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 FG1488.05
#1
发信站: National Sun Yet San University (ccstudent.ee.ntu.edu.tw>, 信区: BudaTech)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杂品之馀

善男子。若复有人於身命财。悭吝不施。是名为悭。护惜悭人不施之心。不
生怜愍。留待福田。求觅福田。既得求过。观财难得。为之受苦。或说无果
无施无受护惜妻子眷属等心。积财求名。见多生喜。观财是常。是名悭垢。
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於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智人行施。
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天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
布。於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
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
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盘断於
有故。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
悭吝。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
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
报。一者先多发心後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
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且受者过。二者施时
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後乃与之。六
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
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若以具足色香味触施於彼者。是名净施。若能如法得
财施者。是名净施。观财无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净施。为破烦恼故。
行布施。是名净施。为净自心因缘故施。是名净施。若观谁施、谁是受者、
施何等物、何缘故施、是施因缘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
缘果报皆十二入。能如是观。行於施者。是名净施。若行施时於福田所。生
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於妻子眷属仆使。生
怜愍心施於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慢施。柔软心施。离
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
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
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
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
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
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
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
於畜生。专心恭敬施於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
安辩施於彼者。施主後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
是故我於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於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
福多也。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
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施主若
以净妙物施。後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
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
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
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
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
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已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
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
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若未施时生於信心。
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
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
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
定。施人及僧有二种福。一从用生。二从受生。何以故。施主施时打破悭吝。
受者用时破他悭吝。是故说言从用生福。又复从用。人能转用。僧能增长。
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曰涅盘。若
有人能日日立要。先施他食。然後自食。若违此要。誓输佛物。犯则生愧。
如其不违。即是微妙智慧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是人亦得名上施主。
若能随顺求者意施。是人於後无量世中。所求如意。若有净心财物福田悉清
净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若给妻子奴婢衣食□以怜愍欢喜心与。未来则得
无量福德。复观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生怜愍。复作是念。如是鼠雀因
我得活。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福无量。若为自身造作衣服。璎珞
环□。严身之具。种种器物。作已欢喜。自未服用。持以施人。是人未来得
如意树。若有说言。离於布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离财得施。离受有施。
不离悭惜成布施者。亦无是处。若不求施。若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
教他索施。自往行施。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多获宝藏。非宝之物悉变成宝。为
戏笑施。非福田施。不信因果施。如是布施不名为施。若人偏为良福田施。
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若人施已生於悔心。若劫他物持
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托不集。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
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
