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观色无常-6
#1
白非白
[观色无常-6]

当同学们打坐时感觉身体舒服、心情愉快的话,那就是内部调适好了,打坐可以专
心一意了,可是身内身外的杂音仍会干扰而引起思绪的纷乱,那该怎办?世尊说这
时就要用“外力法”。

世尊给的药方是“先去外声,再去内声”,去外声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耳外杂音听
而不觉,这个方法要用辅助器材就简单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实验,拿一个隔音耳塞
或耳罩把耳孔堵住,我们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没耳塞的人就用食指手指把耳孔
堵住看看,此时我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或很小声了),听到的是呼呼叫很大声的
自己呼吸的声音,这就是“内声”。

去外声当然不是用耳塞,世尊要我们用观想的,观想出一个耳塞的形状堵住耳洞,
在观想之前先自观面前有一面镜子,我们正看著自己在出丑,把舌头顶向上颚,现
在观想出耳塞把那个出丑的自己的耳洞塞住。

耳塞的形状是什麽样的呢?世尊说“观想有一粒如意珠出现”,如意珠自然是可大可
小随我们心中所念,它刚好是可以密密的塞住耳洞,但是如意珠只是耳塞的主要零
件,它还有次要的零件,那就是“如意珠底下有一个牛奶滴样的下端,由这个下端
会流出醍醐,醍醐是非常浓稠的精炼牛奶了,有点像是软化的起司,这个醍醐会把
耳洞灌(塞)满使得耳洞”密不透声“,这个醍醐牌耳塞不会受到任何大声音的破坏,
所以声音由耳洞进不来了,这是第一步。

接著再来第二步,观想自己头上有个超大粒如意珠,这如意珠会生出我们想要的任
何东东,现在观想它生出九重的金刚罩,把我们全身罩住,金刚罩的外面还有很高
的金刚山(屏风)每座山上有一佛坐镇著,这个会把所有的声音给阻隔了。这时的
金刚上的佛都在为我们说四念处法门。这种情形就好像我们坐在一间气密室里面一
样,完全不受外来声音影响了。

这个“气密室”法世尊给它一个名词叫“治乱倒心法”,治乱倒心法要观想到再也听不
见外声,只知道耳中只有四念法门,而四念法门我们现正在第一念--观身无常的
“观色无常”之中,也就是我们要观到外声消失,只有一个观色无常的“窗口”留在那
里。

那麽问题中间又跑出来了,那就是什麽是“色”?找查一下字典会发现色字有多种意
义:物体表面的色彩。面容、神情。容貌美丽的妇女。景象。种类、式样。品质、
成分。性欲、情欲。部首之一。生气发怒,改变脸色。访求等。这里哪 一个是我们
要的解释?

很简单,先用排除法,“观色”一词里观是动词的话,那色一定是名词,观若是名词
的话,那色就是形容词。佛经译於唐宋之间最多,我们就来看同样是精炼文字的唐
诗里“观色”的用法如何:

[送"海禅和上"(和尚)归山] 杜荀鹤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林。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这里观色一词是看著“风驱雾”的变化,又例如:

[咏“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 顾况
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
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
上人心中明如镜。永日垂□观色空。

这里“观色空”是对那些窗外的美景视而不见。接著再来看看宋代的记事:
〔南宋纪〕153卷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制策问礼乐刑政之要,亮以君道、
师道对,且曰:「臣窃叹陛下....而问安视寝之馀,所以察言而观色,因此而得
彼者,其端甚众",这里“观色”是看脸色揣测心意了。

其实在更早以前的《论语》里(二十四 颜渊篇下 子张问士章)记载的:『察言故不失
口於人,观色故不失色於人。』。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观色的意义是“观察(某人事
物)的变化”。

观色的定义有了,那麽我们要观什麽的变化呢?世尊说内声的产生是因为外声引动
了六根,经上说:“复次舍利弗,既去外声已,当去内声。内声者,因於外声,动
六情根,心脉颠倒。五种恶风,从心脉入,风动心故或歌或舞作种种变。”。
(大正藏十五册六二O经)

外声引动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得心脉颠倒,心脉颠倒就是心跳急促血压上升
等等不正常的现象,心脉为何会颠倒?因为恶风由心脉进入人身,恶风如何进入心
脉?因为经由呼吸。最後的现象就是“风动心”,我们就看到一个人发狂了,“或歌
或舞作种种变”就是乱唱乱跳或作怪了。阿难不得已只好把发狂的人关到房里去不
让出来。五种恶风是指太乾、太湿、太热、太冷、忽快忽慢,所以我们前头说的打
坐环境很重要,在律法里,世尊也制戒不可在太热太冷大风大雨中打坐,就是为了
避免恶风乱心。

为了预防“恶风乱心”,除了环境保持适当之外,心中也要观想一个舒适的环境,世
尊名之为"洗心观",气密法和洗心观都是“观(佛)”的法门,也是同学们在阿含经
里常读到的“念佛念法念僧”的念佛法门,不过世尊却没有在阿含里详说念佛的方法,
世尊只有讲解“原理”方面的事,念佛如何“实作”呢?

