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 FG1488.01
#1
发信站: National Sun Yet San University (ccstudent.ee.ntu.edu.tw>, 信区: BudaTech)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於姑藏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陀林中阿那□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
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
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
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於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维护助。南方
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西方之土属婆娄那天。有供
养者。彼婆娄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
护助。下方之土属於火天。有供养者。火则为护。上方之土属於风天。有供
养者。风则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善男子。我佛法之中
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即是檀波罗蜜。何以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
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罗蜜。则为增长寿命
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人供养。亦得增
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後。一切恶法
弃於後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梨耶波罗蜜。何以故。
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即是禅波罗蜜。何
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
罗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生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
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
唯有菩萨乃能供养。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
菩提性故名为菩萨。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
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
无性者则不能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善男子。非得
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
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
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
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
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
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
名菩萨性。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
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
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
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有边无边故发菩提
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
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
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
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
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
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恐怖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
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人决定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
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
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
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善男子。或有人说菩
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
是梵志说。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
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尼拘陀子具足而有尼拘陀树。当知即是梵志
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
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
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永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
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合和。缘和合故本无後有。如梵
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
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善男子。譬如合和石因缘故而有
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
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後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後
有。是不可说言定有。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
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善男子。
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以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
是名退转。复有两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静
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静亦名不退。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
得胜於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於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於
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於一切阿那含果。
辟支佛人胜於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於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
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
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
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发菩提心品第二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
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
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
河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
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
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
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
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
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
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
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
断众生身障。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恚心。三
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
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
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
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於如
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
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有人能发
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


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所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
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
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
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
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
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
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
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
故如来名一切智。

