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吴宝原居士的来信: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Tue, 03 Dec 1996 15:57:59 +0800
From: Maha Wu <maha@tpts1.seed.net.tw>
Subject: 佛典新式分段之上下引号问题
各位关心电子佛典的朋友好!
底下是徐言辉来函讨论「佛典新式分段之上下引号问题」以及我的答覆。请指教。
----------------------------------------------------------------------
> 佛说陀罗尼曰:
> 「囊摩悉底 悉底 苏悉底 悉底伽罗罗耶俱琰参摩摩悉利
> 阿□麽悉底娑婆诃
在这里有个疑问,此段尾字不加(」),与下一段首字加(「),是不是有什麽原因
在?
------
很抱歉,让你再次问我这个问题。我本预定在新式标点符号别论中会详加说明,
那麽现在就大略让你知道一下原因。请看下文(摘自罗什所译《金刚经》):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上文第一段,为什麽只有上引号,而无下引号?第二段为什麽又有上下引号?我
在这里的原则是:「引号的意思,一般是以一上及一下引号来含括说话内容。但
若是说话内容特长,必须加以分段时,则於每段段首只加上引号,至最末一段才
加上下引号,以此来更为明确的表示说话内容的开始与结束。」
若不依此原则处理,则上文第三段及第五段的答话,将会跟其它的段落混成一团
,就符号逻辑上,你会分不清问与答。上述的经文结构非常普遍,至少我在般若
、华严、阿含中皆有发现□□没有明白指出说话者是谁,而直接陈述其说话内容
。
因为上文通俗,或以为不依此原则处理,读者亦应可明白区分;但若遇上生涩难
通的经文时,那将如何呢?所以一种符号的使用原则,必须考虑到其是不是可以
在各式各样的状况中发挥作用。
跟一般白话文比较起来,佛经的文字叙述自有其特殊性,那麽要将这个跟白话文
一起发展出来的新式标点运用在佛经上,除了依常情常理来论衡外,经验是很重
要的。
这个引号原则是我们在编辑文殊藏时确立的,所以後期的文殊藏皆做如此处理。
另外,我手头上有一本沈家桢讲述的《金刚经的研究》亦做如是处理;还有,佛
光山的阿含藏好像也是如此(待查证)。
----------
摩诃工作室
吴宝原
Tel:(02)6741715
E-mail:maha@tpts1.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