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阙字补
#1
曼殊裟华
发信站: [鹿苑]佛教暨慈青专站 (buda.nsysu.edu.tw , 信区: BudaTech)
        见诸法性如罗[谷-禾+糸]视

        见诸法性如罗□视

        □: ㄏㄨ/ (二声)

        名词: 绉纱

        不过这句我看不太懂, 这个解释似乎没啥用. 但若整段的意思的话,
        大意上是说经由禅的培养, 可以很容易的就明白法性. 只是这个譬
        喻有点难懂, 什麽叫作「罗□视」??

--
◎正直舍方便  佛道自然成◎

  往昔诸尊者、大师等众,欲化众生入於佛道,故施设种种方便、种种善巧。然众生不
  解其义,以为方便即为究竟,不斯进取、以少为足。殊不知如此攀缘之行,恰若「小
  儿舔刀上蜜」 -- 美味不足,而有割舌之患。是故当离此等方便,发无上心,进取无
  上正等正觉,以「如□牛过於泥泞之地,若有迟滞,则更陷堕无以自拔」常自警觉。
Ξ Origin: [鹿苑]佛教暨慈青专站 <buda.nsysu.edu.tw> [FROM: 140.117.12.3]
Wed Jul 9 22:46:32 199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阙字补
#2
发信站: 国立中山大学网路组 Mailing List (tpts1.seed.net.tw>, 信区: BudaTech)
曼殊裟华 wrote:
> 
> 见诸法性如罗□视
> 
> □: ㄏㄨ/ (二声)
>
> 名词: 绉纱

□,今之轻纱。(K1405b03)

> 不过这句我看不太懂, 这个解释似乎没啥用. 但若整段的意思的话,
> 大意上是说经由禅的培养, 可以很容易的就明白法性. 只是这个譬
> 喻有点难懂, 什麽叫作「罗□视」??

此处原经上下文为:

  是三昧名菩提庄严,因是三昧能得学道及无学道、四无量心、
  三解脱门、自利利他无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调众生;无量智慧
  、五根三昧;转钝为利;断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种
  智,见诸法性如罗□视。
   ^^^^^^^^^^^^^^^^
这是世尊对善生所说的话。没有详细看过全经,我也有些不解。
既然都已经「能得成就一切种智」了,怎还会「见诸法性如罗□
视」——这意思大概是说对法性的体悟还不真切,之间还隔著一
层薄纱。如果真是这个意思,那麽关键大概是出在「『能得』成
就一切种智」的『能得』二字。这『能得』嘛,并没有说他已经
得到,而是指出他有这个条件得到。

後来以「罗□」二字查阅佛光大辞典CD,它是这样解释的:

  <一>指丝织之罗布与绉纱,为天人作衣之材料;转喻微细烦恼。
 <二>谓菩萨之见佛性,犹如隔罗□见物,虽极细薄,然犹有所
      隔。祖庭事苑卷一(□续一一三.三下):「华严疏云:
      『菩萨智与如来智,如明眼人隔轻□睹众色像。』此言菩
      萨与佛见性不同。」林间录卷上(□续一四八.二九八上
      ):「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呵见性如隔
      罗□。」p6686

                                           maha 07/10/97
Thu Jul 10 07:57:27 199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阙字补
#3
QC
※ 引述《maha (maha)》之铭言:
> 曼殊裟华 wrote:
> > 见诸法性如罗□视
> > □: ㄏㄨ/ (二声)
> > 名词: 绉纱
> □,今之轻纱。(K1405b03)
> > 不过这句我看不太懂, 这个解释似乎没啥用. 但若整段的意思的话,
> > 大意上是说经由禅的培养, 可以很容易的就明白法性. 只是这个譬
> > 喻有点难懂, 什麽叫作「罗□视」??
> 此处原经上下文为:
>   是三昧名菩提庄严,因是三昧能得学道及无学道、四无量心、
>   三解脱门、自利利他无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调众生;无量智慧
>   、五根三昧;转钝为利;断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种
>   智,见诸法性如罗□视。
>    ^^^^^^^^^^^^^^^^
> 这是世尊对善生所说的话。没有详细看过全经,我也有些不解。
> 既然都已经「能得成就一切种智」了,怎还会「见诸法性如罗□
> 视」——这意思大概是说对法性的体悟还不真切,之间还隔著一
> 层薄纱。如果真是这个意思,那麽关键大概是出在「『能得』成
> 就一切种智」的『能得』二字。这『能得』嘛,并没有说他已经
> 得到,而是指出他有这个条件得到。
> 後来以「罗□」二字查阅佛光大辞典CD,它是这样解释的:
>   <一>指丝织之罗布与绉纱,为天人作衣之材料;转喻微细烦恼。
>  <二>谓菩萨之见佛性,犹如隔罗□见物,虽,极细薄,然犹有所
>       隔。祖庭事苑卷一(□续一一三.三下):「华严疏云:
>       『菩萨智与如来智,如明眼人隔轻□睹众色像。』此言菩
>       萨与佛见性不同。」林间录卷上(□续一四八.二九八上
>       ):「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呵见性如隔
>       罗□。」p6686
>                                            maha 07/10/97

罗□是一种轻软的细纱,得了一切种智之後,见诸法自然能看透而不被诸法所蒙蔽。
如果单看<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中这一段话,「见诸法性如罗□视」应该是正面,而不应该
解释见诸法还隔了一层薄纱。

会这样解是因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六中的这一段文:
行者於四禅中应作是念。我今此定依欲界身具足色法。何故不见。作此念已。即当一心谛观己
身。一切毛道及与九孔。身内空种皆悉虚&#30094;。犹如罗□内外相通。亦如芭蕉重重无实。作是观
                      ^^^^ 
时即便得见。既得见已复更谛心观察见身。

大意为修行人在证到四禅之後,见自己的色身,犹如罗□一般内外相通,是没有实质色身的存
在。
2011年 4月 6日 16:15:16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