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
知。夫生因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
而得修於悲心。善男子。智者身见一切众生沈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
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
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於正路无有示导。
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
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慢。是故生悲。
又见众生为恶知识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
受诸苦恼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
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欲求
乐不造乐因。虽不乐苦。喜造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是故生悲。又见众
生於无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无定有性流转五有。是故生
悲。又见众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受身心苦而
更造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爱别离苦而不断爱。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无
明□不知炽然智慧灯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烦恼火之所烧然而不能求三
昧定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知五
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饥者食於毒饭。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在恶世遭值虐王
多受苦恼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
生悲。又见众生饥渴寒热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
恶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
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生於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又见
众生处□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
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
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
生多有财宝不能施舍。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
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
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
悲。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
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
故得名为大悲也。未得道时悲心转动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转动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善男子。
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
心而作生因。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
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善男子。在家之
人若不修悲。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
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时中一
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若修悲
心。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以是义故。一切善法。悲为根本。善
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人所做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解脱品第四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法体。谓解脱分。善生言。
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
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二者持戒。三者多闻。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从三方便得解脱分。是三方便有定数不。不也。善
男子。何以故。有人虽於无量世中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
人於一时中以一把面施一乞儿能得如是解脱分法。有人乃於无量佛所受持禁
戒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获得解脱分法。有人於无
量世无量佛所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唯读一四句偈而能
获得解脱分法。何以故。一切众生心不同故。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
死过咎涅盘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得解脱分法。若能厌
患生死过咎深见涅盘功德安乐。如是之人虽复少施少戒少闻。即能获得解脱
分法。善男子。得是法者於三时中。佛出世时。缘觉出时。若无是二阿迦尼
吒天说解脱时。是人闻已得解脱分。善男子。我於往昔初发心时。都不见佛
及辟支佛。闻净居天说解脱法。我时闻已即便发心。善男子。如是之法非欲
界天之所能得。何以故。以放逸故。亦非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三方便
故。亦非无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身口故。是法体者是身口意。郁单曰
人亦所不得。何以故。无三方便故。是解脱分三人能得。所谓声闻缘觉菩萨。
众生若遇善知识者。转声闻解脱得缘觉解脱。转缘觉解脱得菩萨解脱。菩萨
所得解脱分法。不可退转。不可失坏。善生言。世尊。说法之人复以何义能
善分别如是等人有解脱分。如是等人无解脱分。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
谓在家出家。如是二人至心听法。听已受持。闻三恶苦。心生怖畏。身毛皆
竖。涕泣横流。坚持斋戒乃至小罪不敢毁犯。当知是人得解脱分法。善男子。
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无量劫。若不能得解脱分法。当观是人为地
狱人。若复有人阿鼻地狱经无量劫受大苦恼。能得如是解脱分法。当观是人
为涅盘人。善男子。是故我於郁头蓝弗生哀愍心。於提婆达不生怜心。善男
子。如舍利弗等六万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其未得解脱分法。虽尔。
犹胜缘觉根利。善男子。是法有三。谓下中上。下者声闻。中者缘觉。上者
诸佛。善男子。有人勤求优婆塞戒。於无量世如闻而行亦不得戒。有出家人
求比丘戒比丘尼戒。於无量世如闻而行亦不能得。何以故。不能获得解脱分
法故。可名修戒。不名持戒。善男子。若诸菩萨得解脱分法。终不造业求生
欲界色无色界。常愿生於益众生处。若自定知有生天业。即回此业求生人中。
业者。所谓施戒修定。善男子。若声闻人得解脱分。不过三身得具解脱。辟
支佛人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得解脱分。虽复经由无量身中常不退转。不退
转心出胜一切声闻缘觉。善男子。若得如是解脱分法。虽复少施得无量果。
少戒少闻亦复如是。是人假使处三恶道。终不同彼三恶受苦。若诸菩萨获得
如是解脱分法名调柔地。何故名为调柔地耶。一切烦恼渐微弱故。是名逆流。
善男子。有四种人。一者顺生死流。二者逆生死流。三者不顺不逆。四者到
於彼岸。善男子。如是法者。於声闻人名柔软地。於菩萨亦名柔软复名喜地。
以何义故名为喜地。闻不退故名菩萨故。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
心故。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
是名修行无障碍道。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
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
一者於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
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
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复有六
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菩萨放
逸不能增长如是六事。若不放逸则能增长。善男子。菩萨求於菩提之时复有
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
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
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
是处。善男子。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福田。如是菩萨
出胜一切世间之事及诸众生。善男子。虽有人言无量世界有无量佛。然此佛
道甚为难得。何以故。世界无边众生亦尔。众生无边佛亦如是。假使佛道当
易得者。一佛世尊则应化度一切众生。若尔者世界众生则为有边。善男子。
佛出世时能度九万九那由他人。声闻弟子度一那由他。而诸众生犹不可尽。
故名无边。是故我於声闻经说无十方佛。所以者何。恐诸众生轻佛道故。诸
佛圣道非世所摄。故如来说无虚妄。如来世尊无有妒心。以难得故。说无十
方诸佛世尊。善男子。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不能究竟行菩萨道。若人难言。
若有现在无量诸佛。何故经中但说过去未来二世有无量佛不说现在无量佛
耶。善男子。我一国说过去未来有恒沙佛现在世中唯一佛耳。善男子。真实
义者能得佛道。无量众生修行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人乃能得度。如□罗华
及鱼子等。善男子。菩萨有两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得解脱分
法是不为难。在家得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三种菩提品第五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
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故声闻辟
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觉法性。以何缘故不名
为佛。若一切智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一切智。复何以故不名为佛。言一切
者。即是四谛。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
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以少分觉。
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
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
不名为佛。辟支佛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
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善男子。
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
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度。兔。马。香象。
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
二因缘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如彼香象。
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
习气根原。故名为佛。