念佛法门最简单的就是称名,称佛名可以收摄心性,在平时很有作用,不过在打坐
时称佛名有时精神容易散漫了,这时就需要更能专心一点的洗心观,来看看洗心观
如何观:(大正藏十五册六二O经)
====================================
洗心观者。先自观心令渐渐明。犹如火珠。四百四脉。如□琉璃黄金芭蕉。直至心
边。火珠出气。不冷不热。不□不细。用熏诸脉想。
====================================

先观想心中有一个火珠,我最常建议同学们观地藏菩萨的火珠,因为它很具体,同
学们只要找一张地藏菩萨持珠的图像看看就明白,有的人是观想“落日”的情形也是
可以的,这个火珠要“不冷不热”,也就是保持行者感到最舒服的状态。

接著要观自身通体清净,经上说得轻松,但实际上要观到自身的筋脉“四百四脉,
如□琉璃黄金芭蕉”是需要时日练习的,四百四脉是约略的数,人身的筋脉大都用
“五百筋脉”形容,这里用四百四脉来代表,同学们观自身的筋脉如“□琉璃黄金芭
蕉”,就是观到筯脉如水晶体(毗琉璃是纯净的水晶体),或黄金色或是芭蕉红的色
泽。

经验上,观水晶体较容易观,水晶体的感觉比较像我们常见的“火花”,也就是电子
学上的“电脉”在筋脉上的传送,所谓的筋,对照现代解剖学来说可以看成是神经系
统,观的时候会感觉到浑身舒畅,身体的浊重感会消失,也就是身体觉得“轻安”的
情形,这些奇特的感觉就是“三昧境”之一。

三昧境也可说是幻境,不过世尊把修行者所能操控且稳定的三昧叫作”正受“,用热
狗解法来说就是“正确的感受”或者“正确的觉受”,正受只能和有经验的人来说,没
经验的人是很难听得懂的。

有一次一个和世尊同姓的少年仔跑来问世尊,他说“世尊啊,你上课说正受我知道
啦,要有正受才能解脱,没有正受就没有解脱,那请问世尊,是先有解脱才有正受
呢,还是先有正受才有解脱,或是正受解脱同时一起?”,少年仔一连问了三次,
世尊不回答他。

阿难当时是执扇扇佛的侍者,他开口回答少年仔,说“世尊病刚好,还在休养,我
来回答你吧”,阿难说的大意是“修行者和一般人都有三昧,不过修行者要有戒行
之後才有三昧正受的”,才能有慧,最後才能解脱。一般人也能有三昧,不过那个三
昧和佛法的三昧是不同的。阿难强调“戒行圆满者的三昧才是具足三昧”,要不然都
只是“偶而”的三昧而已。少年仔走後,世尊对阿难说“这少年仔能问比丘这麽深入
的问题,很不简单喔”(尔时世尊知摩诃男去不久。语尊者阿难。迦□罗卫释氏乃
能与诸比丘共论深义。)《杂阿含》p239

依佛所教的方法去“观”,也叫禅定,有禅定就会有三昧,三昧在别的经典里也叫作
正受,但是“三昧”和“正受”这二词,世尊在《杂阿含》里是有差别的,我们来了解
一下:(杂阿含八八三经)p0222

====================================
(八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种禅。
1-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
2-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
3-有禅三昧善。亦正受善。
4-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

第一类禅,三昧很好,但正受不好。这是什?戒行不足者的三昧也。像是提婆之类
的神通者。
第二类禅,正受很好,但三昧不好。也就是有些大德戒行圆满,智慧解脱,不过从
来没听过有什神变之境的。
第三类禅,三昧很好,正受也很好。例如那些老老老师兄阿罗汉们就是三昧和正受
都很强。
第四类禅,三昧不好,正受也不好。像我们这些後世小子们,好心作卦歹心作卦,
别说戒行圆满啦,连要好好的收收心也没法子。像我们这类的虽然也叫行禅,不过
是第四名的禅。(反正有五名内啦 Orz)

虽然咱们排在五名内的第四名,但同学们也别太泄气,世尊仍是苦口婆心的要我们
努力行禅,以便把“心垢”洗去,所以有洗心观的法门。

当同学们在心中安好火珠之後,这个手续在真言门叫作“安日轮”,其功用很多,但
是在安那波那中只是用来洗心而已,火珠定好後,观想火珠有”气“送出(像是送出
电气脉冲)这个脉冲要很平均地送到全身的神经血管(筋脉)去。(用熏诸脉想)

