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 FG1488.02
#1
发信站: National Sun Yet San University (ccstudent.ee.ntu.edu.tw>, 信区: BudaTech)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
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
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
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
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於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
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後生。在在处处不
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
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
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心得勇健。凡有所语。闻者乐受。
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
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
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
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
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
当□我时。如食草木。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於怨亲中。其心等一。
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
见我身闻触之者。远虽烦恼。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馀果。为众生故。求以
弘利。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
未得法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
二者心不贪著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
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慢。复有三事。一
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
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
善作方便令彼离苦。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
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
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
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
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软不□。复有三事。
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
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於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
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
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於下
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
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
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
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
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
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
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
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於生死。常造诸业。受生
死乐。无有信心。於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
悔恨放逸。於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於烦恼中生恐怖想。
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
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善男
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後
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
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倚色命财生大□慢。
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
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
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
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
於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
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於大众所。不生恐布。常教众
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
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盘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
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
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
集慈悲。亦不[怖-布+希]求慈悲果报。於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
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
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
不忘。於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後施福田。
先为贫苦。後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盘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
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为他人
是名实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
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
故。

优婆塞戒经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善生言。世尊。义菩萨者。云何自知是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苦行
时。先自诫心。善男子。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
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床-木+禾]
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
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冰□体。或受草食、根食、茎食、叶食、果食、土
食、风食。作如是等诸苦行时。自身他身俱无利益。虽尔犹故。心无退转。
出胜一切外道苦行。善男子。我於往昔为四事故。舍弃身命。一者为破众生
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著身故。四者为报父母
生养恩故。菩萨若能不惜身命。即自定知是义菩萨。善男子。我於往昔为正
法故。剜身为灯三千六百。我於尔时具足烦恼。身实觉痛。为诸众生得度脱
故。喻心令坚。不生退转。尔时即得具足三事。一者毕竟无有退转。二者得
为实义菩萨。三者名为不可思议。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正法故。
於一劫中周身左右受千疮苦。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
脱故。喻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一鸽故。弃舍
是身。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喻心令坚。不生
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善男子。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
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
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
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
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生故。菩萨现受畜生身已。善知人语、法语、实语、
不□恶语、不无义语。心常怜愍修集慈悲。无有放逸。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我於往昔受熊身时。虽具烦恼。烦恼於我无自在力。何以故。具正
念故。我於尔时怜愍众生。拥护正法修行法行。受瞿陀身、劫宾耆罗身、兔
身、蛇身、龙身、象身、金翅乌身、鸽身、鹿身、猕猴、□羊、鸡雉、孔雀、
鹦武、虾[幕-巾+虫]。我受如是鸟兽身时。虽具烦恼。烦恼於我无自在力。
何以故。具正念故。怜愍众生拥护正法修行法行。善男子。於饥馑世。我立
大愿。以愿力故。受大鱼身。为诸众生离於饥渴。食我身者。修道念道无恶
罪过。疾疫世时。复立大愿。以愿力故。身为药树。诸有病者见闻触我及食
皮肤血肉骨髓。病悉除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受如是苦。心不退转是名义
菩萨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时。终不[怖-布+希]求六波罗蜜果。但以利益众生
为事。菩萨深知生死过患。所以乐处为利众生受安乐故。菩萨了知解脱安乐
生死过患。而能处之。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
思反报。善男子。一切众生常求自利。菩萨所行□求利他。是名菩萨不可思
议。菩萨摩诃萨具足烦恼。於怨亲所。平等利益。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善男
子。若诸外道化众生时。或以恶语鞭打骂辱。摈之令出。然後调伏。菩萨不
尔。化众生时。无□恶语□语绮语。唯有软语真实之语。众生闻已。如青莲
遇月。赤莲遇日。善男子。菩萨施时。财物虽少。见多乞求。不生厌心。是
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教化盲聋□哑愚痴边地恶众生时。心无疲厌。是名菩
萨不可思议。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议。一者所爱重物能以施人。二者具