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
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
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赖他得。他若
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
时不为人天。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
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
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後施人。令得
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
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
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
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
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
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
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於财施。或有
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
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
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
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
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
所为者。生馀道中。其馀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
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於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
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
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
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
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若有祀祠。谁是受
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卓亦复如是。
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若
说杀生祀祠得福。是义不然。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檀树。断众生
命而得福德。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为亡追福。则有三时。春时二月。
夏时五月。秋时九月。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
马种种资生。布施於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
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
二时中失。非命尽失。若出家人效在家人藏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
真实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
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於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
不知思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恚。诈现好
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施於贫穷。以怜愍故。施於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善男子。
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若
人轻於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若人共施财物、福田。
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
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
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善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
此因必得果故。若人无慈。不知思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者
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不惜身命。既得财
物能舍施人。当知是人能舍身命。若人悭吝不能舍财。当知是人亦惜身命。
若舍身命求得财物以布施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
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是故我於契经中说。四天下中阎浮提。人有三事胜。
一者勇健。二者念心。三者行净。不见果报能预作因。不惜身命求得财已。
能坏悭吝。舍已思施。既舍施已。心不生悔。复能分别福田非福田。是名勇
健。善男子。施已生悔。因於三事。一者於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
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诃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
恼。善男子。智人三时不生悔心。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
三者不贪著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
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负著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
善男子。施主若能如是观察如是行施。当知是人能具足行檀波罗蜜。是故我
先说有布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布施。有亦布施亦波罗蜜。有非布施非
波罗蜜。

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
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於三宝不。受齐戒不。若言能者。
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後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
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盘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
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