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如来悉断如是二疑。是故名佛。善男子。声闻之人厌於多闻。缘觉之人厌於
思惟。佛於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
净。声闻。缘觉智虽清静。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善
男子。净有二种。一者智净。二者行净。声闻。缘觉虽有净智。行不清静。
如来世尊。智。行俱净是故名佛。善男子。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如来世尊
其行无边。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世尊能於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
者解脱障。是故名佛。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出言
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具足因智。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
需守护无能说过。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
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
满足。云何身。力具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见。其城纵广
满十万里。宫室百万。诸天一千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有六。夏三月时。释
提桓因欲往波利质多林中欢愉受乐。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罗钵那。具足七
头。帝释发念象知即来。善见城中所有诸天处其头上旋行而往。其林距城五
十由延。是象身力出胜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万八千。其力唯
敌佛一节力。是故身力出胜一切众生之力。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
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以是义故。名无上师。
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师子。龙王调御示导。名大船师。名大医师。大牛
之王。人中牛王。名净莲华-无师独觉为诸众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
沙门。大婆罗门。寂静持戒勤行精进。到於彼岸获得解脱。善男子。声闻。
缘觉虽有菩提。都无是事。是故名佛。善男子。菩萨有两种。一者在家。二
者出家。出家菩萨分别如是三种菩提是不为难。在家分别是乃为难。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身力何时成就。佛言。善男子。初修三十二相
业时。善男子。菩萨修集如是业时得名菩萨。兼得二定。一菩提定。二者有
定。复得二定。一者知宿命定。二者生正法因定。善男子。菩萨从修三十二
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其中□多闻无厌。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
以百福德而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善男子。一切世
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
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复不得及
无见顶相。善男子。菩萨常於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
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转轮圣
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业体即身口意业。修是业时非於天中、
北郁单曰。唯在三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
三阿僧□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於往昔宝顶佛所满
足第一阿僧□劫。然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劫。
善男子。我於往昔释迦牟尼佛所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供养
无量恒沙诸佛种诸种善根。修道持戒精进多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三
十二相业已。了了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观掌中□摩勒果。其业
虽定修时次第不必定也。或有人言。如来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为菩萨时
於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於相。或有说言。如
来先得八梵音相。馀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
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或有说言。如来先得无见顶相。馀次第得。
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顶头礼拜破□慢故。是故先得
无见顶相。或有说言。如来先得白毫毛相。馀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於
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善男子。除佛世尊馀无能说
如是相业。善男子。或复有人次第说言。如来先得足下平相。馀次第得。何
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足下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
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纤长指相。
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臃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
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得是相已。次得手足合网缦相。何以故。为菩萨时
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得是相已。次第或得手足柔软胜
馀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
是故次得手足软相。得是相已。次得身毛上向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
量世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
鹿王[月∞专]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
故次得鹿王[月∞专]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
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得是相已。次第
获得手过膝相。何以故。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圣贤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
故次得手过膝相。得是相已。次得象王马王藏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
世见怖畏者能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马相藏。得是
相已。次得软身一一孔中一毛生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亲近智者乐
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得是相已。次第或得身金色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
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七处满相。何以故。
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可□之处不生□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
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缺骨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善能分别善
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无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是故次
得缺骨满相。得是相已。次得二相。一者上身。二者颊车。皆如师子。何以
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自无两舌教他不为。是故次得如是二相。得是相已。
次得三相。一四十齿。二白净相。三齐密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以
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是故次得如是三
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四牙白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修欲界慈乐
思善法。是故次得四牙白相。得是相已。次得味中最上味相。何以故。为菩
萨时於无量世不待求己然後方施。是故次得味上味相。得是相已。次得二相。
一者肉髻。二广长舌。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
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得是相已。次得梵音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
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是故次得梵音声相。得是相已。次得牛王绀色目相。
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是故次得牛王目相。得是相
已。次得白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
白毫光相。得是相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於无量世头顶礼拜
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善男子。菩萨二
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如是业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业者
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完


【组字法】(1996/11/19 更新)

  本组字法含 ∞ % ◎ - + ? 六个全形基本符号,及 () [] 两组半形分
  隔符号。今举例说明如下:

  ∞  表横向连接    如:明=日∞月(∞的内码为A1DB)
  %  表纵向连接    如:音=立%日
  ◎  表包含        如:因=口◎大  或  □=门◎月(◎的内码为A1B7)
  -  表去掉某部份  如:青=请-言
  -+若前後配合表去掉某部份而改以另一部份代替,如:□=间-日+月
  ?  表字根特别,尚未找到足以表示者  如:背=(?∞匕)%月
  ()  为运算分隔符号  如:绕=组-且+((土%(土∞土))%兀)
  []  为文字分隔符号  如:罗[目∞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原输入者:kftseng@ccnews.nchu.edu.tw; Kliber.bbs@bbs.cis.nctu.edu.tw
  校 对 者:电子佛典作业小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版本:以佛教书局所出版佛教大藏经为主要底本,并参酌其它藏经版本
            修订而成。
Fri Apr 4 15:40:08 199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