诸烦恼能忍恶事。三者离坏之众能令和合。四者临终见恶说法转之。是名菩
萨四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诃责一切烦恼。二者处烦恼中而不
舍之。三者虽具烦恼及烦恼业而不放逸。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
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欢乐。二者施时为他不求果报。三者施已心乐不
生悔恨。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是行时。自观其心。
我是名菩萨耶。义菩萨乎。众生若能作如是事。当知是人即义菩萨也。善男
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作如是事。是不为难。在
家菩萨为如是事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第十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
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
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
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
一切觉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为胜。犹如一切世间经书。十二部经为
最第一。何以故。所说不谬无颠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复如是。善男子。
菩提道者。即是学。即是学果。云何名学。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转心。是
名为学。已得不退。是名学果。未得定有是名为学。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
学果。初阿僧□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
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
□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修行施戒
忍辱进定智时。是名为学。到於彼岸是名学果。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
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是施
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一切凡夫外道异见。菩萨初二阿僧□劫所行施。是波
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
第三阿僧□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
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善男子。夫菩提者。
即是尽智无生智也。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为学。得菩提已是
名学果。自调诸根次调众生是名为学。自得解脱令众生得是名学果。修集十
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名为学。具足获得十八不共法。是名学果。为利自
他造作诸业。是名为学。能利他已。是名学果。习学世法是名为学。学出世
法是名学果。为诸众生不惜身财。是名为学。为诸众生亦不吝惜身财寿命。
是名学果。能化众生作人天业。是名为学。作无漏业。是名学果。能施众生
一切财物。是名为学。能行法施是名学果。能自破坏悭贪嫉妒。是名为学。
破他悭贪嫉妒之心。是名学果。受持五根修行忆念。是名为学。教他修集成
就具足。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信根既自利已。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
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於身命财不
生悭吝。是名自利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
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
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於法财中生贪著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
行者若令他受苦恼自处安乐。如是菩萨不能利他。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
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後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
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後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
若作後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
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善男子。菩
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
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
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
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
能自他利。谓坏七慢。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
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後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
是则名为下品菩萨。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
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
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
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
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
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能问义者复有二种。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
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至心持者复有二种。一
者思惟。二不思惟。能思惟者。能利自他。不思惟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
能思惟者复有二种。一者解义。二不解义。能解义者。能自他利。不解义者。
则不得名能自他利。解义之人复有二种。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
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如法住者复有二种。一者具足
八智。二者不能具足。何等八智。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
足智。五者自他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
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
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
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慢。十六说已不
求世报。如是之人。能从他听。从他听时具十六事。一者时听。二者乐听。
三者至心听。四者恭敬听。五者不求过听。六者不为论议听。七者不为胜听。
八者听时不轻说者。九者听时不轻於法。十者听时终不自轻。十一听时远离
五盖。十二听时为受持读。十三听时为除五欲。十四听时为具信心。十五听
时为调众生。十六听时为断闻根。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说能听。如是之人能
自他利。不具足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善男子。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
净。二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而说。三者为
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五者疑说。清净说者复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後为说。
二为增长三宝故说。三断自他烦恼故说。四为分别邪正故说。五为听者得最
胜故说。善男子。不净说者。名曰垢秽。名为卖法。亦名污辱。亦名错谬。
亦名失意。清净说者。名曰净洁。亦名正说。亦名实语。亦名法聚。善男子。
若具足知十二部经、声论、因论、知因、知喻、知自他取。是名正说。听者
有四。一者略闻多解。二者随分别解。三者随本意解。四者於一一
字一一句解。如来说法正为三人。不为第四。何以故。以非器故。如是四人
分为二种。一者熟。二者生。熟者现在调伏。生者未来调伏。善男子。譬如
树林凡有四种。一者易伐难出。二者难伐易出。三者易伐易出。四者难伐难
出。在家之人亦有四种。一者易调难出。二者难调易出。三者易调易出。四
者难调难出。如是四人分为三种。一者呵责已调。二者软语而调。三者诃责
软语使得调伏。复有二种。一者自能调伏不假他人。二者自若不能请他命调。
复有二种。一者施调。二者咒调。是调伏法。复有二时。一者喜时。二者苦
时。为是四人说正法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
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善男子。菩
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後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
於外典生於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
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
名兼利。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
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
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
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於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
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
二者教。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菩萨
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後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
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
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
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後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
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後化人。菩萨若不自行
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善男子。众生诸根凡有三种。菩萨诸根亦复三种。
谓下中上。下根菩萨能化下根。不及中上。中根菩萨能化中下。不及上根。