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施。若能如是先教後施。名大施主。善
男子。若能如是教化众生及诸怨亲。无所选择。名大施主。善男子。智者若
有财宝物时。应当如是修行布施。如其无财复当转教馀有财者。令作是施。
若馀施主先知此法不须教者。应以身力往佐助之。若穷无物。应诵医方。种
种咒术。求钱汤药。须者施之。至心瞻病。将养疗治。劝有财者。和合诸药。
若丸若散。若种种汤。既了医方。遍行看病。案方诊视。知病所在。随其病
处。而为疗治。疗治病时。善知方便。虽处不净不生厌心。病增知增。损时
知损。复能善知如是食药。能增病苦。知如是食药能除病苦。病者若求增病
食药。应当方便随宜喻语。不得言无。若言无者。或增苦剧。若知定死。亦
不言死。但当教令归依三宝。念佛法僧。勤修供养。为说病苦皆是往世不善
因缘获是苦报。今当忏悔。病者闻已。或生□恚。恶口骂詈。默不报之。亦
不舍弃。虽复瞻养。慎无责恩。瘥已犹看。恐後劳复。若见平复。如本健时。
心应生喜。不求恩报。如其死已。当为殡葬。说法慰喻。知识眷周。无以增
病食药施人。若病瘥已。喜心施物。使可受之。受已转施馀穷乏者。若能如
是瞻养治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无上菩提之道。善男子。有智之人求
菩提时。设多财宝亦当读诵如是医方。作瞻病舍。具病所须饮食汤药以供给
之。道路凹迮。平治令宽。除去刺石粪秽不净□处所须。若板、若梯、若椽、
若索。悉皆施之。旷路作井。种果树林。修治泉潢。无树木处。为畜坚柱。
负担息处。为作基□。造立客舍。具诸所须瓶盆、烛灯、床卧、敷具。臭秽
流处为作桥[陈-东+登]。津济渡头施桥船筏不能渡者。自往渡之。老小羸瘦
无筋力者。自手携将而令得过。路次作塔。种花果树。见怖畏者。辄为救藏
以物。善语诱喻捕者。若见行者次至□处。辄前扶接令得过□。若见失土破
亡之人。随宜给与。善言慰喻。远行疲极。当为洗浴。按摩手足。施以床座。
若无床座。以草为敷。热时以扇。衣棠作荫。寒时施火。衣服温暖。若自为
之。若教人为。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见行路者。示
道非道。道者。所谓多饶水草无有贼盗。宣说非道多诸患难。见人[革∞华]
履、衣裳、钵盂朽故坏者。即为缝补浣染熏治。有患鼠、蛇、壁□、毒□。
能为除遣。施人如意。摘抓耳钩。缝治浣濯。招提僧物。谓坐卧具。厕上安
置净水、澡豆、净灰土等。若自造作衣服钵器。先奉上佛。并令父母师长和
上先一受用。然後自服。若上佛者。以花香赎。凡所食□。要先施於沙门梵
志。然後自食。见远至者。软言问讯。施以净水洗浴身体。与油涂足。香花、
杨枝、澡豆、灰土、香油、香水、蜜□钵罗舍勒、小衣、作涂油者。洗已复
以种种香花、丸药、散药、饮食、桨水。随所须施。复施剃刀、漉水囊等。
针缕、衣纳、纸、笔、墨等。若不能常随斋日施。若见盲者。自前捉手。施
杖示道。若见有苦。亡失财物。父母丧没。当以财给。善语说法。慰喻劝谏。
善说烦恼福德二果。善男子。若能修集如是施者。名净施主。善男子。菩萨
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净施主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为净施
主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第二十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有来乞者。当先教令受三归依然後施者。何因缘故
受三归依。云何名为三归依也。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於无上寂灭之
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
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
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或有说言。若如是者。即是一归。是义不然。何
以故。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是
故应当别归依佛。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
禀受故。是故应当别归依僧。正道解脱是名为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
法受是名为僧。若无三归。云何说有四不坏信。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
足。云何具足。所谓归佛法僧。不具足者。所谓如来归依於法。善男子。得
三归者。无不具足。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善男子。如佛缘觉声闻
各异。是故三宝不得不异。云何为异。发心时异。庄严时异。得道时异。性
分各异。是故为异。何因缘故说佛即法。能解是法。故名为佛。受分别说。
故名为僧。若有说言。佛入僧数。是义不然。何以故。佛若入僧则无三宝及
三归依四不坏信。善男子。菩萨法异。佛、法亦异。菩萨二种。一者後身。
二者修道归依。後身名归依法。归依修道名归依僧。观有为法多诸罪过。独
处修行得甘露味。故名为佛。一切无漏无为法界。故名为法。受持禁戒读诵
解说十二部经。故名为僧。若有问言。如来灭已。归依佛者是何归依。善男
子。如是归依。名为归依过去诸佛无学之法。如我先教提谓长者。汝当归依
未来世僧。依过去佛亦复如是。福田果报。有多少故。差别为三。若佛在世
及涅盘後。供养果报无有差别。受归依者亦复如是。如佛在世为诸弟子。立
诸要制。佛虽过去有犯之者。亦获罪报。归过去佛亦复如是。犹如如来临涅
盘时。一切人天为涅盘故。多设供养。尔时如来未入涅盘。犹故在世。悬受
未来世供养事。归过去佛亦复如是。譬如有人父母在远。是人或时□骂得罪。
或时恭敬赞叹得福。归过去佛亦复如是。是故我说。我若在世及涅盘後所设
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善男子。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归依者。名优婆
塞。名优婆夷。一切诸佛虽归依法。法由佛说。故得显现。是故先应归依於
佛。净身口意至心念佛。念已即离怖畏苦恼。是故应当先归依佛。智者深观
如来智慧解脱最胜。能说解脱及解脱因。能说无上寂静之处。能竭生死苦恼
大海。威仪庠序。三业寂静。是故应当先归依佛。智者深观生死之法是大苦
聚。无上正道能永断之生死之法。渴爱饥馑无上甘露味能充足。生死之法。
怖畏□难。无上正法能除断之生死错谬邪僻不正。无常见常。无我见我。无
乐见乐。不净见净。无上正法悉能断除。以是因缘。应归依法。智者应观外
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
世俗微善之法悭吝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静心多怜愍。
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於正道得正解脱。得已复能转为人说。是故应当次归
依僧。若能礼拜如是三宝。来迎去送尊重赞叹如法而住。信之不疑。是则名
为供养三宝。若有人能归三宝已。虽不受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虽复在
家如法而住。是亦得名为优婆塞。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
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即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
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
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
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善男子。若能净洁身口意业
受优婆塞戒。是名五阴。云何五阴。不受邪见。不说邪见。信受正见。说於
正见。修行正法。是名五阴。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
以是因缘。失於三归。若人质直。心无悭贪。常修惭愧。少欲知足。是人不
久得寂静身。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於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