接著观想“一(位)梵王(天王)持摩尼镜(如意镜)。照行者胸。尔时行者自观
胸如如意珠王(把自己心中的珠当作中心)。明净可爱火珠为心。大梵天王掌中。
有转轮印。转轮印中有白莲花。白莲华上有天童子。手擎乳□(手拿乳汁)。从如
意珠王出。以灌诸脉。乳渐渐下。至於心端。”。

乳是白色的,将全身灌满後,就像是泡在牛奶浴缸里了,快乐得不得了,但是这时
同学们会感到心中闷闷胀胀的,在没有观想的情形下(例如只有数息或称名时),
有的同学会不自觉的无法呼吸,或呼吸突然不顺起来,接著要解除胸中的闷胀就要
观想“童子手持二针。一黄金色。二青色。从心两边安二金花。以针钻之。七钻之
後。心还柔软”。

用金色针和青色针在心(胸部)两边打七个洞,真言门的建坛造像金色是用本师像,
青色是用地藏菩萨像作代表,“金花”的意思是用针打出七个洞的样子,“花”是指样
式不是真的一株花,二边各七孔,把胸中闷气泄出,这样心(胸部)就不会硬梆梆
了。

气泄出後“如前复以乳还洗於心”,接著再用乳汁洗心,然後洗全身,各大小肠胃
器官骨头同样用乳汁去洗:“乳滴流注入大肠中。大肠满已。入小肠中。小肠满已。
流出诸乳。滴滴不绝。入八万户□口中(身中的细胞)。诸□饱满。遍於身内。流
注诸骨三百三十六节。皆令周遍。”

最後“然後想一乳池。有白莲花。在乳池中生。行者坐上。以乳澡浴。想兜罗绵(高
级柔软海绵)。如白莲华。绕身七匝。行者处中。梵王自执己身乳。令行者嗽(口)。
行者嗽已。梵王执盖(天幕)。覆行者上。於梵王盖。普见一切诸胜境界。还得本
心。无有错乱。”

这里“普见一切诸胜境界。还得本心。无有错乱。”才是三昧正受。这个方法是用观
想佛力洗去我们的心垢,算是快速的(暂时)净心法门,经上说:“佛说此语时。
五百释子比丘。随顺佛语。一一行之。心即清凉。观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
不贪世间。达解空法。豁然还得本心。破八十亿□然之结。成须陀洹。渐渐修学。
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请同学们注意到这一句“五百释子比丘。随顺佛语。一一行之。心即清凉。观色受
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不贪世间。达解空法”,也就是修行者运用这个观法净心
之後再去观色受想行识和无常苦空无我,而得道果。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在进行观色无常之前,前行的收心操和净心法不可
不作,否则很容易因为“恶风”入心而引起走火入魔的现象。

有的同学读经时会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只要坐下来就可以开始观色受想行识,就
能安般如仪,其实不那麽简单,前行的工作没作好,那安般三昧是没有意义的,没
有前行的三昧只是一般人的三昧,那就是曾有同学问的“我的观想是我自己的想像
或者是真的三昧”,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若没有净心下的三昧只是一般人的三昧,
根本不值得讨论,这也是为何世尊不回答那位少年仔问题的原因,因为基本动作没
作好,就要找最後那个能解脱的包子是不切实际的,而基本动作的教学不是世尊的
工作,那是阿难,舍利弗等那些老老老师兄要作的工作。这也是阿含经记载著年少
比丘入学後,各人要去找教学比丘的原因。

我们现在没有教学比丘,那麽就要找教学影带--经典,依样画葫学学看,并藉著
称名诸佛菩萨和龙天护法来指导我们学习上的障碍。
(未完)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1月19日 14:52:10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6
#2
MP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蕉”,就是观到筯脉如水晶体(毗琉璃是纯净的水晶体),或黄金色
                ^^^^^^^
> 或是芭蕉红的色

插花………

那是要显示颜色的码?还是少了个字?
Fri Nov 21 01:59:34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6
#3
白非白
※ 引述《bajiqa (MP)》之铭言:
> > 蕉”,就是观到筯脉如水晶体(毗琉璃是纯净的水晶体),或黄金色
>                 ^^^^^^^
> > 或是芭蕉红的色
> 插花………
> 那是要显示颜色的码?还是少了个字?

筋脉。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1月21日 6:51:52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6
#4
邱大刚
※ 引述《bajiqa (MP)》之铭言:
> > 蕉”,就是观到筯脉如水晶体(毗琉璃是纯净的水晶体),或黄金色
>                 ^^^^^^^
> > 或是芭蕉红的色
> 插花………
> 那是要显示颜色的码?还是少了个字?

    那好像是 BIG5 字集没有的字,得在 WWW 上才看得到 :p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Fri Nov 21 10:17:43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