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告知 有什麽我可以做的吗 我是圆明出版社的负责人 虽然 目前出版佛学书经
营比较辛苦 但是 总要有人来作一些事 如有可以出力的地方 请示知 谢谢您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王瞳" <wangtom.bbs@buddha.cbs.ntu.edu.tw>
To: <buda_tech@mlist.iyard.org>
Sent: Wednesday, May 01, 2002 11:46 AM
Subject: 两岸做电子佛典的人
> 日前休假到北京,趁机认识了几位彼岸做电子佛典的朋友。
> 在大陆算是箝制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资源薄弱的此刻,
> 这些朋友说是先锋者,是不为过的。
>
> 其中两位,一男一女,年约四十。看似卅出头模样。
> 一位负责□罗大陆相关佛教研究资料,
> 以及大陆出土的各类藏经「经录」的整理。
> 另位则负责佛教艺术资料的数位整理。除了大陆各佛教出版资料的辑录,
> 还一省一省地找人拍摄即将毁损或风化的寺院庙宇的相关文物。
>
> 跟著他们混了两天。了解了他们同样在经费资源上的困窘无奈,
> 以及在愿心上光灿依旧的不减。
>
>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 这些人都是学生毕业,就带著满腹壮志,下乡服务的大陆时代缩影的一员。
> 两位前往西藏,在青春最耀眼的年纪,待了七、八年。
> 游移在青康藏高原的村落间,做著最贫瘠服务。
> 大陆人是不习惯多聊自己的。
> 直到聊开他们的记忆深处,我也跟随做了一趟深入的旅程。
>
> 当时有一千多名下乡入西藏服务的学生,
> 据统计,成为佛教徒的并不多。甚至许多因为耽搁生涯,还痛恨佛教。
> 後来信佛的少数几位,终究也没能联系集力。
>
> 王琬(男)是学物理的。崔明晨(女)是学哲学的。
> 但为了在最少的资源中,延伸最大的可能,
> 他们除了本业工作学习,都花了长时间投入电脑程式及网路网页的技术学
习。
> 对於早就成家且有眷属小孩的他们,
> 若非信仰的坚定动力,以及在西藏当时成就的深毅性格,
> 恐怕是难以在这些年的大陆社会,为佛法之路的铺陈,一路坚持。
>
> 对於能认识他们,我非常欢喜。
> 可惜俗尘的我们,除了聆听与了解,只能请他们吃顿素餐。
> (按:全北京只有四家素餐馆,较之台湾仍是奇贵无比,一顿饭可以是
> 当地人半个月薪水)
> 另外,对於他们在阅读经典上的深广,以及对证於物理或哲学的开阔性,
> 也是相当值得称许的。
> 我承诺要连结台湾几个出版社,将他们许多珍贵动人的资料引介成书。
> 另外,倘若有相关的台湾学术研讨活动,也希望能促成他们来台,
> 和这里同样在电子佛典投入的好朋友们认识,
> 分享技术经验与彼此阅历。
>
> 诸位有空不妨前往他们的网站参观,并提意见。
> 王琬的是:www.fowen.com
> 崔明晨的是:http://www.phoenixtv.com/fojiao/0,1346,1-46,00.html
>
> --
> --------------------------------------------------------------------------
----
> 稽首观世音 菩萨摩诃萨 发大心 行大愿 苦海驾慈航
> 普陀洛伽山 化现千万身 随缘施 无亲疏 拔苦更与乐
> 嗡 吗呢叭咪 □ 六字真言常持诵 能除无明苦
> 嗡 吗呢叭咪 □ 恭敬称念观世音 烦恼都成空
>
>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 禅与静坐版 - 真心交谈的坐坐版
BudaSit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