能怜愍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
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
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已。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
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虽复礼
拜所说邪法。慎无受之。供养天时。当起慈心。为护身命财物国土人民恐怖。
所说邪见。何故不受。智者应观外道所说。云一切物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若
是自在之所作者。我今何故修是善业。或说投渊赴火自饿舍命即得离苦。此
即苦因。云何说言得远离苦。一切众生作善恶业。以是业缘自受果报。复有
说言。一切万物时节星宿自在天作。如是邪说。我云何受。现在造业。亦受
过去所作业果。智者了了。知是业果。云何说言时节星宿自在作耶。若以时
节星宿因缘受苦乐者。天下多有同时同宿。云何复有一人受苦。一人受乐。
一人是男。一人是女。天阿修罗有同时生、同宿生者。或有天胜阿修罗负。
阿修罗胜诸天不如。复有诸王同时同宿俱共治政。一人失国。一则保土。诸
外道等亦复说言。若有恶年恶宿现时。当教众生令修善法。以攘却之。若是
年、宿。何得修善而得除灭。以是因缘。智者云何受於外道邪错之说。善男
子。一切众生随於业行。若修正见。受於安乐。修邪见者。受大苦恼。因修
善业。得大自在。得自在已。众生亲近。复为宣说善业因缘。善业因缘故得
自在。一切众生皆由修善业因缘故。得受安乐。非年宿也。善男子。阿□世
王提婆达多皆由造恶业因缘故。堕於地狱。非因年宿得是报也。郁头蓝弗邪
见因缘。未来当堕大地狱中。善男子。一切善法。欲为根本。是欲因缘。得
三菩提及解脱果。入出家法破大恶业及诸有业。能受持戒。亲近诸佛。能一
切舍施於乞者。能作定性坏恶果报。灭大恶罪。得决定聚。离於三障。善能
修集。坏烦恼道。是欲因缘。能受三归。因三归已。即能受戒。既受戒已。
行见修道。过於声闻。若有长於师子虎狼恶兽等类。归依於佛。尚得解脱。
况发善心求出世者不得解脱。阿那□坻教告家内在胎之子。悉受归依。是胎
中子实不成就。何以故。是法要当口自宣说。虽不成就。亦能护之。善男子。
诸外道说一切世间皆是自在天之所作。亦复说言。未来之世过百劫已。当有
幻出。所言幻者。即是佛也。若自在天能作佛者。是佛云何。能破归依自在
天义。若自在天不能作佛。云何说言一切皆是自在天作。外道复说大梵天王
大自在天□纽天主悉皆是一。复说生处各各别异。自在天者。名自在天。名
常。名主。名有。名曰律陀。名曰尸婆。是一一名各有异事。亦求解脱。亦
即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自在天能生众生。造作诸有。作善恶业及业
果报。作贪□痴系缚众生。复言众生得解脱时。悉入身中。是故解脱。是无
常法。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常者。云何得名为解脱也。如婆罗门子还得
寿命。是故不得名自在天。是三种天亦不得一。何以故。阿周那人□纽大天
为作解脱。以是义故亦不得一。若言解脱是无常者。当知即幻。非佛名幻。
若能了了正见。真我是名解脱。复有说言。见微尘者是名解脱。复有说言见
性异我异是名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能修道见四真谛。是人乃得见性、
见我。若人能受三归依者。是人乃能真见四谛。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
菩萨净三归依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
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

善生言。世尊若有人能受三归斋戒。是人当得何等果报。善男子。若人能受
三归依者。当知是人所得福报不可穷尽。善男子。迦陵伽国有七宝藏名宾伽
罗。其国人民大小男女於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
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
□提呵国有七宝藏。名半陆迦。其国人民男女大小於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
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
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波罗[木∞奈]国有七宝藏名曰□□。其国人民男
女大小於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
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乾陀罗国有七宝
藏名伊罗钵多。其国人民男女大小於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轳担
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胜出彼藏所有宝
物。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
出时。是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
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
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馀一切罪悉皆消灭。如是戒者不得一时
二人并受。何以故。若一时中二人共受。何因缘故一人毁犯一人坚持是戒力
故。後世生时不能造恶。受已作罪。复不永失。若先遣信。欲刑戮人。信迟
未至。其人寻後发心受斋。当受斋时。信至即杀。虽复一时。以戒力故。不
得杀罪。若诸真人常敕作恶。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
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欲受斋者。先当宣令所属国境。我欲受
斋。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
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
时众生具五浊故。是故我为鹿子母说。善女。若娑罗树能受八斋。是亦得受
人天之乐至无上乐。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如是斋
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善男子。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能教众生净八戒斋是不为难。在
家菩萨教他清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组字法】(1996/11/19 更新)

  本组字法含 ∞ % ◎ - + ? 六个全形基本符号,及 () [] 两组半形分
  隔符号。今举例说明如下:

  ∞  表横向连接    如:明=日∞月(∞的内码为A1DB)
  %  表纵向连接    如:音=立%日
  ◎  表包含        如:因=口◎大  或  □=门◎月(◎的内码为A1B7)
  -  表去掉某部份  如:青=请-言
  -+若前後配合,表去掉某部份而改以另一部份代替  如:□=间-日+月
  ?  表字根特别,尚未找到足以表示者  如:背=(?∞匕)%月
  ()  为运算分隔符号  如:绕=组-且+((土%(土∞土))%兀)
  []  为文字分隔符号  如:罗[目∞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输 入 者:电子佛典作业小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初 校 者:电子佛典作业小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输入版本:以佛教书局所出版佛教大藏经为主要底本,并参酌其它藏经版本
            修订而成。
Fri Apr 4 15:42:32 199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