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答问]观色无常之後呢?
#1
hank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权转贴

[答问]观色无常之後呢?

引言:
    [答 L 同学]
>     早上安般观呼吸时想到前天下午老师提到的观色无常,色受想行识亦
> 如是的问题. 觉得观色无常可以从之前老师教的与目前正在练习的方法作
> 起,当能观到肺里的气泡交换 红血球的带养的变化血液的流动 甚至是细胞
> 的代谢, 这样会发现其实平常自己整天带著走的这个色身是无时不在变化,
> 甚至受想行识都能如实观照其变化,这种了解色无常和无我与从经文里或了
> 解或接受的当然会是很不一样,我想这就是有证入境界与没有的差别,也是阿
> 含经里一再出现的观色无常,之後心解脱的深义,
>     如果上述猜测为对,另有一问题是已证入此境界的就会心解脱? 还是要再
> 进一步才能"证得"无常?因第一经开宗明义就说观色受想行识无常为正观,正
> 观者则...心解脱.那提婆达多照理说要观这些对他应是小case,是他观照之
> 後没有进一步"证得"无常,还是其实他在观色受想行识无常中还缺一环节,以
> 至於没心解脱而玩弄神通?



你能观到气泡在肺里的变化时,表示你已开始进入情况了,等到可以观全身的色时,
大约就能当「观气士」了。 那时要谈解脱就会更有具体的概念。

当学者能观到呼吸的色无常时,进一步的证道是因人而异的,世尊说的「解脱」由经文
来看大约有二个层面:
一是指痛苦的消除。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都是,所以前天有人问到:打坐腿会麻。
的问题,在我们观全身通透後,身体任何的痛感都成了可以控制的随意功能,这是
解脱的初步定义。

第二就是你说的心解脱的定义,这部份比较深,也需要有时日,心是包含了五阴,
色无常之观只是五阴的最初表象,因此像提婆到了第四禅後,他以为是究竟了,但
那还不是「空」,可是正如楞严经说的,很多人以为四禅就是空境,因而不再前进了,
而四禅太容易到达了,所以当时世尊在说空时,很多外道以为世尊说的是他们所经
验的四禅空境,因此一直问世尊说你说的我们也有啊,哪里有何不同。

提婆就是相同情况,因此他证四禅後就一直要世尊把教学的工作交给他,想取代世
尊的地位,但世尊很清楚的知道提婆根本不了解空是什,因而不答应,这使得提婆
愤而自立门户。

证禅境後的神通是必然的,因为感官变强了,所以知见会大增,提婆会耍神通是人
性,当时外道无不用神通招来信徒,一开始佛世尊和弟子们也一样常用神通和外道
「相认」,可是世尊後来禁止弟子们那样,因为那会使学者迷失。

无常一词的定义之一是:万事万物没有一个静止的现象。而四禅境是「想境」因此
包含许多和想有观的诸天,不管是有想天或无想天,或者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
都还是无常的。而我们前天提到,人类的感知都必须要在静止的切割面里去感知这
个世界,所以五阴是把无常(动态)转成有常的器官,心才是把片段的有常综合成
(再组合成)动态的机制。因为心的解脱是在五阴色受想行识之外的,因此坦白讲,
出了四禅仍有心,但是这个心是无限制的,由於不再受限制,所以遍知一切,由於
遍知一切故名如来,也就是成了解脱者,或名觉者。

提婆没有证入到遍知一切的境界,因此他仍有想对世尊「取而代之」的观念,那样的
心有没有解脱?没有,因为他「受限」了,世尊成了他的超音速飞行突破中的音障,
如果他遍知一切的话,他应该会明白为何「佛即是我,我即是佛」的道理,要不要取
代世尊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世尊亲教的弟子中,舍利弗是第一个悟到空境的人,他是世尊真正想让他接
棒的第一人选,但是舍利弗也明白,接不接任校长一职根本是没想过也不想去想的
事。大迦叶也是一样,他过惯了有钱人被人追著跑的日子,好不容易才有现在清净
没人烦他的日子,所以他也不想接校长一职,世尊问他意思如何,大迦叶只管玩他
手中检来的花,理都不理世尊的问题。世尊也了解这一点,因此他让各个弟子保有
各人原来的生活人脉,各人有各人的弟子,就连没证任何道的阿难也有他自己的一
大票学徒。

由於观色无常是容易求证的,想求道的人几乎都能证到这个层面,所以阿难也能教
学,他所教的佛法就是实修观色无常的佛法,但是要解脱仍是要等到他有时间专修
後才能成就。

只观「色无常」一项能否解脱?答案是当然会,问题是在於观的境界而不是观的项目,
自身观透後便能观身外环境,於是便能像阿那律一样,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手中□摩
勒果,最後也能证入空境,观色後会了解,色即是空,而色也是受,也是想,也是
行,也是识,它们之间也是不一不异。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Thu Oct 23 01:27:36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答问]观色无常之後呢?
#2
hank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权转贴

 [答问]观色无常之後呢? (2)

 > 1.此所谓「观」,应系指「观察」而非「观想」。想请教的是:
 >要「看」到身体内部,是否从不净观、白骨观等「观想」著手较易?
 >这是以一个安般一个多月,却顶多只能观到出、入息转换当下微细变
 >化的肉脚立场发言。@@

 >2.至於身体麻痛缓解,我在想这应该是「止」的作用;不过因止观
 >两者相辅相成,观的功夫深了,止的境界亦会拓展。个人过去刚礼
 >佛百拜时腰□膝疼,嗣作意观想诸佛即在跟前宝相庄严,内心逐生
 >喜悦,连带身体亦感柔软轻安,道理应是相同。

 >3.惟如据经典:初禅有觉有观,二禅以上无觉无观
 >(中阿含经卷46,心品行禅经参照)之描述,如以果证为目标,
 >是否从初禅入较为相应?


1.深入後,观即是观。天眼无眼,是否就不是观?

2.身体麻痛缓解,不是的,缓解只是“能忍之痛”,解脱是根本不痛。这需要有点本事,
并不是说“我了解这一切都是幻象”後身痛就会消失,同学们应仔细思考其中差别。

3.是的,登阶必自起脚,最後一个包子并不存在。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Sun Oct 26 12:14:41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