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答问]观色无常-2
#1
hank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权转贴

[答问 1 ]

 >感谢老师解说。惟不知南传五相应部未将波若、方等、
 >法华、净土等列入之理由为何,恳请
 >不吝顺与解惑。
 >(这该不会又有马蜂窝吧?)


南传是由当时的国王以政治力强行切割所致,
因为当时南传的佛法也已经败坏,所以排佛
思想起来,国王於是下令去除所有菩萨部经
典,并把阿含部缩减到合乎政治利益的□围
内。这需要参看南传史。

以经文内容来说,般若等经是“广说”,对照
阿含诸皆有相应。以经文验证经文便能明白。
(感谢 CBETA)



[答问 2 ]

 >顺问:造成上座、大众分裂的「大天五事」,不知老师看法如何?


古时会造成五事之类的误解是由於经文的不普及。
弟子通常只能听大和尚的话而无法分别所言是否
为真。现在有电子经文,找查一下经文立即就有
答案,所以五事的错误在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很容
易看出其中的差别。

先回顾一下大天: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大天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後百年,
於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
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
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
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盘之後,第一百年
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
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
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
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
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
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大天五事的论点:

1、「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但仍有漏失不净之物,如遗精、
便利、涕唾等;此是由於恶魔憎嫉佛法,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2、「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
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无知,尚有疑惑存在。
3、「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
後者,故虽为无学圣者,仍有惑相现前。
4、「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
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的授记,才能自知已得解脱。
5、「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
方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简评一下:
1.生理的需求和魔无关,就像世尊仍要吃饭大便一样,因此这种把自身的欲求归为
魔扰,自然是错误的。而大天的性欲其实是自心未净所致,因此说是魔扰那是强辩,
故为错误。

2.阿罗汉是心解脱,智慧解脱,若还有所限制,而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就不叫解脱
了,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所以明显错误。

3.理由和上一条相同,是自相矛盾。

4.更容易看出错误,世尊一再强调阿罗汉“自证自知” ,大天的说法颢然是诳弟子们
没读经。修行者自身证到了什麽程度是心知肚明,不必他人授证,也无法对外人言说。

5.自叹苦命也是矛盾行为,阿罗汉已经离苦所以不会觉苦,他了解世间真相,所以
任何苦事都是预料中的事,因此阿罗汉“了解苦”,但不可能“觉得苦”。




[答问 3 ]

 >我也认为阿罗汉已非魔所能扰,惟对未证者来说,魔扰情况的确存在。
 >行者出现哪些状况系自心未净、哪些属魔扰,应如何分辨?


自净其意即可。不必管魔。


 >在自证自知过程中,该如何消弭「误会」发生的可能(未证误以为已证--增上慢)?


三法印随时证之。我们看那些老老老师兄的行谊可知,诸师兄
们从未自跨已证。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Tue Oct 28 22:20:57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