果却不是我们自己这
边的创作,我觉得满可惜的。我相信站在别人的基础上,付出我们的心血与努力
,提出自己一套有创见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可以堂堂皇皇的摆在我们自己的站台
上。
目前台湾几位有心於佛典电子化工作的人,大都是业馀性的,这是我们的困境,
所以即使我们怎麽发心拼命工作,还是有很多力犹未逮的层面。希望在未来能有
那样的环境,能有一个或多个专门的组织来从事这方面的事。但在这之前,我们
并非全然不可为,只要能够付出创造性的心血,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点滴踏
实来做的。
----------
摩诃工作室
吴宝原
Tel:(02)9695536
E-mail:maha@tpts1.seed.net.tw
--------------412F7EDD4AD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Content-ID: <Pine.SUN.3.91.960602141857.6554D@ccsun3>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Wed, 22 May 1996 18:47:21 +0800
From: Maha Wu <maha@tpts1.seed.net.tw>
To: b83050@cctwin.ee.ntu.edu.tw, kian@cctwin.ee.ntu.edu.tw
Cc: derming@cctwin.ee.ntu.edu.tw
Subject: 佛教网路资源整合问题
各位大德:
针对「灵山小站」--
http://www.clearlight.com/~kian/buddhist/index.htm 的「佛学言论天
地」所提「佛教网路资源整合问题」,在各 Homepage 负责人忙於设计及资
料处理而难得提笔为文的这时, 先由我这位 WWW 的使用者提几句「外行话
」供各位批评。
1.人家说「文如其人」,我想每个 Homepage 也表现出其负责人的风格。我
觉得 Homepage 是个满个性化的创作型式,要是没有自己的特色及用心之
处,而只是单纯的「把版面弄漂亮」、「引进最新技术」、「收集资料、
把资料放上去」,却没有经过自己的心血来重现及创造资料,在创作上而
言只能算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2.我们是处於「资讯越多、意义越少」的时代,Homepage不能以资料的丰富
为能事,而是要能拿出有用、有意义的东西为重点。以目前在网路上的大
量佛教经典来说,它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始材料,还需要更多层次的加工,
才能更显出其实用性及意义度。比如说经文内容的勘定、格式的统一、校
对、标点、分段、注解以及线上检索,真的把整部大藏经活像百科全书般
的放在网路上供任何人在任何时地都可以来查询。希望热心此事的人,不
要只把注意力放在「又有了什麽经文的电子档」,而能够多用点心把现成
的经文做一番有系统的整理。
3.一个 Homepage 要是摆出满汉全席的菜色,那他就要有能耐保证每一道菜
都是新鲜可口,而不是到处发酸发臭的过期资料。目前几个较活跃的Site
,据我所知并不是有钱有□的人在负责,他们的时间与心力都是稀少得比
钻石还宝贵。我在想,与其把极有限的时间拿来烘培那麽多菜色,不如大
家几个同行(友台)好好的谈一谈,分配一下各自所负责的□围。比如说
某个站台是负责「佛教出版品介绍」的,那麽其它站台若有收到这方面的
讯息就转介给该站台统一处理, 而每个友台都可以透过 Hyperlink 跟该
站台这方面的资料链结。
4.也许有人觉得现在谈整合的问题还太早,因为还不够多、不够乱。但是,
等真的多了、乱了以後再来谈整合,那时不仅已经耗费了太多无谓的人力
物力,而且更难有整合的可能。现在如果要谈整合,各个站台就要先彼此
认识,知道一下彼此目前所做的、所专长的以及想做的;然後彼此协调折
冲,尽量减少重叠的部份,定出各自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这样才是群策群
力,才能一体展现出佛教国际网路殊胜的一页。
--------------412F7EDD4A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