上根菩萨能三种化。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
自利利他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二利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
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第十一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
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
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善生言。世
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布畏。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
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
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呵责女身。
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
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如是八事有三因缘。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
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贤物、非施一人
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
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
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
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善男子。
菩萨所以求於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
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
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
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
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善男子。是故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
行是名实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
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慢。虽持净戒多闻精
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
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
缘。何以故。惭愧坚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设於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
虽复後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
二不放逸。善男子。於後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
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
不为诸苦一切烦恼之所倾动。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
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正法。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善男子。菩
萨具足如是八法。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
欢喜自庆。不生□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
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事。不向馀说。不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於己怨者。□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
见他偷时默然不动。见来打者生於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
虚言。何以故。知果报故。於诸烦恼应生怨想。於善法中生亲旧想。若於外
法生於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虽复久与恶人同处。
终不於中生亲善想。虽与善人不同居止。终不於彼而生远想。虽复供养父母
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
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己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
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如来十
二部经。即以是法用化众生。意业清净修四无量。亦以是法。开化众生。假
身受苦。令他受乐。甘乐为之。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
所学之事。世中最胜。虽得通达。心无□慢。以己所知。勤用化人。欲令此
事。迳世不绝。於亲友中。不令作恶。乐以上八法教化众生。说因说果。无
有错谬。爱别离时。心不生恼。观无常故。受乐受时。心不耽荒。观苦、无
常。善男子。菩萨具足如上八法。则能施作如是等事。善男子。菩萨二种。
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是八法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
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
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
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
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善男子。
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若
能具足是二庄严。则得微妙善巧方便。了知世法及出世法。善男子。福德庄
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
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有智之人所学世法。於学
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
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
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
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善男子是
二庄严有二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虽复流转生死苦海。心
不生悔。复次。菩萨具足二法而能庄严无上菩提。一者不乐生死。二者深观
解脱。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财命增长。善男
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
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於贫苦。为增无
上妙智慧故。施於福田。为报恩故。施於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
恼故。施於福田。成功德故。施於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於福田。欲
舍一切苦因缘故。施於贫穷。菩萨若施所亲爱处。为报恩故。若施怨仇。为
除恶故。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生一子想。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则名为施
波罗蜜。菩萨施时。离於悭心。名尸波罗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罗
蜜。所施之物手自授与。名精进波罗蜜至心系念观於解脱。名禅波罗蜜。不
择一切怨亲之相。名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
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复次。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
菩提。名智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於众生
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於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众生住
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
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
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善男子。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
等为七。一者自知罪过。二者不说他过。三者乐瞻病人。四者乐施贫人。五
者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善男子。复
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仇。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
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著。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
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
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
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
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组字法】(1996/11/19 更新)

  本组字法含 ∞ % ◎ - + ? 六个全形基本符号,及 () [] 两组半形分
  隔符号。今举例说明如下:

  ∞  表横向连接    如:明=日∞月(∞的内码为A1DB)
  %  表纵向连接    如:音=立%日
  ◎  表包含        如:因=口◎大  或  □=门◎月(◎的内码为A1B7)
  -  表去掉某部份  如:青=请-言
  -+若前後配合,表去掉某部份而改以另一部份代替  如:□=间-日+月
  ?  表字根特别,尚未找到足以表示者  如:背=(?∞匕)%月
  ()  为运算分隔符号  如:绕=组-且+((土%(土∞土))%兀)
  []  为文字分隔符号  如:罗[目∞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输 入 者:电子佛典作业小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初 校 者:电子佛典作业小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输入版本:以佛教书局所出版佛教大藏经为主要底本,并参酌其它藏经版本
            修订而成。
Fri Apr 4 16:11:22 199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